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422 道试题
1 . 下表是中英两国在19世纪中叶前后考试内容(局部)的对比,考试内容的差异反映的实质是(       
项目英国文官制度(机械性·文书助理级考试)中国科举制(乡试)
考试内容必考:英语、数学、普通知识。任选一门:经济、地理、历史、德文、法文四书文三篇,五言八韵诗一首;经文五篇;策问五道,并问经史时务、政治
A.海洋文明与农耕文明的差异B.工业文明与农业文明的差异
C.中国向西方学习从器物到制度的升华D.英国选官制度是对科举制的借鉴发展
2024-03-02更新 | 118次组卷 | 36卷引用:广东省佛山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选考)试题
2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汉和魏晋时期,官员的选任标准是“乡举里选”“以名入仕”。简单地说,就是由乡党举荐素有贤名之人,包括德名、才名等,这些被举荐者经过进一步考察可担任官职。当时选官制度的主要代表有察举制和九品中正制。隋炀帝大业二年(606年),设进士(科),以诗赋及策问取士,这标志着影响中国数千年的科举制度的开始。科举制主要的特征是进行统一书面考试,根据文采优劣进行人才选拔,所以又有人将其归纳为“以文取士”。隋唐至王安石变法前,“文”的内容比较多样,包括诗、赋、策、经,甚至算、地理、法律等。从王安石变法到明中期,“文”主要指的是经义,而到了明(后期)清,则主要是指八股文。

——摘编自许为《“以名入仕”与“以文取士”人才选拔制度比较——以察举制和科举制为中心》

材料二   科举制进行的人才选拔无法与社会变革需要相适应,晚清科举制的废除、学堂的兴起、教育的改革在当时是不可逆转的一大趋势。在这个以科学为主导、东西方冲突的时期,提倡人文知识的科举制势必会被时代所淘汰,会被废除。经过义和团运动,很多大臣觉得新式学堂和科举制度两者是水火不容的关系,需要逐步将录取的名额减少,到科举制度被完全废除为止,从而奠定新教育、新学堂的良好基础。袁世凯、张之洞向朝廷上奏,提出如果不废除科举制度,士人会有侥幸心理存在,不会按照既定学制来学习,因此折人才的培养需要建立大量新式学堂,只有废除了科举制,士人才能够在新式学堂之中安心学习西方先进知识,抛弃借助科举制做官的心理。

——摘编自范子乐《浅谈清末科举制度废除的原因》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中国古代人才选拔从“以名入仕”到“以文取士”的演变。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晚清科举制被废除的原因。
2024-01-24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部分名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3 . 宋代的《耕织图诗》用图像和诗歌的形式把农桑内容表露无疑,元代的三大农书则直接以“农桑”为书名,清代尚有《农桑经》等书以“农桑”为名。由此可推知,中国古代(       
A.农桑结合是农业结构的特点B.政府长期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C.农书撰写成为了民间的潮流D.农桑技术居于世界领先水平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有人认为,杜甫之所以成为诗圣,关键是他有宽广、伟大的“诗圣的襟怀”。这在“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南国旱无雨,今朝江出云”等诗句中得到了明显的体现。据此分析,“诗圣的襟怀”的含义是(     
A.对环境破坏的伤感B.热爱和平的态度C.对农业生产的关心D.爱国忧民的情怀
2024-01-05更新 | 54次组卷 | 89卷引用:2015-2016学年广东湛江一中高二上期中文综历史试卷
23-24高三上·湖北·阶段练习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乡饮酒礼是我国古代一种融合礼、乐、诗教于一体的礼仪制度。明代对乡饮酒礼的规定甚为严格:规定了主持乡饮酒礼的人,在乡闾里社为有贤能的长者;宾客分明等级,以贤德和年龄为标准,犯法之人需被单独列出。由此可知明代乡饮酒礼(     
A.以重塑社会秩序为宗旨B.创新了周礼的基本内容
C.利于推行基层道德教化D.是基层治理的一种形式
2023-12-01更新 | 854次组卷 | 17卷引用:广东省2024届高三2月百校联考历史试题
6 . 《汉书》中称颂汉武帝:“武帝之雄才大略,不改文景之恭俭以济斯民,虽《诗》《书》所称,何有加焉。”下列各项能够佐证汉武帝雄才大略的是(     
A.平定了吴、楚等七国叛乱B.设立为皇帝所掌控的中朝
C.国家插手并经营商业贸易D.在乌垒城设置西域都护府
2024-04-24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广州市第六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列那狐故事诗是12—14世纪法国最出色的文学成就之一。故事诗以“禽兽”喻人,其中狮子象征国王、笨拙凶狠的熊象征大封建主、笨驴象征教士、灵巧狡猾的列那狐象征市民,当列那狐和其他动物展开斗争时,最后的胜利者一定是列那狐。这一文学作品(       
A.反映了市民阶层的崛起B.沉重打击了法国的封建政治体制
C.加速了欧洲的思想解放D.抑制了贵族的专横和教会的贪婪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周礼》以七十为致仕之年,后世虽因袭其年,却多不严格执行。历代王朝只是从道德层面鼓励官员“引年”致仕,并无完备的制度加以约束。直到唐代,仍将官员的致仕称之为高风亮节。白居易有《不致仕》一诗讽喻时人,其中这样几句:“七十而致仕,礼法有明文。何乃贪荣者,斯言如不闻。可怜八九十,齿坠双眸昏。朝露贪名利,夕阳忧子孙。”这首诗虽然是暗讽杜佑的,由此亦可见唐代的致仕之风气。

——摘编自张吉寅《北宋致仕制度研究》

材料二   从宋初到真宗时,逐步确立了比较完善的致仕制度。文臣年满70,武臣年满80,除少数元老、勋贤等尚需留任外,都应自动申请致仕。官员未到规定年龄,无特殊理由,不得请退。确因昏老不能任事或自愿就退,可以奏请朝廷予以提前休致,当时称“引年致仕”。官员到了致仕年龄,应撰表札,通过所在州府,向朝廷提出申请,获准后便领取致仕告敕,作为证明文书。

——摘编自白钢《中国政治制度史》


(1)结合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概括宋代致仕制度相对于前代的变化,并解释变化的原因。
(2)结合上述材料,分析宋代致仕制度的影响。
2023-10-30更新 | 111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名校联盟2024届高三10月大联考历史试题
9 . 诗人北岛曾经写过中国现代诗歌史上最短的一首现代诗——《人生》,全诗通篇只有一个字:“网”。而今,一张张叫做互联网的网,充实在每个人的生活里,有人说:“移动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体的一个电子器官。”这表明互联网的发展(     
A.使北岛的预测变为现实B.已经取代传统的“网”
C.深刻影响着人类生活D.使人类生活完全处于互联网中
2024-06-02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湛江市某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韩愈在《示儿》中言:“始我来京师,止携一束书。辛勤三十年,以有此屋庐。此屋岂为华,于我自有余……安能坐如此,比肩于朝儒。诗以示儿曹,其无迷厥初(初心)。”类似诗歌还有白居易的《遇物感兴因示子弟》、李商隐的《骄儿诗》等,数量众多。唐朝十分重视推广此类诗歌,此举意在(       
A.鼓励文学创作B.促进理学传播
C.宣传出仕思想D.加强基层教化
2024-01-23更新 | 384次组卷 | 6卷引用:广东省惠州市惠东高级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