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5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汉)高祖令贾人不得蚕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孝惠、高后时,为天下初定,复弛商贾之律,然市井之子孙,亦不得仕宦为吏。汉武帝时,令贾人有市籍及家属皆无得名田以便农,一人有市籍,则身及家内皆不得有田,犯令者,没入田货(货指田中所出)。农商之分,实自此始。

——据司马迁《史记》等

材料二:凡市,以日午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

——《唐六典》

宋代的自大街至诸小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是,即无空虚之屋,每日凌晨,两街巷门上行百市,买卖热闹。都城之夜市,酒楼极繁华处也人物嘈杂,灯火照天,每至四鼓罢……

——吴自牧《梦良录》

材料三:在明代,特别是中叶以后……大小商人的数目迅速增长,江南、东南沿海和运河沿岸地区尤为商贾聚集之处。市场上的商品种类为数繁多,几乎任何东西都可能出现在市场之上。不过,从远途贩运的角度来看,除属于国家专控商品的盐和茶之外,流通量和交易额最大的商品是粮食、棉花、棉布、丝和丝织品。

——朱绍侯、龚留柱《中国古代史教程》

(1)根据材料一指出汉代的主要经济政策及其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唐朝相比,宋朝商业发展呈现出哪些新变化?
(3)据材料三概括指出明代商业呈现的特点。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监察制度是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维护国家机器正常运转的制衡机制,对维护国家纲纪发挥了重要作用。监察机关经过漫长的发展过程,逐渐由品格不高、甚至没有独立衙门的一般监察机关,跃升为与最高行政机关、最高军事机关并列,成为直属于皇帝的极具权威性的国家机关。它的基本任务就是整肃百僚,以充分发挥官僚机构的作用和通过“彰善瘅恶,激浊扬清”,实现社会的调整功能。历代监察制度在运行过程中,不仅有效地纠弹百官有司之邪辟,还对古代政治权力的运行发挥了重要作用。

——据张晋藩《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对维护国家纲纪发挥了重要作用》

材料二 古希腊雅典其监察体制可分成三个组成部分:一是民众大会,民众大会本身是国家权力机构,由它来选举产生行政官员,但它同时也是最主要的监察机关。民众大会最足称道的还是在公元前509年的克利斯提尼改革时所确立的“贝壳弹劾法”。二是五百人会议,在没有召开民众大会期间五百人会议承担着对国库、国家印玺和政府官员进行监察的职责,同时也负责监督民众大会通过的各项法律的准确执行。三是陪审法庭,陪审法庭主要是司法机关,但在一定程度上也行使着监察机关的权力,对行政官员的活动实行监督。古希腊雅典国家的监察制度赋予了公民很大的监督权力,在其政治经济生活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但需要指出的是,雅典国家并没有独立的专门监察机关出现,在监察体制上呈现着一种多元化的局面。

——据王晓天《中西古代监察制度之比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古代中国相比,古代雅典的监察制度有何不同?并简要分析雅典监察制度不同于中国的原因。
2019-05-18更新 | 86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淄博市高青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为广泛搜罗、管理人才,汉武帝下令郡国每年举荐孝、廉各一人,察举制自此建立。自东汉光武帝始,察举实施中“授试以职”,举主对秀才、孝廉先委以一定职务,以此检验其是否“便习官事”,合格者方举至中央。阳嘉元年又建立“诸生试家法”制度,从而出现了一个新环节,构成了察举制向科举制演进的初阶。

——摘编自阎步克《察举制度变迁史稿》

材料二 在察举制中,起决定作用的是举荐;在科举制中,起决定作用的是考试成绩。所以举人可以“投牒自进”,不必非得他人举荐不可。到了北宋,封弥成为贡举考试中的一项重要制度。考试官在评定试卷时,看不到举人的姓名、乡贯等,也就很难作弊了。隋唐以来,科举出身的官员在高级官员中的比例,逐渐增加,到宋代已占有绝对优势。

——摘编自张希清《中国科举考试制度》

材料三 宋廷对于在任官员的课绩,以对德行、才能、劳效的综合检验为主要内容。“德行”的考核被置于重要地位,但不易操作;对于才能的核验,宋廷要求官员申报时填写非常具体的“实迹”、“实绩”,以便日后核对。在宋代,课绩与监察各为独立系统,但在现实政治生活中关系密切。宋廷对官吏的考察方式多样:有课绩定等、有廉访会问等,考察结果向本人公开,以求得多种信息来源的相互印证。

——摘编自袁行霖《中华文明史》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东汉察举制有何新发展。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发展趋势,并简要说明为何科举制的发展是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
(3)据材料三,指出宋代对官吏的课绩和考察分别有何特点。综合上述材料,说明古代选官用官制度的历史借鉴价值。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清朝海防观念意识基本沿袭明朝统治者的思想模式。统治者长期重视西北边防,认为“重新疆所以保蒙古,蒙古者所以卫京师,西北臂指相联,形势完整,自无隙可乘。”而对台湾问题的认识上,即使是因解决台湾问题而留名青史的康熙也有过“台湾省仅弹丸之地,得之无所加,不得无所损”的念头。清朝水军建立伊始,其方针是“沿海各省水师,仅为防守海口、缉捕海盗之用”,没有经略海洋、决胜海上的战略思想。嘉庆年间,受“洋盗”蜂起的刺激,朝廷先后颁布《华夷交易章程》《防范夷人章程八条》等诏令,严格限制中外交往。

材料二   郑观应认为,中国海岸线绵长,防不胜防,“为今之计,宜先分险易、权轻重,定沿边海势为北、中、南三洋”。“北洋”以旅顺、威海为重镇,“中洋”以崇明、舟山为重镇,“南洋”以南澳、台湾省、琼州为重镇。如北洋有事,除大沽、旅顺、威海等处防守外,“宜分船两队,一防守海口,一出洋游弋”。如南洋有警,“则调南洋各海船,以扼新加坡及苏门答腊之海峡,迎击于海中”。他还认为中国应“以商为本”、“工商为本”,先富而后强,建立的海军的目的在于“卫商民,收防海之实用”,“张国威,护华商”。而发展工商业又为建立海防提供了物质保证,他说:“非富不能图强,非强不能保富,富与强实相维系也”。

——以上均摘编自刘中民等《中国近代海防思想史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朝前期海防观的特点,并简析其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郑观应关于海防的主张,并加以简要评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朝贡体系是公元前3世纪到公元19世纪末,在东亚、东南亚和中亚地区以儒家价值为基础而建构的国际关系体系。在这一体系中,朝贡国接受中华帝国朝廷的诘问并作出陈奏说明,并派人质、侍从来中国,以此表示臣服;还要定期向中华帝国朝廷进献贡品,中国要对其进行封赏以体现皇恩浩荡、天朝恩典。通过向中原王朝称臣纳贡,朝贡国从中原王朝获取巨大的经济利益,学习到先进的中原文化,获得中原王朝的安全保护。中原王朝的统治者通过“万邦来朝”的形式来彰显自身“德化来远”,以此证明自身统治的合法性。

——摘编自简佳星《浅谈朝贡体系》

材料二   晚清外交,经历了从传统的“华夷秩序”体系向近代西方“条约体系”逐步转型的过程。1861年“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的设立,是对处理日益增多的“洋务”的一种被动应对,也是对建立近代外交体制的初步探索;1901年“外务部”的产生,既顺应了西方列强瓜分中国的需要,又为清王朝维持国家主权与独立形态提供了重要工具。

——摘编自王红续《中国外交从宗藩体制向近代体制的转型》

材料三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是各国要同心协力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这一思想为人类社会实现共同发展、持续繁荣、长治久安绘制了蓝图,反映了中外优秀文化和全人类共同价值追求,指明了国际社会的前进方向,对中国和平发展、世界繁荣进步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这一思想继承和发展了新中国不同时期重大外交思想和主张,是当代中国外交重大创新成果,是中国对世界的重要思想和理论贡献,已多次被联合国文件引用,产生日益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摘编自杨洁篪《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朝贡外交体系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晚清外交。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中国现代史的内容,说明中国为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所作的努力。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孔子是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后人用祭孔活动对其表达敬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据《史记》记载,公元前478年(孔子死后第二年),鲁哀公下令在曲阜阙里孔子旧宅立庙,即今天的孔庙。孔子生前所住的三间房屋改成寿堂,孔子生前所使用的衣、冠、车、琴、书册等保存起来,并且按岁时祭祀。这是诸侯祭孔的开始。

材料二据《汉书》《后汉书》的记载,汉代的主要祭孔活动有:公元前195年,汉高祖亲自到曲阜以“太牢”祭祀孔子。汉元帝在位时,征召孔子第十三代孙孔霸为帝师,封关内侯,号褒成君,赐食邑八百户,以税收按时祭祀孔子。公元29年,光武帝派遣大司空宋宏作为特使到曲阜祭祀孔子。公元59年,汉明帝于太学及全国郡县学祭祀周公、孔子。

材料三据新华网报道,2005年是孔子2556岁诞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儒学联合会、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华夏文化纽带工程组委会.山东省人民政府等共同主办了“2005年全球联合祭孔”活动。

曲阜是祭孔的主会场。9月28日8时,万仞宫墙城门徐徐打开,浩浩荡荡的祭孔队伍沿孔庙中轴线,徐徐前行,来到大成殿前参加公祭及传统祭祀活动。世界各地的30余家孔庙、文庙和孔子纪念地一起参与祭孔活动,CCTV以特别节目的形式,用3个小时的宏大篇幅向全球直播。

(1)从材料一中可获得许多历史信息。按要求填写下表(每一领域填入一项即可)。

领域信息
政治现象
经济现象
文化现象

(2)根据材料二,指出汉代历次祭孔活动的特点。依据所学知识,概括说明如此祭孔的原因。

(3)与材料二相比,材料三的祭孔活动有哪些继承和创新?这对儒学发展有何益处?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材料一   战国时期,各国国君为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逐步削弱世卿的势力,大都采用……因能授官的办法委任职官,添设爵位,招徠四方贤能,逐渐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官僚制度。齐、赵、魏、韩等国首先设立了作为“百官之长”的“相”,同时又相继设立了将军之类为武官之首,文武逐渐殊途。由于各国情况不同,官制变化也不一致,楚国变化较少,秦、燕变化较晚。

——《中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二   唐初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又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上中书,中书又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书省但主书填“奉行”而已。

——《朱子语类》

材料三   在明清两代,不论在政治体制,君主进一步集权,皇权和皇位继承,上下各级之间和各不同部门之间职、权、责的划分,各类典章制度的增删修订等方面,还是在行政、军事、法律、监察、人事、财政、文教等各种单行制度方面,都有着反映自己时代和统治特点的重要发展。明清两代统治集团根据自己的需要,对以前历代的政治制度进行了重要的权衡取舍,进行多方面的具体修正和补充,建立了一些新制度,也健全了一些旧制度,使之更加完备周详。


(1)据材料一概括战国时期官僚制度变化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唐代官僚制度的特征及影响。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说明明清时期官僚制度的修正和补充有何突出特点?简要分析其原因。

8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历代全国宰相籍贯分布统计表

河南河北陕西山东山西甘肃江苏湖北浙江安徽江西福建
西汉114712117
6349672144272010
两宋208284821981514
792841571961012

材料二历代全国宰相籍贯分布中心地点数目统计表

宰相籍贯分布中心地点及数目(后者用括号表示)
西汉咸阳(4)、沛县(7)
唐朝长安(28)、咸阳(7)、西安(10)(今浙江衢州)、秦安(12)、陇西(6)、闻喜(8)、苏州(6)、安平(7)、洛阳(12)、荥阳(6)
两宋开封(7)、杞县(3)、安次(3)、寿县(4)、衢县(3)
晋江(6)、余姚(3)、湖州(3)

注:材料一、二表中宰相包括秦汉丞相、相国、三公,唐宋中书、门下、尚书三省长官及同平章事,明清大学士。

—以上两则材料均摘自陈国生《论我国古代宰相籍贯分布规律及其形成原因》

材料三中国宰相制度,代不相同,然相因而变,有其趋势,亦有其法则。趋势维何?时代愈前,相权愈重;时代愈后,相权愈轻。法则维何?君主近臣,代起执政,品位既高,退居闲曹是也(不断用近臣外派来掌控国家,一旦权重,即被替代闲置。)

—摘自李俊《中国宰相制度》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宰相籍贯分布的特点并分析其成因。

(2)论证材料三中关于中国宰相制度的观点。(要求:观点明确,论从史出)

9 . 工业发展与农业经济变化密切相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5世纪末叶,英国羊毛价格不断上涨,养殖业成为获利丰厚的事业。于是在工商业发达的英国东南部农村地主首先开始圈占土地。最初贵族地主只圈占公有土地,后来又圈占小佃农的租地和公簿持有农的份地。16世纪末叶和17世纪初,圈地运动重新加强。1593年废除反圈地法令,引起圈地狂潮。1688年以后,英国政府制定大量的立法公开支持圈地,使圈地运动以合法的形式进行,规模更大。18世纪和19世纪,英国议会通过4763件有关圈地的法案,共批准圈占269万公顷共耕地和公用地。1845年以后,圈地运动接近尾声。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教师教学用书》
材料二   1928年7月,斯大林在联共(布)中央全会上说:“(苏联)只有一个办法:靠内部积累来发展工业……我国农民的情况是这样:农民不仅向国家缴纳一般的税,即直接税和间接税,而且他们在购买工业品时还要因为价格较高而多付一些钱,这是第一,而在出卖农产品时多少要少得一些钱,这是第二。这是为了发展为全国(包括农民在内)服务的工业而向农民征收的一种额外税。
——何吟 《苏联农业集体化的消极影响及其认识》
材料三 农村改革后,中国农业生产出现了一个超常规发展的时期,农业年年丰收。1984年,全国粮食总产量达到创纪录的40731万吨,比1978年增长33.6%,年平均增长4.95%。农民收入也有大幅度增长。农村人均纯收入由1978年的133.6元增长到1985年的397.6元。……农村改革还有一项更具深远意义的成果是,随着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农民部分迁徙自由权的获得,农村剩余劳动力不断转移到城市非农产业就业,中国农村开始融入到国家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的时代潮流中去。
——吴敬琏《重启改革议程》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英国圈地运动有什么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圈地运动产生并持续发展的原因有哪些?
(2)根据材料二,指出苏联政府是如何“靠内部积累发展工业”的?这一做法对苏联经济发展产生怎样影响?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农村改革的历史原因,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农村经济改革的意义。
2016-12-12更新 | 448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届山东淄博市六中高三上期第二次诊断文综历史试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孔子是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后人用祭孔活动对其表达敬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据《史记》记载,公元前478年(孔子死后第二年),鲁哀公下令在曲阜阙里孔子旧宅立庙,即今天的孔庙。孔子生前所住的三间房屋改成寿堂,孔子生前所使用的衣、冠、车、琴、书册等保存起来,并且按岁时祭祀。这是诸侯祭孔的开始。
(1)从材料一中可获得许多历史信息。按要求填写下表(每一领域填入一项即可)。
领域
信息
政治现象

经济现象

文化现象



材料二       据《汉书》《后汉书》的记载,汉代的主要祭孔活动有:
公元前195年,汉高祖亲自到曲阜以“太牢”祭祀孔子。
汉元帝在位时,征召孔子第十三代孙孔霸为帝师,封关内侯,号褒成君,赐食邑八百户,以税收按时祭祀孔子。
公元29年,光武帝派遣大司空宋宏作为特使到曲阜祭祀孔子。
公元59年,汉明帝于太学及全国郡县学祭祀周公、孔子。
(2)根据材料二,指出汉代历次祭孔活动的特点。依据所学知识,概括说明如此祭孔的原因。
材料三       据新华网报道,2005年是孔子2556岁诞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儒学联合会、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华夏文化纽带工程组委会.山东省人民政府等共同主办了“2005年全球联合祭孔”活动。
曲阜是祭孔的主会场
世界各地的30余家孔庙、文庙和孔子纪念地一起参与祭孔活动,CCTV以特别节目的形式,用3个小时的宏大篇幅向全球直播。
(3)与材料二相比,材料三的祭孔活动有哪些继承和创新?这对儒学发展有何益处?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