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4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有制工业企业总产值比重变化情况表



年份
全国工业
企业总产值
(亿元)
其中:公有制经济公有制企业占比(%)
国有企业
(亿元)
集体企业
(亿元)


国有企业


集体企业
19534501931742.93.8
1955534273414
51.1
7.7
195770437813453.619.0

——根据《新中国六十年统计资料汇编》数据整理

材料二   21世纪之后,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进入真正意义上的共同发展的常态。2004年和2008年公有制与非公有制经济的资本结构分别为65:35和52:48;非公有制经济GDP产出占比则分别为63%和70%,民营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逐步强化。所有制结构的调整和变化有利于不同所有制经济各展所长,共同促进生产力发展。

——摘编自杨春学,杨新铭《多种所有制经济的共同发展:一种综合性的解释》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建国初期国民经济的发展趋势并简述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所有制结构的调整和变化”的含义。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所有制结构调整与国民经济发展之间关系的认识。
2024-01-16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南宋岳珂《桯史》卷二记载,一位富翁对想发财的穷书生说:“大凡致富之道,当先去其五贼。五贼不除,富不可致。”穷书生请教五贼是什么,富翁说:“即世间之所谓仁、义、礼、智、信是也。”这一记载反映出当时(     
A.抛弃重农抑商的政策B.价值观的冲突与矛盾
C.儒家传统义利观回归D.理学世俗化趋势加强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凡郡国皆掌治民,进贤劝功,决论检奸。(郡太守)常以春行所主县,劝民农桑,振救乏绝。秋冬遣无害吏案讯诸囚,平其罪法,论课殿最。岁尽遣吏上计,并举孝亲,郡口二十万举一人。

——摘编自《后汉书》

材料二   (监察御史)奉制巡按,持有制命、掌分察巡按郡县。

——摘编自《旧唐书》

(刺史)掌清肃邦畿,考核官吏,宣布德化,抚和齐人,劝课农桑,敦敷五教,每岁一巡属县,观风俗、问百姓,录囚徒,恤鳏寡,阅丁口,务知百姓之疾苦……其吏在官公廉正已清直守节者,必察之;兵贪秽谄谀求名徇私者,亦谨而察之。

——摘编自《唐六典》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汉、唐对地方监察管理的相同点。
(2)根据上述材料,指出中国古代地方治理的发展趋势,并结合宋至清前中期的相关史实加以阐述。
2024-04-18更新 | 115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届广西壮族自治区省南宁市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4 . 1995年世界银行的权威经济学家推出了《东亚奇迹》一书,率先将日本、韩国、中国香港、中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经济高速增长誉为“东亚奇迹”,此后,诸如“亚洲世纪”“东亚文明的复归”之类的讨论接二连三的出现了,有学者感叹, “东亚人终于又一次有资格在世界上高声说话了”。这说明(       
A.经济全球化引起国际格局调整B.亚洲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建设
C.区域经济集团化趋势影响深远D.经济发展推动亚洲国际地位提高
2024-02-22更新 | 185次组卷 | 3卷引用: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名校联盟2024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5 . 下图为20 世纪20年代出版的杨柳青年画《喜庆大来》。该画描绘的是,年终岁末一富户公子衣锦还乡的“盛况”:他驾着福特T型硬顶轿车归至府门外,车内装满元宝,正在由三名儿童从车上搬下运送回府。由此可知,该年画(     

A.说明汽车得到广泛应用B.折射出交通的立体化趋势
C.迎合了民众的审美情趣D.体现社会生活的全盘西化
6 . 有学者据《晋书》《梁书》《陈书》《魏书》《北齐书》《周书》《南史》《北史》统计,魏晋南北朝时期人的名字,以孝为字者甚众,较带有明确宗教信仰的“之”“道”“灵"僧"等远为普遍。该学者意在强调这一时期(     
A.三教合流趋势日益明显B.民族交融使社会思想趋于集中
C.儒学开始成为官方哲学D.正统观念具有广泛社会影响力
7 . 唐初,三省长官都是宰相,共同在政事堂开会商议军国大事。唐玄宗时,中书、门下两省长官兼任六部尚书的情况越来越普遍。“政事堂”也改为“中书门下”,成为宰相办事的常设机构,有自己独立的印,公文和僚属。这表明
A.君主试图逐步削弱相权B.尚书省被剥夺执行诏令的权力
C.三省出现一体化的趋势D.六部变成中书门下的隶属机构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文学、艺术在中国文化史上,发源甚早,但到唐代,有他发展的两大趋势:一、由贵族阶级转移到平民社会;二、由宗教方面转移到日常人生。因科举制的作用,而使贵族门第彻底消失,亦因印刷术的发明.书籍传播方便,更使文化渗透到下层去,到宋代以下,中国社会上再没有贵族存在了。新的平民学者兴起,这既是宋代的新儒家,他们到处讲学,儒家思想恢复了他的平民精神。

——钱穆《中国文化史导论》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唐宋中国之变”自拟题目,并就所拟题目进行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2021-10-15更新 | 397次组卷 | 4卷引用:广西南宁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摸底测试文综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逐渐摆脱宗教神秘主义的束缚,出现了一个以人为本的社会思潮,即古典人文主义。孔子秉持并宣传“与命于仁”的主张,强调现实生活中人的能动性,儒家强调仁爱是现实之路、治世之本。荀子发展孔子“礼”的主张,提出一系列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礼法模式。孟子认为“义”是人的根本价值所在,应当舍利取义。儒家还倡导真诚待人,不虚伪欺诈,不猜疑别人,信守承诺。中国古典人文主义对中国文化后来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中国在中世纪时虽然也曾受到宗教思潮的影响,但始终未被拉回到欧洲中世纪那样的宗教愚昧状态中去。

——摘编自崔一心《中国古典人文主义的基本特征》

材料二 在人类历史上,人文主义曾拉开了世界近代的历史帷幕,并曾在几个世纪中启蒙了世界各国千百万人民。欧洲的文艺复兴,从各个方面冲击着生活在中世纪精神枷锁中的欧洲民众,使他们首先在精神上作为人而挺立起来。18世纪的启蒙思想家们则是呼唤出著名的《独立宣言》与《人权与公民权利宣言》,呼唤出北美独立战争与法国大革命。19世纪以来,在西欧以及北美,却与当年文艺复兴和启蒙主义相反,产生了一种只重科学技术、物质生活的潮流。由于全球经济的一体化,这种潮流正蔓延到世界其他地区。人文主义的理念与激情则一直处于退潮状态。这种人文主义的退潮,有着极大的危险性。

——摘编自何芳川《新经济时代与人文精神》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典人文主义的特征及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以来西方人文主义的发展趋势及其影响因素。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外人文主义的认识。
2021-05-05更新 | 180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南宁市2021届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题
10 . 20055月,在巴西的倡议下,第一届南美洲和阿拉伯国家首脑会议在巴西首都巴西利亚举行,至今已举办四届。据统计,这两个地区的双边贸易额由2005年的60亿美元增加到2014年的330亿美元。由此可见,南美洲和阿拉伯地区
A.积极应对两极对峙格局B.区域经济一体化程度高
C.经济发展水平差距缩小D.经济区域合作趋势加强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