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史料一   蔗糖在汉代称“石蜜”,中国古代的“西极石蜜”和“西国石蜜”以至世界各国“蔗糖”(sugar,sucrose)一词中都包含“sacca”字根,来自梵文sakara,梵文sakara又有“石”的含义。汉代文献中的“石蜜”“西极石蜜”“西国石蜜”,指由西域入口的“石”糖;其中“西国”“西极”正是梵文sakara的对音,而“石蜜”是梵文sakara的意译。

——摘编自季羡林《糖史》

史料二   甘蔗,远近皆有。交趾(今两广及越南北部一带)所产特醇好,本末无薄厚,其味至均。围数寸,长丈余,颇似竹。斩而食之,既甘。榨取汁如饴饧,名之曰糖,益复珍也。又煎而曝之,既凝,如冰,破如博棋,食之,入口消释,时人谓之“石蜜”者也。

——摘编自【东汉】杨孚《异物志》

史料三   甘蔗有甜味,助消化,稠浓、清凉,具有止痛、增加体力的功能。所以要减轻痛苦,可使用砂糖、糖蜜和其他蔗糖产品,以治疗各种疾病。

——摘编自古印度外科医书《妙闻集》

材料二   公元7世纪,伊斯兰教徒在他们占领区域内引种甘蔗、提炼蔗糖。

公元10世纪,埃及人最先发展出传至后世的蔗糖精炼工艺。

13世纪,欧洲人在东征的过程中,学会了甘蔗种植和蔗糖提炼技术。

13世纪以后的500年里,糖在欧洲作为药物的用量几乎和其他用途的用量一样多,除了药用之外,还被用作装饰品、香料和防腐剂。

16世纪后,以当时的“海上马车夫”荷兰为中介,甘蔗被移植至整个加勒比海地区。大大小小的岛屿上,都密密麻麻地种植了甘蔗。

17世纪的英国,来自亚洲的茶叶和加勒比海的蔗糖完美邂逅,红茶和糖在英国人的杯子里相遇,引领了此后几百年的社会风尚。

21世纪以来,中国、巴西等国成为世界上生产和消费蔗糖的主要国家。

——摘编自【日】川北稔《一粒砂糖里的世界史》

(1)根据材料一的三则史料分别探究蔗糖生产的历史并阐述其史料价值。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蔗糖生产与传播的历史提炼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023-11-23更新 | 193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北省廊坊市部分重点高中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史料一   早期的航海家,曾记述印第安人种植玉米的情景。春天,他们砍去树木,松平土地,每隔三英尺挖一穴,把玉米籽粒放在穴里。当成千上万条的青鱼和鲱鱼游到河溪上游产卵的时候,印第安人捕鱼肥田。他们曾比较用鱼肥田比未放鱼的玉米,其产量要高出三倍多。

——摘自佟屏亚《印第安人的贡献》

史料二   在墨西哥普埃布拉州巨猫洞最低层发掘出的玉米穗轴,碳14测定距今7000年;在美国新墨西哥州蝙蝠洞发掘出的王米穗轴,碳14测定距今5600年;在秘鲁中部墓穴中发掘的玉米穗轴,碳14测定距今5000年。这就把玉米的最早被驯化的地区缩小到从英国南部经墨西哥直至秘鲁、智利沿安第斯山的狭长地区。

——摘自汤丽清《种子漫谈》

史料三   在印第安人的心目中,玉米是一种庄严的形象,人们崇敬地把玉米植株和果穗的图象绘画在庙宇上,塑造在神像上,编织在衣物上,镶嵌在陶器上。很多印第安部落都以玉米命名、称为“玉米族”或“青玉米族”,并以此尊称自己的酋长。

——摘自汤丽清《种子漫谈》

材料二   法国人最早种植玉米的历史可以远溯至公元十五世纪。当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后不太久的时候,美洲印第安人选择培育的玉米就引进到欧洲。法国驻葡萄牙的一位外交官员把玉米做为珍品奉献给法王路易十六,受到王后的赞赏。玉米以它那翡翠碧绿的茎叶、璀灿绚丽的顶花和硕大丰满的果穗而受到人们的青睐,最初被作为观赏植物种植在皇宫贵族的庭院里。公元十六世纪中期,欧洲各地遇到亘古未有的连年饥荒,玉米良好的食用价值立即被人们发现,并迅速在法国,也在欧洲很多地方作为粮食作物广泛传播开来。

——摘自张岳华《玉米史话》


(1)根据材料一的三则史料探究玉米种植的历史,指出其史料价值,并分别作出对相关史实的合理推断。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围绕玉米传入法国提炼一个论题,加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024-02-21更新 | 232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北省廊坊卓越艺术职业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3 . 关于美国所谓“失去中国大陆的罪责”,1949年8月,美国政府发表《中美关系白皮书》,归咎于蒋介石政府的腐败无能。1952年,美国国会发表第2050号调查报告,归咎于美国远东政策的改变。几十年后的美国学者普遍认为,“2050号报告”过高估计了二战后美国在中国事务上的发言权。这说明
A.历史真实因视角拓展而多变B.历史现象可用多种方式描述
C.历史解释受时代因素影响D.史料价值只在于为现实服务
2021-12-16更新 | 80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北省廊坊市三河市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从东汉末起,我国气候有了逐渐变冷的趋势。到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气温降低更加明显,西北地区草原面积大幅度减少。史料记载,曹操在铜雀台(今河北)种植的橘子只开花不结果。这一情况带来的直接结果是(     
A.人口内迁与南迁B.政权更迭频繁C.生态环境的恶化D.民族交流交融
2024-03-01更新 | 589次组卷 | 16卷引用:河北省廊坊明远教育培训学校2024届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5 . 1872年,《伦敦:一次朝圣》一书正式出版。图为法国画家古斯塔夫·多雷在书中描绘当时伦敦西区与东区的插画。该组插画作品(       
A.真实还原了伦敦中产阶级生活场景B.为研究英国工业革命提供了重要史料
C.侧面表达了对君主专制政体的厌恶D.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对文艺创作的影响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17年,教育部对全国教材进行了修改,要求将八年抗战一律改为十四年抗战,包括了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后的局部抗战和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后的全面抗战。中国近现代史史料学学会名誉会长王建学教授说,九一八事变是中国人民抗战的起点,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对世界历史进程产生了深刻影响。

材料二   至于在社会上,由于日本学界的主流研究坚持认为:第一“七七事变”是一次偶发事件,是蓄意制造的;第二“七七事变”的第一枪并不是日本军队打出来的。有的研究甚至称是中共打出来的,甚至煞有介事地说刘少奇领导的游击队打出来的。

——日本村野出版社《历史教科书》

材料三   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是日军于193777日,在宛平县发动的一场侵略袭击。七七事变标志着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全面的侵华战争,同时也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端,由此开辟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1937813日,日军大举进攻上海,威胁南京。

——湖南教育出版社《高中历史课程教科书》

材料四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从八年抗战到十四年抗战变化的意义。
(2)指出材料二、三观点有何不同,他们的观点为何不同。
(3)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总结中华民族为什么能够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为大国复兴提出几点你的建议和想法。
7 . 统计数据是我们研究经济史的重要史料,对表格数据进行纵向和横向的对比,有助于我们获取更多的历史信息,但提取历史信息时必须与相应的时代背景相结合。

材料1914~1939年英、美、德三国商船在世界商船中的比重(%)

年份英国必国德国
191442411
19203418
193926137

——据万峰《日本资本主义史研究》整理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提取1914~1939年世界商船贸易格局变动的历史信息并加以阐述。
2022-03-17更新 | 9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廊坊市省级示范性高中联合体2022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8 . “石龙对石虎,金银万万五;谁人能识破,买尽成都府。”一首关于江口沉银的民谣在四川地区流传了300多年。相传,明朝末年著名农民起义首领张献忠在彭山江口处战败船沉,有1000船金银财宝沉于江底。与张献忠同时代的彭遵泗写《蜀碧》时,也称“献忠率兵十数万,装金宝数千艘,顺流东下,与展决战。展闻,逆于彭山之江口……”2017年4月,四川彭山江口明末战场遗址水下考古首期收官,出水的金册、银锭及“西王赏功”金币、银币等文物为我们解决有关张献忠的诸多历史传说提供了科学依据。上述材料表明
A.考古研究是找寻历史真相的主要途径
B.部分民间传说,可能成为考古的参考
C.历史最终都会以考古文物的形态呈现
D.还原历史,必须经各种史料对比研究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二里头遗址发现的宫室建筑一直被认为是中国最早的“宫殿”。2021年中国最早“宫殿”在“河洛古国”——河南郑州双槐树遗址发现,此次发现将中国宫室制度提前1000年左右。这表明
A.考古史料须与文献史料相互佐证B.只有考古史料才能印证历史的真伪
C.历史结论只能依靠考古进行证实D.历史会随着考古的不断发现而修正
10 . 出土的殷墟甲骨刻片记载,商王武丁时有许多封国,如封在雀地的称“侯雀”,封在宋地的称“子宋”,封爵有侯、伯、子、男、任、田、亚、妇等数种。据此可知
A.甲骨文是研究商朝历史的唯一可信史料
B.井田制度和宗法文化在商朝时已经孕育
C.土地分赐制度在商代已经出现
D.各诸侯的土地不允许私自转让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