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366 道试题
1 . 陈桥兵变时,后周武臣韩通因组织抵抗被杀。北宋初年,宋太祖给予其充分的褒扬,且“以礼葬之,嘉其临难不苟也”。宋太祖此举旨在(     
A.推行崇文抑武方针B.重建君臣伦理纲常
C.缓和统治阶级内部矛盾D.推动理学思想广泛传播
2024-05-16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文化认同”

史料出处
周王战胜商王后,为稳定政局,曾大封亲戚,在夷人地区(今山东)建立鲁、齐等国,以资镇守,并封建传说中的华夏古国夏人后裔于杞(邻近河南),其后杞移徙到山东境内。《礼记》
春秋初期(公元前八世纪末)以来,长期与鲁国联姻的杞国,因行礼不敬,而常与鲁国发生磨擦。春秋中期,鲁国甚至因杞国行夷人之俗,不愿视杞为政治同盟。《春秋》
春秋晚期(公元前六世纪下半),华夏盟主晋国(今山西)国君要求列国派人协助修葺母家杞国的城墙,但遭列国以杞是夏人后裔却行夷礼为由,反唇相讥。《左传》
根据材料,指出杞国和各诸侯国关系的变化,并做出合理解释。
2024-05-02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北宋末年有诗云:“泉州人稠山谷瘠,虽欲就耕无地辟,州南有海浩无穷,每岁造舟通异域。”作为史料,该诗可以佐证泉州(     
A.海外贸易的繁盛B.积极鼓励海外移民
C.手工业技术领先世界D.渔业捕捞技术的提高
2024-05-02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东京梦华录》记载了北宋都城汴京的一景:“其卖麦面,每秤作一布袋,谓之“一宛”,或三五秤作一宛,用太平车或驴马驼之,从城外守门入城货卖,至天明不绝。更有御街州桥至南内(大内南面,即皇宫南面)前,趁朝卖药及饮食者,吟叫百端(多种、多样)。”由此可知(     
A.官营手工业得到发展B.经济重心南移已完成
C.市民阶层社会地位提高D.宽松环境促进商业繁荣
2024-05-02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5 . 如图是中国青花瓷盘和土耳其大青花盘。这反映了(     

A.土耳其的殖民扩张B.土耳其手工业发达
C.区域间文明的交流D.全球贸易中心转移
2024-05-02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在山东考古发掘的100多座大汶口文化时期的墓葬中,发现了大量猪的头骨。有的墓中埋葬着成套成组的上百件陶器,而有的墓中随葬品却很少。这些现象说明,当时(     
A.社会贫富分化加大B.社会经济分工扩大
C.早期国家初具雏形D.原始农业日益成熟
7 . 罗马历史学家塔西陀说:“要想劝日耳曼游牧者去耕种土地和等待一年的收成,那是很困难的。而且他们还觉得,可以用流血的方式获取的东西,如果以流汗的方式得之,未免太文弱无能了。”作者意在说明(     
A.游牧民族的迁徙阻碍农耕文明发展B.外来民族的入侵影响中西历史走向
C.游牧民族的生活习性导致尚武文化D.生活方式的不同决定社会制度差异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卢梭认为,政府的权力来自被统治者的认可,主张一个完美的社会应是为人民的“公共意志”所控制的。这表明卢梭(     
A.反对君权神授B.主张开明君主制C.倡导君主立宪D.倡导无政府主义
10 . 有学者认为,中世纪欧洲盛期的政治文化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顾炎武在明末竭力倡导又未能实现的政治理想,即“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这种观点是基于这一时期的欧洲(     
A.建立了以农奴和庄园制为特征的封建经济
B.实现了封君封臣制和城市贵族统治的结合
C.形成封建君主和城市贵族共治天下的格局
D.在封君封臣制的基础上国王权力逐渐加强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