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4687 道试题
1 . 20世纪80年代初期,只要一传出“涨价”的风声,各大商场立刻就会涌起抢购狂潮。彩电、冰箱、电风扇等,往往一买而空。进入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一般性消费品供不应求的状况基本结束,买方市场格局初步形成。这主要反映出(     
A.改革开放不断深化B.工业化带动城市化进程
C.民众消费能力提高D.政府脱贫攻坚成效卓著
2024-04-22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吉林省松原市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联考高三历史试题
2 . 民国初年,湖南衡粹女校学生周永琪,组织了“妇女剪发会”,呈请官厅立案,被湖南民政司长刘人熙斥为“不中不西,不男不女之怪现象”,不但不准立案,还勒令她本人蓄发,“恢复本来面目”。这反映出当时(     
A.教育改革步履维艰B.民主政体形同虚设
C.女性解放任重道远D.基层治理亟待提升
2024-04-22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吉林省松原市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联考高三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从1500年前后到二战前,欧洲民族主义思潮不断发展,对世界历史产生了重要影响,如下表所述。

1500年前后欧洲民族主义兴起:英法等民族国家形成,王权加强
18世纪末19世纪初欧洲民族主义普遍发展:欧洲各国民族意识普遍觉醒,在反抗外来侵略中发挥重要作用
1870年至1914年欧洲民族主义呈现高潮:狭隘的民族主义和极端的民族主义盛行,最终导致一战爆发
20世纪30年代欧洲民族主义再度狂热:德意等国法西斯猖獗,在民族复仇情绪和种族主义的煽动下,德国成为世界大战的策源地

——摘编自陈晓律《欧洲民族国家演进的历史趋势》等

从材料中提取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表达清晰)
2024-04-21更新 | 107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吉林省松原市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联考高三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宋时期庙会的类型可分为定期庙会和临时庙会,城市庙会和乡村庙会,进香庙会和迎神庙会。此时庙会活动包括宗教祭祀活动、文化娱乐活动和商业贸易活动这三大类。庙会宗教祭祀活动可分为佛教庙会祭祀活动、道教庙会祭祀活动和民间俗神庙会祭祀活动;庙会文化娱乐活动主要包含戏剧和其他民间文艺活动;庙会商业贸易活动的交易内容包括饮食、日用百货和其他服务型商品。在这一时期,无论是官方对庙会宗教、娱乐和商业活动的管理,还是民间庙会行动的组织者、组织机构和管理费用,都对庙会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摘编自牛晓丹《唐宋时期庙会研究》

材料二   明代,庙会与政治连接更为紧密。朱元璋大力提倡官修城隍,鼓励举国皆祀。他为了利用庙会束缚人民,还敕封前代一些有名的忠臣并为其建立庙宇,如关羽庙、岳飞庙等。到了清代,庙会规模扩大,庙宇数量增多。据有关学者统计,北京地区的庙会,各种庙宇共计1300多所,如黄帝庙、观音庙、土地庙、火神庙、龙王庙等。庙会在宗教、娱神的同时还有娱乐等活动。《妙峰山进香图》就描绘了人们赶庙的情景:进香者攀援山道沿途祭祀,山涧中有茶棚、戏班、杂耍、撑杆等,山脚下村庄有各种民间艺术、商品贸易之类的活动。

——摘编自王江华、姬文慧《浅谈庙会文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宋时期庙会的特点,并简析这一时期庙会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宋至明清时期庙会的功能。
5 . 当巴黎大学刚刚形成之时,学位与聘书授予权操在圣母院教士会手里,巴黎主教拥有对教师和学生的服务管辖权。经过长期、剧烈的斗争,在13世纪期间,大学校长取得了对教师和学生的完全教会司法权,大学成为学者们的自治团体。这一转变(     
A.有利于知识的传递和推广B.反映出教会对教育的推动
C.使大学实现了完全世俗化D.促进了资本主义萌芽发展
2024-04-21更新 | 315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吉林省松原市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联考高三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考古专家在福建漳州元代沉船遗址发掘出1.7万余件龙泉青瓷,器形主要为碗、盘、碟、香炉和高足杯等,无使用痕迹,为典型的外销贸易瓷。另有少量陶罐和印章等与船上生活、航海相关的文物。据此推断,元代(     
A.青瓷成为主要外贸商品B.海外贸易以民间为主导
C.外贸管理政策相对宽松D.陆上丝路贸易走向衰落
2024-04-21更新 | 108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吉林省松原市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联考高三历史试题
7 . 下表是汉代涉及乡党评议的部分民谣。这有助于(     
人物民谣
戴子高为人豪侠任气,慷慨乐施,人呼“关东大豪戴子高”
冯豹事后母尽孝,以儒术教授乡里,乡里为之赞曰“道德彬彬冯仲文”
任文公善推阴阳之术,智慧超凡,人称“任文公,智无双”
杨震学贯五经,道德卓异,关西为之语曰“关西孔子杨伯起”
A.选拔德才兼备的官吏B.民众价值取向多元化
C.儒学独尊地位的确立D.完善朝廷的选官制度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1941年国民政府开始对(棉)花、(棉)纱、(棉)布进行运销调剂,并推广手工纺织工作。1942年,直接采取“以花控纱,以纱控布,以布控价”的办法,向纱厂发放棉花并收回棉纱,向布厂发放棉纱并收回棉布。国民政府此举主要是基于(     
A.国统区经济濒临崩溃B.政府对民族企业的大力扶持
C.国际社会援助的缺失D.产棉区沦陷和军用物资匮乏
2024-04-21更新 | 109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吉林省松原市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联考高三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互相学习、充实、传承是人类文化发展的必然规律,阿拉伯文化在整个中世纪是一个强势文化,对东西方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特别是“阿拉伯人点燃了文明之火,照亮了欧洲黑暗的走廊”。材料主要强调(     
A.阿拉伯帝国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B.文化传播实现于国家统治范围内
C.阿拉伯文化对于文艺复兴有推动作用D.欧洲文明源自阿拉伯及东方国家
2024-04-21更新 | 141次组卷 | 110卷引用:吉林省松原市长岭县第三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53年9月,苏共中央全会决定采取重大措施,对农业实施改革。1953年下半年,苏共中央通过一系列改革农产品收购制度的决议;1954年2月,苏共中央全会又提出大规模开垦荒地的决定。以这两项措施的出台为标志,赫鲁晓夫启动了苏联农业的改革,农业成为赫鲁晓夫改革的突破口。1958年6月,苏共中央全会通过决议,决定对农产品的采购制度和采购价格进行全面改革。取消现行的义务交售制,改成统一的国家采购形式,并提高收购价格以给农民增加收益。赫鲁晓夫还注意给集体农庄放权以调动其生产积极性。但是由于急于求成,且赫鲁晓夫在全国盲目大搞种植玉米运动和垦荒运动,破坏了农业发展,农业改革成效不大。

—摘编自张喜德、蔡丹《赫鲁晓夫的改革开放对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启示》

材料二   农业合作化运动是中国为适应工业化需要,在1953——1956年间通过在农村地区普遍建立合作经济的途径,对小农经济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经济改革。中国共产党对农民进行了深入广泛的群众动员,使农业社会主义改造获得了广大农民的认同和支持。在此基础上,中共中央于1953年12月通过《关于发展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决定》推进农业合作化的发展。根据中国农村的特点,采取了典型示范、分类指导、逐步过渡的办法,合作化运动发展得很顺利。到1955年底,全国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发展到67万个。这段时期,在实践中遵循了自愿互助的原则,利用互助协作的力量来发展生产力,因而得到广大农民的普遍拥护,农村经济以较快的速度增长,合作化运动取得了显著成效。

——摘编自李伟民《金融大辞典》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50年代赫鲁晓夫农业改革的特点并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50年代中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影响。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从中苏农业改革中得到的认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