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4 道试题
1 .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20世纪30年代,美国并未感到日本的威胁。美国向日本提供战略物资,扩大对日贸易。美国的军火商为发战争财,支持日本侵华行为。九一八事变后美国总统胡佛曾表示,“应该发好地考虑日本的处境”。而英国首相张伯伦则说,“我的同情完全在日本方面”。抗日战争爆发后,美国的所谓“道义封锁”对日本基本起不到作用。日本的重要战略物资铁砂、铅、锡、锰等几乎完全依靠从英、美、荷进口。1937年美国向日本出售价值248.4万美元的飞机,1938年为1745.4万美元。1932年美国对华出口是5600万美元,对日出口是13500万美元。1940年,美国对华出口是7800万美元,而对日出口却达22700万美元。美国的远东政策宁愿违背自己的“原则”和“理想”,也要怂恿日本与苏联和中国为敌。美国的这种损人不利己的外交政策很快就在日本偷袭珍珠港的炮火硝烟中灰飞烟灭。

——摘编自王屏《日本的侵华野心与美英对日绥靖政策》

(1)根据材料,概括美国参战前对日本采取绥靖政策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美国绥靖政策的主要表现及产生的影响。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中国人的孝意识源远流长,孝的观念从原始社会末期已经出现,从此便不断发展演进。《论语·为政》载: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两汉时期儒家提倡的孝文化被成功普及于乡里,是这一时期乡里教化的一大特色。汉代皇帝常常下诏褒奖孝悌、三老,并赐爵、赐布帛、赐米,从精神和物质上给予双重鼓励。孝悌是乡里选举产生的典范,其名单造册存于郡国档案,充分表明了教化在基层社会的重要地位。在乡间,孝文化在很大程度上协调了社会关系,由原来的法律强制性行为演变为靠社会舆论力量督促民众自觉遵守的道德行为,通过乡里的广泛传播,减少了亲辈之间的紧张关系,有效地消除了家庭纠纷,促进了整体社会的安定,而且移孝为忠,孝子变为忠臣,起到了法律所不能替代的作用,这也为后来历代王朝所借鉴。

——摘编自张信通《秦汉时期的乡里教化》


(1)根据材料,概括乡里教化提倡孝文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乡里教化提倡孝文化的积极影响。
2024-01-14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玉溪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唐王朝建立后,面对复杂的周边环境,基于稳定大一统政权的需要,统治者顺应民族大融合、大发展的历史潮流,效仿吸收西汉、隋朝和亲经验,将和亲作为处理民族关系、定国安边的主要政策。唐太宗为了社会稳定、各族友好,也大力推行和亲政策,他把自己的妹妹衡阳公主嫁到突厥,又把弘化公主嫁给吐谷浑可汗,从而建立了唐朝与突厥、吐谷浑之间的友好关系。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入藏推动了中原文化在吐蕃的传播,使双方往来更加密切,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民族融合的进程。在复杂的民族形势下,唐统治者凭借特殊政治智慧制定和亲政策,改变政权对峙局面,安抚、拉拢和亲民族,使其为己所用,并在此过程中逐步认可异族之礼俗,消除民族差异与隔阂,推动民族关系进一步发展。

摘编自张文玉《唐代和亲与民族关系建构》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代和亲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代和亲的作用。
2024-01-11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初由于种种内部的困难被迫对匈奴实行“和亲”的方针。汉文帝曾写信给匈奴单于说:“长城以北引弓之国受令于单于长城以内冠带之室朕亦制之。”而汉武帝时期,其秉承汉初七十年的资财厚积,其四境拓边又驾于秦皇之上。他曾说:“高皇帝遗朕平城之忧,高后时单于书绝悖逆.昔齐襄公复九世之仇,《春秋》大之。”

——摘编自龚留柱《“王者无外”和“夷夏之防”—秦汉时期边疆思想论略》

材料二   唐朝统治者“患在夷狄”的意识较为淡薄。唐太宗就提出了“四夷可使如一家”的观点,为此长期采用和亲、通使等措施,加强与边疆民族的友好往来。太宗之后,高宗、武则天、玄宗等皇帝,大体上继承了太宗的治边思想。随着唐王朝综合国力日益强大,其对周边各族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不断增强。贞观四年,四夷君长为唐太宗上尊号为“天可汗”。但随着唐王朝国力的衰落,边疆地方势力开始抬头并最终形成了尾大不掉之势。

——摘编自周宝砚《论唐王朝治边方略及其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时期边疆思想的变化,并分析其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唐朝的治边方略。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末五代时期,军阀割据混战、社会动荡不安,行伍出身的赵匡胤黄袍加身建立北宋以后,毅然革除武将所凭恃的政治资本,奉行“重文抑武”的基本国策,通过一系列政治变革,将国家治理方式由武转文,以至于“今之武臣欲尽令读书”。为了以本朝文人官僚取代前朝旧臣,将科举取士规模空前扩大,士大夫势力迅速崛起,逐渐成为与皇权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官僚集团,形成了“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政治格局。

——据邓小南《祖宗之法:北宋前期政治述略》等

材料二   宋代的中央政府管理体系多头分权,效率并不很高。但是,宋代没有贵族,皇室和后族基本上都不参与政治,政府是由科举出身的文官组成的。文官们有一定的文化素养,也有一定的办事能力。但是,就宋代整体而言,并不是效率很好的政府。整个宋代有那么多著名的文人和思想家,可是真找不出一个像样的政治家。政府内部党争不断,许多贤达之士就在党争之中冲销了彼此的贡献,甚至于因此而牺牲了。宋代并没有管制思想,也没有官方钦定的理论,可是那么多思想家的自由竞争,并没有真正形成一个像西方启蒙时代一样的风气。

——摘编自许倬云《许倬云说历史:大国霸业的兴废》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政治格局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宋代“效率并不很高”进行合理解释。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下图为世界经济和政治军事格局发展进程示意图,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A.大国军备竞赛是美苏之间冷战爆发的主要原因
B.“两个平行市场”反映了美苏经济冷战的排他性
C.冷战后欧美发达国家成为世界各国经济主宰者
D.“一超多强”表明世界政治多极化格局已经形成
7 . 阅读材料, 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 世纪初随着西进运动的开展,美国东部地区出现男性劳动力匮乏问题,于是女性成为工厂首选,尤其是年轻未婚女性构成了棉花产业劳动力。在19世纪20年代中期的新罕布什尔州多佛制造公司中,所有工人中有89%是女性。工厂支付的工资一般高于家庭生产和家政行业,对于渴望经济自由的女性产生巨大吸引力。纺织工厂中,男性占据着所有管理类的职位,以及作为熟练技工负责修理工作,女工则负责操作纺纱机和动力织布机。纺织女工的劳动力便宜得多,在固定的工资结构下,女性通常只能挣到男性工资的45%到50%。在马萨诸塞州的洛厄尔,女性劳动者于 1844 年组织了洛厄尔女劳工改革协会,为更好的工作条件和更短的工作日而奋斗。

—据(美) 斯文·贝克特《棉花帝国:一部资本主义全球史》等整理

材料二

—摘自《平等 发展 共享:新中国70年妇女事业的发展与进步》(2019年9月)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简释 19 世纪美国纺织女工面临上述境况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概述1978年以来中国妇女事业取得的成就。
2024-01-23更新 | 86次组卷 | 4卷引用:云南省开远市第一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国际奥委会的合法席位终于得到承认。但是,对于刚刚成立的社会主义新中国,仍有个别人持敌视的态度,……坚持“两个中国”的错误态度。……中国奥委会于同年11月6日正式宣布不参加第十六届奥运会,以实际行动表示抗议。

材料二:1979年,中国恢复了在国际奥委会的合法席位。1981年,何振梁当选为国际奥委会委员,中国与奥林匹克运动的关系及与国际奥委会的合作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北京,这个有3000年悠久历史的古都终于莸得成功,于2001年7月得到了2008年奥运会的主办权。

材料三:以下两幅图片是北京2008奥运会会徽和主题口号。


材料四:观察下图,2008年北京奥运会祥云火炬在巴黎传递时,遭到藏独分子凶残的抢夺,中国残疾人火炬手金晶用身体奋力保护火炬,保证了火炬传递的顺利进行。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分析新中国长期没有参加奥运会的原因。
(2)依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说明,2001年北京成功获得2008年奥运会举办权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3)奥运会徽的设计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哪些深厚的传统文化?“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的口号对当今世界发展有何现实意义?   
2024-03-23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玉溪第二中学2011-201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美国商务部的一份年度报告中显示,从1854年到1915年间,社会人均每天工资增长了2.3倍,生活成本平均增长率为14.1%,1915年到1916年间增长16%。然而,在此期间,文官的工资未增反降,也没有增加任何补贴。造成美国文官工资问题的原因是当时(     
A.通货膨胀物价上涨B.官员贪污腐败严重
C.政党分肥制的实行D.社会对此缺乏认知
10 . 人类历史波澜壮阔,大国兴衰构成了其中重要的篇章。总结大国成功的经验,吸取大国衰败的教训,是所有胸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愿望的国人所必需的。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回顾英国从崛起到衰落的历程,我们不难看出,英国从一个岛国变成欧洲强国,最终成为世界霸主,凭借的是它所创造出来的一种新的制度文明,而这种文明一直引领着人类进步的潮流,吸引着世界各国争相效仿。1870年以后英国开始衰落,也是因为他文化中的保守因素阻碍其继续创新,因而慢慢落伍,成为二流国家。我们研究英国的崛起,正是要研究导致其崛起的各种因素,并且揭示它们的必然性和它们的内部联系。

——唐晋《大国崛起》

材料二:当你致力于分析美国的现实境况并探索他的未来时,由于两个重要的区别,有必要牢记苏联所面临的困难。这两个区别是:第一,尽管有人会说,在以往的几十年里,美国作为一个世界大国比苏联衰落得相对快些,但他的问题远不如他的对手苏联严重。况且,美国的绝对实力(特别是在工业和技术领域)远比苏联雄厚。第二,与同一个僵化且控制甚严的大国相比,美国社会那种结构松散和自由放任的特性,有可能在适应变化的环境方面赋予他更好的机会。

——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1500—2000年的经济变革与军事冲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英国崛起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苏联衰落进程中面临的问题和美国衰落进程中依然存在的优势。
2024-01-20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保山市、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