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080 道试题
1 . 罗马帝国时代的刑罚坚持罪责自负原则,反对责任牵连。如法学家保罗在《普劳提评注》中就提到“据法律的拟制,如果某一刑罚被课加给某人,它是为了纠正人而设立的,随着人的死亡而终止。”这反映出(     
A.罗马法蕴含着鲜明的理性精神B.罗马法强调人人平等的原则
C.罗马法反对罪责牵连其它人员D.迎合时势需要的自然法诞生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19世纪50年代,为平定叛乱,清廷再次沿用了曾在平叛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团练制度,由士绅领导的团练逐渐转变成地方政府的正式机构,开始介入征收赋税、维护治安与公共建设等多个领域。1860年以后,清廷不再放手鼓励地方团练,但团练制度一直延续到清末。这表明,团练制度(     
A.推动了新阶级力量崛起B.强化了中央政府对地方控制
C.冲击了清朝的中央集权D.导致地方自治运动由此启动

3 . 1929-1932年,湘鄂西苏区采取了打土豪、分田地,组织劳动互助社和犁牛合作社,开展互助合作运动,发展军需工业、民用工业等措施。这些举措(     

A.保证了“反围剿”斗争的胜利B.适应了当时革命战争需要
C.开辟了“工农武装割据”道路D.解决了根据地的经济困难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1874年,王韬以“强中以攘外,诹远以师长,变法以自强”为宗旨创办《循环日报》,宣传“天下之治,以民为先”“与众民共政事,并治天下”等主张。这表明王韬(     
A.立足国际视角践行洋务新政B.已经认识到政治变革的重要性
C.借助舆论宣传凝聚革命力量D.仍未突破传统民本思想的束缚
5 . 两宋时期,出现了一些占据优越地理位置并且人口众多的集镇,它们往往成为地方一级行政机构的所在地,因而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手工业者和商人在集镇上开办作坊和商铺。两宋时期集镇的设立(     
A.优化了地方行政管理体系B.促进了市场的繁荣
C.强化了对基层社会的管控D.扩大了赋税的来源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据记载,辽南京(燕京)“城中凡二十六坊,坊有门楼”到元代大都城的坊不是封闭状态,都由若干条邻近街巷组成。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政府放松城市管理B.坊市制度被打破C.城市商品经济发展D.政治中心的迁移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1568年,葡萄牙人绘制的世界地图集当中出现了与中国接壤的高丽和日本,却将中国仅分为广东和宁波两个省。1584年,葡萄牙人制作完成的《坤舆大观》地图集当中,中国地图上显示了中国两京十三省、内陆城镇的位置和完整内陆边疆。这反映了(     
A.马尼拉大帆船贸易的兴盛B.西欧地图绘制技术提高
C.环印度洋商业贸易的繁荣D.人们对世界认识的加深
8 . 1912年底,学者章太炎丧偶后谈及自己续偶条件:“人之娶妻当饭吃,我之娶妻当药用。两湖人甚佳,安徽人次之,最不适合者为北方女子。广东女子言语不通,如外国人,那是最不敢当的。”之后在北京《顺天时报》登载一则征婚广告,提出条件有三:“一须文理通顺,能作短篇;二须大家闺秀;三须有服从性质,不染习气。”材料折射出,当时(     
A.中国思想解放运动的渐进性B.民主共和思想传播的广泛性
C.大众传媒对社会思潮的引领性D.传统婚姻观念被摒弃的彻底性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中世纪艺术家并不是一心一意要创作自然的真实写照,也不是要创作优美的东西,他们是要忠实地向教友们表达宗教故事的内容和要旨。”13—14世纪后,基督教徒不光将绘画作为描述宗教教义的工具,同时也利用绘画的审美功能来感动普通民众。这一转变表明,欧洲绘画(     
A.摆脱了传统宗教思想的影响B.具有世俗化发展趋向
C.不拘泥于对现实的刻板描摹D.注重精神意境的表达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工业革命使大量农村人口迅速涌入城市,导致城市原有的基础设施不堪重负。住房拥挤和私自搭建房屋的现象大量存在,出现了早期的贫民窟。1831年和1832年,英国许多城市霍乱流行,共导致3万多人死亡。城市不断吸纳人口以满足工业发展的需要,同时又按照资本运行的规律创造了一批批失业工人。大量的农村人口涌入城市后,对于全新的生活环境表现出了极大的不适应,于是他们中的一些人开始寻找宣泄的途径,社会道德沦丧和社会价值观丧失的情形严重,犯罪率居高不下。新兴的工业城市街道狭窄,建筑物品质低劣而且杂乱无章。英国城市社会问题的持续恶化,使政府面临着来自社会各界的压力,政府在社会分配和公共服务方面进行了干预,颁布和实施了一系列的法令法规,最终使早期的城市社会问题得到了初步治理。

—摘编自李明超《工业化时期英国的城市社会问题及初步治理》

材料二 1954年河南省会由开封迁至郑州,国家将郑州确定为工业化建设重点城市之一。郑州市人民政府制定了1954年城市总体规划:明确城市性质为以轻工业为主导的城市,全国重要的交通枢纽和河南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1988年郑州高新技术开发区启动筹建。1993年郑州规划建设了经济技术开发区。2000年河南提出加快开发郑东新区。2010年国务院批准设立郑州新郑综合保税区。2013年国务院批复《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发展规划》。2016年国家发改委发布《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十三五”规划》,支持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郑州将以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为契机,从文化、产业、生态、设施等方面全面优化城市功能,进一步增强高端要素集聚、科技创新、文化引领和综合服务功能,加快提升国际化程度和国际竞争力。

—摘编自张善奎、孙玉娟《郑州城市规划发展历程》

(1)根据材料一概括英国城市社会问题的表现,并结合所学简要分析其产生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现代郑州城市发展的原因。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