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3289 道试题
1 . 汉朝制度的高度包容和适时调整符合了时代发展的需要,最终巩固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汉朝制度的适时调整包括(     
A.实行郡县制和三公九卿制B.确立察举制和三省六部制
C.颁布“推恩令”和设立刺史D.设通判与知州共同签署文书
2023-11-29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孝感市一般高中联考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2 . 辽代墓葬出土的器物上常出现一些使用联珠纹的纹饰,这种纹饰是波斯萨珊王朝时期常用的样式,这些西方纹饰通过漠北草原进入辽国腹地,勤劳智慧的劳动人民又将其不断地发展、创新,逐渐融入中华文化之中。据此可知(     
A.辽代手工艺品技术高超B.(草原)丝绸之路利于中外文化交流
C.少数民族汉化趋势愈发明显D.中华文化多元一体格局形成
2023-11-29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孝感市一般高中联考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3 . 解释唐代士族衰弱的原因时,许多学者认为是由于科举的兴起所致。然而美国的中国古代史专家陆威仪认为,这是倒果为因。虽然进士举越来越重要,但是旧的家族娴熟地掌握了这种考试,以至于进士举成为大家族确保自身永久地位的一条新途径。不同于后来中国朝代科举以笔试为主、考官无从知晓答题人身份的规定,唐代的科举要求主考人和应试者之间、应试者们自身之间一种广泛的、遵照礼仪的互动。科举过程中强烈的社会因素也总是优惠士族的子孙。关于这一史学争鸣,下列说法正确的(     
A.历史研究只有质疑精神才能还原历史的真相
B.新的历史解释离不开新史料的发掘
C.在争论中我们有可能不断接近真相
D.家国情怀会影响历史学家的价值
2023-11-29更新 | 80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孝感市一般高中联考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4 . 【中外文化交流】

材料一   历史上,中国至少曾有三次被公认为是地区最强大的国家。第一次是公元前3世纪到公元3世纪,当时汉朝周边的一些国家开始进口汉朝的商品和技术——主要是丝绸、纸张、陶瓷以及陆军和海军技术……7世纪唐朝的建立不仅宣布了中国的第二次崛起,而且不断向四周扩展影响力……这种影响还传播到了隔海相望的日本。1368年,明朝建立了。中国由此实现了第三次崛起,中国强大的力量给一些地区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所到之处,以礼待人,尊重当地风俗……因而为中国赢得了信誉和朋友。

——摘编自王赓武《中国迎来第四次崛起》

材料二   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包括硬实力与软实力。硬实力是指该国的社会生产总值与硬件设施等的拥有量,软实力则是指文化和制度方面的影响力,包括文化影响力、意识形态影响力、制度安排上的影响力和外交事务上的影响力,这一规律可说是古今皆然。

——摘编自方铁《论古代丝绸之路与国家权力渗透》


根据材料,选取一个或多个角度,自拟题目,并结合相关知识,写一篇历史小论文。(要求: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成文)
2023-11-29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孝感市一般高中联考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5 . 历史解释能力是学习历史要具备的基本素养之一、如表中对历史概念解释正确的是(       
概念解释
A三公九卿秦朝在皇帝之下设三公九卿,三公指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为主要辅佐大臣,是中央官;九卿泛指分掌具体事务的诸卿,是地方官。
B中外朝汉武帝为了削弱相权而设置,中朝即内朝,由皇帝左右的亲信和宾客所构成,掌握重大问题的执行权。外朝也称外廷,指公卿大夫。
C三省六部制隋唐时期实行的政治制度,体现了分权与制衡的原则,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改革。
D二府三司制宋代为加强皇权,以掌管政务的中书门下和掌管军事的枢密院共同行使领导权,并称为“二府”。三司指掌管财政的盐铁、户部、度支。
A.AB.BC.CD.D
2023-11-28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孝感市汉川市实验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宋代被诸多史学家认为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社会经济最为繁荣的时代,下列选项中,对宋代社会经济状况表述正确的是(     
A.南方土地大量开垦,农作物品种增加,产量提高
B.在江南地区出现当时最先进的耕具——曲辕犁
C.长安聚集了许多国家和地区的使者、商人、侨民,成为当时的国际大都会
D.海外贸易非常繁荣,外贸税收成为国库的重要财源
2023-11-27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孝感市一般高中联考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7 . 有学者指出:“(唐朝)不唯政制多袭前代之旧,一切文物亦复不闻华夷,兼收并蓄。”下列不能佐证该学者观点的有(     
A.三省长官共议国事,执宰相之职
B.敦煌莫高窟保留表现《胡旋舞》的壁画
C.“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问阀阅”
D.高僧玄奘前往天竺收集梵文经典
2023-11-27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孝感市一般高中联考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8 . 有学者认为“如果没有一个成熟的有力量有影响的社会阶层(士族)的存在,如果没有一个丧失了权威但尚余一定号召力的皇统存在,如果没有民族矛盾十分尖锐这样一个外部条件,都不会有江左百年门阀政治局面。”下列对该学者的观点解读正确的是(     
A.士族势力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东晋皇权
B.门阀政治阻碍了民族融合的进程
C.西汉时期的选官制导致了门阀政治局面的出现
D.门阀政治的形成有一定的必然
2023-11-27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孝感市一般高中联考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9 . 秦始皇在征服岭南的过程中,曾把“贾人”“尝有市籍者”“治狱史不直者”“诸尝逋亡人”“赘婿”等七类人,迁移至落后的岭南地区。到汉初,岭南出现了番禺、合浦等商业性都会。由此可见,秦始皇的举措(     
A.促进了边疆地区的开发B.加强了对岭南地区的管辖
C.有利于经济重心的南移D.禁锢了社会阶层的流动
2023-11-27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孝感市一般高中联考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10 . 《史记》记载,商鞅“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战国策》载商鞅“决裂阡陌,教民耕战”,废止“田里不鬻(指土地有封赐而无交易)”的原则。秦国“废井田,开阡陌”表明(     
A.赋税平衡得以实现B.人民摆脱蒙昧野蛮状态
C.土地不能随意买卖D.民众生产积极性调动
2023-11-27更新 | 14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孝感市一般高中联考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