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1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名校
1 . 学完“古代中国的中央集权制度”后,某班四位同学就本单元内容分别拟定四个选题准备开展研究,这四个选题的研究最终将无法成功的是
A.《浅议我国早期国家政治制度的创立者—大禹》
B.《趣谈周武王与分封制》
C.《论隋唐三省制度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D.《论清代丞相与军机大臣的权力制衡》
2018-01-08更新 | 238次组卷 | 35卷引用:2011届上海市闵行区高三上学期质量调研考试历史卷

2 .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如何参与全球治理并与中国自身的发展结合起来,具有重要意义。

材料一   在鸦片战争以前的百余年时间里,英国对华政策的基本目标是打开中国市场,将中国纳入其全球殖民体系之内。

——摘编自张俊义《鸦片战争前清政府国家治理的英国视角》

1.结合所学,简述英国“将中国纳入其全球殖民体系之内”的原因有哪些?

材料二   “一战”是现代意义的全球治理体系开始构建的时间节点,中国是全球治理体系的重要参与者。“二战”时期及战后,中国夯实了参与全球治理体系的基础。

—— 摘编自侯中军《近代中国国家治理与全球治理体系的关系及理论思考》

2.结合材料二,概述中国参与全球治理体系的相关史实。

材料三

时间大事记
1953年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955年参加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1971年(1)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改革开放
2001年(2)
2013年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
2022年“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写入联大决议
3.补充表格中的大事记。结合三则材料,归纳近代以来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方式有何变化?
4.综合材料及所学,你如何看待近代以来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历程?
2024-04-11更新 | 50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上海市闵行区高考二模历史试题
3 . 仰望星空,探索世界自古以来,人类从未停止探索世界的脚步。

材料一   先秦时期,中国人观测星象,主要是为生活生产服务,往往只描述观测结果。商周时期留下了世界上最早关于日食、月食的记录。战国时期的天文学家石申,利用赤道坐标记录了八百多颗恒星的位置。后人保留下来的《石氏星表》是世界上最早的星表。古希腊人带着超然的心态观察天象,试图探索宇宙的本质。公元前2世纪,天文学家希帕克斯利用天球的模型对星座进行观察,制订了一个不少于850 颗恒星的星表。这是西方第一个星表。他还编制了太阳月亮运动位置表,能够预报日食和月食。

——摘编《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 3》

材料二   从中世纪到17世纪,欧洲知识界一直存在着对“自然”这一“神秘力量”的认识和掌控,如有巫术、炼金术、占星术等等荒诞不经的方法参与对自然世界的解释。随着时间的推移,科学革命彰显了理性的价值,破除了迷信和盲从,推动了科学主义世界观的形成。对自然规律的重大发现激起了人们探索社会规律的热情,启蒙运动随之而起。

——摘编自舒国滢《论近代自然科学对法学的影响》

材料三   20世纪以来人类探索宇宙大事记

时间事件
20世纪初爱因斯坦创立相对论
1957年苏联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
1961年苏联发射“东方一号”宇宙飞船,人类第一次飞上太空
1969年美国“阿波罗—11号”在月球着陆
1970年中国“东方红一号”人造卫星成功发射
20 世纪后期以美国、俄罗斯为首,欧洲、日本等参与组建国际空间站
2019年——2022年中国嫦娥四号首次实现人类探测器在月球背面着陆;“天问一号”使中国成为第二个成功登陆火星的国家;空间站技术领先世界,期待不同层级的国际合作;“羲和”逐日带领中国步入“探日时代”
(1)依据材料一,概括古代中国与希腊在天文学研究方面的异同。
(2)据材料二,人类对“自然”这一“神秘力量”的认知和掌控经历了怎样的变化?科学革命对人类探索世界有何作用?
(3)下列选项中关于“20世纪50年代以来人类探索宇宙”的时代背景叙述正确的是(     
A.哥白尼提出“日心说”,否定了“地心说”
B.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发展
C.美苏争霸,将竞争范围扩展到外太空
D.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制度,提供政策保障和物质基础
E.“羲和”逐日带领中国步入“探日时代”
(4)我们可以通过哪些途径进一步了解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
(5)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科技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2024-03-17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闵行区2024届高三下学期质量调研检测历史试题
4 . 《满江红》

随着电影《满江红》的热播,小明同学对这首词产生了浓厚兴趣,请你和他一起探究。

满江红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1)这首词反映的时代背景是(     
A.宋辽对抗时期B.南宋与金并立时期
C.宋夏和议时期D.北宋与金并立时期
(2)“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词中的“胡虏”、“匈奴”等民族当指(     
A.匈奴B.突厥C.契丹D.女真
(3)长期以来,《满江红》被视为岳飞的代表作。简要分析它对研究岳飞有何史料价值?

在进一步研读该词的过程中,小明发现学术界对于《满江红》是否为岳飞所作存在争议,出现了“证伪”和“证实”两派。以下是他收集到的一些材料。

证伪派证实派
该词不见于岳珂《金陀粹编》,亦不见于宋元记载题跋,明中叶始出,出处存疑。
(附:岳珂为岳飞之孙,《金陀粹编》悉其收集整理祖父生平之资料)
岳飞词墨未必尽为岳珂所辑,且宋元书在流传过程中存在散佚的问题……未被岳珂收录的作品至少有两首有比较坚实的证据可以证明是岳飞所作,那么对于其他作品的怀疑也应当审慎。
岳飞伐金路线方向是东北,而贺兰山在西北,当时属西夏,若以实指其地论,则明显乖背;……而明朝与鞑靼作战,战场在贺兰山。“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应当与“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参看,“贺兰山”“匈奴”均是外敌雄关的代称,本不是实指。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是对岳飞本人生涯总结,似后人追摹语气,不应出自本人之手,且《满江红》与《小重山》风格相差甚远。“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正是岳飞一生抗金的真实写照。……至于和《小重山》风格不同,那是因为岳飞是在不同年龄段,不同心态下写的,十分正常。

——以上材料摘编自近代学者余嘉锡、夏承焘、邓广铭等人著作


(4)归纳“证伪”、“证实”两派是从哪些视角对《满江红》词作者展开考辩的?
(5)通过对《满江红》词作者真伪的考辩,对我们探究历史问题有何启示?
2023-04-13更新 | 201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闵行区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5 . 中医的传承与发展源远流长的中医药学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不仅有着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而且临床诊断治疗经验丰富。

材料一   鸦片战争后,西医东渐,影响日大;中医则被质疑其科学性。在近代爆发的疫病中, 中医的束手无策暴露出其在公共卫生方面的落后。

——摘编自王晓翠《民国时期中西医论战研究》

材料二   近代前期,“求进步的中国人”坚信“要救国,只有学外国”。……知识精英们“以科学的名义”对中医的批判,最终酿成民国政府三次试图废除中医的行动。随着外国侵略进一步加剧,“传统力量”反而渐渐显现出真实价值,1920 年代中后期以来,中医与中国民族、身体、思想、文化系统的关联逐渐紧密。

——据皮国立《近代中西医的博弈:中医抗菌史》等

(1)下列中医药成就叙述正确的是(     )(双选题)
A.成书于战国至清朝间的《黄帝内经》是一部重要的中医基础理论著作
B.东汉医学家张仲景著成的《伤寒杂病论》奠定了中医临床学的基础
C.唐朝医学家孙思邈总结前代经验,著成临床百科全书《千金方》
D.明朝医药学家徐光启著成中药学集大成之作《本草纲目》
(2)依据材料一、二,指出中国近代知识精英对中医学态度的变化,并分析其变化的原因。
(3)钱穆先生认为,包括中医在内的中国传统文化“不仅可以容受近代西方之科学文明,应该还能融化能开新”。以下选项中体现“能融化”的材料为(   )(双选题)
A.1901年江西中医学堂开办,教授的知识包括传统医学和西方的新知新事
B.2015年屠哟哟等专家组成的研究团队,成功分离了青蒿素,并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C.2019年中医中药传播到183个国家和地区,并受到热捧
D.改革开放以来,向西方学习西医管理模式,建立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中医药标准体系、施相关法律,推进中医和中药学规范化、制度化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医和中药学发展的认识。
2024-02-28更新 | 20次组卷 | 2卷引用:上海市闵行区2024届高三下学期质量调研检测历史试题
6 . 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与瓦解随着列强在世界范围内的扩张,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

材料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对殖民主义的致命打击。二战期间,反法西斯联盟通过一系列声明、宣言等,支持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独立要求。1945年6月通过的《联合国宪章》强调,不分种族、性别、语言或宗教,增进并激励对于全体人类之人权及基本自由之尊重。二战后,英帝国很快解体。法国也不得不承认印度支那、阿尔及利亚等法属殖民地独立。1955 年万隆亚非会议隆重举行,通过《关于促进世界和平和合作的宣言》,引申和发展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了各国和平相处、友好合作的十项原则。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编下》

材料二   二战后形成了两大阵营对峙的世界格局……为了把民族解放运动纳入世界革命运动,组成世界范围的反帝统一战线,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在巩固自身安全的前提下,对殖民地的民族独立斗争给予了积极支持和大力援助。

——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第三编)》

(1)根据所学知识和提示,将下列选项与序号进行匹配。

A工业革命                           B暴力殖民掠夺,资本原始积累
C资本输出,瓜分世界        D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世界殖民体系瓦解的原因。
(3)在20世纪六十至八十年代新加坡、韩国经济高速增长,成为新兴工业化国家。两国经济发展的历程中值得借鉴的经验有(     
①抓住西方发达国家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的机会②引进外资和先进技术
③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④结合本国国情,不断调整发展战略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4)新兴民族国家发展道路上仍然面临多种多样的问题,不包括(     
A.劳动力资源缺乏不利于吸引外国资本
B.过分依赖国际市场承受风险能力较差
C.不平等的国际经济旧秩序制约其发展
D.存在自身政策失误、贪污腐败等问题
(5)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谈谈你对新兴民族国家发展问题的认识。
2024-02-28更新 | 34次组卷 | 2卷引用:上海市闵行区2024届高三下学期质量调研检测历史试题
7 . 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材料一   (唐太宗)见新进士缀行而出,喜曰:“天下英雄入吾毂中矣!”

——(五代)王定保《唐·摭言》

材料二   (北宋)国初取进士,循唐故事,每岁多不过三十人。太宗初即位,天下已定有意于修文,特取一百九十人,自唐以来未之有也。

——(元)马端临《文献通考·选举考三·举士》

材料三 凡是符合相关法律规定的公民,都可以参加文官考试,成绩优异者得到录用。文官要在资产阶级各政党之间严格保持中立,不得公开参与政治活动。在西方国家政府中,政府部长等政务官负责制定政策,对政策的正确与否负政治责任,文官必须忠实执行政策,在政务官的领导下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和政务官的任期制不同,文官只要没有严重过错,可任职到退休。同时,文官根据工作成绩得到晋升或惩罚。

——摘自《选择性必修一》

材料四   在我们西方所有政治学教科书中,当谈及文官制度时,都把它的创始者归于中国,归功于中国的科举制度。

——(美)艾伦·坎贝尔

材料五   汉承秦制,“秋冬岁尽,各计县户口垦田,钱谷出入,盗贼多少,上其计簿”,御史大夫检查计簿所载数据的真伪,丞相府则据实以行奖惩,绩优者升迁。为了防止官吏弄虚作假,汉朝颁布了《上计律》、《功令》、《考功法》,其中规定了“上财物之计簿而欺谩不实”的行为为欺谩之罪,要承担刑事责任。对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庸吏,也要免职。唐代形成了一系列关于考课的具体法规,明确规定考核标准,即“四善二十七最”。“四善”是指德义有闻、清慎明著、公平可称、恪勤匪懈,“二十七最”是针对各个职位的具体工作而规定的具体要求,偏重在职才能的考察。各部门长官在对其下属进行初考后,考核结果要“悬于本司、本州之门三日”。

——摘编自刘守芬等《对中国古代廉政法律制度的历史考察》

(1)按照要求,完成表格。
时间

先秦时期

汉朝魏晋南北朝隋唐至明清
制度

世官制

B

九品中正制

D

标准

A

德才

C

E

(2)材料一中唐太宗“喜”的原因主要是什么?
(3)结合所学,分析出现材料二状况的原因。
(4)依据材料,归纳西方文官制度的特点。
(5)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外官员的选拔与管理的看法。
2024-02-26更新 | 53次组卷 | 5卷引用:上海市闵行区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8 . 白银的“旅行”

“货币周游世界,推动世界旋转”

——[德]贡德·弗兰克《白银资本》

材料一



“马尼拉大帆船”及其主要航行路线
(1)上图贸易航线中船只运送的主要物品分别是(  )
A.甲:工业制品;乙:白银B.甲:丝绸、瓷器;乙:白银
C.甲:白银; 乙:手工制品D.甲:鸦片;乙:棉花、瓷器

(2)该贸易航行路线图折射了世界贸易格局出现了怎样的新变化?

材料二   16世纪到17世纪上半叶,白银以史无前例的数量流入欧洲,金钱的强大作用支撑起了一个虚拟的共同体……信贷与信托,欧洲建立了海外商业帝国。从白银流动中汲取了能量,他们的资源更加充沛,竞争心更加活跃。随着贵金属的大量涌入……通货膨胀成了一个无法逃避的现实。

——摘编自[英]马克·格里格拉斯等著《企鹅欧洲史1517—1949》


(3)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白银大量流入对欧洲社会的影响。

材料三

澳门的转口贸易把中国卷入全球贸易网络之中,使中国经济首次面对全球经济的新格局,晚明历史大变局的帷幕慢慢揭开。西班牙人的东来,大大拓展了历史大变局的深度与广度。

白银流入中国及广泛使用,刺激了政府的赋税改革,刺激了对外贸易……南方一些手工业作坊中出现了自由雇佣劳动的新经营方式……

自1600年左右起与欧洲科学、技术、宗教的初期接触。人们或许会认为,这可以说得上是中国和东亚近代时期的开端。

银子的价值远远超过了陈腐的本末说教,社会风尚焉得不大改?

——以上材料摘编自樊树志《国史十六讲》等


(4)结合材料三,简要说明对“晚明大变局”的理解。

材料四   16世纪以来的中国与欧洲,白银都曾经作为货币而使用,也都经历过白银的大量流入。但是,中国与欧洲……其结局差异之大令我们不由反思……

——别曼《近代海外白银流入的货币效应分析:中西方比较的视角》


(5)综合材料及所学知识,你是如何看待16、17世纪白银的“旅行”对中西方的影响。
2023-12-14更新 | 107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上海闵行区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9 . 一叶知“秋”

材料一   见一叶落,而知岁之将暮。

——《淮南子·说山训》


材料二   随着印度茶园面积不断扩大,有的茶园面积达千亩以上,英国开始在印度设立现代化的茶叶生产基地。……1872年,杰克逊制成第一台揉茶机,19世纪末,印度实现制茶各个环节的机械化。……印度茶叶通过铁路轮船廉价运至目的地。……另外,英国规定进口印度茶是零关税,而进口中国茶需缴纳35%的关税。

鸦片战争前后,(中国)茶叶产区虽然扩大,产量提高,但很少规模生产,经营方法一如既往。……茶叶的种植、制造和出售,都是出于本地茶农之手,他们墨守长久相传的、刻板的制茶方法。……一家一户的小茶园基本依靠家庭成员进行采摘,根本无法做到统一,时间参差不齐,老嫩齐采,不分等级。……茶农则多采取最原始的肩挑背扛的传统方式把茶叶运到市场上去,风吹日晒,加上拖延的时间长,以致未经烘烤的茶叶迅速凋萎了。

材料三   即使当时中国业茶者意识到了危机,甚至采取了某种措施,也不可能阻止茶叶外贸的衰减趋势,因为这根本不是措施是否得力的问题……正是在19世纪,中国与欧美国家拉开了距离,茶叶贸易只是在双方差距加大过程中露出的小小的冰山一角而已……

——以上材料摘编自周重林、太俊林《茶叶战争》仲伟民《近代中国茶叶国际贸易由盛转衰解疑》


(1)依据材料一,19世纪下半期中国与印度对英国的茶叶出口总体趋势有何变化?
(2)依据材料二,归纳比较中印对英茶叶贸易发生变化的原因。
(3)“19世纪中国与欧美国家拉开了距离”,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其历史背景。
(4)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你如何看待近代中国茶叶贸易的盛衰?
2021-12-26更新 | 263次组卷 | 4卷引用:上海市闵行区2022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10 . “百年大变局”

变化,是世界历史发展的常态,存在着一个从不断的量变到质变的过程。2019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四中全会中指出:“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

材料一   18世纪晚期,即康乾盛世后期,清朝的统治已经出现由盛转衰的迹象。到19世纪中期,这种衰退迹象继续发展,中国已经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正是在这样的国内外形势下,19世纪中期的鸦片战争成为影响中外历史关系的重大历史事件。

材料二   中国的发展以及中国与世界关系的重构,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通过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东方主战场的中国抗日战争……第二个更为重要的阶段,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及其发展……

材料三   ……中国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从根本上否定了西方大国实行了几百年的强权政治,是中国为推动国际体系和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为推动世界的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给出的一个可供选择的理性可行的行动方案。……今天的中国已经成为国际社会中的平等而重要的成员,中国的命运已经和世界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中国离不开世界、世界也离不开中国。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徐蓝《500年世界历史变迁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1)如何理解“鸦片战争是影响中外关系的重大历史事件”?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中国与世界的关系是如何变化的?
(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你如何看待百年来中国与世界关系的演变?
2021-05-08更新 | 99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闵行区2021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