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0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大一统”一词,最早见于《春秋公羊传》,称:“何言乎王正月,大一统也。”某重点高中高二年级举办主题为“中国古代大一统与国家治理”的历史论坛,同学们广泛搜集材料,节选如下:

材料一   

甲:秦汉地方行政区划制度示意图

——根据邹逸麟《从我国历史上地方行政区划制度的演变看中央和地方权力的转化》整理而成

乙:公元前113年,“专令上林三官铸”,禁止郡国和私人铸钱。三官五铢钱铜质紫红细腻,整体精致光洁,外廓坚挺匀称,“唯真工大奸乃盗为之”,从此成为流通全国的统一货币。

——摘编自石俊志《五铢钱制度研究》

丙:《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二   鉴于边疆存在显著差异,针对部分边疆区域采取不同程度的“因俗而治”治理机制,表现出秦汉边疆治理原则的灵活性与机动性。事实上,秦汉时期内地与边疆的文化、经济、社会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大一统理念难以迅速贯彻于殊俗绝域,作为过渡性政策的“因俗而治”便应时而生。

——卜宪群袁宝龙《“因俗而治”展现秦汉治边智慧》

(1)材料一对于研究中国古代大一统与国家治理有什么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运用秦汉隋唐史实,从因俗而治的视角,围绕中国古代大一统与国家治理,自拟论题,写一篇短文(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
(3)谈谈中国古代大一统与国家治理的当代价值?
2024-05-04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枣庄市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前 途”

例 句出 处
例句1:我参加了军事干部学校;你考上了北京大学;他进了机器制造厂:咱们三个都有光明的前途。《标点符号用法》(中央人民政府出版总署,1951年9月)
例句2:张华考上了北京大学,在化学系学习;李萍进了中等技术学校,读机械制造专业;我在百货公司当售货员:我们都有光明的前途。《标点符号用法》(国家文字委员会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署,1990年)
例句3:张华考上了研究生,李萍自主创业,我当了技术工人:我们都有美好的前途。《新华字典》第十二版(商务印书馆,2020年)
(1)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例句1中“我”“你”“他”拥有“光明的前途”的原因。
(2)例句2到例句3发生明显变化。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这一变化的认识。
7日内更新 | 9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济宁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质量检测(三)历史试题
3 . 一部大英博物馆发展史,也是一部英国殖民扩张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地图来源《星球研究所》

材料二   现存于大英博物馆的部分文物图片

材料三   英国航海家詹姆斯·库克由于得到皇家海军的支持,其远征充满了浓厚的官方殖民色彩。他的队伍中不乏植物学家和自然学家,这使得他的探险成果对于推动欧洲的博物学和植物学的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

——摘编自柴彬、陈谦悦《近代欧洲殖民扩张与区域国别研究的兴起》

材料四   18世纪至19世纪中叶,英帝国向世界扩张,对各国进行文化掠夺,大量珍贵文物运抵伦敦,数量之多,大英博物馆盛不下,只得分藏于各个博物馆。

——摘编自百度百科

(1)依据材料一、二,概括大英博物馆主要藏品来源的特点。
(2)说出材料二的史料类型,指出其史料价值,并做出合理推断。
(3)依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一部大英博物馆发展史,也是一部英国殖民扩张史”这句话的理解。
2024-05-19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临沂市河东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

——摘编自《尚书》

夫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以他平他谓之和,故能丰长而物生之;若以同裨同,尽乃弃矣。故先王以土与金、木、水、火杂以成百物。

——摘编自《国语》

天生五材,民并用之,废一不可。

——摘编自《左传》

材料二   历史学家顾颉刚说:“五行(学说)是中国人的思想律,是中国人对宇宙系统的信仰,二千余年来它有极强固的势力。”五行间的联系表现为两种形式。其一、相生,即含有互相滋生、促进、助长的关系。其二、相克或相胜,即互相之间存有制约、克制、抑制的关系。相生与相克(相胜)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摘编自吴霏《中国古代和谐思想考略》


(1)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是什么?它蕴含了哪些思想?
(2)五行学说对当代社会的发展有何借鉴?谈谈你的看法。
2024-03-29更新 | 14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大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美国史学家J·布卢姆认为美国独立后过了大约一百年以后,在25年或更长时间内停止了领土扩张,专注于内部事务、美国进入“纯洁阶段”。

材料一   

——摘编自张津瑞《地图上的美国史》

材料二   19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的美国人全神贯注于西部的国内帝国和南部的经济殖民主义,专心致志于解决国内政治和经济问题,基本上满足于待在国内。

——摘编自【美】J布卢姆(美国的历程》

材料三   18931月至8月,工业股票的平均市价下跌了将近一半。在1893年一年内,有600多家银行和信用机构破产,商业破产事件超过15000起。从1894年至1895年,有94条铁路被拍卖。在危机的打击下,钢产量、生铁产量、路轨和机车的产量分别下降了18%、28%、47%和70%。轻工业也遭到危机的强烈打击,棉纺织工厂的大批设备闲置起来了,主要商品的价格大幅下跌。1895年经济转入萧条,一直到1897年美国经济才进入高涨阶段。

——摘编自陈宝森等《美国经济周期运行机制研究》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美国“纯洁阶段”的看法。
2024-05-19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济宁市嘉祥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元代中国幅员广大,以强大和开放的姿态面对世界。马可·波罗作为许多西方来华的人士之一、深为中华文明的成就和中国的繁荣所吸引,成为元朝的国家管理人员之一。他关于中国的回忆经过整理,以《马可·波罗行纪》为题,在欧洲传播,使欧洲人对中国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亚洲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人们也大量地在元朝的国家机关中供职。中国与外国的贸易和文化往来成为更经常的事情。儒学中的理学得到官方的提倡,因而在北方得到广泛的传播。藏传佛教受到特别的尊崇,其他如道教、基督教、摩尼教、婆罗门教、犹太教等也得到优容,穆斯林在中国人口众多。元代杂剧创作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突出的地位。郭守敬制定的《授时历》,把我国古代的历法推算推进到了更为准确的水平。元官方编辑的《农桑辑要》和王祯的《农书》,是当时中国农业生产经验的总结。

——摘自赵毅,赵轶峰主编《中国古代史》

(1)根据材料,概括元朝文化的特点,并指出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文化交流的认识。
2024-05-01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菏泽市高二市区一类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晚清北京街道受战乱及财政状况恶化影响,长期失于修治,路况脏乱不平,不少人批评道: “道路之污秽不洁、倾仄难行者,以京师为最。”1898年,各国公使知照总理衙门,希望“将京城道路仿照西式,一律修整”,并声称如不亦理,将“自立公会,张议代修,自设巡捕,自收路税。”为避免路权旁落,变法期间,光绪帝谕令征集改造意见,主张西法者认为西式马路是富强的根基,主张古法者担心仿西法改造会扰乱礼制,有违伦理,最终皇帝采取中式石路与租界马路型制相结合。1902年清政府成立内城工巡局, “先修路,后巡捕及公共卫生”。1906年,工巡局合并至民政部下,路政进一步专责化并兼自来水、医院等公共工程。从1904年到1911年,共修整街道82条。修成后时人称道: “城中街道宽广,马路喧闻。近年建筑马路,四方通达,交通之具,旧惟肩舆骡车,近则马车、人力车咸备。文武衙署、大小学堂及王公府地、各国公使馆,错置其间,而市廛亦甚繁盛。”

——摘编自杨剑利《清末北京街道改造的兴起:论争与实践》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清末北京街道改造的理解。
8 . 某历史研究小组以“番薯在中国的传播”为课题开展研究性学习,在研究过程中搜集到了以下材料。

材料一   万历庚辰,客有泛舟之安南(越南)者,公(名陈益,广东东莞凤岗镇人)偕往。比至,酋长延礼宾馆,每宴会,辄食土产曰薯者,味甘美。公觊其种,贿于酋奴,获之……壬午夏,乃抵家焉……掘啖益美,念来自首,因名“番薯”云。

——摘自《凤岗陈氏族谱》

材料二   番薯,皮紫、味稍甘于薯芋,尤易蕃。郡本无此种,自万历甲午荒后,明年都御使金学曾抚闽,从外番丐种归,教民种树,以当谷食,足果其腹,荒不为灾。

——摘自《福州府志》

材料三   番薯引种时间表

省份引种年代省份引种年代
广东
福建
浙江
江苏
四川
江西
湖北
1580
1593
1603
1603
1733
1736
1740
河南
湖南
陕西
河北
贵州
山西
安徽
1743
1746
1746
1748
1752
1756
1768

材料四   



(1)综合材料一、二、你能得出关于番薯传播的什么结论?请说明理由。
(2)研究小组为什么要搜集材料三和材料四?谈谈你的看法。
2024-02-05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淄博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一次关于农民离土的社会调查

1988年,某高校在湖北省、河南省、安徽省、湖南省、江西省、浙江省、河北省、江苏省、山东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等10省(区)23县(市)24个村(自然村)点,进行农民离土现状的抽样调查。一共调查了985户,3929人,户均3.99,其中15岁—59岁的2710人,占总体人口的69%。下表为其中一份调查问卷的数据整理。

农民离土后的职业(1980年—1988年) 单位:人,%


1980年

1985年

1987年

1988年

离土人数

相对比例

离土人数

相对比例

离土人数

相对比例

离土人数

相对比例

A做临时工,合同工

136

20.7

348

23.4

460

28.4

463

27.9

B学做手艺

2000

30.9

266

21.7

321

19.8

330

19.9

C经商

91

13.9

165

13.5

222

13.7

224

13.5

D养殖

17

2.6

34

2.8

63

3.9

65

3.9

E运输

28

4.3

66

5.4

87

5.4

93

5.6

F经办企业

39

5.9

98

8.0

116

7.2

117

7.0

G当保姆

9

1.4

12

1.0

17

1.0

16

1.0

H当国营职工

38

13.4

145

11.8

208

12.8

211

12.7

I(出嫁或入赘)

10

1.5

15

1.2

22

1.4

23

1.4

J当兵

6

0.9

9

0.7

17

1.0

17

1.0

K无固定职业

33

5.0

66

5.4

89

5.5

102

6.1

合计

657

100

1224

100

1622

100

1661

100

注:(       )里不能算是职业,只能算是一种类职业。

——据吴怀连《八十年代农民离工浪潮一10省(区)23县(市)农村调查》

(1)研究表,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并对其成因作出简要解释。
(2)结合这份社会调查,谈谈我们在做社会调查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2024-01-30更新 | 11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滨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024·山东泰安·一模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729月,在容闳等人的催动和运作下,中国最早的官派留学生——第一批30名留美幼童到达美国西海岸的旧金山。对此,《纽约时报》刊发了一则题为《清国留学生抵达旧金山》的消息:“旧金山,913日电:昨天到达这里的30名清国学生都非常年轻。他们是很勤奋和很优秀的小姐(因有辫子被美国记者误解)和绅士,容貌俊美,要比任何在这之前曾到美国访问的清国人都好看得多。”

——摘编自1872年9月13日《纽约时报》

材料二   1881年,基于各种历史因素,中国最早的官派留学生(共四批)——120名留美幼童被清政府勒令归国,大清第一次留美教育事业夭折。清廷撤回留学生的决定传到美国,以耶鲁大学校长朴德为首的众多美国知名人士联名上书清朝总理衙门,痛陈其不当:“贵国派遣之青年学生,自抵美以来,人人能尽用其光阴,以研究学术,以故于各种科学之进步,成绩极佳。论其道德,尤无一人不优美高尚。职是之故,贵国学生无论在校肄业,或赴乡村游历,所至之处,咸受美人之欢迎,而引为良友。盖诸生年虽幼稚,然已知彼等在美国之一举一动,皆与祖国国家之名誉极有关系,故能谨言慎行,过于成人。美国少数无识之人,其平日对贵国人之偏见,至此逐渐消灭,而美国人对华之感情已日趋于欢洽之地位。”

——摘编自容闳《西学东渐记》

结合史实,谈谈你对中国早期留学运动的认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