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5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872年,在华英国人提出在上海外滩筑堤并建造外滩公园。时人便将外滩公园释以“公家花园”四字,并提议向社会募捐筹修建之资,而非向西方借贷,以免花园落成后“将禁华人入内游玩,以示结清严密之关防”。然而公园落成后,华人仍不免受到排斥。《辛丑条约》签订后,中国被迫进一步向西方列强开放,全国各地外国商人开始提请建造“公众花园”。清朝末年,清廷派出考察团对西方各国社会进行实地体验考察后,发现城市中均大量建有公园等公共设施,于是将公园等公共场所的建设视为西方列国强盛的原因之一。受此启发,各省督抚纷纷开始重视创办公园,并寄希望于公园的建设能够“开各人智识”。社会舆论也将公园视为强盛国家必不可少的公共场所。1917年,有文章指出,中央公园开放之后,一年四季,不仅“春秋佳日,士女如云”,即便“日暮天寒”,园中仍旧游人“往来如织”。公园如此受到市民的喜爱,可见此处“必有于心理上受无穷之感化,于身理上受无形之利益,而不自知者。”

——摘编自胡蝶《从清末民初公园论看近代中国“公共”意识的建立(18701920)》

(1)根据材料,概括中国近代公园发展呈现出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近代公园发展的意义。
2 . 近代中西方城市化

在西方,大工业造成了近代大城市、新城市的产生,其主流是工业城市。由于城市数量、城市人口和用地规模等带来了越来越多的社会问题、环境问题,诞生了近代城市规划。英国于1848年颁布了《公共卫生法案》,其标志着近代城市规划的兴起。自此,中央政府通过立法对地方政府履行职能的情况进行监督并在必要时予以强制执行,地方政府则在相关法案授权和中央财政支持下开展城市规划实践。

中国近代城市化是西方商人来华、农民进城经商的城市化,其主流是商业城市,并仅限于几个开埠城市,如上海、天津、汉口、广州等。即使有工业带来的城市化,也仅限于外资工业、军事工业。与西方的新城市开发规划比较,中国即使同一城市的新市区规划也互不相干,无城市的整体性可言。无论是欧美人租界、还是日本人的铁路附属地以及中国人的商埠区(济南市)、新市中心区(上海市)规划建设,虽然具有不同形式和表达方式,但都体现出各自心目中的政治意图和对欧美城市意象的追求及向往,包括古典的、近代的、殖民式的等。

——摘编自李百浩《中西近代城市规划比较综述》等

阅读材料,提取信息,结合所学,阐释城市化所折射出的中、西时代特征。要求:依据材料和题目要求提出一个论点,依据论点进行论述(分别概括近代中、西城市化的特点,分析原因),最后进行总述。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法律裁决委员会的监督下,雅典法律以简明的词句为形式被刻在君主专廊"的石碑 上,任何司法人员办案都必须以此为准。所有公民在自己的权利被侵犯时都可以依法提出 申诉,无论侵权者是谁,也无论他官多高、权多大,只要违背了法律,都必须老老实实地接受 法庭的审判。那些用抽签方法从30岁以上公民中选出的陪审员,不需要屈从于任何权势, 无论投什么票,本人均无风险。官吏上任前,必须接受任职资格审查,任职期间也必须接受 公民监督;卸任时也要报告工作情况并接受检查,有专人对其任职期间的活动和账目进行审查。       

——摘编自安庆征《古代雅典的民主与法治》

材料二     光荣革命''后,过去英国长期激烈的政治斗争的余震仍不断发生,主要表现为辉格党和 托利党互相争权、互相攻击。而国王宫廷和议会的冲突,却朝着一个固定的方向发展-----大商业资产阶级和土地贵族利用自己控制的议会,通过一系列法案来限制国王的权力。1714 年以后,国王从来没有否决过议会的议案。威廉三世(1689-1702年在位)时,当国王不在 国内,所有的重要事务,无一例外都必须于王后(女王)在场下的内阁中进行讨论,后来在 内阁会议中渐渐出现了一个主持内阁会议的领导人物。18世纪中叶,如在苏格兰,各郡的 议员实际上是由不到3000个选民选出的,而这3000个选民中,有一半是由地主制造出的所 谓法格特"选民。

——摘编自王觉非《近代英国史》


(1)根据材料一、二,分别概括古代雅典与近代英国政治制度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古代雅典与近代英国政治制度的历史意义。
2022-10-10更新 | 234次组卷 | 3卷引用:山东省2022-2023学年高二10月联合调考(金太阳联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江村大墓

公元前157年,汉文帝刘恒驾崩于未央宫,群臣遵其遗诏葬于霸陵,但霸陵的具体位置并不确定。

元代学者骆天骧在《类编长安志》认为:“文帝霸陵在京兆通化门东四十里,白鹿原北凤凰嘴下”,这个说法一直被后世沿用。但是,2011年考古专家勘探确认凤凰嘴地点并无汉代墓葬遗存,排除了其为霸陵的可能。

江村大墓在距离凤凰嘴2000米的地方,考古专家发现了该墓平面为“亚”字形大墓。“亚”字形在汉代是顶级配置,只有皇帝、皇后才能用。考古专家扩大勘探范围后,发现一道东西长1200余米,南北宽约863米左右的夯土围墙把江村大墓和汉文帝的窦皇后墓合围在一个大陵园内,两座大墓同处于一陵园内称为“同茔”,一人一墓一坟头称为“异穴”,正好体现出汉代帝后合葬“同茔异穴”的特点。下图:


江村大墓地表无封土,外藏坑出土了陶俑、铜印、铜车马器及铁器、陶器等1500余件,铜器和铁器数量较少器较小,与史载汉文帝遗诏中所说“治霸陵皆以瓦器,不得以金银铜锡为饰,不治坟,欲为省,毋烦民”相吻合。铜印章刻有“车府”“器府”“中司空印”等隶书文字,表明大墓周围外藏坑应为模仿现实官署、府库建造,这样的官署、府库大约有100多个,领导这些官署的一定是皇帝级别的墓主人。据此,江村大墓最终被确定为汉文帝霸陵,西汉十一座帝陵名位问题全部解决。

——摘编自孙晓波《霸陵之谜:“江村大墓”发掘始末》


(1)阅读材料,概括指出江村大墓被确定为汉文帝霸陵的理由有哪些?
(2)阅读材料,结合所学,指出江村大墓印证了汉朝的哪些时代特点?
5 . 我国自古便有着“文书御天下”的传统,随着朝代的发展,文书已经具有了多样化的形式载体和较为明显的政治性表达特性,为其广泛参与国家行政管理事务奠定了基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古代的“文书政治”

材料一   魏晋以后初步形成了中书、门下、尚书三个相互配合又相互制约的文书机构。到了唐代,文书的撰制工作由草拟、审核、转发执行三个独立机构共同完成。皇帝的诏书,要经过最高议事机构“政事堂”开会议决,经皇帝划“敕”,再加盖政事堂的印章,方可生效。从唐太宗开始,专门选拔一批名儒学士,充当皇帝新的文书人员,他们直接受皇帝的管辖,有时就取代了中书、门下的职能。明清时期,皇帝私人的办公厅成为最高命令的撰制、发出、收受机构。

——摘编自何庄《从古代诏敕制度的演变看明清君主专制统治的加强》

材料二   清代的官方文书

题本(盖有官印的官方报告)     奏本(不盖官印的官方报告)                  奏折(皇帝与官员的私人通信)

先秦时期尚无明确的文种(文书种类)名称,秦汉以后,文书的文种体系日益庞大。魏晋南北朝时期盛行的文种是“谱牒”而非诏令。唐代正式公文达到了15种,更加规范,并以法律形式确定下来,出现了特殊的“堂贴”。宋代公文文种全方位增多,地方官府间及中央与地方间文书往来远胜前朝。元朝皇帝专用文种诏令分为蒙诏和汉诏,以蒙诏为主体。明清新增了口谕、手谕、廷寄等文种,可以绕开文官政府直接下达,臣子上奏文种中,有一特殊的公文“奏折”,可直达御前。这种保密谕旨逐渐制度化。

——摘编自何庄《古代公文文种变迁原因探析》


根据材料,概括说明中国古代“文书政治”的特点并分析其产生的影响。
6 . 国家结构具有时代性和阶级性。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的国家结构主要有两种,一是宗法等级君主政体,其典型是西周王制,简称“王制”;二是中央集权君主政体,其典型是秦朝帝制,简称“帝制”。两者在多方面存在明显差异,王制是典型的“家天下”,而帝制在“家天下”中注入了一些“公天下”的成分。相对来说,后者更有利于维护政治稳定。

——摘编自商爱玲、张鸿《大国治理中的国家结构形式选择——基于封建与郡县之争的考察》

材料二   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的政治实践具有独创性,以建立广泛的、包容各阶级各阶层的民主参与为中心,进行了普选制的民主选举实践和“三三制”的政权建设。如在选举前通过协商的方法,各方联合提出候选人,利用共产党的组织和威望,做群众的工作,在选举后实行共产党员退出及增聘党外人士的方式,以保证“三三制”的比例落到实处。抗战时期中共在根据地的民主实践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备注:三三制,是指在政权机构和民意机关的人员名额分配上,代表工人阶级和贫农的共产党员、代表和联系广大小资产阶级的非党左派进步分子和代表中等资产阶级、开明绅士的中间分子各占三分之一)

——摘编自汪朝光《民族抗战与革命建政——中共的抗战崛起之路》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帝制”国家结构的基本特点,并谈谈帝制中“公天下”因素在政治、经济领域的体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抗战时期中共在根据地的政治实践有何历史意义。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早在春秋时期,即已出现“夷狄入中国,则中国之;中国入夷狄,则夷狄之”的现象黄帝也被建构为“华夏”祖先。司马迁在《史记》中将“华夏”建构谱系化,影响了魏晋时期“五胡”基于“入主中国”的政治目的而对黄帝的攀附。这样就使得“夷狄入中国而主天下”之后,不自觉地继承此前的“华夏”共同体意识。……五代之后,主导中国疆域形成的力量由“夏”转“夷”。“夷”接受“华夏-汉”的“天下”观和政治经验,模仿“中国”的国家政治体制,加以补充、丰富、扩大,“中国”开始由狭义的、单一文化定义上的“中国”,转向国土意义上的、文化多元的“中国”。“华夏”的扩大,为现代中国疆域奠定了前现代基础。

——摘编自吴启讷《族群政治型态的流变与中国历史的近代转型》

材料二   1492年之前,北美大陆生活着多样化的土著美洲人族群,使用250多种语言。16世纪初至17世纪末,西欧移民和非洲奴隶大量涌入。到1776年北美宣布独立时,形成了以欧裔白人“盎格鲁-萨克逊”文化为主流的“多族化"。一战时,大量南欧、北欧移民,甚至东欧的波兰人、俄罗斯人等为逃避战乱,不断涌入美国,打破了以西欧为主的移民格局。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民权运动和族裔政治行动唤起了美国族群争取“少数权利”的觉醒,到70年代,拉美裔和亚裔移民的涌入改变着以白人为主的移民结构。2010年,“多族化”结构转向拉美裔、非裔、亚裔的混合化模式,族群社区构成了独具生命力的文化群。值得关注的是,这种以族群和文化差异为基础的“多族化”发展,促就了多元文化主义观念的广泛传播,为美国族群政治的发展提供了土壤。如今,美国“多族化”问题凸显,消解着美利坚民族的公共文化和共同价值,使美国日益陷于族群冲突和社会失序的境地。

——摘编自张飞《论美国“多族化”与族群政治的互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族群交流的特点,并简析其对中华文明发展的影响。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中国古代相比,美国族群关系走向有何不同之处,试分析其原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8 . 海疆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20年清朝形势图(局部)

材料二 2011年海峡两岸出版交流中心精心策划,隆重推出“台湾文献史料出版工程”,其中《明清宫藏台湾档案汇编》是重要内容。其记载清朝皇帝围绕台湾事宜颁发的各种谕旨,从顺治朝到光绪朝总计达2400多件,涉及各个方面。...... 满文台湾档案,主要集中在清代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四朝,这些档案以清朝国语的形式详细记载了台湾的政务活动。其记载从康熙朝开始,清政府特设巡视台湾监察御史,满汉各一员,一年一换。从康熙统一台湾后,台湾的考生就参加福建的举人考试,一直有固定的录取名额,档案中也有台湾县、凤山县考中举人的名单。还记载台湾震灾、水灾情况及清政府进行账济的奏折。

——《中国档案报》


(1)依据材料,概括清朝前期政府治理台湾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2)你认为研究明清宫藏台湾档案有何现实价值?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詹姆斯·瓦特和蒸汽机水力的动力远超人力和畜力,可以带动很多机器,因此,水力纺纱机和水力织布机发明之后,棉纺厂便沿着湍急的河流兴盛起来。但水力受地理和季节变化的影响,每遇枯水季节,机器不能运转。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徒工出身的詹姆斯·瓦特对蒸汽机进行改良。他的一位有钱的朋友觉得蒸汽机可能会对自己的煤矿有用,于是给他提供了资金上的支持。经过反复实践和多次改进,詹姆斯·瓦特最终发明了将动力输出端的直线运动转变为连续而均匀的圆周运动的“复动式蒸汽机”。这种蒸汽机不但可以驱动其他机械装置工作,而且工作效率高、运行安全,不久就在各种工厂和交通运输中得到广泛使用。

——据【美】海斯等《人类简史》等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瓦特改良蒸汽机的原因。
(2)以瓦特改良蒸汽机为例,说明工业革命中技术发明有何特点,并概括指出蒸汽机应用所产生的影响。
10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拿破仑法典》又称《法国民法典》。1799年拿破仑执政后便下令起草,在法典制定过程中,拿破仑多次参与一些法律条文的讨论,始终坚持资产阶级革命者在法国大革命初期提出的相对理性的原则,18043月由立法院通过。第一部分是人法,都是有关民事权利的规定;第二部分是物法,是有关各类财产所有权和其他物权的规定;第三部分是获取各类所有权的方法的规定,具体包括继承、遗嘱、还债、赠予、夫妻共同财产等相关法律条文。这部法典是资本主义国家最早的一部民法典,破除了封建的立法原则,成为欧美各国资产阶级的立法规范。拿破仑晚年认为,《法国民法典》“将永垂不朽”。

——摘编自Diane《拿破仑民法典》等

材料二   1954年,中国开启了民法典的编制工作。1957年编纂形成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总则编》等13个法律文件,与1922年《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民法典》有共通之处。196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草稿》,体现了防止修正主义复辟等立法宗旨。改革开放初期,市场经济地位开始恢复,民法的制定显得更为急迫。1986年,《民法通则》出台,随后,《技术合同法》《公司法》《证券法》《侵权责任法》《物权法》等民事单独立法纷纷出台。20205月,全国人大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民法典》通篇贯穿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眼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体现了对人民权利的充分保障,被誉为“新时代人民权利的宣言书”。

——摘编自刘凯《<民法典>诞生的历史进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拿破仑认为《法国民法典》“将永垂不朽”的依据。
(2)比较材料一、二,概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编撰特点,并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颁行的伟大历史意义。
2021-05-10更新 | 692次组卷 | 15卷引用:山东省泰安第十九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