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3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朝时声威远播,其富甲天下吸引着远近各国商人纷至沓来。由于海上交通空前发达,历代政府高度重视海外贸易,而陆路交通又时常受到西边少数民族政权的威胁和控制。因此,这一时期,海外贸易逐渐取代陆路贸易而居主要地位,这便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的格局。

材料二   清初,清政府采取闭关政策,限制海外贸易。康熙在位时,曾一度开放漳州、澳门、宁波等少数港口,沿海地区对外贸易又趋繁盛。到乾隆、嘉庆年间,面对美国等国殖民者在沿海的非法活动,对外通商只限定在广州一处,清政府又一次将海外贸易封闭起来。

——摘编自李世龙《试论中国古代的海外贸易》


(1)根据材料一,归纳唐朝时期海外贸易发达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政府采取闭关锁国政策的原因。
2 . [选修6:世界文化遗产荟萃]
材料
元朝结束了长期的分裂局面,并建都大都(今北京),大都“去江南极远,而百司庶府之繁,卫士编民之众,无不仰给于江南”。元朝政府重新规划线路,贯通了五代十国以来因政权分裂而阻塞的京杭大运河,使之成为当时世界上最长的人工河流。明清两代继续对大运河进行维护与完善。大运河采用了由宋人发明的复闸技术,又修筑了很多弯道,以拉长河道距离解决了爬坡的难题。大运河沿岸一些城镇兴起,一批古老城市焕发了青春。
——摘编自王育民《中国历史地理概论》等
(1)根据材料,概括元明清时期京杭大运河的作用。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京杭大运河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原因。

3 . 材料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建立的凡尔赛体系及其国际联盟,没有孕育一种以承诺和合作为基础的规范标准,没有通过正常的国家间的沟通来解决找胜国与战败国的关系,没有建立一种利益共享的国际安全机制,结果导致法西斯国家对“体系,的挑战。由法西斯国家发动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给人类社会和世界文明造成了空前浩劫。人们永远不会、也不应该忘记,在这场持续多年、涉及当时大部分国家的全球性大厮杀中,军民伤亡、军费消耗、物资损失和精神创伤难以用数字计算。但是,在诅咒这场令人发指的大灾难大破坏的同时,我们还应看到以反法西斯力量的最后胜利而结束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也打乱了旧的世界秩序,冲去了腐朽落后势力,开开辟了国际性社会进步的新道路,对世界军事史和人类历史的进程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因而又可以说,第二次世界大战是20世纪人类社会从战争走向和平、从动乱走向发展的历史转折点。

——摘编自曹胜强《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历史启示》


(1)根据材料,概括二战爆发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第二次世界大战是2O世纪人类社会从战争走向和平、从动乱走向发展的历史转折点”的看法.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大一统”理念影响下的中国对外关系,一切政治关系皆为内政,没有“国家间”外交,没有与中国平行的、多元的国家观念,“四海之内莫不为郡县,四夷八蛮咸来贡职”。只有君临天下的一元等级世界秩序:中国居天地之中心,以控周边的万邦属国。华夷之辨理论指导下的中国对外关系,确立了华夏民族在文化上的自信心和优越感,进而形成了对外关系格局里中国居高临下、傲视万国的情势。怀柔远人指导下的对外关系,是一种对外国单方面施恩、关怀的体现。

文:朝贡、贸易、通过使节团传播先进文化、教授接纳留学人员。武:军事打击;实质是以文化感召为导向的军事基础型外交活动。体制:天下体系——君臣关系,强时为君,弱时为臣。中国处于儒家文化共同体的核心位置,既保有道德和法律上的至尊,又能以军力保护诸国,同时在外敌入侵时由邻国充当挡箭牌,为中国争取缓冲时间,实际上也是一种精密的国际安全体系。

——《古代中国的世界观与清政府的三项外交原则》等

材料二   19世纪初,随着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相继东来,清朝原有的由礼部和理藩院处理对外事务的机制,根本无法满足西方国家想要与中国进行经济、政治、外交等多方面关系的强烈要求,传统的只有理藩而无外交的体制被打破。1861年,总理衙门正式成立。总理衙门的管辖范围,不但包括办理对外交涉、通商等事,凡与洋务有关者,比如修建铁路,开矿办厂,购买机器、船炮、枪械,兴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管理关税等,皆归其管理。总理衙门的设立,标志着清王朝的对外态度发生了重大变化;其次,总理衙门的设立,改变了中国过去只有理藩而无外交的局面,使中国有可能步入国际外交轨道;再次,总理衙门的设立,结束了中国几千年来没有专门外交机构的政治体制格局;最后,总理衙门还结合当时世界各国的通例和自己的国情,确定了中国的国旗、国歌,使中国不再以王朝而是以国家的面目出现在国际舞台。

——摘编自马彦丽《从晚清外交机构的演变看中国外交近代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我国古代外交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近代中国外交的主要变化并做简要评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5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永贞革新,是唐顺宗永贞年间(805年)官僚士大夫王淑文等以打击宦官势力、革除政治积弊为主要目的的改革。主张加强中央集权,反对藩镇割据,反对宦官专权,持续时间146天,最后因俱文珍等人发动政变,幽禁顺宗,拥立太子李纯,改革终以失败而告终。
——摘编自王觉仁《永贞革新:一场飘风骤雨的改革》
材料二 韩愈在《永贞行》中认为革新派是“小人乘时愉国柄”;又直云:“夜作诏书朝拜官,超资越序曾无难。”王夫之在《读通鉴论)中指出:‘革德宗末年之乱政,以快人心,清国纪,亦云善矣。”806年,刘辟举兵造反,807年,镇海节度使李锜因不愿入朝,亦举兵造反,815年,节度副大使李师道派人刺杀宰相武元衡,并助吴元济与朝廷对抗,结果都被平定,唐宪宗元年起(公元806~820年),发生了持续多年的牛李党争。
——摘编自张铁夫《论永贞改革的结局》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永贞革新的主要背景。
(2)根据材料二,指出韩愈、王夫之的观点,并对“永贞改革”进行评价。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如“夏”,位于宇宙模式的中心,享有号令天下的最高权威;而周围各国如“夷”,位于这个模式的边缘,必须向中国臣服——“诸侯用夷礼则夷之,夷而进于中国则中国之”,文化作为区隔“夷”和“夏”的标准……

——摘编自(宋)石介《中国论》

材料二   19世纪初,随着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相继东来,清朝原有的由礼部和理藩院处理对外事务的机制,根本无法满足西方国家想要与中国进行经济、政治、外交等多方面关系的强烈要求,传统的只有理藩而无外交的体制被打破。1861年,总理衙门正式成立。总理衙门的管辖范围,不但包括办理对外交涉、通商等事,凡与洋务有关者,比如修建铁路,开矿办厂,购买机器、船炮、枪械,兴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管理关税等,皆归其管理。总理衙门的设立,标志着清王朝的对外态度发生了重大变化;其次,总理衙门的设立,改变了中国过去只有理藩而无外交的局面,使中国有可能步入国际外交轨道;再次,总理衙门的设立,结束了中国几千年来没有专门外交机构的政治体制格局;最后,总理衙门还结合当时世界各国的通例和自己的国情,确定了中国的国旗、国歌,使中国不再以王朝而是以国家的面目出现在国际舞台。

——摘编自马彦丽《从晚清外交机构的演变看中国外交近代化》


(1)根据材料一说明中国古代外交的主要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古代外交产生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近代中国外交的主要变化,并做简要评价。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昔周公吊(感怀)二叔不咸(通“贤”),故封建亲戚,以蕃屏周。

——《左传》

“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   清代是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的终结时期……伴随着清朝统治的稳定,皇帝作为最高统治者和政府首脑的地位空前加强。清朝皇帝都亲理朝政,这在历代最高统治者中也是少有的。

——吴宗国《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

材料三   中国古代行政权力的运行机制……君主集权于上、行政体制分权于下的权力制衡体制,或是实行集体宰相制度,或是在正式行政体制之外另设机构,以达到分权的目的。

——摘编自赵沛主编《中国古代行政制度》


请回答:
(1)指出材料一反映的是哪两种制度。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由西周至秦朝国家政治体制方面变化的趋势。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归纳清代进一步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具体措施。
(3)根据材料三,总结君主专制背景下分权辅政的两种模式,并结合史实举例说明。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演进的认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