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8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如表所示为中国古代服饰文化发展的概况。

时期概况
西周形成中国最早的冠服制度,服饰的材料、颜色、纹饰均与身份地位挂钩,体现出尊卑等级。
贵族在不同的场合下,穿的衣服也各不相同
春秋战国各诸侯国、各民族的服制多样,与西周呈现出明显不同的特点。窄袖短衣的胡服传入中原地区。赵武灵王进行了胡服骑射的服制改革,是古代历史上一次重要的服制变革
秦汉服制归于统一。随着染织、刺绣、金属加工工艺的发展,服饰的装饰丰富,丝织品的色彩艳丽
魏晋南北朝胡服流行,其窄袖紧身、圆领的特点也被汉民族的服饰所吸收。孝文帝改革,一度改穿汉服。南方的士人为彰显个性,往往袒胸露臂,披发跣足
隋唐服饰色彩艳丽,重装饰,女子着装开放。胡服与外国服饰流行
宋代着装趋于拘谨保守,色彩不再艳丽,风格上倾向于质朴、洁净、自然、淡雅
服制混乱,汉服与胡服既并行不悖又相互融合
服制沿袭唐制,禁胡服。明中叶以后,服饰的材料、质地与样式均追求奢华艳丽,重装饰。棉布成为主要衣料
强制推行剃发易服,强迫汉人改穿满族样式的服装

——摘编自邓凌虹《中国古代服饰文化发展中的沿袭与变革》

提取材料信息,围绕“中国古代服饰文化”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成文)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建武十五年(公元39年)六月,光武帝刘秀颁发“度田令”,检查耕田与户口实数,即对原有户籍上的户口、年纪进行核实,对垦田进行实地丈量。“度田令”是在承认土地私有制的前提下根据豪强地主拥有私有土地多少征收赋税。此举意在(     
A.增加政府的赋税收入B.保障土地合法买卖
C.减轻自耕农经济负担D.笼络豪强地主势力
3 . 良渚文化早期,玉琮是部落祭祀神明祖先的法器,由特定的高等级巫师使用:到良渚文化中晚期,玉琮逐渐变为部落首领彰显地位和权力的象征;夏商周时期,玉琮常作为重要的随葬品。玉琮功能的变化可用于说明(     
A.文明起源的多元B.神权影响的消亡
C.专制王权的形成D.社会文明的发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16—18世纪,欧洲出现中国热。1599年的《航海全书》全面阐述中国科举制度。1657年的《英雄的美德》介绍了孔子及其思想,宣传孔子哲人形象。到18世纪的《世界公民》称赞中国有完善的道德和法律制度。中国热的出现(     
A.有利于人文精神的复兴B.适应了欧洲社会变革需要
C.推动了西学东渐的发展D.导致欧洲封建制度的解体
5 .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冯简,字君策,我国著名科学家、无线电研究创始人。他在美国康奈尔大学毕业后,先后受聘为重庆大学电机系教授、系主任和工学院院长。抗战时,他通过借读、拜学等方式,把战争中流亡到重庆的学生尽可能地吸收到重大就读,只为培养更多的无线电通信人才,缓解国家之所需。此外他在重庆主持修建了我国第一座35千瓦短波电台,即“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整个抗战时期他的电台未曾中断过一次任务。1940年,他主持创建了中国第一个电波研究所——交通部电波研究所,随后又创建了中国第一座电离层观测台,从事大气天空对电波反射影响的研究,开启我国电离层常规观测的先河。1947年秋,年过半百的他深入北极圈,在异常艰苦的环境和条件下采尝试与重庆作6900公里远距离通信试验,最终喜获成功,他是我国到达北极进行科学研究并获巨大成功的第一位科学家。

——摘编自《抗日战争中的重庆》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冯简的主要贡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冯简身上所体现的精神品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6 . 罗马帝国时期,皇帝热衷在各地推行“城市化”。在新城的建设中,公共场所兴建大量凯旋门和纪念碑,私宅的建筑模仿罗马风格并采用罗马所用的材料。罗马推行“城市化”旨在(     
A.推广罗马的传统文化B.促进帝国的共同进步
C.增强民众的国家认同D.适应商品经济的发展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7 .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一战结束前,同盟国集团内的奥匈帝国瓦解,匈牙利独立。1919年初,协约国要求匈牙利割让大片领土,内外交困的卡罗利政府被迫辞职,取而代之是苏维埃政权。8月,帝国主义国家支持霍尔蒂镇压了苏维埃政权并建立专制统治。1920年6月,战胜国美英法意与代表奥匈帝国的匈牙利在巴黎签订《特里亚农条约》,和约规定:匈牙利割让斯洛伐克和外喀尔巴阡乌克兰给捷克:特兰西瓦尼亚和巴纳特东部划归罗马尼亚,克罗地亚、巴纳特西部划归南斯拉夫王国;多瑙河受战胜国控制;陆军限为3.5万人;赔款数额由赔偿委员会确定。条约使匈牙利失去了72%的国土,人口由2080万锐减至650万,超1000万匈牙利人分散到多个国家,这造成各国国内民族关系的紧张,也为此后匈牙利倒向纳粹德国埋下导火索。

——摘编自《特里亚农条约》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特里亚农条约》签订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特里亚农条约》的影响。
8 . 当人生已经迷惘时,只有用象征、隐喻等手法,通过人物的潜意识、梦境等才能表现这失落、迷惘的时代:当世界已经荒谬时,只有用“非小说”、“非情节”、“非人物”写法,才能表现这荒谬、绝望的时代。下列与此描写手法最相似的文学作品是(     
A.《第二十二条军规》B.《红与黑》
C.《钢铁是怎样炼成的》D.《巴黎圣母院》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9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俄国1861年改革的法令包括《总法令》、四个地方法令及补充法令。这些法令规定:农民在法律上成为自由人,并允许他们通过赎买方式取得份地。但赎买活动并非在全国范围内同步开展。初期,中部黑土区和伏尔加河流域由于经济条件相对较好,成为赎买活动的主要区域。1873年情况逆转,以代役租为主的非黑土省在赎买活动中超过黑土区,这表明劳役制地区农民的支付能力已耗尽,全俄赎买速度放缓。1881年政府颁布法令,农民从自愿赎买转向强制赎买阶段,土地的赎买价格远超自身的价值,如非黑土区由1.8亿变为3.42亿卢布。为解决农民无力支付高额赎金的问题,政府通过银行向农民提供贷款以支持他们完成赎买。总之,赎买加速了俄国的资本主义原始积累,为资本主义农业经营准备了条件。

——摘编自《俄国1861年改革后农民经济研究》

(1)根据材料,概括俄国农奴制改革中土地赎买政策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俄国农奴制改革中土地赎买政策的影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0 . 《三国演义》中刘备称“做大事业要以仁为本”;《水浒传》所塑造的主人公表现出一种舒张、自在的人性特征:《西游记》中的孙悟空蔑视权威、追求平等;《红楼梦》中的女子既有智慧,也有独立的情感追求。这反映明清小说(     
A.突破了礼教束缚B.具有现实主义特色
C.蕴含了人文情怀D.引领主流价值观念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