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1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通过反复试验,瓦特在1768年研制出蒸汽机样机,次年取得专利。此后瓦特不断改进蒸汽机,在20年中相继发明了能够实现圆周运动的齿轮传动装置、前后都由蒸汽推动做功的双冲程气缸、调节蒸汽机转速并能稳定输出动力的离心调速器,以及能够指示气缸压力的气压计,不断取得专利,完成了改良蒸汽机的全过程。瓦特改良的蒸汽机既安全又稳定,不仅运行成本低廉,还是一种广泛适用于各种制造业领域的“万能机”,除7在煤矿中抽水、运煤,还迅速被应用到冶金、面粉等行业,在英国全面建立起以大机器生产为标志的近代工业,使英国实现了工业革命。

——摘编自沈东方《公元18世纪的“黑科技”:蒸汽机诞生记》

材料二   19世纪末,以石油为燃料的内燃机被发明出来。此后不久,效率更高的柴油机和涡轮机先后问世。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内燃机的发明、应用和改进,汽车和飞机被制造出来并应用于生产和生活中。整个20世纪,人类严重依赖石油,使石油成为决定国际事务、影响世界历史变迁的主要因素之一。

——摘编自滕海键《人类开发利用能源的历史进程与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瓦特能够成功改良蒸汽机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蒸汽机的改良与内燃机的发明对人类的相似影响。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若使天下兼相爱,非相攻……视人之宝若其宝,谁窃?视人之身若其身,谁贼?视人之家若其家,谁乱?视人之国若其国,谁攻?”

材料二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材料三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美矣!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声音相和,前后相随。”

材料四 “文王行仁义而王天下,偃王行仁义而丧其国,是仁义用于古而不用于今。故曰世异则事异。”


请回答:
(1)根据所学知识回答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原因有哪些?
(2)分别概括四则材料的观点,并说出其各自所代表的是哪一学派?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我国传统的干部人事制度创立于民主革命时期。新中国建立后,随着国情的发展变化,干部老龄化、文化素质较低、不利于专门化管理等问题逐渐显露。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政府需要担任更多的服务角色,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党的十三大报告指出,“当前千部人事制度改革的重点,是建立国家公务员制度。”与此同时,政府派遣了大批人员考察包括公务员制度在内的西方的政治制度。200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的颁布标志着公务员制度进入全面成熟的阶段。其内容规定,公务员制度贯彻中国共产党的干部路线和方针,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公务员的任用,坚持任人唯贤、德才兼备的原则,注重工作实绩。

——摘编自解舒晴《中美两国公务员制度比较研究》

材料二   英国文官的选拔是向社会公开的,凡是符合条件的公民都可以通过法定程序,争取成为文官。要想进入文官队伍,必须经过考试,必须考试合格才能录用。选拔最初重视通才,后来重视专家和技术人员的作用。文官非因工作上的重大过失不被免职,终身任职。为避免政策受政党更迭的影响,文官不参加政治活动,保证国家政策连续稳定。

—一摘自王晨《英、美文官制度比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公务员制度改革的原因。
(2)根据上述材料,比较中国公务员制度和英国文官制度的异同。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早在1680年,英国议会中就有人提出反对印度棉织物输入的议案,1700年,英国议会宣布了禁止输入、贩卖和使用印度、波斯和中国染色棉织物的命令。进入19世纪后,英国工业资本提出自由贸易的要求,英国对印度的贸易有所改变,1813年后,英国的棉纱和棉织品充塞了印度市场,1814-1835年,英国输入印度的棉纺品,从不到100万码增加到5-100万码以上,印度还成为英国工业生产的原料产地。

——摘编自苏黎《印度近代后期对外贸易浅析》

材料二   下图是1800-2000年美国进口产品平均关税和应课税产品平均关税变化。(备注:为保护国内产业,美国对国内不生产的产品免征进口关税,导致了总平均税率和应课税产品平均关税有较大差别)


   

——据余森杰等《美国贸易政策的演变及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对印度贸易政策的变化,并分析其对印度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25-1950年美国进口关税税率发生的变化及原因。
2023-06-20更新 | 33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南省焦作市普通高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为了改善民生,消除贫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共十八大以来,我国将脱贫攻坚摆在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全国上下凝心聚力,投入精准扶贫的历史洪流。下表为关于贫困问题研究的相关成果。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亚当·斯密《国富论》
贫困发生的原因基于对财产外在化形式金钱的追求,资本家必然会榨取工人剩余劳动的成果。这种剥削的劳工关系,为富人创造了财富,而为穷人生产了赤贫;为富人建造了宫殿,而为穷人制造了贫民窟。
工人阶级处境悲惨的原因不应当到这些小的弊病中去寻找,而应当到资本主义制度本身中去寻找。
劳资双方的利益是相互冲突的。一方面劳动者想提高自己的工资,另一方面雇主则想通过压低劳动工资而降低成本,获得更多的利润。在这种博弈中,雇主的优势是非常明显的,劳动者工资被压制在一个很低的水平,从而导致贫困的出现。
解决贫困的方案用暴力推翻资本主义,废除资产阶级所有制,让剥夺者被剥夺,才能破除无产阶级的堕落、贫困的根源。国民财富的增殖与积累会创造就业和劳动需求,拉动劳动工资增长,从而改善劳动者的生活状况,使他们摆脱贫困,而增加国民财富的最佳手段就是市场。
综合上述材料信息,就解决贫困问题提出一个观点,并运用所学历史知识对该观点进行论述。(要求:明确提出观点,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23-06-20更新 | 139次组卷 | 5卷引用:河南省焦作市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11月阶段检测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一战的经历让和平人士认识到,战争不仅仅是秘密外交和军备竞赛的结果,还是军火制造商为了高额利润而精心设计的阴谋。只有实现普遍裁军、减少武器生产才能避免国家政策受军火商的左右,防止战争的再次发生。与在国联问题上存在严重分歧不同,几乎所有和平人士都支持裁军,特别是在对国联和《凡尔赛条约》失望后,许多和平人士把裁军视为维护和平的主要希望。在和平人士看来,只有削减军备才能实现和平,因为武器和军队的存在就是暴力的根源,武器和军队的数量与战争爆发几率成正比。在这一思想指导下,一战结束后,美国的和平团体要求联邦政府尽快让军人复员,将军队数量裁减到战前水平。同时,要求美国政府与英日谈判,停止海军竞赛。

       ——摘编自王立新、王睿恒《“积极和平”:美国的和平运动与一战后国际秩序的构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和平人士的“积极和平”观。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美国和平人士“积极和平”观产生的原因。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战”与“和”

《申报》对中法战争进行了持续深度的关注。1882年上半年,法国攻陷河内,清廷内部战和两派争论不定。此时《申报》即开始报道法越形势,刊发社论建言清延全面战备并入越作战。1883年底中法正式交锋后,《申报》持续跟踪战况,刊发多篇社论,仅1884年1月即刊发16篇,主张加强两广边、海防,积极应战。1884年2月,法军占领越南山西逼近北宁,面对主战声势持续高涨,清廷一方面增加对越的援军,另一方面令李鸿章继续和谈。《申报》则表达了对和谈的忧虑,并建言坚定主战立场。5月,《中法简明条约》签署,《申报》表达了对中法和解的期待,但也质疑其对和平的实效。6月,法国的挑衅致中法战火再起,《申报》连发社论,在7月更是近乎每日一篇,暗示甚至旗帜鲜明地展现主战立场。8月马尾海战爆发,清廷谕令各军迅速进兵,严防法军入侵,中国上下主战之声进一步高涨。而《申报》却于8月31日刊发社论《闵江战事失算失援说》,指出清军在海战中有两大失误:一为“失算”,“一误于口岸炮台之不阻,再误于马江兵船之不备”;二为“失援”,“闽中有事”“奈何(江浙、粤东之船)皆存坐视之心”。认为清廷军事准备不充分,不足与法军持续对抗,其对法立场自此开始转向。

-据黄飞《由“战”转“和”:中法战争时期《申报》的舆论导向》


(1)分析指出《申报》在中法战争期间前后态度不同的原因。
(2)谈谈你对《申报》在中法战争期间作用的认识。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西方国家大规模的城市化进程,起源于近代的工业革命。城市化作为一种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形态,和工业化似乎是一对“孪生子”,它们就像两个车轮,承载着人类社会滚滚向前发展。在第一次产业革命的推动下,1851年英国的城市化水平就超过了50%,率先进入成熟的城市化阶段。法国、德国、加拿大等国家相继启动了城市化进程。19世纪70年代,第二次产业革命在美、德、法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兴起,使得重化工业取代纺织等轻工业而成为主导产业,西方国家的城市化进程明显加速。

——摘编自周跃辉《西方城市化的三个阶段》

材料二   近代中国的城市化有着一系列的局限。一方面,由于城市变革更多的属于外力冲击下的被动过程,缺乏足够的内在动力和自主性,加上持续动荡的社会环境,因而始终徘徊于传统与近代之间,只能说是“半截子”近代化;另一方面,近代因素在中国社会的渗透和扩散,在地域空间上很不平衡。东部沿海地区与西部内陆地区,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口岸地区与非口岸地区,在近代化形式和发展水平方面存在很大差异。更进一步讲,中国近代的城市化某种程度上是一种外力强制的移植,必然与中国社会产生一系列的矛盾和冲突,从而走上一条扭曲的道路。

——摘编自陈国灿《中国城市化道路的历史透视和现实思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近代城市化的原因和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城市化存在的明显不足及其原因。
2023-09-29更新 | 178次组卷 | 30卷引用:河南省博爱县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阿拉伯统治者虽然崛起于文化落后的阿拉伯半岛,但他们高度重视先进民族的文化,这直接体现于阿拉伯帝国民族政策在文化领域的内容。尽管在帝国统治时也发生过多次对“文化人”的杀戮与迫害,但只要文化与学术活动不涉及王权与哈里发统治,统治者都是大力提倡的。

——摘编自张咏梅《论阿拉伯帝国的民族政策与文化繁荣》

材料二   印加帝国在地理上有紧紧连成一个整体的完整的道路系统,其中有几百公里道路至今仍可通行。当时的通讯靠由驿站和信差组成的综合系统维持。复杂的朝廷仪式和基于太阳崇拜的国教,进一步促进了帝国的统一。帝国的其他统治方法还包括将土地、矿产和牲富收归国家所有;编制详细的人口普查表,以增加税收和扩充军队。毫不奇怪,印加帝国被认为是有史以来世界上最成功的集权主义国家之一。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断《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阿拉伯帝国文化繁荣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归纳印加帝国统治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古代文明的看法。
10 . [工业革命与近代社会]

材料一     工业革命焕发 出的巨大生产力,不仅使英国走进了富裕的现代社会,而且对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都产生了深刻影响。对妇女而言,工业革命使妇女以自由、独立的身份进入社会,发挥自己的作用,将以前从未离开过家庭的妇女从这狭小的天地中解脱了出来。工业革命从根本上提高了英国妇女的地位,为她们争取真正的男女平等奠定了坚如磐石的基础。英国妇女地位的实质性提高,是以她们作为个人直接参加广泛的社会劳动为前提的。大工业也扩大了女工的活动范围与社会圈子,锻炼了她们各方面的能力,增加了她们的阅历,开阔了她们的政治眼界,从而使她们大有收益。

——以上材料摘编自尹丽曼《论工业革命时期英国妇女的社会地位》

材料二   18 世纪下半叶,韦奇伍德在其制陶厂首创原始的计时系统,即用打铃召集工人。根据韦奇伍德的指示,早晨5:45 打铃起床,准备,上班;8:30打铃吃早餐;9:00打铃.上班。如此循环,直到天黑看不见干活才打铃下班。整个工厂分为若干个车间....每个车间的工人只负责自己的事务和生产工序,所有工人均依据其从事不同工种分配在不同车间。共雇佣278名工..为监督工人守时,韦奇伍德还专门雇佣一名监工,工人进厂后,监工为工人分配任务,对那些准时上班者给予鼓励....对于那些超过预定时间的迟到者,则给予提醒,如果屡次迟到并累计到一定次数,将予以停发工资。

——刘金源《论近代英国工厂制的兴起》


(1)根据材料一指出工业革命后英国妇女地位变化的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工厂制的特点。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