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4228 道试题
1 . 收回利权

材料一   19世纪末,英国在华势力范围以长江流域为主,遍及多个省区,在列强中位居首位。沙俄在黑龙江、吉林境内建筑铁路以达海参眼,并取得东北境内铁路沿线地区内的行政权、警察权和开矿权。这样,包括辽东半岛在内的整个东北便成了沙俄的“势力范围”。德皇威廉二世曾发布命令:“胶州湾领土,归德意志帝国所占有。”法国逐渐将西南三省纳入到自己的势力范围。日本要求清政府作出承诺“日后拟在福建省内兴造铁路……当先向日本政府筹商”,主张“将浙江划归我势力范围”“其界限应达到江西,抑或涉及浙江及江西之一部”。美国三次向英法德日等国申明“门户开放”的主张:对任何条约、口岸或任何既得利益不加干涉;各国货物,一律按中国政府现行税率征收关税;各国在各自“势力范围”内,对他国船只、货物运费等不得征收高于本国的费用。

——摘编自王云红《势力范围:一个概念在近代中国的形成与发展》

材料二   针对帝国主义疯狂掠夺在华的铁路修筑权和矿山开采权,中国人民展开了收回利权的爱国运动。美国合兴公司攫取粤汉路权之后,违约将股票转让给比利时银行团。湖南、湖北、广东人民要求“废约自办”,声势浩大,迫使美国合兴公司作出让步。在勒索六百多万美元赎款后,合兴公司同意废约。江浙人民则为收回苏杭甬(甬,即宁波)路权,和英帝国主义进行斗争,自行集款筑路。清政府先是执意向英国借款修筑,遭到两省人民的坚决反对。后来怕激起“民变”,将英国借款移作别用,允许苏杭甬铁路归为商办。山西人民为了从英国福公司手中收回采矿权,经过反复谈判,在偿付赎款后收回了平定、盂县、潞安、泽州的煤铁开采权。运动中,还收回另外一些路矿的部分权益。帝国主义尽管不甘心吐出既得利益,但面对声势浩大的群众运动,不得不稍稍改变策略,在勒索大量赎款以后,交回部分利权,以缓和中国人民的反抗。

——摘编自战逸《清史》

(1)阅读材料一、结合所学,评述列强关于在华划分“势力范围”问题的两种不同主张。
(2)阅读材料二、概括晚清收回利权运动的特点,分析收回利权运动发生的原因和影响。
2024-05-06更新 | 112次组卷 | 3卷引用:北京市海淀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期中练习(一模)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法国的帝国权利意识源于法国早期作为一个殖民强国身份的记忆。尽管拿破仑的失败损害了法国的扩张主义政治,但重新点燃了帝国的扩张野心和荣誉感。许多自由主义者转而相信法国应当在世界大国占据恰当的位置。“文明使命论”为法兰西帝国的海外殖民事业蒙上一层道德想象和理论基础。正如维克多·雨果所言:“我们来到这片古老的罗马土地,不是为了给我们的军队灌输野蛮,而是为了给整个民族灌输文明;我们来到非洲不是为了带回非洲,而是为了把欧洲带到那里”。

——摘编自刘文明《自我、他者与欧洲“文明”观念的建构》

材料二   19世纪80年代以后,将非洲人从“贵族暴政”中解放出来,奴隶的废除成为第三共和国在西非重新进行殖民扩展的重要理由。随着19世纪晚期帝国主义扩张加剧,现代化的道路、诊所、学校、农业等建设被打上“文明使命”的新愿景。欧洲的殖民统治也借此加以合法化。随着殖民教育事业和精英主义政策的开展,法国在西非和北非的殖民统治逐步稳定下来。20世纪,殖民地风起云涌的民族主义运动迅速瓦解了法国的殖民体系,迫使殖民者调整殖民宗主国与被殖民者之间的关系,重塑一种全新的殖民形式。

——摘编自张玉友等《法国“文明使命”的话语霸权及其历史陷阱》

(1)根据材料一,概括法国“文明使命论”产生的历史背景及其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法国宣扬“文明使命论”带来的影响。
2024-05-04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名校教研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4月联考历史试题(新高考卷)
3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武帝开始实行盐铁专营,将过去由“少府”所经营的盐铁收入,划归大司农负责。汉宣帝时,盐官在产盐区,负责招募百姓,分配煮盐的场地和主要煮盐工具,收购产品,经营食盐外运;在非产盐区,则要设仓储存,组织转运。盐的销售,也由官府负责,或设肆专卖,或者通过特许的小盐商进行分销。

——摘译自班固《汉书》

材料二   北宋中期以后,盐的销售逐渐由官府直接专卖的官运官卖制转变为官府间接专卖的引钞盐制,商人凭盐钞购盐运销,钞盐钱悉聚于中央,成为国家重要财政收入。宋室南渡以后,国家更是依赖于钞盐收入,榷货务总收入中,盐的收入占80%以上。

——摘编自胡小鹏《中国手工业经济通史·宋元卷》

材料三   明代,官府退出了盐业直接生产经营环节,只成为盐资源的占有者和盐业的管理者,商人垄断各地盐业运销,并且可以世袭罔替,成为盐斤运销者和政府盐课征收的代理人,由原来的普通商人转变为由政府认证的政治性专商,行盐有岸、销盐有界,国家取消市场竞争使其得以垄断经营,即使专商与专商之间,也是纲、引、肩、厘等各地互不侵犯。盐务官吏、官署只负责管理盐斤收放、榷税、缉私等。

——摘编自毕昱文《中国古代盐业国家专卖制发展及启示探析》

(1)分析材料一中汉代实行盐业专营的目的。
(2)根据材料二、分析宋代盐业政策的变化。
(3)指出中国古代盐业政策发展演变的历史逻辑。根据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国古代盐业政策发展演变的认识。
2024-05-15更新 | 142次组卷 | 3卷引用:专题15 中国古代史(50道高频非选择题)-【好题汇编】2024年高考历史二模试题分类汇编(新高考专用)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新中国初期的江苏扫盲运动

冬学最早是陕甘宁边区农民在冬季农闲时节开展的一种“文化翻身运动”。从1949年到1951年.江苏农村掀起了村村办冬学、人人上冬学的高潮。1949年冬季开展的以政治教 育为主的冬学运动,此后,冬学教育以识字教育为主。祁建华原为解放军西南某军区的文化教员,速成识字法是他在部队干部和战士学文化过程中创造的一种识字法。为了加快推进 农村扫盲工作,1952年,南京和苏南、苏北地区都在冬学班内推广“速成识字法”,江苏省委 机关报《新华日报》就于1952年6月刊登一首歌曲《学文化》,用以宣传速成识字法。1955 年,江苏省教育厅和团省委指出.“全省农业合作化运动的高潮已经到来……我们必须用革 命精神开展一个群众性的扫盲运动。”1956年,江苏各地成立扫除文盲协会、作为专门的扫 盲机构,配合教育部门开展工作。“一人百字”运动是这一阶段江苏扫盲运动达到高潮的重 要表现。何谓“一人百字”运动?就是动员大中小学师生利用寒假和暑假参与扫盲运动,号 召一个学生负责教会一个亲邻认识100个字,鼓励教师参加扫盲业务辅导工作。大中小学师生的加入,壮大了扫盲队伍,加速了扫盲运动的进展。

——摘编自包竞成《新中国成立初期江苏农村扫盲运动历史考察》

结合材料,以“识字·塑造农村新社会”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2024-05-14更新 | 285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届辽宁省高三大联考三模历史试题
5 . 1944年,《解放日报》刊登了新编民歌《绣金匾》的歌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绣金匾正月里闹元宵,金匾绣开了,金匾绣咱毛主席,领导的主意高。一绣毛主席,人民的福气,你一心爱我们,我们拥护你!二月里刮春风,金匾绣的红,金匾上绣的是,边区陕甘宁。二绣陕甘宁,世事多太平,军和民大团结,大家一条心。三月里是清明,金匾绣三层,金匾上绣的是,模范八路军。三绣八路军,抗战下决心,对民众多恩情,爱国爱人民。四月立夏天,金匾绣的宽,金匾上绣的是,五月五端阳,金匾绣的亮,金匾上绣的是,边区老百姓。五绣老百姓,抗战最热情,组织起自卫军,打倒小日本。六月热气腾,金匾绣花云,金匾上绣的是,民众的劳动。六绣民劳动,有利有名声,行行出状元,二流子成英雄。七月里七月半,金匾绣的宽,金匾上绣的是,妇女的生产。七绣女生产,织布又纺线,加入识字组,要当女状元。八月里八月半,金匾绣的圆,金匾上绣的是,边区合家欢。八绣好家常,卫生身体强,全家人都和气,民主好商量。九月里九重阳,金匾绣的长,金匾上绣的是,移民上天堂。九绣难民来,政府好优待,老户们帮助他,吃用有办法。冬天里天气寒,金匾十绣全,金匾上绣的是,政府恩情宽。政府恩情宽,冬学到处办,有吃有穿有文化,快活过新年。

——摘编自周春健《<绣金匾>与中国现代革命》

请将《绣金匾》第四段的歌词补充完整,并说明依据。
2024-05-14更新 | 195次组卷 | 2卷引用:专题16 中国近现代史(80道高频非选择题)-【好题汇编】2024年高考历史二模试题分类汇编(新高考专用)
论述题 | 较难(0.4) |
6 . 长征标语

写标语是红军向群众传输革命道理最常见的一种方式。长征经常处于急行军状态,写标语承担着比以前更为重要的宣传任务。据统计,散落在长征沿途的标语,至今被完整保存下来的有七千多条、这些标语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难能可贵的精神财富。

长征途中要求每一个能够识字的红军战士,每到一处驻地都要书写一至三条标语;所以书写标语的主体就特别多,为了军事行动保密的需要,所有标语署名都用代号。由于物资极度匮乏,红军就利用当地现有的石炭、锅底灰、朱砂等材料,将标语涂在墙壁、门柱上;红军还将标语写在竹叶上,是为“叶报”;写在竹板上,使其随波流动,是为“水电报”;刻在树上,是为“树标”:此外针对普通标语容易被风吹雨刷、被敌人破坏的问题,红军还创造性地采用了石刻标语的形式。

长征初期的标语以“农民实行土地革命!”“只有苏维埃才能救中国!”等基本口号为主。遵义会议后,出现了“不当无钱的白军,拖枪过来当红军!”“红军是帮助干人(方言,穷苦人的意思)的军队!”等标语。瓦窑堡会议后,标语又转向“去打日本和一切帝国主义!”“北上抗日,收复失地!”等等。

标语是红军宣传群众、鼓舞斗志、瓦解敌军的重要武器。人民群众从标语中认识了中国共产党、认识了红军,长征标语把革命火种撒遍中华大地。

——摘编自《浅析红军长征中标语的演变》等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阐释红军长征途中宣传标语的特点。
2024-05-14更新 | 150次组卷 | 3卷引用: 2024届北京市通州区高三下学期4月模拟考试(二模)历史试卷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公元前7千纪到前1千纪,东地中海贸易作为早期贸易活动的代表,以黑曜石、青金石和青铜的金石之路为典型,贸易形式基本上是原始的物物交换。金石贸易主要是为了满足上层贵族的需求,具有零散分布、时断时续、区域贸易的特点,但是客观上通过若干贸易路线的互通与交集也沟通了爱琴文明、古埃及文明、叙利亚﹣巴勒斯坦文明、赫梯文明、两河文明和伊朗文明区域。

——摘编自刘昌玉《上古时期东地中海世界的商路分布与贸易活动》

材料二   公元1-2世纪,随着印度洋季风规律的发现、地中海世界造船技术在埃及红海沿岸的传播、埃及红海港口及尼罗河之间交通的改善以及东方商品消费市场的扩大,罗马、埃及与印度次大陆远洋海上贸易迅速发展……随着"罗马和平"的到来、消费量的增加、政治竞争的助推和奢靡之风的盛行,罗马人对东方产品的需求增加,经由埃及东方贸易在罗马经济中地位日益突出。罗马帝国鼎盛时期的东方贸易比学者们普遍强调的规模更大、运作更加复杂。东方贸易在帝国经济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摘编自陈思伟《埃及与印度次大陆的海上贸易及其在罗马帝国经济中的地位》

(1)据材料一、概括早期贸易活动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早期贸易活动对上古时期社会交流的作用。
(2)据材料二、指出罗马帝国“东方贸易”兴起的原因。
(3)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古代文明交流的认识。
2024-05-01更新 | 121次组卷 | 3卷引用:选必3 第9课古代的上路、贸易与文化交流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东汉末年以后,黄河中下游地区畜牧生产呈现一路下滑的趋势,在魏晋—隋唐时期,当地畜牧经济发展却经历了一个明显的反弹过程。在这一历史阶段中,畜牧区域曾一度向东南方向显著扩张,国营和私营的大型畜牧业都取得明显发展。可以说,十六国至唐初,黄土高原地带一直是胡、汉混杂居处而以少数民族为主体,其经济生产也以畜牧业为重。由于畜牧经济的发展,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羊肉酪浆”之类的饮食物品乃成为“中国之味”,“食肉饮酪”在社会上曾一度相当流行。唐代胡食风行,胡食的特点之一就是食肉量较大,而畜牧业的发展,可为社会提供大量的肉食来源。

——摘编自王利华《中古时期北方地区畜牧业的变动》

材料二   19世纪上半叶的大部分时间,很少有英裔美国人考虑过迁徙到密西西比河以西的广袤土地上。“西部地区”给人的印象是“美国大沙漠”,不适合文明存在。19世纪40年代以后,许多美国人开始对西部特别是牛仔的形象赋予浪漫色彩,他们将西部地区看作是勇敢者和上进者经历艰难险阻可以建设新文明的地方,将实际上工资低廉的雇工描述为强大而不朽的传奇人物。欧洲移民后裔定居西部的过程,至少在两个世纪中主导了美国人的国家想象,有时也成为历史学界讨论的中心话题。20世纪的历史学家则将西部描述为一个勇敢、成功、对抗、贪婪以及失败并存的地方:破败废弃的小镇,荒凉阴郁的印第安保留地,穷困潦倒的贫民区,生态遭受严重破坏的自然景观与辽阔的牧场、肥沃的农田和繁华的城市共同构成了西部。他们强调,在塑造西部社会的过程中,妇女和男人发挥了同等重要的作用。

——摘编自[美]艾伦·布林克利《美国史》

材料三   2000-2003年,重庆市外迁农村移民12.16万农村移民,2004年继续外迁2.34万人。截至2003年,外迁移民占三峡库区全部农村移民的41%,减轻了库区的土地负荷和人口压力,有利于防止乱垦滥伐和水土流失。1998年以来,三峡库区停止了开垦荒地,对已开垦改造的25度以上的荒地和低产地,逐步推行退耕还林还草。截至2004年,重庆市的自然保护区达到48个,总面积8290平方公里,初步建成重庆市及三峡库区珍稀濒危动植物抢救、繁育及迁地保护中心。

——摘编自刘德绍、杨力《三峡库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对策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十六国至唐初,黄河中下游地区畜牧经济反弹的表现及原因。
(2)根据材料二,简述美国人眼中“西部”形象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影响变化的因素。
(3)根据材料三,从迁出地的角度,谈谈三峡移民的意义。
2024-05-01更新 | 33次组卷 | 2卷引用:重庆市江津第二中学校等多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汉朝初立,匈奴方盛,汉政府不得不将大量士卒调集北部边郡,但戍卒的口粮必须从内郡输送。西汉中期以来,随着军队屯田政策的施行与北部边郡农业开发的顺利进行,西汉政府大胆改革创新,将内地征粮制改为边郡市场籴粮制,以满足西北地区的军事需求。汉政府规定,无论市场米价贵贱,每年秋收后均由中央政府调控物价,在向边郡民众大规模籴粮的同时,还设立常平仓等配套设施辅助政府的籴粮措施。军事籴粮制度实施后,政府每年免除上百万青壮年劳役之苦,同时也减少牛马驴骡等役畜的大规模征用,大幅度降低长途运输中人畜粮草的消耗。汉代中期“内地移民及其后裔至少有150万”,汉宣帝也在此基础上创造了汉代“中兴盛世”。

——摘编自慕容浩《汉代西北边郡政府军事籴粮制度发覆》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代中期西北边郡政府军事籴粮制度实施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汉代中期西北边郡政府军事籴粮制度实施的影响。
2024-04-22更新 | 59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陕西省西安市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模拟押题(二)文综试题-高中历史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红色中华》于1931年12月11日创刊,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机关报,1933年2月改为党组织、团组织、政府与工会合办的中央机关报。《红色中华》紧扣党报党刊的舆论宣传主旨,利用多个板块和多种新闻体裁刊发毛泽东的重大活动事迹 和政治主张,展现毛泽东与人民群众的鱼水情深;采用专电、战事通讯和消息的形式,集中报道中国红军开展革命战争的时间、地点、缴获敌军军事装备数量等情况;宣传工农红军的相关政策,对党的土地政策进行解读及宣传,发表社论肯定马克思列宁主义对中国革命的指导作用,关注马克思主义学校的情况;对整个中华苏维埃时期革命政权内存在的官僚 主义、铺张浪费、贪污腐化等不良风气进行了全面曝光,并予以严厉抨击。1936年12月西 安事变后,为更好地宣传党的抗日主张,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央决定停发《红色中华》,改办《新中华报》。《红色中华》出版324期,发行量最高曾达4万余份,覆盖整个中央苏区。

——摘编自柳作林《中央苏区时期<红色中华>的编辑出版特色探析》

(1)根据材料,概括《红色中华》报道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红色中华》的历史意义。
2024-05-10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东北三省四市教研联合体高考模拟(二)历史试卷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