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北宋理学兴起,乃儒学之重光。朱子崛起南宋,不仅能集北宋以来理学之大成,并亦可谓其乃集孔子以下学术思想之大成……自有来子,而后孔子以下之儒学,乃重获新生机,发挥新精神。

—— 钱穆《朱子新学案》

材料二   凡欲造成一种新国民者,不可不将其国古来误谬之理想,摧陷廓清,以变其脑质。而欲 达此目的,恒须籍他社会之事物理论,输入之而调和之,如南北极之寒流,与赤道之热流,相剂而成断海潮。

——梁启超《清议报第一百册祝辞并论报馆之责任及本馆之经历》(1901年)

材料三   《新青年》的出世,其最大的动因是辛亥革命所创建起来的共和国,让人们感到太失望,先觉者于混乱与苦闷中,想为国家、为民族寻找一条新出路。

——改编自耿云志《中国近代思想通史》

(1)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材料一、二、三所反映时代的思想特征及其政治背景。
(2)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材料中“新精神”“新国民”“新出路”的内涵及其意义。
2024-01-23更新 | 296次组卷 | 6卷引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民族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4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下图是马星驰在1919年发表的漫画,名为《玩弄于股掌之上》,该图反映出(       

A.德国试图强占中国山东B.国民政府出卖国家利益
C.国际联盟偏袒日本侵华D.反日爱国运动兴盛背景
2024-01-02更新 | 175次组卷 | 4卷引用:云南省玉溪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东亚文明与西欧文明在相互交融碰撞中推动人类历史车轮的前进。早在西周时代,中国和希腊就通过被希腊人称为“西徐亚人”的游牧部落作为中间媒介而建立起丝绸贸易的联系。公元前4世纪末,古希腊地理学家克泰西亚斯在其《旅行记》中,对东方亚洲的记述超过了希罗多德,但其对东方赛里斯(“丝”的音译)人的描绘是“男高十三骨尺,寿逾二百岁”。除丝绸外,中国高超的铸铁技术也传入欧洲。公元1世纪罗马作家普林尼的《博物志》中提到的“中国铁”,就是由汉朝逃亡士卒传入中亚,然后又辗转传入罗马帝国。罗马帝国对中国的输出则有玻璃、琉璃、毛麻织品等。公元8—13世纪,崛起在欧亚大陆中部的阿拉伯帝国充当了东西文明交流桥梁的作用,将欧亚大陆两端文化成果来回传播放大。先后通过阿拉伯世界传入欧洲的中国四大发明对欧洲乃至整个世界的文明进程产生重大影响。

——摘编自余建华《古代丝绸之路与亚欧文明交流》

材料二 18世纪,通过耶稣会士的著述和译作,外交官、商人、游客的回忆录和游记,中国文化特别是人文文化被介绍到欧洲,一时间欧洲出版了大量介绍中国文化、历史、政治、哲学、宗教等的著作和翻译的儒家经典。欧洲思想界对中国文化进行了各自的解读、研究和理性的思考,并用中国文化作为参照物来探讨欧洲的诸多问题,从而形成了思想文化方面的“中国热”。与欧洲基督教神学价值观不同,中国文化一开始就强调文化的人本性,如儒家形成了“仁者爱人”的核心价值观,并在政治上提出“德治”和“仁政”。欧洲人认为中国的“天人合一”是一种充满理性的无神论哲学,并说“中国可算世界上所知唯一将政治的根本法与道德相结合的国家”。对于道家,他们这样理解:“中国人承认的基本原则为理性(reason)——叫做道。道为天地之本,万物之源。”李约瑟在演讲中甚至说道:“吾人皆知彼启蒙时期之哲学家,为法国大革命及其后诸种进步运动导其先河者,固皆有感于孔子之学说。”

——摘编自冉昌光《中学西渐与自由、平等、博爱观念的形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亚欧文明交流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8世纪“中国热”出现的背景及其影响。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古希腊民主政治背景下,戏剧在公民教化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公民集体观剧的过程和对戏剧的品评经常被视为大型的参政模拟现场。民众乐于记诵戏剧内容,并得以在日常生活中有意无意地使用剧中流畅的表达和优美的修辞,甚而借模仿戏剧朗诵来锻炼自己的演说能力。柏拉图认为,“用这些故事塑造他们的心灵,比用手去塑造他们的身体还要仔细”。对于古希腊戏剧观众而言,他们所记住的不仅仅是戏剧人物的言谈和修饰,同时还有戏剧台词的内在逻辑结构,他们通过模仿剧作家形成自己的思维框架。在《被缚的普罗米修斯》的全剧末尾,歌队尽管受到神的警告,却依然心甘情愿地陪着普罗米修斯堕入地狱,“普罗米修斯在雷电中消失,歌队也跟着不见了”。今人阅读剧本时,凭借共情与想象力依然能够体会到剧场中心灵的震撼。

——摘编自颜欣萌《古希腊戏剧与公民教化》

材料二   清代戏曲塑造了一大批忠于国家、敢于谏诤、智勇双全的忠臣,孝顺父母、兄友弟恭、光宗耀祖的孝子,坚贞不屈、聪慧贤达的节妇,以及侠义相助、信义行善的义夫。随着程朱理学统治地位的巩固,政府对民众的伦理道德要求更加严苛,“绝对道德”精神愈加明显。如在唐英的《芦花絮》中,闵损为打消父亲休妻的决定,不惜将错处全归为自己,甚至愿以死明志。清代禁毁戏曲成为一种制度性的查禁,如康熙十三年,礼部复魏象枢上奏禁止刊卖淫词艳曲;乾隆元年,工科给事中闾纮玺奏请严禁京畿演戏。此外乾隆时期曾令办理纂修《四库全书》处、军机处两处机构参与到禁毁戏曲剧本的活动中,这也是历史上首次设立专门机构查禁戏曲。

——摘编自周妙中《清代戏曲史》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初期,在开展土地改革运动和镇压反革命运动的同时,党和政府特别注重精神文明建设。各级政府果断禁绝娼、赌、毒等社会痼疾,迅速涤荡了旧社会留下的污泥浊水。与此同时,党领导开展了广泛的关于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政治理论学习和思想改造运动,大力推动教育科学文化事业除旧布新,开展了大规模扫盲和扫除封建迷信、改革陈规陋习等移风易俗活动,得到亿万群众的热烈拥护。

——摘编自胡昌勇《中国共产党精神文明建设的百年历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希腊戏剧在公民教化方面所发挥的作用。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代戏曲的社会教化不同于古希腊戏剧之处并分析其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成立初期开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显著优势。
22-23高二下·安徽·期中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解剖学发展的突破口,是在各个大学实现的,虽然一开始主要是为了查找死因进行法医类型的解剖,但是到后来则演变成了给学生演示解剖学知识的操作。首功之臣当推博洛尼亚大学的蒙迪诺,他不但将解剖学引入了专门的医学课程,甚至亲自动手解剖尸体,并写成了第一本专业性的解剖学著作—《解剖学》。之后,随着黑死病的蔓延动摇了天主教的神圣地位,加之14,15世纪欧洲城市资本主义萌芽和民族国家的形成,资产阶级新贵族和各国国王、人民都迫切想要摆脱压榨剥削和阻碍自身发展的宗教统治。对上帝和《圣经》的怀疑最终引发了“复古”和“人文主义”。

材料二   现代临床解剖学的建立与发展大概是从20世纪七八十年代开始的,这与法国密不可分,当时法国的解剖学教授均是两栖性的,他们一方面在实验室进行解剖学教学和研究,同时又在医院从事医疗实践,由此拉开了创立现代临床解剖学的良好开端。临床解剖学的第一个传播工具是法兰西医学院的解剖教授们创办的《临床解剖学》杂志。此后各国纷纷创办了这类杂志,并先后成立了许多临床解剖学学会,其中,最年轻的是成立于1988年的欧洲临床解剖学会。该学会的宗旨是在欧洲范围内促进和推广临床解剖学,密切欧洲临床解剖学家们的联系,促进其间的文化和科学交流。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法】JPChevrel著、王旗译《临床解剖学·划时代的解剖学》

(1)根据材料一,指出近代解剖学在欧洲兴起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世界现代临床解剖学发展的特点。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30~1870年,法国政府大力支持铁路建设,并带动了各种与之相关行业的快速发展,如机车制造业,木材加工业和车站建筑业等。同时铁路里程由1830年的38公里变为1850年的2083公里,到1870年达到17929公里。随着铁路网的逐步建成,农民“已经懂得了一些外国的竞争,机器的使用,生产成本的高涨”。农业生产的专业化趋势,使得法国“朗格多克布满了葡萄园,北部平原种满了制糖的甜菜,城市的四周都是菜园,诺曼底、夏罗菜、莫尔旺等地区都专门从事畜牧业”。据统计,最初建在城郊或人口稀少之处的各个火车站,都很快成为人口繁居和货物集散之地,并逐渐成为新城市的中心。总之,这一时期的铁路建设深刻地改变着整个法国的面貌。

——摘编自汪建丰《略论1830——1870年法国的铁路建设》

材料二   20世纪八九十年代,围绕铁路发展如何与国民经济相匹配以及在独立自主的基础上实现铁路的对外开放等问题,中国铁路行业由“放权让利”起步,进入改革初探期,逐步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下铁路发展模式。随后通过“大包干”的实行和现代企业制度建设试点,依靠科技创新和改进施工技术,中国铁路建设进入了加速发展的快车道。据统计,1996~2000年,中国新建了5340公里的新线和2580公里的既有线复线,同时完成了44公里既有线的电气化改造。

——摘编自曹文翰《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铁路政策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830~1870年法国铁路建设的基本特点及其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铁路建设快速发展的背景。
(3)根据上述材料,简析近代法国和现代中国铁路建设的历史启示。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以前,汴州(今开封)地区并不发达,隋开通汴河后大大改善了交通环境,汴州才以此为契机迅速崛起,唐人王建曾赋诗曰赞汴州:“水门向晚茶商闹,桥市通宵酒客行。”宋州(今商丘)也一样,因为汴河便利的交通环境而地位陡增。汴宋二州积累了雄厚的经济实力,随着汴州城市的扩大,人口的激增,同时也给政府治理增加了难度。中唐以后,汴河成了唐朝的经济生命线,政府先后在汴州设河南、淮西等节度使,汴州成为中原的重要军镇。随着汴河水运交通的不断发达,沿线一些新兴城市开始崛起,其中最为典型的就是宿州与河阴。

——摘编自井红波《古代中国的运河交通与城市发展的关系-以唐代汴河为中心》

材料二   在原料进口和商品出口的双重压力下,曼彻斯特的内陆城市区位与不断扩张的海外贸易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从1873年开始英国经历了长达二十年的“萧条”,曼彻斯特的工厂主们不得不对进出口货物的运输成本精打细算。19世纪后期土木工程技术突飞猛进,沟通海洋的大型运河相继开凿。利物浦作为英格兰西北地区重要的出海口,资本家们出于竞争而极力阻止并在议会游说,直到1885年议会最终通过了曼彻斯特提交的方案。一直受制于资金影响,加之曼彻斯特城与海平面落差较大,且运河出海口存在争议,因而运河从1887年动工,至1893年才宣告竣工。

——摘编自王伟《曼彻斯特海船运河兴衰探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汴河的开通对唐朝城市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英国曼彻斯特修建海船运河的背景及不利因素。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法兰西第二帝国鼎盛时期是一个适合黑夜游荡的时代,巴黎主要大街上的店铺在晚上10点以前不会打烊。到90年代,拳击运动兴起,由于较少受场地条件的限制,拳击也成为一项十分普及的夜间娱乐运动。咖啡馆还搞起了新花样,大约在1809年,新式咖啡馆向顾客提供报纸、杂志,顾客在店里一边喝咖啡、吃夜餐,一边看新闻,很受劳动大众欢迎,被看成一场“小型社会革命”。

与此同时,欧洲的黑夜还发生了另一个重要变化,就是黑夜劳动的普遍化。在工厂制度下,儿童一天工作12小时,这是公认的“最低标准”,很多情况下,童工的日劳动时间长达16—18小时。到19世纪90年代初,英国大约有2/5的煤矿和1/3的矿工实现了8小时工作制。19世纪90年代,英国其他行业和企业也开始引入8小时工作制。采用8小时工作制的行业和企业,无一例外地采用了两班制或三班制劳动。三班工作制把整个黑夜都纳入劳动时间,黑夜夜间劳动从此成了劳动制度的组成部分,夜以继日终于成为现实。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通史》等


(1)据材料,概括19世纪欧洲黑夜的主要特征。
(2)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欧洲黑夜产生历史作用的背景。
2023-02-16更新 | 68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至迟在汉武帝时期,汉代就已设立掌管民间俗乐的“乐府令”。根据《汉书. 艺文志》:“自孝武设立乐府而采歌谣,于是有赵、 代之讴,秦、楚之风,皆感于哀乐,缘事而发;亦可以观风俗,知薄厚云。”乐府机关汇集了大量的民歌和贵族、文人的创作,并加以分类编排予以演唱。从数量来看,仅仅是西汉时期,《汉书.艺文志》巳著录28家314篇。东汉乐府史籍不载,当也不在少数。从作者看,汉乐府包括贵族创作、文人创作和民歌三个部分。贵族和文人创作多是歌功颂德,文学价值不高,两汉乐府的精华在民歌。

——摘编自罗宗强、陈宏主编《中国古代文学史》

材料二   1937-1945年期间,抗日根据地的文学得到很大发展。特别是1942 年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提出文艺的工农兵方向,强调文艺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之后,新的主题、新的人物涌进了文艺领域,根据地的文学在“团结人民、教育人民、打击敌人、消灭敌人”中起了积极作用。1942 年之后,根据地的文学在工农兵文艺方向的指引下,大放异彩,佳作迭出。如赵树理的《小二黑结婚》、丁玲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周立波的《暴风骤雨》都是其中的佳作.

——摘编自吴宏聪、范伯群主编《中国现代文学史》

材料三   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中国社会现代转型与中国当代文学发展的新时期。这一时期,出现了例如《乔厂长上任记》为代表以改革创新为主题的改革文学;以贾平凹《高兴》为代表的关于农民工进城的文学书写。而徐则臣的《王城如海》,则设计了一个以世界、全球化为叙述空间背景的新故事.新时期文学在不断向外开放、学习各种西方现代派文学的同时,发起了“寻根文学” 的文学思潮,来重建当代文学与中华传统文化的内在精神血脉关系,为当代文学发展提供深厚的文化土壤和精神滋养。

——摘编 自张丽军《改革开放与新时期中国文学四十年》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代乐府诗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根据地文学的重要意义。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改革开放后中国文学发展的历史背景。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383月,白求恩抵达延安,要求到最艰苦的抗日前线。到晋察冀后,为了第一时间抢救伤员,白求恩常常将手术台搭在最前线。不吃饭、不喝水、不休息是白求恩一刻不停歇给重伤员做手术时的常态,他创造了69个小时完成115台手术的奇迹。他发明了“毕普”药膏,伤员自己都可以换药,有效避免了伤口感染。他创建了模范医院,同时开办附属卫生学校以培训医生和护理人员。在一次手术时,不小心被感染,他仍然超负荷工作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在他不到600字的遗言中,有一半以上都与中国人民的抗战事业、医疗事业有关。毛泽东写下《纪念白求恩》一文,高度赞扬了白求恩的国际共产主义精神,号召全党全军向白求恩学习,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服务的宗旨。白求恩精神成为共产党人价值追求的永恒丰碑,跨越时空,历久弥坚。

——摘编自赵小成《共产党员的模范白求恩》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白求恩赴华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白求恩精神的精髓。
2023-04-13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大理州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