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671 道试题
1 . 罗马元老院是罗马共和政府中一个审议的团体,西赛罗曾说,元老院是公众事务的引导者、辩护者和捍卫者。下图为一幅19世纪的壁画,再现了罗马元老院一次会议里,西赛罗攻击喀提林(罗马的阴谋叛变者)之景。据此可知,元老院(     
A.是古罗马的最高权力机构B.致力于捍卫罗马的共和制度
C.代表全体罗马公民的利益D.为近代议会制度奠定了基础
2024-01-25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荆州市八县市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 . 下表为清朝时期部分县志中记录的关于玉米种植的情况,据此可知(     
文献相关记录
《分水县志》苞芦,俗呼箓谷,邑向无此种,乾隆间江闽游民入境租山刨种。
《宣平县志》宣初无此物(玉米),乾隆四五十年间,安徽人来此,向土著租赁垦辟。
《开化县志》苞芦,种自安庆来,近年处处种之。
《嵩县志》今嵩民日用,近城者以麦、粟为主,菽辅之;其山民玉、黍为主,麦、粟辅之。
A.玉米已成为清朝主要粮食作物B.清政府成功解决粮食短缺问题
C.玉米传入带来广泛的社会影响D.清政府积极引进西方的农作物
2024-01-25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荆州市八县市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3 . 宋代中央的监察系统由御史台和谏院两部分组成。谏院官员有左右散骑常侍、左右谏议大夫、左右补阙和左右拾遗。名义上,左右散骑常侍是最高级别的谏官,但这两个职位往往空在那里,就像御史台长官御史大夫的职位一样,不授人。这反映了宋代(     
A.台谏合一的开端B.君主专制的加强
C.文人政治的弊端D.监察制度的完善
2024-01-25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荆州市八县市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4 . 有学者认为:“殷商时代国家的领土观念是很模糊的。在邦和族统一的情况下,所谓内外之分,主要是邦族种姓之分。即使有服属关系,也是大国和小国的关系,不是畿内与畿外的关系……我们平常说的商王朝,就是这样一个以殷为中心的、不同邦族的、既有隶属关系又有联盟关系的不平等方国联盟。”这反映了商代(     
A.仍处于社会转型阶段B.国家政治制度尚未形成
C.内外服制度不够完善D.正向中央集权方向发展
2024-01-25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荆州市八县市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5 . 近代的赋税制度与财政转型

材料一   厘金制度是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30年代中国国内贸易征税制度之一。厘金创始之初,本是一种地方临时筹款方法,同治三年七八月间,清廷臣工多有整顿各省厘金革除积弊的奏议,厘金曾经一度裁而未果,使它取得经常正税的地位。晚清政府试图实行“完税免厘”政策,但因其对财政管控的能力较弱,各省出于对自己利益的考虑,对晚清政府出台的规定只是选择性地执行,未能裁撤厘金反而进一步造成了清末税制的征收混乱。央地财政分权政策使得地方获得了征税权,而财产的管理权归中央导致了运营权和税收权的分离,不合理的税制造成了难以协调的矛盾,严重阻碍晚清厘金的裁撤。至南京政府在形式上统一全国之后,将厘金划为国家收入并开征统税以弥补地方裁厘的损失,在税制结构方面确立了以关税、盐税、统税为主的中央税收体系和以田赋为主的地方税收体系,才终于将厘金裁撤。

——摘编自阮钰《从厘金征收到裁厘改统:清末民初的央地关系演化与市场整合变迁》等

材料二   晚清财政收入结构表:

时间/年农业税工商杂税官业收入其他收入税收总额/万两
数额/万两比重/%数额/万两比重/%数额/万两比重/%数额/万两比重/%
1849328177.296922.84250
1885307139.8392350.97159.37709
1894315038.7358444.1139617.28130
1903346134.2662965.6160.210106
1909439616.71588860.415916.0444616.926321
1911496716.51601053.0472315.6449114.930191

——摘编自陈锋《清代财政制度创新与近代财政体制发端》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厘金制度的演变并说明相应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晚清财政收入结构的变化及其变化的原因。
2024-01-24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荆州市八县市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6 . 礼法社会

材料一   北齐法律将十类“犯上作乱”的罪行作为“重罪十条”,置于律首。隋朝略作增损后,正式以“十恶”的罪名订入法典。后经唐入清,相沿未改。所谓“十恶”为:“谋反”,图谋危害国家;“谋大逆”,图谋毁坏宗庙、皇陵、宫阙;“谋叛”,背叛朝廷;“恶逆”,殴、杀丈夫及家庭尊长;“不道”,以残忍手段杀人、害人;“大不敬”,偷盗皇室祭器和御用物品,因失误危及君主安全等;“不孝”,咒骂或弃养父母、尊长;“不睦”,殴、杀近亲尊长;“不义”,属员杀长官、学生杀老师、士兵杀军官等;“内乱”,家族内乱伦。

——摘编自王立民《中国法制史》

材料二   礼法和历史是古代中国人关于社会、国家管理治平之术的两大支柱。礼法团聚的社会是稳定的。因而自唐以后,王朝变换的速度放慢了,改朝换代所引起的社会动荡分裂的时间缩短了。道统礼法精神一向要求志于君父的人做到“父有过则隐,君有过则谏”。事实上,王朝设置谏官和察官来评价、监督朝廷的政治决策与政府行政,其中也包含对君主个人行为的礼制制约。君主的行为与表现出的个性应该和制度的现实与理想的观念相一致。中国古代特别是唐宋以后,有为之君多为开国皇帝,而他们各自的后代,平庸之辈不乏其人,但却少有专横、任性、暴虐之人。君主授权的科举制、职业官僚制和监察弹劾制一整套文官制度是维系礼法社会一统和民族认同趋势的制度性力量。

——摘编自李宝臣《礼法社会的政治秩序——唐宋以来民族认同史反思》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重罪十条”的特征及影响。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述中国古代的“礼法社会”。
2024-01-24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荆州市八县市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7 . 下图信息反映出(     

A.信息产业成为经济主导B.国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
C.科技发展改变生活方式D.纸币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8 . 明代民间契约习惯不仅遍及财产关系领域、家庭关系领域、人身关系领域,而且在工商贸易领域以及民间社会管理领域都较为普遍。仅《中国历代契约粹编》中有记载的,就包括买卖契约、契尾、税票等357件,典当契约9件,租佃、佃仆文约26件等。这反映明朝(     
A.政府已放弃重农抑商政策B.商品交换关系比较发达
C.构建起近代化的金融体系D.民众有较强的法律意识
9 . 宋朝地方行政机构为州(府)县二级,后为路、州(府)县三级。全国始为十五路,历相继分西川等路为两路,1106年又将开封府升为京级路全盛时有26路、30普通府、254州、1231个县。宋朝地方行政机构的调整(     
A.体现了两宋经济的发展B.加强了地方的防务力量
C.提升了京畿地区的地位D.完善了政府的层级机构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唐朝酒肆广布,除卖酒菜肴外,酒肆乐舞往往是必备的业务,著名的“胡姬酒肆”就以独有的美酒、乐舞等异域风情吸引着时人。这体现唐朝(     
A.酒文化传承源远流长B.商业经营理念的进步
C.粮食产量的丰足充盈D.乐舞较高的商业价值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