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8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13年9月,英国抢先宣布黄金禁运,其他国家也竞相限制黄金自由流动,并因财政支出陡然增大而无限制增发纸币,金本位制遭到破坏。1922年,国联在热那亚召开世界货币会议,英国提议欧洲回归金本位制,主要国家以黄金作为外汇储备,其他国家以黄金和外汇混合作为储备。这种以金本位为基础的金块本位制(即国内不再流通金币,只发行有一定含金量的银行券,银行券兑换金块有最低数额的限制)实际上是希望欧洲各国放弃与黄金挂钩,而与英镑挂钩。拥有大量黄金储备的美国强烈反对并重返高关税政策,逼迫欧洲国家将黄金储备持续移转美国。1925年,英国率先宣布恢复金块本位制,法国紧随其后,美国继续实行金本位制,其他国家则采行以英镑、美元、法郎为国际货币的金汇兑本位制。这种金本位制有着严重缺陷。各国从自身利益最大化出发,竞相窖藏黄金,提高本币黄金保证比率,国际信用关系瓦解,最终酿成1929年的经济危机。

材料二   1933年6月,为缓解金融危机,国联召开伦敦世界经济会议,稳定国际货币体系是核心议题之一。会议召开前后,美、英、法三国中央银行代表在场外进行非正式会谈。但是,因美国国内的经济民族主义,最终导致该次会议无果而终。及至1936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为维护各自利益,纷纷成立排他性货币集团,国际货币体系分裂为“英镑集团”“美元集团”和“黄金集团”(即“法郎集团”)等相互竞争的货币集团。竞争的同时也酝酿着协调,1936年,英、美、法先后达成“三国通货协定”和“三国黄金协定”,三国同意维持各自货币的对外汇率水平,承诺共同合作,保持各国货币关系的稳定,并明确美元与黄金及其他通货的联系。然而随着“二战”的展开,各国竞相实行外汇和贸易管制,保护主义愈演愈烈,整个国际货币体系行走于崩坏的边缘。

——以上材料均摘自宋佩玉《近代国际货币治理体系的建构——全球视角和中国选择》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20年代英国恢复国际金本位制的原因及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大萧条时期国际货币关系的特点。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国际货币体系演变的认识。
2024-02-24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皖中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据记载, “民国二年(1913年)七月,河决澄阳县境双合岭,于时刷堤未宽,水性尚缓,急加防堵则事半功倍,乃以南北构兵,迁延未塞,时机坐误”“翌年大汛泛滥,口门刷至八百余丈,澄阳地势平衍,横流所届,昏垫随之”,沿岸百姓的生命财产遭受巨大损失,大量居民流离失所。191410月,北京政府任命徐世光主持双合岭堵口事宜,筹拨工程经费“五百三十七万六千五百八十元”;11月,徐世光调集山东省河防十一营和冀南巡防二营协助堵口工程;19151月,开始兴筑坝。工程伊始,徐世光认为“大工开办端赖群力,而夫役一类所用尤多”,于是“招雇夫役之中实寓有以工代赈之意”,酌量发给灾民工钱,以维持其基本生活。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初期治理黄河大事记

19496

华北、中原、华东三个解放区在济南召开黄河水利委员会成立大会

19498

黄河水利委员会起草了《治理黄河初步意见》

1950

开始对黄河大堤进行的第一次全面加高培厚

19513

开工引黄灌溉济卫工程;4月至8月,完成了1500米长的溢洪堰工程

1952

在陕西省韭园沟开展水土保持试点,全面、综合治理水土流失严重的韭园沟

195410

黄河规划委员会正式提出《黄河综合利用规划技术经济报告》,三门峡水利枢纽作为第一期工程的主要项目

1956年至1957年底

在农业合作化的基础上,大面积开展水土保持工作

1957

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隆重举行开工典礼

1956年至1965

陕西、河南、山西三省约50万人因水库淹没土地而移民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民国初年黄河双合岭决口导致灾情不断扩大的原因,并指出当时解决灾情的主要措施。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新中国成立初期治理黄河”谈谈你的认识。
3 . 国际危机管理的核心是危机决策, 其正确与否直接决定了危机管理的成效。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这一时期的……政策使得苏俄的工业生产、物资供应、民心汇聚达到了一个空前集中的状态,起到了……抵御帝国主义侵略、镇压国内反动叛乱的作用……不过,随着国内战争基本结束,这一政策的弊病愈加凸显……不仅没有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反而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造成物质产品极度匮乏,人民生活水平大幅下降……矛盾也不断激化,以至于引起十月革命的主力军喀琅施塔得水兵的叛乱,年轻的苏维埃政权面临着垮台的多重危机。

——摘编自韦光波、朱喆《十月革命以后列宁对苏俄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与启示》

材料二   经济危机下的大国选择大事年表

1929 年美国纽约华尔街证券交易所出现抛售狂潮,经济大危机爆发。
1930 年美国国会通过法令提高890种商品进口税率,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相继效仿。
1933 年伦敦世界经济与货币会议召开,英法力图左右国际经济秩序,未能得到美国响应。
1933年美国颁布《紧急银行法》,宣布停止兑换黄金,全面禁止黄金出口。
1940 年德国提出“马克计划”,提出以马克代替黄金。
1941年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递交“战后货币政策”“关于国际货币同盟的建议”,对抗马克计划。

——根据李世安《布雷顿森林体系与“特里芬难题”》等整理

材料三 以前,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外部环境下,市场和资源“两头在外”对我国快速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当前保护主义上升、世界经济低迷、全球市场萎缩的外部环境下,我们必须充分发挥国内超大规模市场优势,通过繁荣国内经济、畅通国内大循环为我国经济发展增添动力,带动世界经济复苏。

——习近平《在企业家座谈会上的讲话》(2020年7月 21日)

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将面对更多逆风逆水的外部环境,必须做好应对一系列新的风险挑战的准备。……国内也经历着深刻变化,我国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我国制度优势显著……物质基础雄厚,人力资源丰厚,市场空间广阔……继续发展具有多方面优势和条件……我们要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勇于开顶风船,善于转危为机。

——习近平《在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座谈会上的讲话》(2020年8月 24日)

(1)根据材料一,指出“这一时期”所实行的“政策”名称,并结合所学,从危机处理的视角评述这一政策。
(2)根据材料二,指出美国面对经济危机的选择,并结合所学,概括美国的“选择”造成的经济影响。
(3)根据材料三,提炼三个关键词以说明我国提出“畅通国内大循环”的政策变化依据。综合材料一二三,围绕“应对风险挑战”谈谈你的认识。
2024-04-12更新 | 181次组卷 | 4卷引用:安徽省六安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质量检测(二 )历史试题
4 . 长城是中华文明的瑰宝,是世界文化遗产。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长城是中国古代第一军事工程,自西周时期开始,延续不断修筑了2000多年。但也有一些王朝不主张大修长城,学术界有“唐代无长城”和“清不修边墙”之说(如下表)。

序号长城沿线主要民族史料
       突厥

贞观二年(628年)九月十六日,“己未,突厥寇边。朝臣或请修古长城,发民乘堡障,上曰‘突厥灾异相仍,颉利不惧而修德,暴虐滋甚。骨肉相攻,亡在朝夕。朕方为公扫清沙漠,安用劳民远修障塞乎!’”

——《资治通鉴·唐纪九》

       蒙古

“帝王治天下,自有本原,不专恃险阻。秦筑长城以来,汉、唐、宋亦常修理,其实岂无边患?明末,我太祖统大兵长驱直入,诸路瓦解,皆莫敢当。可见,守国之道,惟在修德安民,民心悦则邦本得,而边境自固,所谓众志成城”“柔远能迩之道,汉人全不理会。本朝不设边防,以蒙古部落为之屏藩耳。”

——《清圣祖实录》

(1)对比图1和图2,指出秦朝长城的变化。从民族关系角度,分析变化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在①②之中任选其一,概述该王朝应对材料中相应民族问题的具体举措。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历史上“修长城”或“不修长城”的看法。
2024-02-08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亳州市第二完全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九一八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率先高举武装抗日旗帜,发表《中国共产党为日本帝国主义强暴占领东三省事件宣言》。19324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发布了《对日战争宣言》,正式对日宣战。

——摘自郝海萍、唐琴《精准理解科学解释正确引导》

材料二   193581日,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和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的名义发表起草了《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即“八一宣言”……年底,中共中央在瓦窑堡召开会议……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摘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外历史纲要(上)》

材料三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在抗战中指战员伤亡60余万人,敌后抗日根据地人民群众伤亡600余万人。其中,晋察冀根据地伤亡的群众约120余万人。当时,抗日根据地面积最大时才100余万平方公里,只占全国总人口的约1/4

——摘自曲青山《论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历史地位和作用》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九一八事变”有什么标志性的影响?请指出面对日本的侵略,国民政府实行的政策及影响?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共产党发表“八一宣言”和召开瓦窑堡会议的共同历史背景?此后,中国共产党对蒋介石政府的政策发生了什么变化?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中国抗日战争获得胜利的原因?
2024-04-03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亳州市第五完全中学2024学年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古代主要文明示意图

材料二   公元前1000年直到公元500年,在世界史上往往被称为古典时代,这时欧亚大陆上人类文明进步的格局有了,很大的改变。冶铁技术的推广使农业生产力急剧增长,剩余产品大量增加。城市的发展,贸易的兴盛,都是前所未有的。政治组织也和前一时期大为不同,出现了波斯帝国、汉帝国和罗马帝国这样地域辽阔、组织严密、结构复杂的大帝国。……文明之间的交流大大加速了。随着各地区政治、军事、贤易接触的频繁,思想文化的交流也更为容易。

——自《世界文明探源》

材料三   2000多年前,亚欧大陆上勒劳勇敢的人民,探索出多条连接亚欧非几大文明的贸易和人文交流通路,后人将其统称为“丝绸之路……是促进沿线各国繁荣发展的重要纽带,是东西方交流合作的象征。

——新华社《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珞的愿景与行动》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世界古代史早期主要区域文明,并分析世界古代文明呈现的特征。
(2)根据材料二,概括古典时代欧亚文明交流加速的条件,并分析欧亚文明交流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三,概括古代“丝绸之路”的主要作用。通过对古代文明交流方式的了解,谈谈现代文明交流中应持的态度。
2024-04-03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蚌埠市禹泽汉兴友谊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设“通判州军事”一至二员,与知州同领州事,裁处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等。各州公文,知州须与通判一起签押方能生效。通判还有权监督和向朝廷推荐本州的官员。知州不法,通判可奏告朝廷。

——白钢《中国政治制度史·宋史》

材料二   第五章   国务员

第四十三条   国务总理及各部总长均称为国务员。

第四十四条   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

第四十五条   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材料三   第三条共和国总统与参众两院议员共有创议法律之权。总统公布两院所通过之法律,监督并保证其施行。他有权赦免;大赦只能由法律批准。他统率武装部队。他任命所有文武官员。总统主持国家典礼;接受外国的公使和大使。共和国总统的每一项法令都必须由一名部长副署。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宋设立副署机关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设置副署权的目的及其结果。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颁布的背景。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副署权的认识。
2024-01-31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芜湖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清之际,中西文化交流出现了第一次高潮,天主教传教士尤其是耶稣会士充当了桥梁和纽带。1582~1644年为初步发展阶段,1644~1722年为发展和繁荣阶段,1723~1795年为日趋衰落阶段。一批诸如《几何原本》《同文算指》《浑盖通宪图说》《乾坤体义》《远西奇器图说》《火攻挈要》等关于西方的天文学、数学、物理学和地理学等书籍传入中国。顺治初年,清政府任命德国耶稣会会士汤若望为钦天监负责人。传教士主要是以个体或小群体的方式在中国传播天主教。中国学者如徐光启、李之藻等和耶稣会会士利玛窦等来往密切,对于各种学问有精深的研究,此后清朝一代学者,对于历算学都有兴味,而且喜读经世致用之学。同时,使中国知识界认识到并非只有中华文化高明,西方科学文化也有不少地方值得中国学习。出于对神学的偏见,一些反映近代科学发展的最新成果,如从伽利略到牛顿的科学体系,以及培根、笛卡尔的思想方法等均未能传入中国。当时西学的传播局限于中国社会的上层(官员和知识分子圈子里),入清之后,甚至更囿于宫廷之内。

——摘编自林延清《试论明清之际中西文化交流的分期、特点与历史作用》

材料二   16~18世纪,代表中国精神文化的儒家经典、文学作品被传教士译介到西方,产生了重大影响,这一历史现象被学界称之为“东学西渐”。当欧洲的工业革命尚未开启时,在传统社会的框架内,西方国家很难战胜中国。这迫使西方传教士在中国采取和平的方式,而不能重复在美洲的武力传教。与此同时,依附于传教活动的文化交流,得以在平等的基础上展开,中国文化才能走进西方,并被正面接受,而未遭受歧视。传教士除了译介大量代表中国文化的文本到西方外,还按照耶稣会制度要求,定期以书信形式向总部汇报传教情况,这些书信的内容也成为传播中国文化的重要渠道。当时欧洲强烈需要借助外部因素冲破旧社会藩篱、摆脱教会束缚、批判封建专制并建立开明统治。为达到上述目标,欧洲人将目光转向海外,最后聚焦于“高于欧洲的中国文明”,期待从中汲取发展的力量,在有关中国的文献中寻找他们所需的材料,并对此加以阐述、积极推广传播,为自己社会的改革创立理论,制造舆论。

——摘编自郑朝红《16~18世纪“东学西渐”重探:动因与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之际西学在中国传播的特点,并对其进行评价。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6~18世纪“东学西渐”的主要原因。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西文化的认识。
9 . 乡村振兴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传统乡村社会治理是一种整体性治理,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士绅精英与村民群体共同参与。土地制度、户籍制度和科举制度等国家制度和宗族制度、乡规民约等乡村社会自我管理机制相结合,贯穿于乡村社会治理的过程之中。但乡村社会管理归根到底还是人治,正所谓“礼治有余而法治不足”。户籍、宗族制度带有专制与等级的色彩, 乡村治理更多的依靠经验与传统。

——摘编自沈费伟《传统国家乡村治理的历史脉络与运作逻辑》

材料二   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 德国快速发展为工业化国家,城镇人口超过农村人口,成为国家主体居民。为了遏制乡村的边缘化趋势,重现乡村生机,捍卫乡村传统,乡村重振运动再次展开。首先,针对大量农村人口流入城市情况,德国政府建立移民委员会,用租赁地产方式增加中小农户数量,推进农村居民点建设,强化乡村吸引力。1886-1919年,仅普鲁士就为移民建立了4.5万个配备住宅和畜舍的小农场。其次,面对工业化和城市化对乡村景观的破坏,发起以保护乡村自然景观为中心的“家乡保护”运动。各邦政府成立“自然纪念物保护”委员会,限制乡村地区工业污染,在德国形成了以保护乡村自然景观为目标的“自然纪念物”“自然保护区”和“国家公园”三级体制。

——摘编自邢来顺《德国乡村重振运动的历史考察》

材料三   2023年10月11日下午, 习近平来到上饶市婺源县秋口镇王村石门自然村。习总书记指出,优美的自然环境本身就是乡村振兴的优质资源,要找到实现生态价值转换的有效途径,让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乡村要振兴,关键是把基层党组织建好、建强。基层党组织要成为群众致富的领路人,确保党的惠民政策落地见效,真正成为战斗堡垒。中国式现代化既要有城市的现代化,又要有农业农村现代化。

——摘编自2023年10月11日习总书记在江西婺源考察时讲话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国古代社会乡村、治理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德国实施“乡村重振运动”的背景及特点。
(3)根据材料一、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中国古代和近代德国的乡村治理模式对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的启示。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事实上,五千年来,多民族统一国家“不断变化的复杂共同体”的进程可概分为三个阶段:夏商周“三代”酋邦制及宗法封建的松散统一、秦汉以降郡县制“中国一统”和元明清“华夷一统”。在多民族统一国家形成的过程中,既有汉族及其先进文明的基础性贡献和积极进取,又有诸兄弟民族的文明基因增益和历史主动性。他们自觉不自觉地顺应多民族统一国家发展的历史潮流,且用行动昭示:汉族与其他兄弟民族携手创造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历史,携手推动缔造多民族复合共同体之“巨大中国”。由是,“古代华夏渐渐成了近世中国”。

——摘编自李治安《秦汉以降“大一统”秩序的华夷交融演进》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多民族统一封建国家的形成”为话题,谈谈你对材料中相关观点的认识。(要求:观点明确,论述详细,史论结合)
2024-01-31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亳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