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1 . 史料实证是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通常要从史料来源、数量、类型、多个史料能否互证等角度思考史料的可信度。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世纪80年代,日本经济快速增长并谋求政治大国地位。日本的狂热右翼分子——甲级战犯松井石根的秘书田中正明以未公开且被其修改九百多处的《松井日记》为主要依据,于1985年发表了《“南京大屠杀”之虚构》一书,妄称:“南京大屠杀完全是政治上制造出来的虚构”。他得出这一“结论”的一个重要逻辑是认为日军军规严格,“军纪严明”,因此“不会发生大屠杀”。

——摘编自李松林《日本学者田中正明篡改松井石根的<战中日记>》等

材料二   近年,南京大屠杀中的幸存者纷纷出来控诉日军的暴行。与此同时,大量的历史档案被发掘出来,包括:大屠杀期间负责指挥处理中国人尸体的日军中佐太田寿男在战后的口供称,“毁尸灭迹的部分就达15万具(尸体)”;1990年在德国档案馆发现的原德国驻华使馆文书,描述了当时留在南京的多国人士目睹的日军暴行,记载长达一百九十余页;1991年,在美国发现的牧师偷偷摄制的日军暴行动态纪录片等。这些独立来源的历史档案都表明“南京大屠杀”这一惨剧的历史真实性。

——摘编自高兴祖《“南京大屠杀”事件研究现状和今后的课题》

(1)材料一中田中正明的观点受到广泛质疑,请尝试从史料实证的角度批驳其观点。
(2)根据所学知识,判断材料二中“历史档案”的可信度,并从史料实证的角度对你的判断进行说明。
(3)请为更科学、有效地发挥“南京大屠杀”历史档案的价值提供一些建议。
2024-01-16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中山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 . 1378年,朱元璋命吏部甄别地方上来京的官员,“察其言行功能,第为三等,称职而无过者为上,赐坐而宴;有过而称职者为中,宴而不坐;有过而不称职者为下,不预宴,序立于门,宴者出,然后退。”该史料可用于探究明代(     
A.京察制度B.中央监察体制C.殿试制度D.朝觐考察制度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兰克(1795-1886年)出生于德国一个信仰路德教的家庭,深受路德教影响。1818年,他从莱比锡大学毕业.担任法兰克福一所中学的教师。在此期间,因工作原因及前辈史学家尼布尔影响.对历史研究产生浓厚兴趣。并凭借《拉丁与条顿民族史》一举成名。1825年,他被聘为柏林大学历史学副教授.之后又游学整个欧洲,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史学观点。并取得丰硕的史学成果。在他看来.信史出于第一手资料,历史学家只有根据原始资料,才能写出公正无私的历史著作。其次,历史要消灭认识主体的个性特征,即“消灭自我”,以达到完全的客观性。为了通过可靠的史料以确实史实,他制定了完整的科学的“史料批判"方法,以此达到去伪存真。同时,兰克还认为,在全部的历史进程中,上帝是无所不在的,他躲在历史舞台之后。“导演”着这多姿多彩的“人间戏剧”。

——摘编自李晓旭《傅斯年史学思想与兰克史学之比较研究》等

材料二     1917 年,傅斯年随胡适在北京大学学习中国哲学史。1919 年五四运动爆发,傅斯年担任天安门集会游行总指挥。1923 年,入柏林大学就读,期间接触兰克学派相关学说。并深受影响。1928年任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所长,并在此期间提出了一系列崭新的观点。他视史学为一门科学,“要把历史学建设得和生物学、地质学等同样”,成为“纯粹客观史学”。他认为首先要把材料整理好,其次在整理史料方面的时比较不同的史料,再通过比较不同的史料,使史实得以“近真”,达到“史学便是史料学”。

一摘编自王学典等《二十世纪中国历史学》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兰克与傅斯年作为杰出史学家的共同之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兰克与傅斯年观点产生的历史背景。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兰克与傅斯年史学观点的局限性。
2022-05-09更新 | 36次组卷 | 2卷引用:广东省中山市小榄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共和之前的古罗马部分诉讼中,败诉方须将用于担保的牛羊祭神,以赎伪誓之罪。担保的牛羊多超出诉讼物价值,且影响农牧生产。共和国早期,败诉方改向国家缴纳罚金,到公元前3世纪末,罚金已无足轻重。这一变化表明罗马共和国时期(     
A.系统完备的罗马法体系形成B.法律注重保护公民的利益
C.法律事务受到神权严格控制D.贵族对法律的解释权扩大
2023-06-10更新 | 6995次组卷 | 42卷引用:广东省中山市华辰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5 . 从苏格拉底时代到近代以前,西方主流学界对“民主政治”的评价普遍较低,认为它是暴民政治的代名词;但到了近代,它逐渐摆脱了这种不光彩的色调,成为政治正确的代名词与时代发展的潮流,也是西方向世界推广的核心价值之一。这一变化主要是因为(     
A.古代雅典民主的局限及失败B.世界市场的形成与不断拓展
C.基督教会神学的误导性宣传D.民主政治内涵与形式的发展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其中,家国情怀是学习和探究历史应具有的人文追求,体现了对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情感,以及对国家的高度认同感、归属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学习和探究历史应具有价值关怀,要充满人文情怀并关注现实问题,以服务于国家强盛、民族自强和人类社会的进步为使命。

——摘自《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版2020年修订)》

材料二

第五单元   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
第16课   两次鸦片战争

·19世纪中期的世界与中国/两次鸦片战争/开眼看世界


第17课   国家出路的探索和列 强侵略的加剧

·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边疆危机与甲午中日战争/瓜分中国的狂潮


第18课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戊戌维新运动/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侵华/民族危机的加深


第六单元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 建立
第19课   辛亥革命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武昌起义与中华民国的建立/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第20课   北洋军阀统治时 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袁世凯复辟帝制与护国战争/北洋时期的军阀割据/民国初年经济、社会生活的新气象/新文化运动的开展

【注】每课课题之下所列,为本课子目内容。

——据2019版《中外历史纲要(上)》


根据以上材料,任选其中一个单元,自拟合适的学习主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释。
(要求:主题鲜明,表述成文;阐释合理,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不得照抄材料。)
2023-04-21更新 | 595次组卷 | 7卷引用:广东省中山市中山纪念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历史文献记载的黄帝“有熊国”故地郑州地区,发现了一些龙山文化城址,有大型宫殿、护城河等遗迹。山西陶寺遗址,一般也被认为属于历史文献记载的“尧都平阳”。这(     
A.说明考古发掘与文献记载互证才有价值B.为研究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提供了证据
C.反映中华文明的起源呈现出多元一体的格局D.表明中国很早就形成了成熟的城市规制理念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18世纪以前的英国社会在安于现状中停滞不前,人们普遍认为个人命运几乎是父辈的翻版,与自己的奋斗并无多少必然联系;18世纪时这种状态被打破,社会各阶层都加入到追求财富的行列中,他们认为凭借努力可以过和自己父辈完全不同的生活,甚至可以成为高不可攀的贵族。这一变化反映出(       
A.工业革命促进社会结构的变动B.自由主义经济思想成为共识
C.经济发展影响了文化价值追求D.民主政治冲击传统社会秩序
2022-05-10更新 | 1047次组卷 | 20卷引用:广东省中山市小榄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