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8 道试题
1 . 宋代的《耕织图诗》用图像和诗歌的形式把农桑内容表露无疑,元代的三大农书则直接以“农桑”为书名,清代尚有《农桑经》等书以“农桑”为名。由此可推知,中国古代(       
A.农桑结合是农业结构的特点B.政府长期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C.农书撰写成为了民间的潮流D.农桑技术居于世界领先水平
2 . 1865 年前后,六十余岁的斌椿作诗写道:“卫公(指美国使节卫廉士)来京师,赠我《联邦制》。才士丁韪良(美国传教士),著书讲文艺。初如井底蛙,开编犹愤愤。书云地形方,主静明其义。岂知圆如球,昼夜如斯逝。”该诗可用于说明,当时(     
A.列强对华文化输出成效显著B.欧美对华利益争夺日趋激烈
C.传统知识分子出现转型迹象D.美国企图对华移植美式政体
2024-04-27更新 | 274次组卷 | 6卷引用:广东省珠海市实验中学、河源高级中学、中山市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5月联考(期中)历史试题
3 . 白居易曾作《眼病诗》:“案上漫铺龙树论,盒中虚捻决明丸。”《龙树论》是从印度传入的治疗眼科疾患的医籍。当时随着佛教东传和西行求法的进行,出现了大量由印度译入的佛教医方明经书,如《龙树菩萨药方》和《婆罗门药方》等。这反映了(     
A.中外交流促进科技发展B.民族交融促进文化繁荣
C.印度医学受到社会追捧D.唐代推行三教合一政策
4 . 清代刘熙载在《艺概·词曲概》中谈到金代文学的集大成者元好问及其作品时言:“金元遗山,诗兼杜、韩、苏、黄之胜,俨有集大成之意。以词而论,疏快之中,自饶深婉,亦可谓集两宋之大成者矣。”近人王国维在《宋元戏曲史》中也言:“至金人入主中国,而女真乐亦随之而入。……则北曲双调中之《风流体》等,实女真曲也。”两位学者意在强调(     
A.宋金文化的地位与意义B.金文化是汉文化的附庸
C.宋金文化的交融与传承D.金文化受到了学界重视
2023-07-08更新 | 52次组卷 | 2卷引用:广东省汕尾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逐鹿中原”说的是距今两千年前秦汉之际的事,后来成为争夺天下的代名词。但以中原为中心的历史趋势,至少可以上溯至距今5000年以前。“逐鹿”行动至少在距今4400年以后约五百年的时间里,已进入白热化阶段(如图)。

——据许宏《何以中国》整理

材料二   明清时期,“江南”作为当时人们观念中的经济重心、财富重心,反复出现在该时期人们的谈论、书信、文集甚至奏折等文字中。这个作为明清财富中心的“江南”,当时也存在狭义和广义两种定义;狭义之江南,实际上是指“五府”,即苏州府、松江府、常州府、嘉兴府和湖州府,基本上都在太湖周边;广义上的江南还包括杭州府、镇江府、应天府(也就是江宁府)和直隶的太仓州。这时的“五府”或“八府一州”,成为明清时期人们公认的财富中心,有明清王朝经济“江南腹心”之称。

——据黄纯艳、包诗卿主编《江南史十八讲》整理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中原长期成为“逐鹿”之地的原因。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述江南地区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
(3)中原与江南的交流共同促进了国家的发展。结合中国古代史的史实加以说明。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某学者在叙述秦始皇“焚书”事件时列举了下表史料。该学者列举史料旨在说明(     
史料出处
“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史记·秦始皇本纪》
“始皇置酒咸阳宫,博士七十人前为寿。”《史记·秦始皇本纪》
“居数日,项羽引兵西屠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收其货宝妇女而东。”《史记·项羽本纪》
A.焚书事件并未造成严重后果B.秦始皇并未下令焚烧书籍
C.秦末战争可能加剧文献损毁D.焚书事件造成了文化断层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但愿我的祖先不会因我而遭人指责,愿可爱的法兰西不会蒙受耻辱;我将用杜朗达尔猛刺敌人,我的好剑就系在我的腰间;你会看到它将沾满污血。异教徒来此隘口是自取灭亡,我敢说,他们都将死路一条。”材料节选自《罗兰之歌》,该叙述诗(     

A.抨击了封建贵族的专横B.是欧洲教会文学代表作
C.颂扬了骑士英雄的传奇D.是文艺复兴时期的成就
8 . 中国文化在漫长的发展中,形成以儒为核心,以儒、释、道为主体的文化结构;中国艺术虽然有不同门类,但书画同源,诗画表里,乐舞一体,乐画相通;中国文化的思维特征是注重直觉体悟,重视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发展。这体现出中国文化的(     
A.延续性B.本土性C.多元性D.整体性
9 . 东汉《论衡》记载:郁林(今广西)、日南(今越南)、辽东、乐浪(今朝鲜)【以上均为东汉郡名】周时被发椎髻,今戴皮弁;周时重译,今吟《诗》《书》。这反映了东汉(     
A.朝贡贸易体系逐渐形成B.大一统边疆治理成效显著
C.边疆治理采用单一郡制D.边疆与内地间的差异消除
2023-07-08更新 | 82次组卷 | 4卷引用:广东省佛山市普通高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地方管理体制,中国古代探索了几千年。现代学者认为美国联邦制是一套比较理想的制度,“联邦制通过宪法保障中央与地方之间的分权,既保证国家的统一性,也保证地方政府的地域性。”民国时期中国出现一次联邦制的制度试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毛泽东《读封建论致郭老》诗:劝君少骂秦始皇,焚坑事业待商量。祖龙魂死秦犹在,孔学名高实秕糠。百代都行秦政法,“十批”不是好文章。熟读唐人《封建论》,莫丛子厚返文王。(子厚,柳宗元的字,《封建论》作者,主张中央集权)

材料二   民国时期的联省自治运动,全盛于1920年到1922年间,军阀、学者、政党(包括中共)都参与其中。“联省自治”包含两种意思:(一)是容许各省自治,由各省自己制定省宪,依照省宪自组省政府,统治本省;(二)是由各省选派代表,组织联省会议,制定联省宪法,建立联邦制国家。192310月,颁布的《中华民国宪法》明确规定了国家联邦制的性质,曾被称为“联省自治宪法”。湖南、广东等省都颁布了省宪法,开展自治运动。

材料三   孙中山晚年对联省自治乃至于联邦皆抱敌视态度,主张中央集权式政治体系。1926年蒋介石发动北伐战争,进而统一中国,联省自治失败。

“蒋介石说中国不能搞民主,中国需要的是一个中央集权的政府,使中国走向稳定,只有稳定了,中国才能走向富强。这是什么强盗逻辑啊!以稳定为由拒绝民主,充分暴露了蒋介石这个独裁者的本质。谁搞专制独裁,谁就不得人心,谁就会被热爱民主的人民打倒。”

——周恩来1946年对民主人士讲话《新华日报》

材料四   盲论之士,往往以主张“分治”,即为破坏“统一”,曾不知“分治”与“集权”,本为对称之名词,于“统一”何与?北美合众国成例俱在,岂容指鹿为马!民国以来,正坐盲论者误解“集权”为“统一”,于是野心者遂假“统一”以夺权。

——陈炯明回答问题


(1)材料一毛泽东所说“百代都行秦政法”是指什么制度?“莫丛子厚返文王”是什么意思?
(2)据材料二、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民国时期联邦制试验失败的原因。
(3)毛泽东所说“百代都行秦政法”实质是为新中国实行中央集权制寻找历史依据。新中国实行中央集权制有没有现实合理性?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
2023-06-10更新 | 6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东莞市光明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