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时序性是历史学科的基本特征,人类历史纷繁复杂,一切历史都是在时间的长河中产生的、发展的、结束的。在具体的历史教学语境下,时序意识的表现之一就是在时间的背景下把握历史的变迁与延续、原因与结果。

下表所示为世界近代史上的若干关键词。

“全球航路的开辟”“文艺复兴”“宗教改革”“近代科学的兴起”“启蒙运动”“资产阶级革命”“资本主义制度在全球确立”“工业革命”“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亚非拉独立运动”

——摘编自李秦苏《例谈高中历史教学中时序意识的培养策略》等整理

从材料中任选两个或两个以上处于“同一时间背景下”的关键词,据此自拟一个具体的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前后关联,史论结合。)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欧洲精神”在实质上点出了1719世纪世界历史的走向。第一、17世纪是方法论革新时期,近代的科学思维是在这个时期酝酿的。第二、以18世纪的法国为代表,启蒙思想家对米来社会提出了天赋人权、平等、法治和权力制衡等政治思想,以及自由竞争的经济主张。第三、西方文明中的“自由”和“自由主义种人类向往的理念及其所体现的民主体制,到19世纪下半叶在欧洲(包括美国)已得到广泛共识。

——摘编自陈乐民《欧洲文明十五讲》等

上述材料是学者对近代世界历史走向的阐释。结合所学知识,任选世界历史某一时期,并提出一个能够反映该时期“世界历史走向”的主题,进行简要阐释。(要求:不得与材料中的主题重复,史论结合,史实准确,逻辑清晰)
2024-05-14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白山市抚松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政治)现代化是一个世界性的过程。由于不同国家和地区文化背景不同,历史传统不同,置身于其中的当事人不同,时代与社会环境各不相同,主观与客观的因素相互交织,就演绎了世界现代化的多种途径。有学者研究西欧各国近代史后,列出以下几种模式:

英国温和渐进的发展模式
法兰西激烈变动的发展模式
德意志防御性的发展模式

——摘编自钱乘旦、陈晓律主编《世界现代化历程·西欧卷》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政治现代化模式”自拟论题并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下面为我国近代史大事年表(部分)。

时间

事件

1851年

金田起义,建号太平天国

19世纪60~90年代

洋务运动

1898年

戊戌变法运动

1900年

义和团运动达到高潮

1906年

清政府预备立宪

1911年

武昌起义,辛亥革命爆发

1915年

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新文化运动开始

1919年

五四运动爆发

1921年

中共一大召开,中国共产党成立

——摘编自《中外历史纲要》(上)


任选材料中三个或三个以上的事件并结合所学知识,以“近代中国的救亡图存”为主题,自拟一个论题并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正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阐述完整;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表:近现代中国部分人物关于中学与西学的观点

人物观点
王韬认为“天下之道”应“(中西)融会贯通而使之同”
章太炎提出“会通华梵圣哲之义谛,东西学人之所说”
王国维倡导中西二学“化合"之说
蔡元培提出“中西并用,观其会通,无得偏废”
李大钊认为“东西文明,互有短长,不宜妄为轩轻于其间”
毛泽东主张真理“不应该分中西”“中国的和外国的,两边都要学好”

——摘编自张允熠《东学西传、西学东渐和中西融合》

根据材料,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结合所学近代史的相关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详述自城开创以来罗马人民的业绩”“歌颂这个由神与人共同建立起来的伟大国家”是李维(前5917年)撰写《自建城以来》(又称《罗马史》)的初衷。《罗马史》继承了“年代记”的传统手法逐年记事,记录了官员选举、内政外交、战争与宗教等活动,为人们描绘了罗马由一个亚平宁半岛的小城邦发展到帝国的完整过程。《罗马史》吸收古希腊史学流畅简洁、典雅诗意的特点,对前人涉及史料,特别是神话传说的著述并不全盘接受,而是根据可靠性与完整性、作者声誉、文学加工程度等因素进行考证。受罗马法影响,《罗马史》模棱两可的记录较少,历史叙述均能体现李维对事件是非曲直的价值判断。李维还认为虔诚、勇敢、仁慈等美德是罗马走向繁荣的关键,于是通过塑造历史记忆,他强化了罗马民族的文化认同。

——摘编自郭小凌主编《西方史学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李维撰写《罗马史》进行解读。(要求:表达清晰,逻辑明确)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国共关系彻底破裂之后,中国共产党人很快就走上了苏维埃革命的道路。在中国推行的俄国苏维埃革命模式,很快就遇到了中国政治、经济以及革命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一次次武装暴动的失败,清楚地证明了在中国不可能像俄国那样一下子掀起全国革命的形势。实行农村武装割据不可避免地成为共产党人的唯一选择。然而,无论是中共中央还是当时负有指导中国革命责任的莫斯科,都没有及时地认识到中国革命的这一重要特色。直到1930年秋天之后,中共中央的工作重心才开始逐渐地从城市转移到了农村。

——摘编自杨奎松《中国近代通史:内战与危机(1927~1937)》


根据材料并结合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史实,以“工农武装割据”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表所示为某学者撰写的《英国工业主义的一些后果》一文所拟定的若干条目以及部分说明。

条目说明
曼彻斯特1835年前,英国城市组织较之普鲁士或者法国要落后得多。新兴工业城市没有正式的官员,没有充分的征税权和立法权,难以为都市的发展提供警察保护,城市供水,建设下水道以及处理垃圾等
非熟练工人工厂里的工时很长,一天14个小时,有时候甚至还要更长一些。工人很少有假日,而失业又是常见的灾难
棉业巨头最初的工业资本家往往都是靠个人奋斗起家的,厉行节约并认为自己是勤劳的、正直的,对慈善事业还进行捐助。他们认为,给“穷人”工作做,并保证使其工作勤奋和富有成效,就是他们给“穷人”的“恩急”

——摘编自【美】R.R.帕尔顿《现代世界史》(至1870年)


阅读材料,围绕“英国工业革命的后果”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加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
2022-03-09更新 | 207次组卷 | 3卷引用:吉林省白山市2022届高三一模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机器大工业在促进技术革新、生产发展的同时,还使资本主义获得了极大的推动力和加速力,为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大工业建立了由美洲的发现所准备好的世界市场。世界市场引起了商业、航海业和陆路交通工具的大规模的发展。这种发展又反转过来促进了工业范围的扩……”工业革命成为人类历史上的一次巨大变革,它从根本上改变了欧洲乃至整个世界的面貌。

——摘编自杨圣明等《马克思世界市场理论及其现实意义一兼论“逆全球化”思潮的谬误》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自拟一个论题,并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严密。)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世纪末,资本主义国家的实践,其实是在一种相对无序的世界秩序下进行的。第二次界大战以后,随着世界格局的深刻变化,特别是联合国等国际组织的成立以及《国际海洋法公约》等国际宪法、法规的制定,世界秩序逐渐由无序走向有序,任何国家必须要在统一的规范和法律的下,才能实现自身的利益诉求。

——摘编自正凡明、许晨光《海权恶想的沿承与中国发展海权的思考》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国际关系的“无序”和“有序”提出一个观点,并加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表述成文,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