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3289 道试题
1 . 1881年,德皇颁布诏书,宣称:“社会弊病的医治,一定不能仅仅依靠对社会民主党进行过火行为的镇压,而且要积极促进工人阶级的福利。”随后,政府出台了《医疗保险法》《工伤事故保险法》和《伤残和养老保险法》。据此可知当时(     
A.德国通过加强社会保障缓和社会矛盾
B.这些举措意在提高工人阶级生活水平
C.德国基本实现全方位的社会保障制度
D.第一国际推动欧洲工人斗争水平提高
2023-11-26更新 | 94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孝感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中国古代商业发展】

材料一   (汉)高祖令贾人不得蚕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孝惠、高后时,为天下初定,复驰商贾之律,然市井之孙子,亦不得仕宦为吏。汉武帝时,令贾人有市籍及家属皆无得名田以便农,一人有市籍,则身及家内皆不得有田者,犯令者,没入田货(货指田中所出)。农商之分,实自此始。

——摘编自司马迁《史记》

材料二   纵观中国的法制史,从商鞅变法开始,就规定商人及其子孙不得入仕,又将社会划为士、农、工、商四等,商人处于社会的最底层,在社会上处处受到歧视。一直到宋代,这种局面才发生了转变,商人的社会地位得到了巨大的提高,商人不再是低位的“杂类”,商业也不再是君子不齿的“贱业”。宋仁宗景祐元年(1034年)商人被编入坊郭户,成为国家编户齐民,具有民事主体地位。两宋法律赋予了商人很多的权利,如参与国家政策的制定。子孙可以入朝做官,并且其人身财产受到国家法律的保护等等。

——摘编自杨军、刘金《试析两宋经济立法的专门化对两宋社会及后世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指出汉代的主要经济政策及其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与汉代相比,宋代社会出现的新变化及说明了什么问题?
2023-11-25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孝感市一般高中联考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3 . 【中国古代制度建设】

材料一   唐政府中出现了一个根深蒂固的紧张局面:一方是隋唐从北方诸王朝继承下来的制度,一方是出于把它们应用于重新统一的帝国中远为复杂的形势的要求。唐代政府的各个方面都是处于一个激烈变化的时代,这些继承的制度在此期间或被修改,或被更先进、更适用于新形势的体制所代替……这是一个使行政程序合理化、简化和效益化的时期,又是行政活动进行法典化和正规化的时期。当时强有力的中央政府对长治久安怀着信心,致使政治家们都倾向于以全帝国适用的统一制度和社会行为的持久准则来考虑问题。

——摘编自陈寅恪《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

材料二   宋帝国自诞生之日起,在制度设计方面就需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目的性国家对工具性国家的要求,即动员内部力量以应对国家间生存竞争;另一个是纠正汉唐帝国的政制缺陷,完善工具性国家。就前者而言,主要是壮大经济资源问题,并着力于提高资源的汲取能力等。就后者而言,主要是在制度上解决基本制度中的缺陷。

——摘编自刘守刚《中国财政史十六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从经济层面举例说明“隋唐从北方诸王朝继承下来的制度”。以赋税制度为例,佐证唐朝“这个制度被修改,被更先进的体制所代替”。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北宋初年在“制度设计”方面的举措。
2023-11-25更新 | 7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孝感市一般高中联考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4 .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发展格局】

材料一   西周时期,原夏、商、周三族互相融合并吸收了其他部落集团的成分,从而形成了以中原为中心的华夏民族的雏形,周人将分封的诸侯称为“诸夏”。西周晚期至春秋时期,非华夏各族内徙,形成了各族交错杂处的局面,加强了华夏民族的认同感.春秋诸家中,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最讲“夷夏之辨”,但它是大一统下的“夷夏之辨”,具有兼容并包的一面,促进了民族间的交流与融合。战国时期,南方的楚国已完成了对诸蛮的统一,与中原的华夏相认同。分布在西北、北方的戎狄也随着秦、晋、燕等诸侯国的发展,成为华夏民族的组成部分。华夏民族经过长期的发展、吸收与融合,至此成为一个稳定的民族共同体。

——摘编自刘正寅《中国历史上华夏认同的演进与升华》

材料二   元朝的疆域是前代所无法比拟的,元朝的疆域从今天的地理情况来看,横向上大致是东部沿海到今天新疆地区,纵向上从南部的沿海地区到北部的鄂霍次海都在元朝中央政府的直接管辖之中。在广阔的边疆地区,分布着众多的边疆民族,为了巩固边防,元朝在边疆治理方面采取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政策。在地方上,元朝则设置行中书省,简称行省,岭北、辽阳、云南、湖广、甘肃等行省位于边疆地区,具体负责边疆管理事务。为迅速传递诏命和情报,元朝还建立了从首都行政中枢到遥远边疆地区的驿站制度,实现了对边疆地区广泛而直接的管理。元朝不仅实现了对吐蕃广阔地区的管理,而且根据吐蕃宗教盛行的特点,在中央设置了管理吐蕃事务的机构——帝师和宣政院。在西南边疆设置了宣慰司都元帅府等机构进行管理,并大量任用当地土官,因俗而治,史称“土司制度”。

——摘编自马大正《中国古代的边疆政策与边疆治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析先秦时期华夏认同逐渐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元朝边疆管理的措施,指出其中蕴含的政治智慧。
2023-11-25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孝感市一般高中联考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5 . 如图是现存于大英图书馆的雕版印刷《金刚经》卷子,是世界上现存最早有明确日期的雕版印刷品。由此可知,唐朝(     
A.中外文化交流频繁B.各项科技领先于世界
C.佛教思想最受到尊崇D.已经有了雕版印刷品
6 . 魏晋南北朝时期,道教在民间广为传播,主张贵儒和尊道。佛教在中国盛行,吸收儒道思想,渐趋本土化。儒学开始吸收佛教和道教的精神,有了新的发展。这些现象反映了该时期(       
A.佛教盛行适应了现实需要B.儒佛道的“三教合归儒”
C.中外思想文化交流的盛况D.思想活跃呈现多元特征
7 . 据《晋书·王敦传》记载:东晋谚称“王与(司)马,共天下”。这反映了(     
A.东晋统治者爱惜人才B.门阀士族势力强大,威胁皇权
C.地方分裂割据势力的强大D.两晋时期的政治民主化倾向
2023-11-24更新 | 103次组卷 | 64卷引用:湖北省应城市科技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
8 . 【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内涵丰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清代,宗族遍及城乡,设立了义学、义仓、养济院等组织;修订《宗约》、《族规》、《族范》、《家诫》等,内客涵盖“勤、俭、学、善、廉”等。宗族族长可协助保、甲长,稽查乡里,如有“纠众持械互斗者,该保、族、邻即预防阻止,如劝阻不从,即赴地方报官”。

——摘编自何一民《清代: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构建的重要历史时期》

材料二     英国19世纪至20世纪初的部分社会救济举措

时间内容
1834年英国议会先后通过修订《济贫法》
1847年增设济贫部
1870年颁布《初等教育法》等,要求政府承担更多扶助贫困和提供基础教育的责任
1871年成立地方事务部
1899年成立教育部等政府机构,搭建起管理社会事业的基础框架
1908年出台《养老金条例》和《儿童法》
1909年颁布《劳工交换法》
1911年颁布《教育改革法》《国民保险法》政府逐步介入社会事业和“有限管理”

—摘编自阎照祥《英国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宗族在清朝社会治理中的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至20世纪初英国社会救济发生的变化,并分析其根本原因。
9 . 唐太宗时期,假设国家要修建一项大型交通工程,这项工程的实施涉及众多机构,按照当时的制度规定,其运作程序应是(       
A.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B.尚书省→工部→中书省→门下省
C.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工部D.尚书省→工部→门下省→中书省
2023-11-20更新 | 217次组卷 | 461卷引用:湖北省应城市科技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承隋制,前期赋役上实行租庸调。为确保程庸调的顺利实施,政府规定每户编造手实,再根据手实编成户籍;按每户丁男、中男数均田、定赋役。手实、户籍、均田、租庸谓之间互为依据,便于监督管理,有效地组织赋役征调。天宝十四年开始的“安史之乱”是唐朝财政朝度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安史之乱后,中原经济残破,土地兼并严重,农户大半逃亡,管理乏力,国库空虚,但支出不减;征调不已,赋役失衡,农民负担严重。两税法是针对以上诸多社会问题而制定的,“户无主客,以见居为薄;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只要在当地有资产、土地,就算当地人,上籍征税。这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征税范围、税负相对公平,当然更主要是满足中央政府的财力需求:以维护政权和社会稳定。

——摘编自朱红琼《唐朝财政制度演变对国家治理能力的影响》

材料二 唐政府有太常寺等机构专管乐舞,当时知名的音乐家有万宝常、许和子、段善本,舞蹈家有公孙大娘、段旻等。唐玄宗和杨贵妃也分别是音乐家和舞蹈家。乐舞方面的著作也很多,《新唐书·艺文志》载唐代有31家、38部专著共257卷。唐太宗贞观十四年,形成十部乐,即燕乐、清高乐、西凉乐、天竺乐、高丽乐、龟兹乐、安国乐、疏勒乐、康国乐、高昌乐。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隋唐辽宋金卷》

(1)根据材料一,说明唐代赋税征收依据的变化。并阐释两税法产生的原因。
(2)材料二反映了唐朝哪一社会现象?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有哪些?
2023-11-14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孝感市汉川市实验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