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06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全球史倡导超越民族国家史学视角。通过多学科方法研究不同主体之间的互动关系。全 球史兴起于20世纪中期以后,其与四个新兴的“全球性”内容有关:全球性机制、全球性联系、全 球性挑战和全球性意识……21世纪以来.全球史在中国的出现、普及与西方几乎同步。但与此同时,国内主流学界一直没有放弃对民族国家史学视角的坚守。

——整理自张文涛《全球史的兴起与当代中国全球史学科建设》

综合材料并结合所学,自拟论题,予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逻辑清晰,史论结合。)
2024-04-23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天津市八校高三下学期联合模拟考试(二)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现实主义是19世纪30年代首先在法国、英国等地出现的文学思潮,其特征为:第一,把文学作为揭露社会的手段;第二,以人道主义思想为武器;第三,关心社会进程中人的生存处境, 表现出作家对人的关怀……

——整理自郑克鲁主编《外国文学史》

材料二   《双城记》是英国作家狄更斯于1859年撰写的一部现实主义小说,其以法国天革命为背景,以巴黎和伦敦作为故事的发生地。《双城记》作为一部历史小说,反映的却是现实问题。作者感受到当时英国社会矛盾的尖锐、贫富的悬殊,下层群众中普遍存在愤懑与不满,觉得情况与大革命前的法国有些相似。下表是小说中的部分典型人物与形象介绍。

人物形象介绍
梅尼特医生人道主义的典型。他正直高尚,凭良心过活,因告发一侯爵兄弟霸占农妇的恶行而遭陷害,最终被关进巴士底狱
厄弗里蒙地侯爵反动贵族的典型。他视下层人民为草芥,顽固坚守贵族特权,最终被革命党人刺杀
得伐石太太革命群众的代表。她积极参与了攻打巴士底狱的战斗,性格特点是坚定、冷峻、没有仁慈,不讲怜悯,其最后在与他人的扭打中被自己的手枪打死

—整理自[英]狄更斯《双城记》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说明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产生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对狄更斯《双城记》折射出的对当时英国社会的反思进行阐释并加以评论。
(3)综合以上材料,说明运用现实主义文学进行历史研究时应注意的问题。
2024-04-23更新 | 8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天津市八校高三下学期联合模拟考试(二)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在原始农业、手工业、家畜饲养业相继得到一定的发展之后,人类所创造的社会财富就日渐丰富。氏族首领往往利用自己所掌握的权力,想方设法化公为私,氏族的公有制遭到破坏,私有制便产生,进而导致阶级的产生,文明社会即将到来。下列唯物史观的观点与该论述最相符的是(     
A.劳动是人类的本质活动B.社会形态的更替具有统一性和多样性
C.人是社会历史活动的主体D.社会发展的动力来自社会内部的矛盾性
2024-04-23更新 | 209次组卷 | 3卷引用:天津市南开区2024届高三下学期一模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333.中共中央在江西瑞金创办了马克思共产主义学校,标志着中央党校的诞生。

19372月,中央党校进驻延安。

19487月,为了迎接新中国培养干部和理论人才,党中央决定建立高级党校,名为马列学院。

19558月,中央决定将马列学院改名为中共中央直属高级党校(简称中央高级党校)。

“文化大革命”期间,中央高级党校停办。粉碎“四人帮”后,197710月,中央高级党校复校,定名为中共中央党校。

党的十一屈三中全会前后,中央党校为党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做了大量的工作,为干部队伍建设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党的十八大后,中央党校认真学习、研究、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校事业发展进入了全新的历史境界。

2018年,中央党校与国家行政学院合并,发挥着公务员培训、公共行政理论和政府管理创新研究、政府决策咨询等作用。

材料二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现有马克思主义理论、哲学、理论经济学、法学、政治学、社会学、中国史、公共管理、国家安全学9个硕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

——以上材料整理自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官网

(1)根据材料一、对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的发展简史进行阶段划分,并结合时代背景分别说明其历史作用。
(2)综合以上材料,说明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的现实意义。
2024-04-22更新 | 91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天津市九校高三下学期联合模拟考试(一)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5 . 孟德斯鸠认为“炎热的气候使人的力量和勇气委顿;而在寒冷的气候下,人的身体和精神有一定 的力量使人从事长久的、艰苦的、宏伟的、勇敢的活动……热带民族的怯懦常常使这些民族成为奴隶,而寒冷气候的民族的勇敢使他们能够维护自己的自由”。这一论述在当时(     )
A.助推了欧洲中心论强化B.鼓舞了殖民地解放斗争
C.促进了民族国家的诞生D.推动了启蒙思想的形成
2024-04-22更新 | 219次组卷 | 4卷引用:2024届天津市八校高三下学期联合模拟考试(二)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6 . 人们习惯上将“马歇尔计划”理解为美国拉拢西欧国家组建资本主义经济阵营的一项计划,而“经互会”则是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为应对“马歇尔计划”而建立的经济互助机构。但实际上,“马歇尔计划”官方名称为欧洲复兴计划,其成员国构成起初并没有特指西欧各国之意,甚至最初曾考虑给予苏联及东欧社会主义各国以相同的援助,因遭到苏联拒绝而最终术能成行。上述材料描述的现象给我们的启示是(     
A.需从历史背景中理解历史概念的内涵B.“马歇尔计划”的准确内涵尚无定论
C.综合学术成果即可还原历史概念内涵D.历史解释的建构根植于国家利益需要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据学者研究发现,距今8000年前后,西辽河流域兴隆洼文化的聚落内部房屋排列整齐,黄河流域裴李岗文化等的墓地内部墓葬秩序井然,距今五六千年前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古城如石家河、良渚等,堆筑城垣宽而低矮,主要功能应是防水而非军事防御。这反映出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是(     
A.追求和谐稳定的生活B.以人为本的文化基因
C.尊重和顺应自然规律D.长幼有序的礼仪制度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日内瓦会议期间,中英两国政府达成协议,北京和伦敦互派外交人员。两国外交人员享有完全的外交待遇,不仅承担谈判建交的任务,还负责处理侨务和商务问题。这说明了(     
A.西方资本主义阵营出现分化B.求同存异原则成共识
C.新中国进行务实的外交活动D.多极化趋势不可逆转
2024-04-16更新 | 476次组卷 | 7卷引用:天津市南开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5月校模拟检测历史试题
9 . 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汉武帝“初置刺史部十三州”,让刺史以“秩六百石”而监察两千石的郡太守、诸侯国相。同时,又明确规定“以六条(皇帝诏令中规定的六条监察内容)问事,非条所问,即不省(察)”。汉武帝这一系列举措有助于(       
A.提高朝廷行政效率B.削弱郡国行政权力
C.扩大封建统治基础D.稳固大一统的局面
2024-04-16更新 | 322次组卷 | 5卷引用:历史(天津卷)-学易金卷:2024年高考考前押题密卷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8世纪的中国,缙绅和绅衿成为大中地主的主要来源,他们靠特权积聚财富,其利益同商品生产和市场都不存在直接的联系,至少市场不是他们获取财富的最主要的途径。受儒家“重义轻利”的思想影响,“君子不言利”成为士大夫阶层的共同道德标准。中国封建社会只给读书做官的人以优隆的社会地位,经商致富的人始终得不到社会真正的尊重。从事商业化经营的地主一旦经营致富,便放弃直接经营,转入到出租地主行列:他们常会通过买功名、捐官爵,摇身一变为缙绅地主。

18世纪的英国,政途不是唯一的出路,地主依财产取得相应的政治地位,既可通过经济的手段(主要是作为一个地产所有者)取得社会地位,也可因担任政府高官显职获得爵位,殊途而同归,似乎不存在款优孰劣之分。在商业化的浪潮中,封建领主向地主转化,他们掠夺资源、看重功利和效益,不但经营企业化的农业,而且普遍涉足工商业。作为土地所有者,他们并非仅仪是坐收地租的寄生者,更是直接参与了资本主义农业的改造(圈地运动),而且成为地产改良的重要投资人。

——摘编自徐浩《18世纪中英商品经济发展中的几个问题》

(1)根据材料,概括18世纪中英两国地主对商业化经营的态度差异。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差异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8世纪中国地主对待商业化经营的态度给中国社会发展带来的影响。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