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清末“预备立宪”大事记1905年,清政府派五大臣出洋考察“宪政”,揭开“预备立宪”序幕。

1906年,出洋考察大臣回国,并奏说,立宪可使“皇位永固”“外患渐轻”“内乱可弭”,清政府宣布预备立宪。

1907年,清政府宣布“预备仿行宪政”,在中央筹设资政院,各省筹设谘议局。

1908年,清政府又宣布“预备立宪”以九年为期,同时颁布以保障“君上大权”为核心内容的《钦定宪法大纲》,但也限制了皇帝的权力,规定了公民的一些基本权利,规定了三权分立的政权组织形式。此后两三年,还颁布了各种法律的草案,基本上属于资本主义的范畴。

1909年,多数省份设立谘议局,多由立宪派主持,积极开展立宪活动。

1911年,清政府组成立“责任内阁”,在13个内阁大臣中,皇族占7人,人们讥称它为“皇族内阁”。

——摘编自迟云飞《清末预备立宪研究》

材料二   近年来,思想界与学术界流行一种论点,认为孙中山等人领导的革命力量并不强大,清朝是在政治体制改革中翻船,在预备立宪中冒险葬身的……预备立宪是在什么背景和压力下开始的?如果清朝不搞政治体制改革,谁能保证它能继续维持下去?还有,慈禧死后的载沣等人为什么一定要把席卷全国的国会请愿运动强行镇压下去,还愚不可及地抛出“皇族内阁”,羞辱那些……改革者,把他们推向反清革命的阵营中?这些问题都是值得追问的。

——据郭世佑:《“百年宪政”的认识误区与宪政期待》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清末“预备立宪”的内容并简要分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结合预备立宪的背景和过程,对“政改亡清论”予以评析。
2021-08-23更新 | 226次组卷 | 2卷引用:四川省攀枝花市2014-2015学年度高二下学期期末调研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观点出处
通过茶叶与鸦片贸易对中国经济影响的比较,既可以从一个独特的视角认识中国近代社会发展的历程,同时可以充分印证中国近代社会所经历的种痛苦与磨难仲伟民《茶叶、鸦片贸易对19世纪中国经济的影响》
茶叶与鸦片贸易的扩展不仅打破了中国贸易的平衡,而且打破了中国经济的平衡,并进而打破了中国社会和政治的平衡费正清《剑桥中国晚清史(18001911年)》

从上述两位学者的观点中,选择其中一种观点或提出自己的观点并进行评析。(要求:观点鲜明,论证合理,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对如图反映的历史事件评述正确的是(     

①是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尝试
②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政权
③其实践和经验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理论
④由于无产阶级的不成熟,其失败是不可避免的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2024-02-26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米易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汉初的时罚制度基本上承教了秦 朝的刑罚体制。而秦朝的刑罚制度,不仅方法残酷,体系也比较混乱,肉刑、徒刑常结合使用、刑种之间的轻重等差异不是很严格、固定。经过西汉初期一段时间的“休养生息“以后,汉代的政治经济在文景之际得到迅速发展,社会文明程度有了提高。汉文帝适应形势的需要,以“仁政"精神为指导,总结了秦朝暴政而亡的教训,对刑罚进行改革,废除了肉刑,主要是用徒、智、死三刑取代观、斩左趾、斩右趾等肉刑:确止了恤刑原则,对于犯罪的老、幼、妇孺、病残者,在定罪量刑方面给予照顾;还确定了刑事责任的承担标准,以年龄作为确定刑事责任的标准取代秦朝以身高担责的标准。使沿表了两千多年的肉刑退步成废,刑罚进入了相对文明阶段。

——摘自杨东江《论汉初的刑制改革及其历史意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汉文帝改革刑罚制度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析汉文帝对刑罚制度的改革。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美国进步主义资源保护论者、著名林学家吉福德·平肖把资源保护运动界定为“利用自然资源为最大多数人最长久地谋求最大福利”,认为应该由政府承担资源保护的主要责任。在这样的思想背景下,1933年3月21日,罗斯福总统向国会提交议案,很快成立了民间资源保护队作为新政的应急措施。年轻人通过参加保护队进行劳动获得收入来资助他们的家庭,在全国范围内推进对森林、公园和土地的保护,资源保护队将国家林业发展向前推进了20-50年甚至更多。尽管民间资源保护队在30年代以其出色的表现而颇得众望,但罗斯福没有能够说服国会宣布其为永久性的机构。

——摘编自滕海键《新政的奇葩:民间资源保护队》

材料二   60年代中后期,苏联各加盟共和国先后通过了专门的自然保护法;1972年苏联最高苏维埃通过了《关于进一步改善自然保护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措施的决议》。1975年,苏联把保护自然的任务单独设章列入了国民经济发展计划。1987年苏联党和政府制定了2005年前远景保护环境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国家纲要,规定环境管理的职能分别“由不同类型的、担负不同职能的各级国家机构来实行”,在国家一级部委中担负环境管理职能的有11个,分别下设一个至几个专门的管理机关。

——摘编自宋萌荣康瑞华《20世纪60—80年代苏联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政策评析》


(1)根据材料一,概括美国民间资源保护队成立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苏联在资源保护中的不同。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对资源保护的认识。
2019-07-09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攀枝花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7 . 古典文学作品也是研究历史的一种特殊史料。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这文嫂方说道“县门前西门大老爹……家中放官吏债,开四五处铺面,缎子铺、生药铺、绸绢铺、绒线铺,外边江湖上又走标船,扬州兴贩盐引,东平府上纳香蜡,伙计主管约有数十……家中田连阡陌、米烂陈仓、赤的是金,白的是银,圆的是珠,光的是宝……”林氏被文嫂这篇话说的心中迷留摸乱,情窦已开……

—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

材料二   金有余了解周进痛哭的原因。向众人解释:“列位老客有所不知。我这舍舅本来原不是生意人。因他苦读了几十年的书,秀才也不曾做得一个,今日看见贡院,就不觉伤心起来。”……“这也不难,我这几个弟兄都是商人,每人拿出几十两银子借给周先生,让他捐个监生,不就能参加乡试了吗?”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

材料三   李贽还同样以不留情面的态度解剖自己,指责自己缺乏诚信:“志在温饱,而自谓伯夷叔齐;质本齐人,而自谓饱道饶德。”……如果李贽在某种程度上表现了言行的一致,那么唯一合理的解释是他在追求个性与行动的自由,而不是叛离他衷心皈依的儒家宗旨。

—黄仁宇《万历十五年》

(1)概括材料一小说中所描述的经济发展现象及其带来的影响。

(2)材料二反映出了怎样的社会现象。

(3)综合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试从政治、经济、文化三个层面,简要评析材料三所述观点。

8 . 论及近代列强强加给清政府的某一不平等条款,有学者评述说:“这个条款也让外国人能在中国经商时,只受该国通常较宽大的民法与商法规范,使他们与中国贸易伙伴往来时有明显的优势。”该学者评述的“这个条款”是
A.协定关税权B.居住及租地权
C.领事裁判权D.片面最惠国待遇
2021-06-07更新 | 555次组卷 | 10卷引用:四川省攀枝花市成都外国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李斯,生于战国末年的楚国,年轻时师从荀子学习帝王之术。学成之后来到秦国,被秦王任命为客卿(在本国担任官员的他国人)。当时韩国人郑国以修筑渠道为名,来到秦国做间谍,不久被发现。许多大臣向秦王谏言要把秦国的客卿一概驱逐,李斯也在驱逐之列。于是李斯上书说:“陛下您排斥客卿而使他们为其他诸侯国建立功业,使天下有才之士不敢进入秦国,这是借武器给敌人。”于是,秦王废除了逐客令,并提拔李斯为廷尉。二十多年后,秦国统一天下,李斯被任命为丞相。秦朝初年有大臣建议恢复分封制,李斯坚决反对,他认为郡县更有利于君主控制和国家稳定。李斯还提出民间任意批评朝廷的法令制度,会导致君主权力威望下降,除了医药、占卜、种植等书,应该把《诗》《书》及诸子百家著作清除干净,秦始皇采纳了他的建议。

——据《史记·李斯列传》

(1)根据材料,概括李斯的主要观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李斯对秦历史发展的影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有学者在评述梭伦改革的某项措施时说:“(它)使正在萎缩中的公民集体日益壮大,为雅典民主政体的发展提供了最主要的政治保证。”该项措施应为
A.发展工商业
B.废除债奴制
C.发放观剧津贴
D.实行财产等级制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