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4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大一统”一词,最早见于《春秋公羊传》,称:“何言乎王正月,大一统也。”某重点高中高二年级举办主题为“中国古代大一统与国家治理”的历史论坛,同学们广泛搜集材料,节选如下:

材料一   

甲:秦汉地方行政区划制度示意图

——根据邹逸麟《从我国历史上地方行政区划制度的演变看中央和地方权力的转化》整理而成

乙:公元前113年,“专令上林三官铸”,禁止郡国和私人铸钱。三官五铢钱铜质紫红细腻,整体精致光洁,外廓坚挺匀称,“唯真工大奸乃盗为之”,从此成为流通全国的统一货币。

——摘编自石俊志《五铢钱制度研究》

丙:《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二   鉴于边疆存在显著差异,针对部分边疆区域采取不同程度的“因俗而治”治理机制,表现出秦汉边疆治理原则的灵活性与机动性。事实上,秦汉时期内地与边疆的文化、经济、社会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大一统理念难以迅速贯彻于殊俗绝域,作为过渡性政策的“因俗而治”便应时而生。

——卜宪群袁宝龙《“因俗而治”展现秦汉治边智慧》

(1)材料一对于研究中国古代大一统与国家治理有什么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运用秦汉隋唐史实,从因俗而治的视角,围绕中国古代大一统与国家治理,自拟论题,写一篇短文(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
(3)谈谈中国古代大一统与国家治理的当代价值?
2024-05-04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枣庄市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世纪中期的欧洲

材料   中世纪中期,不仅侵略者败下阵来,精干的国王走上舞台,识字率逐渐提高,而且气候也格外宜人,特别是在北方。这一时期的欧洲,经济出现腾飞的迹象并伴随着社会的变迁(如图所示)。

——摘编自【美】朱迪斯·M·本内特等《欧洲中世纪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中世纪中期欧洲经济发展与社会变化的表现,并分析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
2024-04-28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枣庄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点石斋画报》创刊于1884年5月8日,终刊于1898年8月,自称“天下容有不能读日报之人,天下无有不喜阅画报之人”。画报存在的十五年间,正是晚清中华帝国的多事之秋,大到中日甲午海战的悲壮场面以及前因后果,小到租借里某次西兵会操都在画家笔下得到呈现。百年后的今日,《点石斋画报》成为我们了解晚清社会生活乃至“时事”与“新知”的重要史料。

材料二   下表节选自《点石斋画报》目录

中外纪闻力攻北宁、吴淞形势、基隆再捷、甬江战事、中法换约、顽固党放火戕官、牙山大胜、赞成和局、万寿盛典、西使觐光、轮船又火、大闹教堂
官场现形恭应考差、糊涂知县、疯官可笑、假官作贼、道士捐官、购枪舞弊、德政何在、厘卡积弊、催科滋扰
格致汇编新样气球、妙制飞车、兴办铁路、水底行船、铁甲巨工、边防巨炮、演放水雷、西医治病、以表验人
海上繁华游园肇祸、法国节期、英皇子观灯记、西童赛马、赛脚踏车、奇园读画、女塾宏开、大闹洋场
(1)“画报存在的十五年间”的中国是怎样的中国?
(2)谈谈《点石斋画报》对研究晚清社会的史料价值。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清山东书院六府分布统计表

府名明代清代明清合计
书院数量所占比例书院数量所占比例书院数量所占比例
济南府2325%7434.26%9731.5%
兖州府2122.83%5927.31%8026.2%
东昌府1516.30%2612.04%4113.3%
青州府1819.57%2712.50%4514.6%
莱州府1010.87%136.02%237.5%
登州府55.43%177.87%227.1%
总计92100%216100%308100%

——《明清山东书院的时空分布及其近代演变》

材料二   济宁(兖州府)“当河槽要害之冲,江淮百货走集,多贾贩……当南北咽喉……我国家四百万石滑艘皆经其地,士绅之舆舟如织,闵广吴越之商持贸易鳞萃而蝟集。

——康熙《济宁州志》卷二风俗/卷八艺文

泺源书院(济南府),雍正十一年下省会之地仍各建书院以作育人才,岁发帮金膏火。巡抚乃倡捐修葺……

——乾隆《历城县志》卷十二《建制建置考·学校》

材料三   泺源书院规定:书院学生“一、为学莫先于立志;一、为学莫要于寡欲;一、为学当敦实行;一、为学当秉虚衷;一、为学当勤讲读;一、为学当慎交”

——道光《济南府志》卷十七《学校》

指出明清山东书院教育的发展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此进行阐释。
5 . 阅读下表,据此可以推断出(       
期刊名称创刊日期创刊地点备注
《新青年》
《每周评论》
《国民》
《新教育》
《建设》
《解放与改造》
《少年世界》
1915
1918
1919
1919
1919
1919
1920
上海
北京
北京
上海
上海
上海
上海
陈独秀主办
李大钊等主办
北大学生主办
中华新教育社刊物
国民党机关刊物
进步党机关刊物
少年中国学会主办
A.无产阶级登上历史的舞台B.政党政治深入发展
C.报刊关注国民思想的改造D.国人办报遍及各地
2024-04-20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枣庄市滕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1843年,时任美国总统约翰·泰勒给清朝的道光皇帝写了一封信,落款是:“您的好朋友约翰·泰勒”。道光皇帝读到的是经过大臣翻译的文本,并没见着“您的好朋友”,而是一篇“伏愿太平永固,山河带砺”的国书。这说明当时(       
A.清政府大臣的英文翻译水平非常落后B.美国积极谋求与中国的和平友好外交
C.清王朝固守传统的“天朝上国”理念D.清朝官员极力支持中美之间友好往来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刘邦立汉以后重建封建制度,陆续分封诸侯王和列侯,然而汉代郡县与封国并行的“双轨体制”只施行于关东地区,在关西地区则采取全面郡县的一元统治体制。统治者旨在(       
A.吸取秦朝灭亡的经验教训B.贯彻因俗而治政策
C.构建中央优势的区域格局D.健全地方行政体系
2024-03-29更新 | 833次组卷 | 19卷引用:山东省枣庄市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下图反映了字母文字的演化史,从字母文字的源起和早期发展来看,字母文字广泛流行的客观外部因素是(     

A.亚非欧交界处交往频繁B.欧洲的腓尼基军事扩张强
C.字母读音固定便于记忆D.希腊文明对世界影响深远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我国古代儿童教育有其传统教材,即所谓“养蒙书”或“小儿书”之类。《急就章》由三言、四七言韵语组成,囊括了当时人们日常生活交往所需的绝大部分用字和知识。《三字经》以通俗浅近的文字,叙及人性与教育的关系,自然与社会的常识,儒家伦理道德与学习的方法,是宋以后相当长时间内私学蒙童的必读之书。我国最早的启蒙读本《弟子职》用四言、五言、七言写成,内容不外乎入孝出悌、尊师敬长一类,目的是为了规范儿童的行为举止。《五言鉴》以五言韵语的形式,叙述从结绳之事、年代难详的三皇之世,直到明末的历史。《名物蒙求》内容涉及天文、地理、人事、鸟兽、草木、衣服、建筑、器具等,在“名物”书中亦仍然提到伦理纲常之教。

——摘编自常建《我国古代的儿童教育》等

材料二   中国自古以来就非常重视儿童教育。夏、商、西周时期,学校教育开始出现,人伦道德教育逐渐成为家庭和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在整个封建社会,德育教育是儿童教育的核心。中国的家庭教育意识产生很早,《周易》中的《家人》卦是中国古籍中有关家庭教育的最早记载,《论语》记载了孔子教育儿子孔鲤学诗学礼的庭训;《列女传》记述了孟母仉氏三迁其居、断织教子的故事。通过家长的风范、家庭的风气、社会环境和风俗习惯,潜移默化地熏陶和影响儿童,从而达到教育儿童的目的。……中国古代儿童教育的这些核心理念,对促进现代儿童教育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摘编自李颖娟、邓海婷《中国古代儿童教育的核心理念及其现代价值》

(1)根据材料一,归纳中国古代儿童启蒙教育的教材类型。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儿童教育的主要特点并分析其历史意义。
10 . 在美洲,玛雅人建立了一系列独立的城市国家,阿兹特克人和印加人却选择通过征服建立帝国,且阿兹特克人与印加人的帝国在制度上和文化风格上并不完全相同。这体现了世界历史发展的(     
A.偶然性B.统一性C.复杂性D.曲折性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