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67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重视经济、金融工作,领导革命政权发行了一系列货币,这些货币被称为“红色货币”。大革命时期,共产党领导的农民运动中,浙江萧山,湖南衡山、刘阳、醴陵,湖北黄冈、麻城等地的农民协会纷纷开办了自己的金融机构,如黄冈县农民协会信用合作、浏阳金刚公有财产保管处等,用以发行流通券或纸币。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各根据地建立财政金融机构并发行货币。这些货币往往印制质量较差,材质多样。19322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在江西瑞金叶坪成立,同年7月开始发行纸币,面值有伍分、壹角、贰角、伍角、壹圆共五种,实行银本位制,纸币与银元等值兑换。另外还发行了壹分、伍分铜币及贰角银币。国家银行随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改名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西北分行,193710月,西北分行改组为陕甘宁边区银行。

——摘编自马静《大革命、土地革命战争及抗日战争时期的红色货币》(中国钱币博物馆视频讲解文案)

(1)根据材料.指出大革命时期和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红色货币”发行的异同。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大革命和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发行“红色货币”的共同目的:
2024-05-05更新 | 155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届辽宁省抚顺市六校协作体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世纪中叶起.铁路与工业使印度人的传统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推行英语教育对印度社会产生了明显而深远的影响……在文学创作中,泰戈尔的短篇小说和中长篇小说就不再具有宗教特色·他的部分诗歌虽然在形式上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但在实质上已全然不同于以往时代的宗教诗歌。印度独立后,首任总理尼赫鲁把世俗主义作为建国方针之一……印度人在德里之南择荒地另建新都(新德里),使遍地文物古迹的历史名城德里得以整体保留。

——摘编自刘建《印度文化的底蕴及其现代化》

材料从多个侧面呈现了近现代印度文化的转型历程,结合所学世界史的知识,至少选择一个角度,自拟论题并加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述准确。)

2024-04-23更新 | 121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辽宁省抚顺市六校协作体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拉美,最早而且可能是最关键的对现代化的抵制来自乡村。在19世纪前半叶,政治混乱和不便的交通运输使土地价格维持在低水平。19世纪中期以后,自由主义者力图打造一个小农阶级,他们相信,这个小农经济将能仿效英格兰和美国榜样形成资本主义和民主制度两者的基础。但他们打碎天主教教会地产和土著村社共有土地的努力却产生了事与愿违的结果,因为这些财产的很大一部分不可避免的最终被政客和大地主所获得。一些国家特别是阿根廷和墨西哥,将公有土地赠送给有密切政治关系的人,这进一步提高了土地集中程度。并非人人都接受现代化和经济发展是好事的观念,除了对侵扰地方特有权利的中央政权极端不信任外,还存在一系列其他抵制现代化的原因。在许多场合,乡村居民用暴力反抗现代化。

——摘编自[美]谢里尔·E.马丁马可·瓦塞尔曼《拉丁美洲史》

材料二   在中国式现代化实现过程中,农村社会转型存在着难以弥合的矛盾冲突。众所周知,历史地看待中国农村社会,虽然朝代不断更替、贫富状况和生活方式各异、习俗也有所变化,但农村社会的价值观、道德观、生活观长期以来却没有多少根本变化,广大农村的自给自足与自得其乐状态并未发生根本改变。然而,随着近现代以来的西方思想冲击与文化浸透,也由于改革开放以来城乡结构的根本变化,乡村社会的超稳定性被打破,阶层利益关系也发生了根本变化。

——摘编自赵秀玲《中国农村现代化的难度与治道变革》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独立后的拉丁美洲现代化进程缓慢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和拉丁美洲现代化道路的相似性。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宋代闻喜宴,又名琼林宴,是为庆贺新科进士及第而举行的宴饮活动,其前身是盛行于唐代的“曲江宴”。设宴地点经历了由寺庙、皇家园林到礼部贡院的转换,皇家园林具有开放特色,普通民众亦可耳闻目睹。闻喜宴上除美酒佳肴、歌唱奏乐之类传统内容之外,尚有各种必备仪程逐一展开,大体上包括簪戴宫花、赐诗与文章等环节,蕴含着十分浓郁的政治色彩。从赴宴赐花到拜谢花礼、簪花乘马而归,场面壮观且隆重,宋人杨侃强调此举“盖我朝之盛事,为士流之殊荣”。宋太宗赐新进士孙何等御制箴一首,后又赐《礼记·儒行》篇各一轴,“令至治所著于壁,以代座右之诫”。闻喜宴作为宋代国家的科举盛宴,很好地见证了寒士的崛起与世族门阀的没落,宋人赵彦卫就有所谓“本朝尚科举,显人魁士,皆出寒畯”之感慨。明清时期举行的恩荣宴更是与之一脉相承,在凸显及第之后的荣耀和帝王恩宠方面一以贯之。

——摘编自纪昌兰:《庆酬与传宣:闻喜宴所见宋代国家治理方式探微》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闻喜宴特点及统治者积极组织闻喜宴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宋代闻喜宴。
2024-01-15更新 | 160次组卷 | 3卷引用:辽宁省部分高中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7世纪20年代,由于缺乏统一准则,欧洲国际关系非常混乱,各国之间的冲突日益增多。格劳秀斯主张以国际法调整关系,以便有节制地进行战争并限制其祸害。他在著作《战争与和平法》中指出,主权属于君主,只有主权者才能合法地发动战争,人民不拥有主权,显然他们就不拥有合法发动战争的权力。格劳秀斯强调战争有正义和非正义之分,如果以战争达到正义的目的,则战争是合法的。格劳秀斯还强调主权是国家至高无上的权力,它的形式不受其他任何权力的限制,不容他国干涉。但是一国对外行使主权则受到限制,必须受到国际法的制约。

——摘编自周子亚、蒋恩慈《格劳秀斯对国际法的贡献---为纪念格劳秀斯诞生四百周年而作》

材料二:20世纪80年代是新中国加入国际人权公约最密集的时期,共加入了11项国际人权条约。其中包括《消除对妇女一切形式歧视公约》《残疾人职业康复和就业公约》。1984年,新中国中央政府宣布承认国民党政府在1930—1947年批准的14个国际劳工公约,如《农业工人的集会结社权公约》《工业企业中实行每周休息公约》《本国工人与外国工人关于事故赔偿的同等待遇公约》《海员遣返公约》《制订最低工资确定办法公约》《船舶装卸工人伤害防护公约》等。

——摘编自罗艳华《改革开放与中国参与国际人权合作的进程》


(1)根据材料一,概括格劳秀斯国际法思想的主要内涵,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形成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20世纪80年代新中国密集加入国际人权公约的意义。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近代中国主要在做两件事:一是中国社会的全面近代化,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这是世界各国家均要行走的历程,向外部世界学习则是后进国家的必经之路;二是争取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平等地位……在近代中国(也不限于中国,若干后进国家也经历了这一过程),这两件事紧密地交织在一起,第二件事则成为第一件事的前提条件,不解决好第二件事,第一件事就无法做好。

——摘编自王建朗等主编《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晚清卷》

材料二   《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规划,历经五年多的时间才完成的。民国史之中的部分议题一直难以避免引起各种偏见,两岸各自主导一类型之论述。本书则主要依赖史实做深度的描写、分析与比较。其中国民党史部分主要由台湾学者负责,少数由大陆学者撰写,共产党史部分则由大陆学者执笔。这与近年来两岸学者组成研究团队研究蒋介石的经验也相符合:台湾学者更能呈现蒋介石的成功之处,大陆学者则更能客观分析蒋介石的派系属性,发掘出蒋介石的个性与统治缺失之处,因而相互补足各自可能有的局限性。

位于台湾的学术机构每年接待许多大陆学者参观访问、调阅民国档案、参与台湾学界的学术活动,在我所任教的大学每一学期都有许多大陆来台的交换学生选修我的课。

——摘编自王建朗等主编《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民国卷·序二》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相较于传统国史研究,由海峡两岸学者共同编写史书的做法有何优势。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由海峡两岸学者共同编写史书的意义。
2024-04-12更新 | 9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辽宁省抚顺市六校协作体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以来,创造了全球范围内的“扶贫奇迹”。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利用行政手段对生产资料进行再分配,实现了农民土地所有制,彻底铲断了造成贫困的经济根源,为农民摆脱贫困创造了物质条件。通过开展农业合作化运动,使亿万农民走上合作经济发展道路,建立起以农业合作社为组织形式的农村公有制经济体制。同时在农村建立“五保”供养制度、储备粮制度等初步的社会救助体系,缓解了农村地区极度贫困的局面。

——摘编自白晋博《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扶贫工作的发展历程、基本经验和未来展望》

材料二   习近平总书记着眼于从根本上解决长期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质量提升的贫困问题,致力于解决过往扶贫过程中存在的识别对象不准、后续动力不足、到户困难、机制不顺等问题,创造性地提出了以“精准扶贫”为核心的新时代中国共产党贫困治理新理念、新战略,形成独特的习近平贫困治理观。

——摘编自李文《习近平贫困治理观的理论渊源与实践价值》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建国初期开展扶贫工作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习近平贫困治理观的时代意义。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大连、锦州、丹东等城市的一些道路、广场、公园等设施是以人名来命名的。如表所示:

城市名称人士概况
大连市中山路、
中山广场、
中山公园、
中山区
孙中山中国伟大的革命先行者
向应广场、
向应公元
关向应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1937年任入路军第一二O师政治委员,与贺龙一起开辟了晋绥根据地。
兆麟街李兆麟1929年参加革命活动,1931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九一八事变后从北平返回辽阳开展抗日斗争。此后,他曾任中共北满省委常委兼组织部部长、东北抗日联军第三路军总指挥等职。
鲁迅路鲁迅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教育家、民主战士,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
锦州市士英街梁士英在辽沈战役攻打锦州时,英雄梁士英用自己的血肉之躯舍身炸地堡,为锦州解放开辟了胜利的通道。
生于辽宁省本溪县,抗日名将、革命烈士。
丹东市邓铁梅路、苗可秀街邓铁梅、
苗可秀

——摘编自:网络

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提炼一个观点并加以说明。(要求:论题明确,论述清晰,史论结合。)
2024-01-15更新 | 118次组卷 | 4卷引用:辽宁省部分高中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宋墓壁画《夫妻对坐宴饮图》两例


材料二:


儒林华国古今同/吟咏挥毫醉醒中/多士作新知入彀/画图犹喜见文雄

——《题文会图》

注:“入载”典出唐太宗见进士进端门时,发出“天下英雄入吾叔中矣”的感慨。

材料三宋代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的最高阶段,其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所达到的高度,在中国整个封建社会历史时期之内,可以说是空前绝后的。

——摘编自邓广铭、漆侠《两宋政治经济问题》


(1)分别说明材料一、二对于研究宋代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史料价值。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材料三中的观点。
2024-01-14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抚顺市六校协作体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江西金溪镇的印书业始于元代,明后期出现大量私刻和坊刻书籍,刻书堂号开始出现。自康熙时起,清政府颁布了一系列招抚移民入川的优惠政策。雍正七年(1729年),金溪镇书商傅金铎率长子在重庆落脚,并开设书坊,刻印从江西南昌运来的科举读物、蒙学读物、生活用书和工具书籍。此后,书坊业务不断扩大,道光十三年(1833年),朝廷授予傅氏后人“红顶书商”称号。

材料二:1895年以后,英、法、日、美等国相继在重庆设立租界,近代印刷业开始出现。民国初年,重庆开办新学,以四书五经、儒家经典等科举用书为主的传统刻书坊受到冲击。1936年,地方政府决定对邮寄书籍征税,重庆书业公会联合成渝两地书商奋起反抗。1938年夏,国民政府迁到重庆,日本对重庆进行了长期的战略轰炸。在此期间,需要进口购入的石印设备和材料难以获取,位于重庆的一些连锁书坊总号与其各地分号之间的联系也受到阻塞,许多书版被炸毁。与此同时,重庆国民政府却强化了“新闻检查”“出版物原稿送审”等制度要求。1939年,出现了审查人员到书店没收书籍、捣毁店堂、拘捕人员等现象。1949年,重庆解放后,由傅金铎父子创立的连锁书坊将书版出售给国家,结束了长达两百年的经营历史。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许瑾《清代连锁书坊的兴衰探析——以重庆善成堂书坊为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清代前中期重庆刻书业发展的条件。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传统刻书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并从该行业从业者角度阐释其出路所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