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250 道试题
1 . 1922年,列宁在一次报告中严厉批评党内的官僚主义作风:一场对国计民生有利且交易双方两相情愿的进口贸易,却经历了“各部门向党中央递送报告政治局召开专门会议,国家政治保卫局和人民委员会办公厅分别展开调查,并将报告递交给中央政治局→政治局签发购买指令”的流程。列宁的报告从侧面表明当时
A.新经济政策实施遇到了阻碍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彻底失效
C.苏联工业化缺乏必要的资金D.西方对苏俄的经济封锁加剧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清承袭明制,规定:“每户给印信纸牌一张,上写户主姓名,丁男口数,外出注明所往,入则注其所来,月底令保正出具无事甘结,报官备查。门牌揭于每户门上,以便勾稽人口动静。”此规定(     
A.反映户籍管理比较松弛B.促进了人口迅速增长
C.推动了工商业顺利发展D.有利于保护小农经济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1931年南京国民政府组织了第一届高等考试,普通行政人员所考专业科目中,每科试题为二至三道。下列表格选取了每科项目中的一道题。据此可知,当时文官考试(     
专业科目试题
国文天下之治,天下之贤共理之论
行政法试从五权制度上说明行政之意义
财政学公债制度对社会资本之构成有何影响,试详述之
劳工法规试述工厂法中关于童工、女工之年龄、工作种类、工作时间等限制条件,并说明其理由
国际公法外国船舶在一国领海海峡及内河中航行时所受之限制如何
A.程序公开公正B.“以党治国”色彩浓厚
C.彰显现代意识D.注重选拔通才知识考生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察举制是一种自下而上的选官制度,虽然汉代诸帝要求公卿大夫或“两千石”举孝廉,但这一制度中最基础、最重要的步骤却是地方官吏在自己的辖区内首先经过“乡举里选”发现、选取、考察人才,然后才推荐给上级。所谓“乡举者,博问乡里而举之也”。据此可知察举制(     
A.加强了中央集权B.采用直接选举的方式
C.具有一定公平性D.沦为沽名钓誉的工具
5 . 上已节,俗称三月三,是汉民族的传统节日,其最重要的习俗是水边祓禊(水边举行祭礼)。《洛阳伽蓝记》载:“至于三月禊日,……皇帝(北魏孝文帝)驾龙舟鹆首,游于其上。”该记载
A.展现了乐府诗的叙事特征B.反映了孝文帝生活的奢靡
C.体现了民族间的民俗交融D.凸显了孝文帝改革的成功
6 . 北魏屯田制分为军屯和民屯,民屯又有两种形式:一种是计口授田的课田式,多实行于北魏前期的京畿地区及北方沿边诸镇;另一种是另立农官、不属州郡的民屯,实行于北魏后期。北魏屯田制推行的前提条件是
A.争霸战争得到有效遏制B.中原大片耕地成为无主荒地
C.国家出现大一统的局势D.北方地区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1945年毛泽东赴重庆谈判,重庆和川东的广大农民到处传领着“毛主席来了”的喜讯,发出了“农村要实行民主”的怒吼;进步知识分子说,毛主席“全心全意地领导中国走向独立、自由和富强的道路”。这反映了当时
A.阶级矛盾有所缓和B.社会舆论左右政局
C.民众渴望国家新生D.中国革命胜利在望
2021-12-16更新 | 897次组卷 | 21卷引用:山东省枣庄市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8 . 西晋时期明确规定,只有名列上品的士族官僚才有资格推举、充任州郡中正。而在门阀制度下,高门华阀莫非二品,庶族寒人类皆卑庶,故自西晋以降,州郡中正职务几为门阀士族所垄断,有的甚至累世相传,子孙世袭中正之职。这说明九品中正制
A.成为维护士族特权的政治工具B.加速了社会阶层的流动
C.利于社会整体文化素养的提高D.顺应了中央集权的发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爱只有施舍,而无所求。爱只有宽恕,而从不怨恨和报复。”“用爱的方式而非暴力的方式去感化和唤醒人的内在善性,从而使恶人改恶从善,使犯错误者改邪归正。”持有此观念的政治家应是
A.苏加诺B.桑迪诺C.扎格鲁尔D.甘地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国家大规模编排民户,制定户籍,始于战国时期。秦朝户籍分成一般百姓的户籍、宗亲贵族的宗室籍、官吏的宦籍、商贾的市籍等。汉朝丞相主管全国户籍工作,各级地方政府也均有专门人员主管户籍。隋朝制定“输籍法”,按各户等级和不同的纳税标准,重新核定户籍。唐承隋制,管理更严,户籍三年一造。宋朝户籍分主户与客户。元朝户口类型比较复杂,按职业可以分为军户、民户、匠户等,统称为“诸色户计”,一旦定籍,就得“各安生理”,世代相袭,不得变动。明朝继承了元朝以职业定户籍的做法,户籍分民籍、军籍、匠籍等。明朝户籍册称“黄册”,详列各户人口、田土、房屋等,10年一修。清朝普通户籍基本沿袭明制,到雍正摊丁入亩后,户籍永停编审。

--摘编自《中外历史纲要(上)》


(1)根据材料,概括中国古代户籍制度演变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古代户籍制度演变产生的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