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4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由于拜占庭帝国地处亚欧非三洲地界,商业贸易发达,经济繁荣,以西方古典文明的保持者姿态,傲立于当时相对黑暗的欧洲世界,当时的西欧人为拜占庭有如此壮丽的城市而甚感惊讶。

材料二   在以后的几个世纪里,拜占庭帝国陶醉于已有的辉煌,无视西欧城市悄然兴起的文明新因素,更不屑于学习和吸纳其他文明的优点和长处。拜占庭人认为,他们的职责仅在于保存祖先的遗产而不在于创新,这种封闭保守的心态最终将拜占庭帝国湮灭于奥斯曼帝国的扩张之中。

材料三


材料四   (日本)遣唐使回国后,很受重用。他们以唐朝的制度为模式,进行政治改革。“大唐国者,法式(法度、法则)备定,珍国也,常须达。”

——《日本书纪》


(1)根据材料一.指出拜占庭帝国能够以西方古典文明的保持者姿态,傲立于当时相对黑暗的欧洲世界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拜占庭帝国灭亡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四,概括中华文明对日本文化产生的重大影响。
(4)对比拜占庭帝国和日本的不同发展,谈谈二者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提供借鉴的经验。
2021-08-13更新 | 108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第八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61年,恭亲王奕䜣等奏请筹办洋务,引进、仿造外国坚船利炮,以应对内外交困的危局,从而开启了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历程——也是近代科学技术传播和各类近代企业陆续兴办的过程。然而,总的来说,当时的清皇朝并没有明确的近代化意向。事实上,甲午战前洋务企业的开办,新式军队的建立以及绝大多数新式学校的创办,大都是得之于地方督抚。而且,当时中国在经济上和技术上非常落后,兴办近代企业,势必要依赖外国的机器设备、生产技术乃至技术人员和信贷资金。一些洋务派官僚又不思振作,甘愿听任外国人的摆布。

——摘编自《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19世纪70年代以来,德国瞄准那些对国民经济特别是对重工业和新兴工业的发展具有决定影响的科技领域,组织和设立许多科学研究机构,如国立物理研究所(1873年),国立化工研究所(1878年),国立机械研究所等。俾斯麦本人对当时的尖端科技“电的进军”的意义并不理解,但他却鼓励德国学子去学习和掌握德国尚未掌握的世界高新科技。德国人把基础理论研究、应用科学研究同生产过程联系起来,互相渗透,相互促进。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德国“从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国家转变为以工业为主的国家”。

——摘编自丁建弘《德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早期现代化起步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德国快速实现工业化的主要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近代中、德两国现代化起步的认识。
2021-08-05更新 | 413次组卷 | 4卷引用:重庆市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高考前模拟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画作的内涵。
(2)综上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从该画作中得到的认识。
2021-08-05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第八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荀子是先秦时期重视粮食安全的思想家之一。他认为法律要规定好赋税的缴纳,“轻田野之税,省刀布之敛,罕举力役,无夺农时”,同时,“山林泽梁,以时禁发而不税……通流财物粟米,无有滞留”。荀子还将强国按一定的标准划分为王、霸与强三种霸者,“王者富民,霸者富士……亡国富筐筐,实府库”,只有“辟田野,实仓廪,便备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进而选贤任能才能真正成为霸者。

——摘编自王高阳《先秦诸子粮食安全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材料二 隋唐时期是中国粮食储备辉煌发展的时期,粮食储备仓库有正仓、太仓、转运仓、军仓、常平仓等六种仓库,其中太仓(含嘉仓)是专为皇室、京官提供俸米的粮仓,主要盛纳全国州县所交租米,并起着关东和关中之间漕米转运站的作用。

下图是唐代洛阳含嘉仓十九号粮窖出土的四方铭文砖及铭文。

——摘编自王高阳《先秦诸子粮食安全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1)根据材料一,概括荀子保障粮食安全的主张。
(2)根据材料二,提取含嘉仓铭文信息,并据此说明对研究唐朝社会经济的史料价值。如果要了解唐朝的粮食仓储制度,还可寻找哪些类型的史料?
(3)综上,谈谈你对古代粮食安全的认识。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066年法国诺曼公爵征服英国后,直到1367年英国才出现第一份用英语记录的官方文件。此后,英语又从希腊语、拉丁语中吸收了大量词汇,再加上莎士比亚、弥尔顿等人的锻造与锤炼,到17世纪时,英语已取代法语成为民族语言。18世纪英语伴随着英国军人和商人的足迹,吸收了大量的外来词汇,例如墨西哥词汇tomato(西红柿)、印度词汇bungalow(有游廊的平房)、中国词汇mandarin(中国柑桔)等,同时也把自己推向了世界。二战后,虽然大英帝国衰落了,但同样讲英语的美国的强势地位进一步推动了由英国开始的英语国际化进程的深化。

——摘编自钱乘旦《英国通史》等

材料二   英语已经成为全球化的语言……互联网、商业、政治和技术的语言。全世界的科学家都知道必须“出版英文著作,否则就在母语著作中消失了”。而英语在全球语言中的胜利也伴随着许多其他语言的消亡。消失的语言中有一半是在1500-2000年间退出历史舞台的。尽管造成语言消失的原因有多种,但更典型的情况是强势集团的语言有意取代弱势语言。

——摘编自杰里·本特利等《全球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语在不同历史阶段的地位并分析其形成的主要原因。
(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英语国际化的认识。
2021-04-15更新 | 175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4月月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中世纪发生的黑死病被称为“大瘟疫”、“大死亡”、人类只有通过祈祷和并悔才能获得救赎。一种说法认为土星、木星和火星会合,造成了“空气中毒害心脏和肺部的物质产生,并四处传染”。另一种说法是欧亚大陆遭受了一系列的地震,使得地心周围的毒气释放到地表,造成瘟疫的传播。有人将黑死病归咎为犹太人向公共水井中投毒;所有人都相信是人类自身的罪孽引来了上帝的愤怒,更有一些编年史作者声称“黑死病不是瘟疫,而是上帝的天谴”。

——摘编自《黑死病社会历程变迁》等

材料二 伴随着黑死病夹带的人口死亡,劳动力价格上涨,这加重了庄园经营的困难。人们开始关注自己,关注人,而这种“人的发现”对文艺复兴运动也起到了巨大的堆动作用,并由此刺激了城市手工业的发展和城市的复兴。

1348年,欧洲一些地方建立了历史上第一批卫生局,医学变得专业化,医院从负责隔离到负责治愈。人们在同大瘟疫进行抗争的过程中也在不断总结着防疫经验,从1348年到1500年间,有关这方面的主要出版物就有200多种。

——摘编自《黑死病与意识的觉醒》等


(1)指出材料一中时人对病因的认识,并结合时代背景谈谈你的看法。
(2)根据材料二,分析黑死病肆虐的影响。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回顾70年峥嵘岁月,中国外交在以下五个方面实现了历史性转变。一是时代主题上,从“战争与革命”转变为“和平与发展”,超越意识形态发展国家间关系……二是政治格局上,“从对抗格局的成员转变为基于和平与发展的全球伙伴”,编织起遍布全球的伙伴关系网络,形成了“朋友遍天下”的良好.面……五是世界方位上,从一开始被孤立封锁,到经济深度融入世界经济,自身成为国际秩序演变的关键因素,中国外交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

——摘编自郑立樵《新中国外交70年:成就与启示》


(1)根据材料,概括新中国外交演变历程的特点。
(2)综上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外交政策的认识。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公文是国家政务活动中产生并使用的文字材料,殷前称书契,周称官书,春秋、战国及秦统称书,汉以后称文书。秦朝非常重视公文在行政管理中的作用,以法律的形6张式将公文的使用确定下来,使公文成为各级政府机构之间传达政令、交换信息的主要载体。《行书律》规定对危害公文安全与不能准时传递的行为给予惩罚,以保障其机密性与及时性。从里耶秦简来看,当时公文已经有了明确的分类,公文的书写也有非常固定的格式,同时设有专门的机构-书府,以保管政府机构之间往来的公文。秦朝还在全国建立了以邮驿为中心的文书传送系统,以保证皇帝和中央的政令能够传送到全国各地。

——摘编自陈治国《从里耶秦简看秦的公文制度》等

材料二   毛泽东主席在1939年底中共陕甘宁边区第二次代表大会上,号召把陕甘宁边区建成全国抗日民主模范区,不仅要在民主政治建设、法制建设等方面积极探索,而且要把公文规范化管理做成楷模。当时,边区政府使用的公用文书有近20种,仅“令”就有命令、指令、训令、通令等。19409月,边区政府秘书长谢觉哉制发了公文用纸样式。19421月,边区政府主席林伯渠签署了陕甘宁边区政府“关于认真执行新公文程式”命令,交代清楚了推行中应考虑和注意的方面。194512月边区政府办公厅进一步制定了《公文处理办法》,就收文、发文、处理、归档、借阅等做出明确的规定。将公文类别分为主要的公文为命令、布告、批答、公函及呈文,辅助的公文为报告、通知、指示信、签条、快邮代电。各种公文形式上一律使用直起法,使用白话文和新式标点符号,并在注意事项中强调了公文的一事一议原则。

——摘编自田惠琴等《陕甘宁边区政府推行新公文程式的特点与意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朝公文制度建立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陕甘宁边区政府新公文制度改革的特点及意义。
(3)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公文制度的演变谈谈你的认识。
9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一西欧封建庄园

图二西欧封建城市

材料二   在13世纪之后的几个世纪时间……权力由封建城堡向城市的转移,是一个缓慢而逐渐的过程……城镇变得越来越富有,封建领主却越来越……城市不断地成长壮大……

——摘编自房龙《人类的故事》


(1)材料一图一、图二描绘了中世纪欧洲经济的发展状况,指出其各自特点及两种经济之间的相互关系。
(2)根据材料二,指出在欧洲中世纪“权力由封建城堡向城市的转移”所指的现象,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实现的主要方式。
(3)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中世纪“城市不断地成长壮大”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表现。
2021-08-13更新 | 139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第八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世纪80年代的美国在政治上是特别得天独厚的:那里既有继承自英国的自由主义传统,又有从法国启蒙运动中吸收了许多英国所没有的有关现代民主政治的重要理念。在后一方面,美国人在殖民地时代和宗主国之间的矛盾显然起过重大作用,它为美国在现代民主创制试验方面实现对英国的重大超越提供了可能。

——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1911年辛亥革命后的中国也同样采取了通过根本性法律文件(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形式对新成果、新兴资产阶级政权进行维护和保障,并大量采纳和借鉴美国宪法的内在精髓尝试建国。相似的宪法文件在中美两国相似的背景和国情条件下,产生了截然相反的结果。

——王照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实施受挫原因分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在现代民主创制实验方面能够超越英国的原因;简要指出材料一中的“主要理念”。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大量采纳和借鉴美国宪法的内在精髓尝试建国”的具体表现,并分析造成中国与美国实施结果截然相反的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民主宪政的认识。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