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1 . “19世纪四五十年代,中国是否觉醒?”对于这一问题,历史学界有不同的看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四五十年代,中国是否觉醒?


材料二   一个多世纪以来,中国和西方的作家们已对道光皇帝和他的臣僚作口诛笔伐之能事。无数谴责字眼,如自大、不负责、贪污腐化等都堆在他们头上。可是今日事后看来,既有组织上的重荷和文化上的传统压在他们头上,其他任何人处在他们的地位也不见得能够做的特别不同。鸦片战争失败后,清政府并未组织一调查委员,会事后决定事体发生的情形与个人的责任。没有派官员出国考察,也没有在组织上做任何更改。美国官员愿意供给制船造炮之蓝图,被婉言拒绝。《南京条约》和附约里各种苛刻的待遇,满人汉人的官僚都接受。倒是内中提及今后两方面的文书要用平等语气来往,开“夷人”随意置喙之门,反而使他们不安。

——摘编自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注:黄仁宇<1918625日—200018日>,美籍华人,历史学家、中国明史专家。著有《万历十五年》《中国大历史》等畅销书。)


(1)分析材料一、二对研究该主题的史料价值。
(2)19世纪四五十年代,中国是否觉醒?谈谈你的观点并说明理由。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871年,为了改变卫生总署(1848-1854)裁撤后,公共卫生管理政出多门、效率低下的现象,英国议会通过了《地方政府事务部法》,成立地方政府事务部,统筹负责涉及卫生健康的各类事务。在经历了不同的公共卫生管理尝试后,英国政府最终让其公共卫生管理制度呈现出以地方政府为主导核心,同时适当接受中央监督的特色路径。此后,在新成立的地方政府事务部引领监督下,英国公共卫生管理取得了较大成就。19世纪后半期,英国主要传染病致死率、婴儿死亡率均大为下降。自来水供应条件改善,大量排污工程兴建,包含有洗衣设备的公共浴室也开始出现。英国政府累积了丰富的工业化和城市化时期的公共卫生管理经验。

——摘编自王广坤《十九世纪中后期英国公共卫生管理制度的发展及其影响》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领导全国人民开展起声势浩大的爱国卫生运动,取得了多方面成效。为了减少蚊蝇繁殖,北京市群众广泛动员,仅用十八天就清除了垃圾六万四千六百五十七土方。通过动员群众户户建厕所,河北城乡群众掀起一场“厕所革命”。沈阳某厂改进工作环境,将“病号”占职工人数的比例,由百分之十七降低到了百分之二,工人生产热情高涨。过去困扰老百姓多年的各种烈性传染性疾病几乎绝迹,曾经严重威胁群众生命的疾病也得到了有效防治。爱国卫生运动符合群众切身利益,因此赢得了广大群众的赞誉。

——摘编自高中伟、曾菊《新中国初期爱国卫生运动中的群众动员》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地方事务部成立的背景。
(2)据材料二,概括新中国初期爱国卫生运动的影响。
(3)据材料一、二,指出中英两国在公共卫生管理上的差异,并谈谈你的认识。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清初因明制,属平西、定南诸藩镇抚之。至雍正初,而有改土归流之议。四年春,以鄂尔泰巡抚云南兼总督事,奏言:“云贵之患,无如苗蛮。欲安民必先制夷,欲制夷必改土归流。臣思前明流土之分,原因烟瘴新疆,未习风土,故因地制宜,使之乡导弹压。今历数百载,相沿以夷治夷,遵至以盗治盗,苗、倮无追赃抵命之,土司无革职削地之罚,直至事大上闻,行贿详结,上司亦不深求,以为镇静边民无所控诉;若不割蔓塞源,纵兵刑赋事事整饬,皆治标而非治本。其改流之法,计擒为上,兵剿次之。”六年,复铸三省总督印,令鄂尔泰制广西。於是自四年至九年,蛮悉改流,苗亦归化,间有叛逆,旋即平定。

——据赵尔巽《清史稿·列传二百九十九》整理


(1)根据材料,指出清朝初年治理西南地区措施的变化。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改土归流政策带来的积极影响。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国家治理的角度,谈谈你的认识。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白鹿洞书院位于江西省庐山五老峰南麓后屏山下,始于唐、盛于宋,沿于明清,至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对我国古代文化教育、学术思想的发展产生过巨大的影响,被誉为“天下书院之首”。淳熙六年(1179年),朱熹自筹资金命人修复白鹿洞书院,亲自担任书院的“洞主”,制订著名的《白鹿洞书院揭示》,对书院的教育方针和学生的行为准则做了规定。他还划拨了学田(地方官田或公田的一种)作为祭祀、教师薪俸及补助读书人士等的开支。每逢官员节假日,他都要到书院去授课讲经,并邀请陆九渊等著名学者来书院讲学,使白鹿洞书院成为各派理学后人共同瞩目的“圣地。”“昔人读书处,町疃白鹿场”,其办学模式影响后世几百年,白鹿洞书院亦誉享海内外。

——摘编自樊利华《白鹿洞书院概况》

材料二   随着贸易和工商业的不断发展,大量新知识涌入西欧,12世纪西欧的教育、学术出现了新的气象,大学的兴起被认为是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坐落在巴黎市内第五区的索邦神学院,1261年正式使用“巴黎大学”一词。国王一般都尊重大学自治。在不违反正统教义的情况下,教皇也认可大学日常教学和管理中的自主权。巴黎大学没有上、下课铃,没有训导制度。迟到、早退、旁听……一切悉听尊便。但学生必须完成文法、修辞、逻辑、算术、几何、天文、音乐、法学、医学、神学的学习。后来物理学、化学、生物解剖等学科也被增加到大学的学习科目中。巴黎大学不仅吸引了来自欧洲各地的求知欲旺盛的青年,其办学理念也影响了牛津、剑桥等大学的建立和发展。巴黎大学因此有了“欧洲大学之母”的美誉。

——摘编自百度百科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白鹿洞书院办学特点及其发展兴盛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巴黎大学办学特点及其勃兴带来的积极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谈谈你对教育发展的认识。
2021-01-17更新 | 120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江北区七校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子复(孔子的弟子)谈及自然研究时说:“虽小道,必有可现者焉,致远泥(泥:妨碍之意),是以君子不也。《荀子天论》也说“万物只怪书不说,无用之辨,不急之察,弃而不治;若夫君臣之义,父子之亲、夫妇之别,到日切磋而不舍也”

材料二 从公元一年至公元1500年,中国在世界重大科技成流中所占的比例约达57%--71%,但至16世起以后,欧洲诞生了现代科学,中国却没有产生与欧洲相似的现代科学

——《自然科学大事年表》

材料三 德国的工业革命滞后于英法两国。到19世纪40年代家,德国工业开始较快发展。1871年统一后,德国非常重视科学成就的利用。科学进学促进了重工业的发展。1832年,德国化学料产量占世界2/3以上,化肥工业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精密仪器制遗也是国工业的突出长项。在19世记70年代反端的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德国比英国投入了更多的科研资金。到19世纪80年代,德国工业革命基本完成。在化学、电机和电力等工业领域,德国取得了显著的优势。到1900年,德国化学工业尤其是染料二业领先全球。

——摘编自金碚《世界工业革命的缘起、历程和发展趋势》


(1)根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指出宋元时期我国对世界文明和进步产生重要影响的成就,并分析16世纪以后中欧科技出现差异的原因。
(2)根材料,概括19世纪德国工业革命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统一对德国工业革命的促进作用。
(3)综上所述,谈谈我们从中得到的启示。
2021-03-11更新 | 80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江北区字水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西周设巫祝,负责驱除疠疫;人们通过表演“傩”戏,取媚神祇。西汉元康二年宣帝诏:“其令郡国被灾甚者,毋出今年租赋。”东晋葛洪著《肘后方》,是中国第一部临床急救手册,最早记载天花、恙虫病。《唐律疏议》载:“其穿垣出秽污者,杖六十;出水者,勿论。主司不禁,与同罪。”明代隆庆年间宁国府天花流行,当地医师用人痘接种法进行防疫。英人琴纳发明的牛痘接种法于嘉庆十年传入我国,并逐渐取代人痘接种法。

——摘编自梁峻《中国古代防疫资鉴》

材料二   与中世纪相比,近代早期英国防疫对策呈现明显世俗性特征。在伊丽莎白女王(15581603年在位)前,英国深陷内乱,中央政府无力应对疾病,防疫措施很大部分来自欧洲大陆国家的经验。为应对1665年大瘟疫,尽管有信徒对防疫措施进行抵制,伦敦市政当局强制推行诸多措施来防控疫情扩散。后来英国王室专门在牛津大学建立国家公共卫生指导中心,为国家防疫减灾提供医学咨询。

——摘编自陈凯鹏《论近代早期英国防疫对策特点》

材料三   习近平在第73届世界卫生大会视频会议开幕式上表示:“中方始终本着公开、透明、负责任的态度,及时向世卫组织及相关国家通报疫情信息,毫无保留同各方分享防控和救治经验,尽己所能为有需要的国家提供了大量支持和帮助。”多家海外媒体在报道中指出,中国为应对疫情采取的措施快速、高效、有力。德国《世界报》网站刊文指出:“面对紧急形势,中国制度发挥出巨大效力。”

——摘自《人民日报》及习近平在第73届世界卫生大会视频会议开幕式上的致辞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国疫情防控措施的变化。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影响近代英国防疫的因素。
(3)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疫情防控的认识。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一宋代是印刷术普遍应用时期,也是中国学术史上的重要时期。《十三经》和《十七史》的印行,地方史志的编纂,许多数学、工艺、医药和科技著作的问世,大型类书和丛书的编印,都在这一时期。而学术的复兴又促进了学校和书院的兴盛,加之为准备各级考试,使得教本、史籍、韵书、字典等大量印行。据方志记载,宋代进士姓名可考者有29000人,其中两浙、福建等五路约占82%;宋代印书有地可考者1500种,该五路即占80%。反之,夔州路(今重庆市)仅有进士103人,而所印之书只有2种。

——摘编自钱存训《印刷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作用》

材料二   明代以前,医学对于传染病学的认识都未超出“伤寒论”的范围。明清两代医药学家,深入研究传染病等热性病发病原因和医疗方法,创立了温病学说,疗效显著。如《震泽县志续》载,乾隆二十一年,“瘟疫遍行,家无不病,病无不危”,名医孙日琏施诊施药,“赖以全活者计千有余人”。又如《相城小志》载,光绪十七年,“疫症盛行,呕泻螺疮起”,龚霞伯以四味中药“遍施之,病立愈,活人甚众”。

——摘编自余新忠《清代江南的瘟疫与社会》等


(1)依据材料一,归纳印刷术普遍应用所产生的作用。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明代以前中医治疗传染病的理论来源,明清时期有何新发展?实践效果怎样?
(3)综上所述,谈谈科技与社会的相互作用。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早期先民的祭祀活动仪式是中国古代戏曲的原型。无论是悲剧还是喜剧,都保持了传统文学“哀而不伤、婉而多讽”温存敦厚的美学风格。直到盛唐,古代戏曲一直处于羸弱病态中,被视为非儒家知识分子所为的旁门左道,难登庙堂。南宋时,中国戏曲终于拥有完备形态。元杂剧标志着古代戏曲达到顶峰。中国古代戏曲历经千余年的融合与发展,见证着历史,传承着文化。

——摘编自韩彩英、范秀峰《略论中国古代戏曲的原型和早期发展》

材料二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社会动荡,思想骤变,传统的农耕社会逐步向现代社会演进。随着西方文化的传入和中国文学界的革命,戏曲文化出现了全面转型。1897年,严复提出戏曲“使民开化”的主张。1903年,欧榘甲呼吁改革戏曲,开通民智。中国戏曲改良拉开帷幕。思想家、文学家和学者积极参与其中,思考戏曲的社会价值,探讨戏曲的改良理论,使传统戏曲从内容到形式上都产生了诸多的变化。

——摘编自刘梅兰《近代戏曲改良运动探析》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戏曲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末20世纪初近代戏曲改良运动开启的原因。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戏曲的认识。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有学者说,周代的宗法制是一个成功的创造,“大宗维翰(注:翰:栋梁),小宗维城”,既讲“亲亲”,也讲“尊尊”……东汉以后,强宗大族遍布各地,他们筑堡坞,置部曲,把持地方,操纵官吏,战乱时建立宗党武装,形成割据势力……与此相联系,魏晋南北朝时谱牒之学十分流行。大姓、士族都在修家谱,以明统系,宗族不相混淆。两宋时期,宗族发展出现“千年土地八百主”的现象,“今骤得富贵者,止能为三四十年之计”,高官大族也可能“家世零替”。如何整合族人、延续世系、复兴宗法,成为宋代士大夫面临的共同难题。随后,以建宗祠、置族田、修宗谱、定族规、立族长为主要特征的宗法家族制度得以全面复兴……明清时期,家法族规和乡规民约得到官方的认可和批准,成为传统法律体系的组成部分。

—摘编自袁行霈《中华文明史》

材料二顾至于今日,欧洲脱离宗法社会已久,而吾国终颠顿于宗法社会之中而不能前进……夫孝之义不立,则忠之说无所附;家庭之专制既解,君主之压力亦散……故余谓盗跖之为害在一时,盗丘之遗祸及万世;乡愿之误事仅一隅,国愿之流毒遍天下。

—吴虞《家族制度为专制主义之根据论》(1915年7月)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宗法制在不同时期的发展变化,并归纳其共同特征。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明以来宗族制度“全面复兴”的背景。

(3)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宗法制受到抨击的历史背景,并谈谈如何看待中国历史上的宗法制度。

2016-12-13更新 | 114次组卷 | 5卷引用:重庆市第十八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