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7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71815日尼克松宣布实行“新经济政策”,其主要内容为:冻结工资、物价、房租,要求国会削减联邦开支,停止外国中央银行用美元向美国兑换黄金,对进口商品增收10%的附加税,对外援助减少10%。

新经济政策引起了西欧及日本等国的强烈反应,除纽约和东京外,各国的黄金和外汇市场纷纷关闭。经过激烈的斗争和谈判,19711218日,十国集团部长在美国华盛顿的史密森学会举行会议,达成“史密森协议”。主要内容有:

20.美元对黄金贬值7.89%,每盎司黄金的官价由$35提高到$38

21.调整汇率平价,美元平均贬值10%,其他欧美主要货币升值。

22.非储备货币对美元的波动允许幅度由正负1%调整为正负2.25%。

23.美国政府取消10%的临时进口附加税。

材料二   19722月主要货币对美元的汇率变化情况表(基数1971430日)

货币名称对美元升值百分比货币名称对美元升值百分比
比利时法郎11.57荷兰盾11.57
法郎8.57瑞典克朗7.48
联邦德国马克13.57瑞士法郎13.88
里拉7.48英镑8.57
日元16.88加拿大元浮动

——摘编自彭春林《尼克松政府应对“美元危机”的探究(1971-1973)》等

(1)尼克松政府为什么实行“新经济政策”?
(2)结合所学知识,对“史密森协议”进行评析。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汉高祖时期任命的刘姓诸侯国相基本都是最早加入刘邦集团的将领,地位普遍很高。在刘邦制定“非刘氏不得王”的封王原则时,这类军功阶层极力维护建立于郡国并行制基础上的汉政权。此时所封刘氏诸王大多年幼不能执政,故由诸侯国相、傅代理掌治其国,帮助王国稳定。中央政权与王国间相互协作,为汉初中央政府制定的政令、举措顺利推行奠定了基础。

文、景时期,中央政权与王国间的冲突、诸侯王骄奢不法之事逐渐增加。诸侯国相在中央命令下,从王国内部取得对王国兵权的控制。“七国之乱”后,汉武帝为进一步削弱诸侯王而设立“左官”“附益”“阿党”,“诸侯有罪,傅相不举奏,为阿党”。

汉武帝晚年至昭宣时期,诸侯国相的职能与汉郡太守职能渐趋一致。宣帝继位后,“是时选博士谏大夫通政事者补郡国守相”,即重用“通经”“明理”并熟悉政事的大臣为郡国守相,来循吏拊民。此时期诸侯国相在职责上除了监督、辅助诸侯王外,还有着提高地方治理政绩的责任。元帝好儒学,即位后为包括太守、诸侯国相在内的地方官员附加“宣明教化”地方人民的职责。成帝时期,正式提出将相、内史与郡太守、都尉对等接轨,制度上规定相承担王国行政职责。

——摘编自陈昆、李禹阶《西汉诸侯国相的“郡守化”趋势及其历史意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西汉诸侯国相的“郡守化”趋势。
2023-06-01更新 | 445次组卷 | 3卷引用:山东省淄博市部分学校2024届高三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世纪中后期英国议会的部分立法情况

1848年,通过《公共卫生法》,要求中央和地方当局集中处理工业城镇的污水和废弃物,并负责卫生饮水、排污、清洁等事宜;

1855年,通过《首都管理法案》和《消除污害法案》,规定成立首都工务委员会,全面负责英国的房屋、供水、排水系统建设与管理;

1868年,颁布《托伦斯法》,准许伦敦地方政府可以勒令住房卫生条件不过关的房主自己出钱把房子拆除或加以修理;

1875年、1882年、1885年,相继颁布三部《工人阶级住房法》;1890年、1894年、1900年,先后通过新的《工人阶级住房法》,授权地方政府拆除贫民窟区域中的建筑,建造和修缮下水道,提供供水等配套设施,用改造好的土地建造工人住房,并避免改造后的居住区过于拥挤。

——据胡常萍《19世纪中后期英国城市改造的启示》等


概括材料反映的历史现象并加以评析。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大英博物馆部分镇馆之宝

罗塞塔石碑,其内容是古埃及国王托勒密五世登基的诏书,碑文分别以三种不同文字(埃及草书、埃及象形文字以及希腊文)记录了诏书的同一段落。它最初是由拿破仑远征埃及时发现,后成为英国人的战利品。帕特农神庙石雕,又称埃尔金大理石雕,原是希腊雅典卫城帕特农神庙顶部的一组建筑构件,于1806年被苏格兰人从神庙上拆下,运回伦敦卖给了大英博物馆。

——摘编自(英)尼尔《大英博物馆世界简史》

材料二   200212月,为了声援拒绝返还帕特农神庙石雕的大英博物馆,并且一劳永逸地免除文物返还诉求的羁绊,欧美18家博物馆馆长于慕尼黑签署《关于普世性博物馆重要·性及价值的宣言》。《宣言》强调:无论收藏的文物原属何处,有赖于这些“普世性”博物馆,才得以保存并被更多观众欣赏;这些博物馆收藏的世界各地文物,无论其来源是否正当,都是为了服务于全体公民(而非某一国家公民)并致力于多元文化之间的理解与包容。

——摘编自《关于普世性博物馆重要性及价值的宣言》

(1)分析材料一,说明两件文物的史料价值。
(2)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材料二中“普世性博物馆”的观点。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代科举取士情况简表

科举取士人数平均每年取士人数约为唐代的5倍,约为元代的30倍,约为明代的4倍,约为清代的3.4倍。
进士出身背景据《宝佑四年登科录》所载,仅该年录取进士601人,其中官僚出身的184人、平民出身的417人。
担任高官比例北宋的71名宰相中,有64名为进士或制科出身,除去一些特殊情况,真正不由科举而任宰相者,仅有3人。
进士及第方式礼部录取后,要到殿庭复试。及第与否和及第等级由皇帝决定。

——据张希清《论宋代科举取士之多与冗官问题》等

材料二   一方面承负沉重的外部压力,一方面鉴于五代时期内部变乱频仍、政权倏忽更迭的教训,“稳定至上”始终是赵宋王朝内政措置的目标。外部压力当前,宋代的军力不振,一直被人诟病:“一个以军人为首脑而组成的国家,偏在军事上的作为,不及其他任何主要的朝代。”

——据邓小南《一个“生于忧患,长于忧患”的朝代》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宋代的立国特色加以评析。(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逻辑严密)
6 . 家训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唐宋是中国家训的繁荣时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唐宋时期的家训(节选)简表

家训名称作者内容
《帝范》
《戒皇属》
李世民抚九族以仁,接大臣以礼。每著一衣,则悯蚕妇;每餐一食,则念耕夫。夫食为人天,农为政本。
《杨氏祖训》杨万里男子以血汗为营,女子以灯花为运。栽苎种麻,助办四时之衣食,耕田凿井,安排一岁之种储。
《女论语》宋若莘、宋若昭姐妹分立身、学作、学礼、早起、事父母、事舅姑、事夫、训男女、营家、待客、和柔、守节共十二章。
《居家杂仪》司马光居闲无事,则侍于父母舅姑之所。容貌必恭,执事必谨。言语应对,必下气怡声。父母舅姑不命之坐,不敢坐。不命之退,不敢退。
《童蒙训》吕本中主要讲述了尽孝、明礼、诚信、风节、仁慈、谨慎、庄重、勤劳等方面的道德要求。
《示儿》陆游人生百病有已时,独有书癖不可医。愿儿力耕足衣食,读书万卷真何益!

——据陈志勇《唐宋家训研究》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唐宋时期家训文化的繁荣加以评析。
2022-05-31更新 | 364次组卷 | 4卷引用:山东省淄博市2022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运河与国运

材料一   



图1隋唐大运河

图2北宋大运河(局部)
材料二 唐朝继承了隋朝的建设成果,继续发展运河交通网,相继开凿了近三十条运河。唐代运河仍以连结长安、洛阳与江淮地区间的漕渠、汴水和淮南官河最重要,这一主干交通构成了“奉长安文化为中心、仰东南财富以存立”的唐王朝的生命线。北宋时期在黄河以北还有御河,即隋唐时代的永济渠;江淮之间以及长江、钱塘江之间的的运河也基本因袭隋唐的水道走向。

——据袁行霈主编《中华文明史·第三卷》等

材料三   唐代在安史之乱以前及宪宗时代,运河都能够把南方的物资大量输送到北方,以支持中央政权,满足国防的需要。因此,唐在安史之乱前武功显赫,国势强盛。此后到了北宋时代,运河大体上也能充分发挥它的作用。唐末及北宋末年,当运河因被切断而不能把南方物资大量运往北方的时候,唐宋帝国便要随着经济基础的动摇而力量削弱,甚至于灭亡了。

——据全汉昇《唐宋帝国与运河》

(1)据材料一、二,指出隋唐至北宋时期大运河的特点。
(2)评析材料三中大运河与唐宋国运关系的观点。
2022-05-26更新 | 339次组卷 | 4卷引用:山东省淄博市高青县普通高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19世纪中期以来,中国教育领域发生了重大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下表为晚清教育改革简表。


时间成果
1862年清政府官办的第一所学校外语的新式学堂——京师同文馆设立,开创了中国近代官办新式教育的先河。
1870年后京师同文馆规定,除了英法俄德等外语以外,学生还要兼习数学、物理、万国公法、世界历史等。
1872年起清政府先后派遣了四批共120名幼童赴美留学,学习军政、船政、制造诸学。
1885年设立天津武备学堂,是中国最早的一所培养近代陆军人才的军事学校。
1898年4月,康有为奏请废八股改试策论,冀养人才,以为国用。5月,光绪帝颁布上谕,将各省书院改建为学堂。
1901年清廷再颁上谕:“将各省所有书院,于省城均改设大学堂,各府厅直隶州均设中学堂,各州县均设小学堂,并多设蒙养学堂。”但各省大多不奉行。
1903年张之洞等奏拟的《奏定学堂章程》颁布,规定:“无论何等学堂,均以忠孝为本,中国经史之学为基……而后以西学溣其知识,练其艺能,务期他日成材,各适实用。”
1905年清廷谕令停科举以广学校,决定所有乡、会试一律停止,各省岁科考试亦即停办。象征传统旧教育制度在形式上的结束。
1906年清廷正式成立学部,开始有了统辖全国教育行政的正式机关。清末明确规定教育宗旨为忠君、尊孔、尚公、尚武、尚实五端。

——摘编自王建朗、黄克武主编《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晚清的教育改革。(要求:表述成文,持论有据,逻辑清晰。)
2022-02-04更新 | 127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淄博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利兹毛纺织厂工人请愿书(1786年)

致尊敬的英国史泰博工厂商人、服装制造商和相关工作人员:

代表服装厂数千名工人呈上此请愿书。

梳毛机已经剥夺了数千名请愿者的工作,使他们陷入了极端贫困当中,无法获得维持家庭的收入来源,并且剥夺了他们抚养孩子长大成为劳动力的机会。因此,我们要求将偏见和自私之心搁置在一旁,并请求贵方注意以下事关此事件本质的事实。

在利兹西南方十七英里的土地上,至少存在一百七十台梳毛机,数量多得让人难以置信!……据此,保守计算,我们可以得出,每一台梳毛机器将导致十二名工人失业;如果将其他地区的机器数量都计算在内……共有四千名工人将被迫转而从事其他能够让他们维持生计的行业。如果没有及时得到缓解,这些失业人口必将对教区造成巨大压力。如果我们听任每个家庭立约成为学徒的男孩失去工作,八千名工人将被剥夺谋生的机会。

由此,我们希望,出于人性考虑,当权者应当采用一切可能的手段阻止机器使用,遏制有损同胞利益趋势的蔓延。

机器的危害不止于此。对衣料本身的危害更为严重,在正面起绒工序中,衣料上的绒毛几乎遍机器磨势力殆尽,只留下光秃秃的衬底。

机器产生的罪恶不胜枚举。我们真诚希望人类的判断力不受狭隘利益的左右,识别出继续使用机器将产生的危害,例如后代人口减少,贸易消失,地产利益得不到满足以致最后遍吞没等恶果。

我们希望向为继续使用机器辩护的人提出以下几点质疑:

具有常识的人一定明白,如此多的机器投入使用,必定会取代在机器发明之前进行人工梳毛操作的工人。

这些失业的人将如何为他们的家庭提供收入来源呢?他们能够把自己的孩子送入哪个行业做学徒呢?……我们的孩子将做些什么呢?他们长大成人之后是否会变得无事可做?

上文的表达我们不带任何偏见,代表了我方的利益。并且,我们坚信,具有常识、宗教信仰和人性的人们都会觉得这份倡议合理且必要,他们自己的感情将会督促他们支持我们和家庭的事业。

约瑟夫-赫普沃斯托马斯-罗里罗伯特伍德托马斯布莱克本代表数千名工人签字

——美弗兰克萨克雷约翰芬德林《世界大历史1689〜1799》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材料所反映的社会现象。(要求:表述成文,史论结合,逻辑严密)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0 . 有学者评述说,在西罗马帝国之后,这一帝国就与西欧走上了不同的发展道路,逐渐形成了自己特色的文化。这一文化深深地根植于希腊文化和东正教传统的浓厚土壤,影响到了东欧和东南欧地区。该学者评述的这一帝国是(     
A.亚历山大帝国B.拜占庭帝国C.阿拉伯帝国D.奥斯曼帝国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