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17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印度原始佛教追求涅槃,主张修行实践,不拜偶像。魏晋至隋唐期间,佛教杂糅了宗法观念和儒家思想的轮回学说变成了天理轮回、报应不爽的理论。对涅槃超脱的追求变成了对来世幸福的追求,修行实践变成了布施求福。这种变化说明(     
A.封建礼教观念受到冲击B.佛教呈现本土化趋势
C.隋唐统治者推崇佛教D.佛教在中国传播受挫
2023-11-25更新 | 82次组卷 | 19卷引用: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有制工业企业总产值比重变化情况表



年份
全国工业
企业总产值
(亿元)
其中:公有制经济公有制企业占比(%)
国有企业
(亿元)
集体企业
(亿元)


国有企业


集体企业
19534501931742.93.8
1955534273414
51.1
7.7
195770437813453.619.0

——根据《新中国六十年统计资料汇编》数据整理

材料二   21世纪之后,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进入真正意义上的共同发展的常态。2004年和2008年公有制与非公有制经济的资本结构分别为65:35和52:48;非公有制经济GDP产出占比则分别为63%和70%,民营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逐步强化。所有制结构的调整和变化有利于不同所有制经济各展所长,共同促进生产力发展。

——摘编自杨春学,杨新铭《多种所有制经济的共同发展:一种综合性的解释》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建国初期国民经济的发展趋势并简述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所有制结构的调整和变化”的含义。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所有制结构调整与国民经济发展之间关系的认识。
2024-01-16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鉴于匈奴时常侵扰西北边郡,文帝采纳了晁错的建议——募民实边,通过优厚条件吸引民众充实西北边疆。到公元前127年,“募民徒朔方十万口”。武帝元鼎六年(前111年),在西北边地设张掖、酒泉郡,置田官,“斥塞卒六十万人戍田之”,军屯戍边由此成为安置移民的一种主要方式。此外,政府还通过迁徙罪犯及家属戍边、迁降率于边郡等向西北边疆移民。这些政策既开发了边疆又保卫了边疆。

——摘编自翟麦玲《两汉西北边疆移民政策比较研究》

材料二   北人南迁基本概况简表

概况魏晋南北朝时期唐朝中后期及五代十国时期宋金对峙时期
迁移持续时间东汉末到南北朝末期公元755年至五代十国末期公元1126年至1279年
迁入地域范围四川盆地、江南、江东地区江南、江淮、荆湘以及岭南、闵中一带。长江流域、珠江流域、甚至岭南和广西。
迁移人口数量仅313年至450年就有90万人仅“安史之乱”时期就有约100万人。大约在500万人左右

——摘编自林宪生、王钦《中国古代北人南迁高潮的成国变化——基于推拉理论的分析》


(1)根据材料一,概括汉朝西北边弧移民的措施。
(2)根据材料二,指出魏晋南北朝至宋金时期北人南迁的变化趋势。根据上述两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2023-11-20更新 | 11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四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4 . 图是全球殖民地占陆地(南极洲除外)面积的比例变化表,反映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趋势,对图中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A.第①阶段中,殖民扩张的主要方式是经济手段
B.第②阶段中,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
C.第③阶段中,西班牙、葡萄牙是殖民扩张的主角
D.第④阶段中,欧洲殖民者进行全面殖民侵略
2023-06-04更新 | 189次组卷 | 2卷引用:广西三新学术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一5月月考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世界各大洲和中国的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比重变化(%)

欧洲非洲美洲中国世界总人口
165018.318.32.422.95.45亿
175019.213.11.630.97.28亿
185022.78.15.135.111.71亿
190024.97.49.024.916.08亿

——据[]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等整理

材料二 哥伦布发现美洲以及接踵而来的葡萄牙人、西班牙人、英国人、法国人等,通过对新土地的殖民和占有,与土著居民的接触、交往和融合给美洲人送去了旧世界的文明,还使新旧大陆的物产得以交换和传播……没有美洲贡献的大量金银与物质财富,没有北美的自由移民垦殖区,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将会缓慢得多……东西两半球的不同文化圈的汇合,开启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

——摘编自黄邦和等《通向现代世界的500年》

(1)根据材料一,分别指出欧、非、美三大洲人口占世界人口比率变化的基本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三大洲之间人口变化的共同因素及相互联系。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新航路开辟后,为“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提供了哪些条件。
2023-07-12更新 | 39次组卷 | 32卷引用:广西南宁市宾阳县宾阳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宋代行政区划与唐无大差异,而行政组织与运用则大有不同。 …… (宋代)对于地方行政采取绝对控制政策。其方法:最高级地方行政区划之路,不置元首性之长官,而以帅、漕、宪、仓诸司,分掌众务,不相统属,互相牵制不能自专。上自诸路使司,下至县知事,皆以中央文官权充,以便中央直接控制。犹惧知事官权太专,又置通判,以资牵制与监视。

——摘编自严耕望《中国政治制度史纲》

材料二: 清朝作为少数民族入主中原所建立的王朝,尽管采用满汉并用的政策,但实权却掌握 在满洲官吏手中,很大程度上诱发了汉人排斥满族的“大汉族主义”情绪。鸦片战争后,列强在中国取得一系列特权,打破清朝封建统治的“稳定”,肆意干涉地方政务,地方要员也“扶洋自重”。随着通商口岸的增加,国内一些持巨资的买办、商人在地方投资设厂,使得中央政府在经济上对地方依赖。作为封建王朝支柱的八旗军腐朽不堪,面对地方起义,清政府不得不依靠湘军、淮军镇压。

——摘编自马淑娴《略析晚清中央体制变化的动因》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代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2)根据材料二,指出晚清中央集权变化的趋势,并分析这一趋势产生的动因。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朝代

南方

北方

人口(户)占全国户口数比例人口(户)占全国户口数比例
西汉247068519.8%998578580.2%
唐代392041543.2%514852956.8%
北宋1122476062.9%662429637.1%

                                                                                                                             ——杨远《西汉至北宋中国经济文化向南发展》

材料二



16世纪以来世界人口的主要迁移方向示意图

——钱乘旦《不平衡发展:20世纪历史与现代化》


(1)根据材料一,概括西汉至北宋户口变化的总体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
(2)依据材料二,指出16世纪以来世界人口的主要迁移方向,并分析其产生的积极影响。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移民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
2023-10-04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柳州市柳州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的报纸起始于唐朝宋朝有了较大的发展,“报”是其中最流行的称呼,“即报”的内容主要是皇帝的诏书命令皇帝的起居言行政府的法令、公报,有关官吏任免赏罚的消息和大臣的章奏文报(重大军情)宋朝的“即报”大部分是手抄的其中的小部分可能使用雕版印刷。“小报”流行于南宋,是一种非官方的报纸,内容以“邸报”所不载的大臣章奏和官吏任免消息为主,也发表过一些要求抵御金兵入侵的议论,它的出版受到当付政府的查禁,16世纪中叶以后明朝政府允许民间自设报房,在政府的监督下编选一部分从内图有关部门抄来的邸报的稿件公开发售,这一类报房大多设在北京,它们所发行的报纸通称“京报”1638年以后,普遍使用活字印刷出版和派送京报从明朝中叶起成为一项公开的职业。明末“京报”曾经刊载过社会新闻。清军入关后北京的报房曾经达到十家以上。

——梁甲庐《中国古代报纸的产生与发展》

材料二   近代报纸是外国人首先办起来的。19世纪外国人在中国共出版了一百多种中外文报刊占当时中国报刊总数的一半以上,19世纪70年代起,一些受过西方教育的知识分子开始办报,1895年以后,以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资产阶级维新派开始办报鼓吹变法。《时务报》最多时日销达一万七千份成为当时国内最受欢迎的一份报纸同时,一大批宣传最新科学技术知识的专门性刊物陆续问世如《农学报》《新学报》《格致新报》《普通学报》《中外算报》《地学杂志》等。除《地学杂志》在北京出版外,其余都在上海出版。文学期刊也在19世纪70年代出现。李伯元的《官场现形记》等著名长篇小说都是在这些刊物上首先和读者见面的。1927年后沪宁一带成为全国报刊的中心,上海一地报纸超过五十家,全国日发行量五万份以上的报纸全部集中在上海。

——姚琦《中国近代报刊业的发展与百年社会变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报纸发展变化的趋势并分析其变化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近代报业出现新变化背景。
2022-07-08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贺州市钟山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文科)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唐朝天宝年间,河南、河北的经济发展居于全国领先地位,在财政上也居于重要地位。唐朝后期,白居易指出:“当今国用,多出江南。”韩愈也说:“当今赋出于天下,江南居十九”。这一变化反映出(  )
A.安史之乱使唐朝由盛转衰B.经济重心南移趋势
C.政府放弃了重农抑商政策D.区域经济均衡发展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华夏国家、民族从春秋战国起就逐渐加快了它的一体化进程。这种一体化进程打破“邦国”“宗族”壁障,使国家、人民不论在政治制度、个人身份、族类从属上都发生极大变化。秦统一中国以后,统一的国家机制更加规范及完善。在民族交融中,华夏民族成为一个人口众多的民族。自秦汉以来,华夏民族往往将国家的强大、统一和民族的安全、和睦作为评判国家、民族强弱兴衰的基本标准,并形成民族与国家的一种深沉的、绵延的文化心理与社会理想。

——摘编自李禹阶《华夏民族与国家认同意识的演变》

材料二

“盖岭北、辽阳与甘肃、四川、云南、湖广之边,唐所谓羁縻之州,往往在是,今皆赋役之,比于内地。”

——《元史·地理志》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从春秋战国到秦汉时期华夏民族的发展呈现出的趋势。
(2)根据材料二,概括唐朝边疆治理的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与唐朝相比,元朝边疆治理的新发展。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华文明发展的主流。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