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6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关于近代西欧的绝对君主制(君主专制),有人认为它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影响了资产阶级的发展壮大,是资产阶级革命的最主要的政治原因之一;有人认为它是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的产物,一方面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另一方面在其自身的发展过程中,加速了它向资本主义政治的转化。

——摘编自龚敏《论近代欧洲的新君主政治》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世界史知识,自拟一个论题并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太平天国时期,洪秀全批孔批儒,将孔子拉下神坛,并还原其为凡人“孔某”。 资产阶级也对“圣人”孔子和封建伦理纲常展开了批判。在新文化运动时期,孔子被看作对人们思想自由和信仰自由的最大侵害,孔子被视为专制权力与权威的来源,在尊孔与复辟势力结合的年代,孔子的“护符”功用毋庸置疑会遭到激烈的批判。 虽然五四时期的孔子是被批判的对象,但批判的是孔子的伦理纲常与近代文明的不相适应,五四运动将孔子“去圣化”,放在“平视”的角度重新认识孔子的价值。

材料二


   
2013-2021年《人民日报》标题涉及孔子报道高频词       2013-2021年《人民日报》标题涉及孔子报道高频词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孙艺霖《〈人民日报〉中的孔子符号变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近代早期孔子形象的变化及其原因。
(2)指出材料二的现象,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现象带来的影响。
2024-01-11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抚顺市六校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传统政治比较富有合理性,毛病多出在人事上,与整个制度无关。人事变动给人以许多希望,何必把整个制度彻底推翻呢?而且中国传统政治,容许全国知识分子按年考试选举,可不断参加。有政治抱负的人,总想着自己一旦加入政府就上课亲自来改革,遂不想站在政府外面来革命,而且中国传统政治职权分配十分细密,各部门各单位都富有一种独立性与衡平性……在中国历史上不易发展出一种民众选举制度,有它本身客观条件之限制,不能凭空说是专制压力所造成的。社会在下面不易起革命,政府在上面也同样不易有专制。若说这是中国政治的缺点,则这一缺点存在的原因是国家规模太大,但我们究竟不能责备中国古人为何建立起这样一个大规模的国家呀!

——摘编自钱穆《论中国传统政治》

(1)根据材料,概括钱穆的观点。
(2)结合中国古代史相关知识,对材料中钱穆的任一观点进行论证。(要点:写出观点,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公元前12世纪左右,地中海北部和东部出现了严重的农业歉收状况,一些族群特征复杂的民族向地中海世界迁徙,其浪潮席卷了整个地中海世界,现代学者将这个迁移的人群称为“海上民族”。公元前1207年,海上民族开始以黑海沿岸以及西地中海为根据地,借助武力向东地中海地区迁徙,以寻求新的生存地。在此过程中,他们摧毁了特洛伊城、赫梯帝国、塞浦路斯、叙利亚、巴勒斯坦,最终到达埃及。海上民族大迁徙打碎了一个旧的文明体系,为地中海文明的古老机体注入了新的活力,并在很大程度上重新建立了地中海文明。正是经过近一个世纪的阵痛,才孕育出腓尼基文明、犹太文明和希腊文明(爱琴海文明),而这些文明至今仍然影响着人类文明的发展。

——摘编自袁指挥《海上民族大迁徙与地中海文明的重建》

材料二   15世纪末,哥伦布发现了通往新大陆的航路,从而拉开了一次规模空前的人口大迁徙的序幕。在这次迁徙过程中,由东向西横越大西洋的移民船队络绎不绝。在17世纪里,仅从不列颠群岛前往美洲的移民就有约25万人,18世纪增加到约150万人。据估计,自愿或不自愿地卷入这场大迁徙的移民超过1亿。而世界总人口在1500年为4.4亿人左右,1900年为16亿人左右。移民多跨洋跨洲前往新的定居地或暂居地。大迁徙以及应运而生的新国家、新文化和新民族大大改变了世界的面貌和格局。

——摘编自潘兴明《新航路开辟后的大迁徙》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海上民族”大迁徙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与海上民族迁移相比,新航路开辟后的“大迁徙”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代表人物对近代西方民主的探索与实践
林则徐、魏源、徐继畲等发现西方的议会制度
早期维新派
(郑观应等)
逐渐形成君民共主观念,开始考虑将西方民主制度移植到中国,并提出若干在中国开设议院的方案
戊戌变法时期维新思想家们(以严复为代表)第一次明确地将君主立宪作为政治改革的目标,而且还从理论上初步阐述民权、平等、自由等思想含义
辛亥革命时期
(以孙中山为首)
对西方民主制度的一些最基本的内容,如人民权利、政府权力制衡、选举、地方自治等,都较以前有更深入的认识,而且对如何移植西方民主制度作了相当深入的思考。同时,认为政党政治是民主的重要组成部分
李大钊、陈独秀、
毛泽东等
除随马克思主义传播和中国共产党诞生而发展起来的无产阶级革命民主主义思想之外,“五四”孕育和发展起来的强调个人本位的自由主义‘和孙中山的新民权主义成为近代中国民主思想的两个主要发展方向

—摘编自崔志海《近代中国的多元审视》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先进的中国人理解和实践西方民主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表格中一个历史时期说明中国人如何探索适合近代中国国情的民主制度。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时间日本轮船运输业在华发展概况
1875一家邮轮公司开通了每周一次的上海航线。这是该公司开通的首条国际航线,也是面对中国的第一条航线。
1896日商通过设立在上海的大东新利洋行开拓了环绕上海、苏州、杭州的三角内河航线。
1902大阪商船公司开通了从大阪出发,途经上海,抵达中国内陆地区的汉口、杭州的航线。接着,湖南轮船公司成立,航线是从汉口出发的,过湘江抵达长沙。
1907新成立的日清轮船公司吸收了大东轮船公司,湖南轮船公司、大阪商船公司(长江航线)、日本邮轮公司(长江航线)运管至1945年。
193781日清轮船公司关闭了大部分在华办事处,天津办事处仍保留原样。

——摘编自[日]松浦章《近代中国与日本的轮船公司》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日本轮船公司在华得以运行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日本轮船公司在华运行对中国的影响。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隋代政区有两次大变动。首先是文帝在开皇三年(583年)废除郡一级政区,将施行了 400年的州、郡、县三级制改为以州统县的二级制。平陈以后,即把州、县二级制推行于全 国。此时全隋有州二百六七十,县一千五六百。平均一州辖县不过六七,幅员太小。于是隋 炀帝大业三年(607年)并省、州、县,并因仰幕汉朝制度,复改州为郡,并在诸郡之上派十四 刺史分部监察。

——摘编自徐志平《隋朝时期的行政区划》

材料二武德(唐高祖年号)初年改隋郡为州,又因政治军事需要而大量权置州县,并以数州合置一总管府以统军戎;武德七年(624年),改总管府为都督府。天宝元年(742年),唐玄宗改州为 郡,肃宗时又改郡为州。贞观元年(627年)曾以山川形便分天下为10道,开元二十年(732 年),置10道采访处置使,检察非法,如汉刺史之职,定为常制。次年又分10道为15道。

安史之乱引起唐代政区的大变动,其主要表现是在府州一级统县政区之上加了“方镇一 道”一级高层政区。711年,始有以边州都督充节度使者,节度使所领兵及其防区均称为方   镇。安史乱起,节度使扩散到内地。758年,罢去十五采访使道,改在各镇置观察处置使。 这样就把唐前期的道与都督府辖区合而为一,亦称道,亦称镇,不过却既不是单纯的监察区, 也不仅仅是军政区,而成为一级新型的高层政区。

——摘编自《地方行政制度志》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隋朝政区变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唐朝行政制度的变化及其影响。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刚刚过去的一百年里,中国同世界的总体关系发生了深刻变化。20世纪前半叶,中国处在不稳定的世界体系的底层,中国人追求的是恢复在19世纪失去的独立和主权。20世纪后半叶,中国外交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学习和探索如何作为一个独立的主权国家同现存世界打交道,以便更好地维护本国利益并在国际事务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在两极格局中,中国同美苏这两个世界的主宰者抗争,向现存的世界秩序发起挑战。在 20 世纪的最后 20 年,根据国际形势的急剧变化和世界各种政治力量的对比,党和国家领导人认真分析我国面临的威胁,开启了自觉加入世界体系的过程,并利用现行规则适时地调整外交政策来维护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促进本国的发展。

——摘编自章百家《改变自己 影响世界--20世纪中国外交的历程与经验》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20世纪后半叶中国外交历程”自拟一个具体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完整。)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表1二战后科学技术的新发展

创新型国家科学技术的新发展
美国1942年,芝加哥大学成功启动世界上第一座核反应堆,
1945年,成功试爆原子弹;
1946年,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诞生;
1952年,成功试爆氢弹;
1953年,美英生物学家提出DNA双螺旋结构;
1960年,世界上第一台激光器在美国诞生;
1969年,互联网正式诞生;
1969年,阿波罗计划成功,宇航员登月,
1981年,哥伦比亚航天飞机试飞成功。
苏联1949年,试爆原子弹成功;
1954年,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座核电站;
1957年,第一艘核动力破冰船下水;
1957年,发射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1961年,发射载人飞船,把宇航员加加林送入地球轨道。

(续表)

创新型国家科学技术的新发展
瑞士1981年,美国IBN设在瑞士实验室的电子工程师发明了扫描隧道显微镜和原子力显微镜。
英国1996年,第一只克隆羊多利诞生。

材料二1946年,法国成立计划总署,使之作为法国最重要的制定计划的机构。1947年开始,法国实行了第一个计划,即“莫内计划”,确定了实现工农业装备现代化、全面复兴国民经济的发展战略。法国历届政府都坚持“计划经济”制度,但这种制度不同于社会主义国家的计划经济制度,它只是政府宏观经济管理的一种形式。意大利从1945年开始推行“战后重建计划”(1945-1948)、“全国协调新建设计划”(1948-1950)、“1955-1964年意大利增加就业和提高国民收入的十年计划”、“1966-1970年全国经济五年计划”等。

——摘编自吴玉才等《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材料三表2   1948年英国纳税和转移支付前后的收入分配(%)


最低的1/5次低的1/5中间的1/5次高的1/5最高的1/5
纳税和转移支付前的收入分配0.68.418.126.846.1
纳税和转移支付后的收入分配7.112.517.924.038.5

注:政府的转移支付包括社会保险福利津贴、抚恤金,养老金、失业补助、救济金以及各种补助费等,由于政府的转移支付实际上是把国家的财政收入还给个人,所以有的经济学家称之为负税收。

——整理自:英国中央统计局《经济趋势》,1982年12月刊,第102-103页。

(1)根据材料一,指出二战后世界科学技术新发展的领域。
(2)根据材料一、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资本主义出现的新变化。
2023-11-19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抚顺市六校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史料一   1982年,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了新宪法。1988年,宪法第11条增加“国家允许私营经济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存在和发展。国家保护私营经济的合法权利和利益,对私营经济实行引导、监督和管理。”1993年,宪法第15条修改为“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等。新时期以来,在有关国家组织和国家制度建设、民事和商事、刑事、行政行为和公民基本权利保护、经济、军事和国防等方面制定了大量法律。特别是经济方面,陆续制定了商标法、会计法、审计法、银行法、保险法、计量法、公司法、外资企业法、反不正当竞争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等。19791997年,全国法院工作人员从5.8万人发展到29.2万人。到1996年,全国专门的检察人员发展到15.7万人。

——摘编自蔡定剑《历史与变革——新中国法制建设的历程》

史料二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高度注重法制建设,已制定宪法和现行有效法律(截至2010年)共237件、行政法规690多件、地方性法规8600多件,保护改革开放和人民群众的基本利益。

——摘编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发展历程的全景回顾》(央视网2011221日)


[探究]
(1)根据史料一,指出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法制建设的新发展,并说明其影响。
(2)根据史料二,概括改革开放时期我国法律建设的基本特点。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