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50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中国古代小说即使虚构,也要写上真实的年代、真实的地点,甚至真实的人名。故事是虚构的,故事发生的空间与时间却是真实的;人物是虚构的,人物的名字却是真实的。中国小说的书名常冠以记、传、志之类的字样,如《石头记《水浒传》《东周列国志》等,记、传、志本身就是史书体例的称谓。由此推知,古代小说(     
A.与历史著作具有同等史料价值B.能够准确记述历史人物的事迹
C.可以作为一种特殊的史料运用D.反映出时代对历史叙述的影响
2023-06-01更新 | 1054次组卷 | 11卷引用:贵州省贵阳市清华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因为《马可·波罗游记》的出版使马可·波罗也成为世界第一号游侠。书中记述的国家,城市的地名达100多个,而这些地方的情况,综合起来,有山川地形、物产、气候、商贾贸易、居民、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等,乃至国家的琐闻佚事、朝章国故,也时时夹见其中。关于中国,《马可·波罗游记》有不少不靠谱的记载,如元代北京城墙是被涂成白色的,他甚至说宫廷的窗户中使用了玻璃,更是有些匪夷所思。马可·波罗自称在中国生活了17年,还“管理”了扬州3年,但在他的游记中,关于中国的地名多是突厥语音译。另一方面,书中所记载的大量的蒙元时代的历史大都可以在历史文献中找到对应。如元代的政治制度是行省制,驿站制和漕运制是元代政治制度的主要内容,马可·波罗在游记中对这三种制度都做了详细的介绍。它是第一部全面、深入介绍中国的游记。马可·波罗的时代正是欧洲文艺复兴的前夜,意大利所倡导的文艺复兴在本质上是对世界的发现和对人的发现,对世俗生活的渴望,对财富的迷恋,对爱情的追求……而《马可·波罗游记》满足了意大利人所有这些冲动。《马可·波罗游记》的传播和接受……它的影响史正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社会集体想象物”。

——摘编自张西平《〈马可·波罗游记〉与中国文化的西传》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马可·波罗游记》对欧洲人的影响。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马可·波罗游记》的史料价值。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1975年,湖北云梦睡虎地秦墓出土竹简1000余支,其中大部分是秦的法律条文和相关解释。下列对睡虎地秦简理解正确的是(     
A.为一手史料,可补充传世文献B.大多为抄录,主观色彩浓厚
C.为二手史料,展现了秦律全貌D.远离秦故地,史料价值有限
4 . 康有为在《康南海自编年谱》记载,和梁启超组织公车上书,但四月八日投递时都察院不收。当代学者茅海建根据清朝军机处《上谕档》《电报档》《早事档》等档案,在《戊戌变法史事考二集》中提出当天都察院代奏了官员举人的上书共计五十五件,认为“康有为组织的十八行省公车联名上书,并非都察院不收,而是康有为根本没有去送”。由此可知( )
A.《康南海自编年谱》属于个人回忆录,史料价值不高
B.“公车上书”是历史悬案,无法考证其存在的真实性
C.《戊戌变法史事考二集》属于史学考证,相比康有为个人回忆更为可信
D.康有为和茅海建分别站在自身的立场来叙述历史,二者说法均是正确的
2022-12-09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贵阳市三新改革联盟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月考(六)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南海I号”发现于1987年,是一条满载各类货物的南宋沉船,到201912月为止,经过统计文物总量达到18万件以上。以下是部分文物简介。

船载货物为陶瓷和金属两大类,陶瓷器为数最多。从器型来看,一般为碗、盘、碟、壶、盅、瓶、盒、罐等,主要是福建德化窑、浙江龙泉窑、江西景德镇窑三大窑口的产品,其中不乏精品。如,德化窑青白釉刻花鼓钉纹四系兽纽盖罐,造型精巧,在东南亚发现较多,可能用作盛放香料或药物,也有可能用作祭祀容器。歙石雕瓶纹砚,墨池近似高脚杯形状,脚杯底部呈现出“鸡冠花”形状的纹饰。专家分析,这个砚台具有红海地区阿拉伯文化的特征。

此外,还出水铜钱达上万枚。其中年代最老的是汉代的五铢钱,年代最晚的是南宋高宗时期的绍兴元宝。也有很多生活用品,如石雕观音、佛像、铜镜、秤杆、木梳、砚台、木锤之类等。

——摘编自林唐欧《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上的“南海I号”》


(1)根据材料,简要说明“南海I号”考古发现的史料价值。
(2)“南海一号”在诸如船主身份、当时船上生活如何、木质船为何长年不腐等方面仍存在谜团。如果继续深入研究,你认为应从哪些方面入手?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莫高窟中所发现的绘制于北魏的《萨堹那太子本生图》,以连环绘画的方式,将故事发展的顺序表现在画面上。该图叙述了太子从出家到圆寂的故事,主要描绘了太子舍生饲虎等悲剧性场面。在这一作品中,灰冷色调与阴暗的气氛相配合,整个洞窟的气氛凝重,完美地渲染出了主题的气氛。绘制于唐朝时期的《西方净土变》,构图宏伟,气魄庞大,巨大的画面从整体到局部控制得恰当自如,浑然一体,在技法上亦能看出画家的高深修养。围绕着经变(指描绘佛经内容或佛传故事的绘画),还穿插了许多生活的场景,如宴饮、阅兵、行医、行旅、耕作等,简练真实而有生趣。

——摘编自胡光泽《浅谈魏晋南北朝时期与隋唐时期敦煌壁画的比较》

材料二   像早期壁画中富于西域犍陀罗风格的造像,以及隋代洞窟中大量出现的各类具有浓厚波斯萨珊风格的联珠纹样、三兔藻井,隋唐五代洞窟壁画观音经变中的胡商遇盗图,直接反映丝绸之路交通往来的张骞出使西域图,维摩诘经变中大规模出现的各国王子问疾图,五台山图中大量的交通贸易图像,降魔经变中来自世界各地的士兵形象,其他经变中反映丝绸之路风情的大量图像,如各类音乐、舞蹈、交通、军事、服饰、家具、图案、颜料、技术等,都是敦煌壁画留给我们今天认识丝绸之路、理解丝绸之路、发展丝绸之路文化不可多得的珍贵资料。

——摘编自沙武田《丝路成就敦煌,敦煌提升丝路》


(1)根据材料一,分别概括《萨堹那太子本生图》与《西方净土变》的艺术特征并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简述敦煌出土壁画的史料价值。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02年,意大利耶稣会的传教士利玛窦与李之藻合作的《坤舆万国全图》是国内现存最早的世界地图。该地图没有采用中国传统绘图方法,而是采用了当时西方流行的制图方法,主图介绍了五大洲知识、全球概念的划分,世界地图上第一次呈现出长城、万里长沙(南海诸岛)等地名、地物。……为了迎合中国是世界中央的观念,利塔霎把子午线从世界全图中央向左移动170度,使中国正好出现在地图中央。

——樊树志《国史概要》

材料二   明清时期一些保守的士大夫将《坤舆万国全图》斥为“邪说惑众”。当利玛窦、李之藻和徐光启等人过世后,世界地理知识很快被人所遗忘。鸦片战争爆发后道光皇帝曾向将军奕经询问:英吉利国距内地水程据称有七万余里,其至内地所经过者几国?克什米尔与英吉利有无往来?

——摘编自王艳娟《论鸦片战争前后国人对外部世界的认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坤舆万国全图》的史料价值。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坤舆万国全图》在鸦片战争前不受重视的原因。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文学是现实的反映,《活着》是作家余华笔下的一部长篇小说,该小说于1998年荣获意大利格林扎纳卡佛文学奖最高奖项。2002年,获第二届世界华文“冰心文学奖”。2004年3月,余华凭借该书荣获法兰西文学和艺术骑士勋章。2005年,获中华图书特殊贡献奖。小说讲述了一个关于活着的信念,人对苦难的承受能力,对世界乐观的态度。

材料

片段内容
片段一接着老全得意地对我和春生说:“你们瞧,谁都没逃成。”刚开始我们只是被包围住,解放军没有立刻来打我们,我们还不怎么害怕,连长也不怕,他说蒋委员长会派坦克来救我们出去的。
片段二我分到了五亩地,就是原先租龙二的那五亩。龙二是倒大霉了,他做上地主,神气了不到四年,一解放他就完蛋了。共产党没收了他的田产,分给了从前的佃户。他还死不认账,去吓唬那些佃户,也有不买账的,他便动手去打人家。龙二也是自找倒霉,人民政府把他抓了去,说他是恶霸地主。
片段三好端端的一口锅就被砸烂了。家珍站在一旁看着心疼得都掉出了眼泪,家珍对队长说:“这锅砸了往后吃什么?”“吃食堂。”队长挥着手说,“村里办了食堂,砸了锅谁都用不着在家做饭啦,省出力气往共产主义跑,饿了只要抬抬腿往食堂门槛里放,鱼啊肉啊撑死你们。”

材料反映了哪些史实?说明余华《活着》的史料价值。
2022-02-21更新 | 105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铜仁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9 . 唐代和尚口述、辩机编撰的《大唐西域记》记载了玄奘沿古丝绸之路从长安出发西行亲身游历西域的所见所闻,其中提及了一百多个城邦,还有许多不同的民族的风俗人情。该书(     
A.促进了中外的技术交流B.史料价值低可信度不高
C.记述了佛教在各地传播D.有利于研究阿拉伯文化
10 . 学者何炳棣认为,明初编纂鱼鳞图册,只是逐块检查、登记土地信息,并未对土地进行丈量,因此图册中的土地数字只具有税收含义;而学者赵冈则认为鱼鳞图册中的土地数字来自实测,是准确的土地面积。由此可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A.鱼鳞图册还不能用于历史研究B.学界关于鱼鳞图册尚存在争议
C.史料价值取决于研究者的认识D.学术争论阻碍史学研究的发展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