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 道试题
1 . 饮食文化是随着人类社会的出现而产生,又随着人类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发展而不断形成自己丰富的内涵。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由于宋代的经济重心已转移到江南,形成以稻作为中心的农业经济,因此其主食以稻米为主。据《东京梦华录》记载,宋代的饮食店有酒店、食店、面食店、荤素从食店等多种类型。宫廷贵族的饮食也十分豪华,宋神宗在深宫宴饮享乐,“一宴游之费十余万”。宋代饮食文化的高度发展,使得中国烹饪技艺所追求的色、香、味、形臻于成熟。但宋代不少文人并不沉迷于口腹之欲,面对美味佳肴,却能节俭自奉,在日常的饮食生活中保持淡泊素雅的风度。

——摘编自陈文华《宋元明清时期的饮食文化》

材料二   清朝乾隆时期,马戛尔尼代表英国率使团访华,在其秘书乔治·斯汤顿的日记中有对中式饮食礼俗的记载:御前宴会人们彬彬有礼,足见“东方人对帝王的敬礼,不亚于欧洲人对宗教的敬礼”。随行的英国商人在沿海曾受到清朝政府的强烈抵制,所以英国商人的记述中对中式宴饮负面的描述居多,如礼节复杂,餐具古怪。加之乾隆皇帝严词拒绝了英使团的通商请求,“落后”、“繁复”逐渐成为西方对中式饮食礼俗的理解。

——摘编自刘征宇《明清时期中国上层社会传统饮食礼俗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饮食文化发展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使节对清朝饮食习俗的印象,并说明产生这种印象的原因。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95年,浙江宁波绅商最先创办了对外海商轮局和永安商轮局,得以航行沿海和内河。此后,福建、广东、广西、上海、山东、天津、吉林、湖北、湖南,以及苏州、杭州、镇江等地商轮公司或轮船局相继开办。据统计,1895~1900年间,各地先后开业的小轮船运输业约100家,加上原来的一些商轮企业,除去中途停业者外,到1900 年继续营业的约有80家,轮船约有440艘,总吨数约10 000吨。如果连同招商局和挂洋旗的华商轮船一并计算,中国所有的轮船航运业估计达480艘,总吨数约7万吨。1901~1911 年,先后创办的大中型轮船企业46个,到宣统三年底能够继续运营的有31个,这是一个跨越性的进步。这11年间新创内河轮船企业合计达405家,资本总额580多万元,轮船630余艘,加。上原有企业的扩充,除去中途停闭者,到宣统三年共有500余家企业,资本约800万元,拥有小轮船900多艘,这样就大致形成了遍及。上海、长江干支流,以及东南沿海和珠江流域的航运网络。

——摘编自刘凝凡《近代中国航运业之演进研究》

材料二   据2004年数据统计,我国现有港口1 460个,国际海运船队为3 700多万载重吨,位列世界第五位。2002 年全国港口集装箱吞吐量达到3 700万标准箱,年增长35%。为适应集装箱快速发展的需要,政府重点加强了沿海主要港口集装箱码头的建设,上海、宁波、深圳等都在兴建大型深水集装箱专用泊位,尤其是加快建设。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洋山深水港区工程和长江深水航道治理工程。2002 年底,我国已与66 个国家签订了政府间海运及河运协定批准设立外商独资船务公司和集装箱运输服务公司及其分支机构120多家,70多家境外航商在我国港口开辟了集装箱国际班轮航线。2004 年1月1日起施行的《港口法》,是我国第一部对港口事业进行全面、系统规范的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海运条例》自实施以来进一步规范了我国国际海上运输活动。我国鼓励国内港口及航运企业发挥自身优势用现代物流改造传统运输业,拓展我国海运业的发展空间。

——摘编自苏新刚《新世纪中国航运业的新发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航运业发展的特点,并分析其发展的原囚。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1世纪初我国航运业发展的主要表现。综合上述材料,简要说明推动21世纪中国航运业发展的策略。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东汉末年至魏晋在黄河中下游地区一系列战乱发生了。这些战乱将长安、洛阳两大繁荣都城夷为废墟,又在废墟之上形成了十六国分裂局面。当时战争频繁和动荡不安的政局,使大量的中原人民从长安、洛阳等地流散到河北、河西和更远的江南。因此,当中原的良田美畴被铁蹄践踏之际,周边地区却获得了发展的契机。其中,势头最猛的是江南。随同中原人民的南迁,包括汉魏及西晋的礼、乐、政、刑等典章和文物在内的中原文化也被带到江南,六朝政权便在此基础上相继建立。虽然江南的政权更迭频繁,但是社会比北方安定。

——摘编自李凭《南贫北富局面的转变及相关经济问题》

材料二   南朝时,水田耕作广泛使用铁犁和牛耕,通过深耕细作促使农作物产量成倍增长。南朝时主要的农作物有稻、麦、黍、麻以及其他各种杂谷,它们与水稻交错播植。地广人稀的丘陵山地和河海滩地也成为农田。土地上不但种植谷物,而且种植菜蔬、竹木、果品、药物等。南朝农业经济形成了江南稻作区、荆湘南川稻作区等六大著名稻作区。稻作区的扩大和水稻等农作物的普遍种植,从根本上改变了南方农业在全国经济中的低下地位。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社会的整体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南方农业的发展表现,并综合上述材料简析其原因。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商业性农业是宋代农业生产中重要的新发展,也是客观的社会环境和生产力发展的要求。而农业生产的发展、农产品商业化与专业户的增加促进了宋代工商业的兴盛和商品货币经济的繁荣。科学技术的发展必然促进经济的发展和国家的富强,宋代科学技术的进步为海外贸易开创了一个良好的宏观环境。其中,宋人在造船、指南针、印刷术等方面的成就,直接为海外贸易的繁荣提供了有利的前提。北宋时期的中国,北方地区长期为辽、西夏、金等少数民族政权控制。中原宋王朝与这些北方民族矛盾尖锐,争战不已,使西北丝绸之路贸易进一步编减,宋政府面临着巨大的财政压力,因而海外贸易受到高度重视。

——摘编自高莹《宋代海外贸易发展的原因初探》

材料二从专门记录海外情况的著作《请蕃图》《岭外代答》等书中可以看出,宋代进出口贸易规模大、物品种类多,王公贵族与寻常百姓都成为舶来品的消费者。《宋会要辑稿》记载南宋初年通过海道进口的货物有400余种。这些舶来品来自日本、朝鲜、东南亚、阿拉伯等地区。宋代设立市舶司,专门管理海上贸易,并制定了系统完备的市舶管理制度,修订了中国这早的一部市舶条法《元丰市舶条》,为后代所继承。

——摘编自高红清《国际化的宋代与海上丝绸之路》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代海外贸易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海上丝绸之路”的特点。
2022-06-06更新 | 75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吕梁市临县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5月月考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公元710世纪,承接魏晋南北朝数百载分裂乱世的唐代,在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上徘徊不定,故唐朝成为讨论封建制优劣的极盛时期。唐代比较“封建—郡县”优劣短长的最著名的文字,当然是中唐思想家柳宗元的《封建论》。该文从秦、汉、唐实行郡县制的历史总括出如下结论:“有叛人而无叛吏”(秦)、“有叛国而无叛郡”(汉)、“有叛将而无叛州”(唐),从而肯定郡县制对于维护国家统一、社会安定的作用。

——摘编自冯天瑜《封建考论》

材料二   元朝的疆域,“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元朝政府除河北、山东、山西等地为“腹里”外,还设置了岭北、辽阳、河南、陕西、江西、湖广等“行中书省”,简称“行省”或“省”。行省下为路,路下为府,府下为州县。路府州县皆设达鲁花赤(“亲民官”),掌管并督察辖区的行政。

——摘编自翦伯赞《中国史纲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秦、汉、唐的地方行政制度,并概括从秦到唐地方行政制度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元朝实行行省制的原因及影响。
2022-10-15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长治市、忻州市2022-2023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联合国宪章》《世界人权宣言》《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经济、社会及文化权利国际公约》等一系列国际法律文件。一致确立以平等原则和非歧视原则为基础,保障“人人”所有人民”“任何人”享有普遍的、不可分割的基本权利,因而所有移民都被纳入平等保护范畴、彰显了人权主体与内容的普遍性。

20169月,第71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关于难民和移民的纽约宣言》(又名《纽约宣言》)。这一宣言重申了联合国核心人权公约的各项宗旨与原则,强调充分保护与尊重所有移民及难民的人权和基本自由.建议采取以人为本、体贴、人道、有尊严、促进性别平等、及时性等诸多理念相结合的方法来应对全球移民与难民问题。《纽约宣言》为全球移民治理提供了新的理念与指导方法、彰显了国际社会集体介人与处理移民与难民大规模流动这一全球性挑战的决心。

——摘编自郝鲁怡《全球移民治理的人权方法——从碎片化到整合的艰难进程》


(1)根据材料,分别概括二战后初期的法律文件和《纽约宣言》在移民治理(难民救助)方面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后影响国际移民治理(难民救助)的重要因素。
2022-09-28更新 | 89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忻州市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
7 . 官员选拔与任用制度。

材料一   宋代,凡选人(包括官员所荫补亲属、同进士出身与特奏名者)及宗室子弟需铨试合格,方能参注文职差遣,成为文官。宋高宗朝,每铨试十人取七,孝宗乾道二年,每年只春试,二人取一,光宗朝又减为三人取一。孝宗以前,凡“补文学者与恩科人皆免铨试”,以示照顾。

“孝宗以为非是,亦命试焉。”在铨试时,朝廷让互相熟悉的人三人或五人结为一保,互相监督,如有欺妄,同保人都受罚。绍熙年间,宋光宗又仿照科举考试中复试官僚子弟的做法,制定了廉试之制,即铨试中格人均需到吏部长贰厅前复试小经义一道,试中方可注差遣。

——摘编自苗书梅《宋代官员考试任用法初论》

材料二   1931年,中央执委会相继发布了《地方苏维埃政府的暂行组织条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选举细则》等法律文件。省、县、区、乡和城市苏维埃等各级执行委员会、主席团、主要领导,都要求必须通过选举正式生效,选举后还要举行专门委员会进行审查,如选举不合法定程序,则无效。从候选人提名到整个选举结束,从日常工作到贪污受审,苏区公民可以随时对工作人员进行监督。《中央给苏区各级党部及红军训令》中提出,苏维埃政府用人“必须吸引广大工农群众参加政府的各部各委的工作”。《工农监察部的组织条例》中规定要选用“坚决的有阶级觉悟的”工农分子。长冈乡苏维埃干部谢昌宝时刻关心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因此被选拔为乡苏维埃政府主席,毛泽东专门称赞他为可敬的模范工作者。

——摘编自步海洋、朱小理《论苏区干部任用制度的特点及其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孝宗、光宗两朝官员任用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及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央苏区政府工作人员任用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央苏区政府工作人员任用制度建立的历史背景。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代太医署系目表

类别课目修习年限
修习课临床课
医科体疗公共课: 《明堂《素问)《黄帝针经》《本草《甲乙经》《脉经》。分五个专业教习识药形药性,知四时脉象浮沉涩滑之状,验图知穴位7年
疮肿5年
少小5年
耳目口齿2年
角法2年
针科公共课同上。专业课:《素问《针经》《明堂脉诀》《神针》及九针之法以九针为器械,察五脏之有余和不足,然后用针或补或泻在学时间最长为9年
按摩公共课同上。专业课:消息导引之法,治损伤折跌之法除八疾(风寒暑湿饥饱劳逸),调利骨节,宣通血脉,损伤折跌治法在学时间最长为9年
咒禁咒禁五法(存思﹑禹步、营目、掌诀、手印)拔除邪魅之为厉者在学时间最长为9年
药园师工《名医别录》《本草》药物种植、鉴别、采集、炮制、贮存防病治病在学时间最长为9年

——王振国、张大庆主编《中外医学史》

材料二   1894626日,李鸿章拟《医院创立学堂折》奏请设立北洋医学堂,由林联辉任校长,李鸿章并委任天津税务署的欧士墩医官负责监督,这是中国近代第一所真正由政府出资兴办的独立医学堂,也是一所培养、训练海陆军外科医生的学校。医学堂学制四年,分两个班,不分科,教员包括中外医生,以英国人为多,采用英语教材。课程设置,按照西方医学的标准,有解剖、生理、内外科,妇产科、公共卫生、眼耳鼻喉科、治疗化学、细菌学及动植物学等,基础教学与临床指导实践是并行发展的,医院有六十张床位供临床实习使用。学校管理规则沿用天津水师、武备学堂的先例,一切费用均在海防经费中结算。1900年,该校教学人员中有三名中国医生和两名外国医生。

——马伯英著《中国医学文化史》(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代太医署课程设置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唐代太医署相比,北洋医学堂的变化,并说明其原因。
9 . 农业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了解农业发展历史,认识现代农业的特征,有利于我们多元辩证看待历史问题和社会问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出土云梦秦简中记述管理经济的基层官吏“啬夫”有十几种之多,数量也很庞大。秦国对经济的控制,涉及农业、田猎、道路、仓储、畜牧、建筑工程和手工业等各生产领域。从出土秦简看,秦国各个生产领域的管理指标十分具体详细,从粮食生产、加工,到劳动者饮食标准、衣物的供给等,都有精确的规定。秦简还记载了有关度量衡的规范使用和会计制度种种规定。国家在农业税收上以及粮食管理方面作了封印、登记、核验、负偿、人事、宿卫等一系列法律规定。可以说,睡虎地出土的秦简就是秦国一部较完备的经济法规。

——摘编自刘本锋在《从云梦秦简析秦国农业经济管理特色》

材料二   20世纪60年代,印度遭遇干旱,粮食大幅减产。1965年夏斯特里执政时期,制定了农业发展新战略。通过引进高产良种;加强水利、化肥、农药、农业机械等投资;政府扩大农业信贷、给予财政补贴;成立国营粮食公司,实行农产品价格支持政策;加强农业科研和农业教育……特别是美国洛克菲勒基金会派遣农业专家诺曼·布劳格与印度科研人员共同研发并在旁遮普省引进了一种高产小麦。小麦产量竟然是原来的3倍。自从引入新品种以来,印度就再没有出现过饥荒。“绿色革命”带来的巨大成果得到认可,布劳格因此获得了1970年的诺贝尔和平奖。然而,由于大面积栽种单一农作物,需要使用大量的化肥和农药,因此,这种方法对环境造成了恶劣影响。为此,印度政府不得不投入大量预算资金,用于该省建设净水设施以减轻农民受到的身体伤害。村民抱怨说:“绿色革命只是将农民逼上破产境地”。

——摘编自卡尔·K.伯恩《绿色革命能够挽救粮食危机吗?》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秦国农业经济管理特点并说明其对中国历史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分析印度进行“绿色革命”的原因。
2022-02-15更新 | 208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长治市第二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为了巩固北魏的统治,孝文帝当政后实施的社会救助措施达116例。内容涉及灾害救助、贫困救助、尊老恤老、鳏寡孤独救助、疾病与残疾救助、优抚和减免租调贡物等方面。孝文帝时代的社会救助实践是非常突出的,不仅争取了人心,赢得了更多人对社会改革的支持与拥护,而且对当时的政治、经济状况乃至后世君主的恤民思想和实践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摘编自王文涛《北魏孝文帝时代社会救助试论》

材料二   唐朝统治者推崇儒学,鼓励农业生产,任用贤能,在借鉴之前王朝社会救助思想的同时,建立起了制度性社会保障体系,颁布了不少社会救助相关法律。宗族和社邑组织在人的生老病死和婚丧嫁娶等领域发挥着作用,民间救助得到肯定。除了采取设立义仓、免除赋税、残疾人收养、贫民救助等行政性措施外,朝廷还开始运用市场化手段调动社会力量,如以工代赈,让社会力量参与到自救活动中。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在救灾实施过程中构建起密切的协调配合机制,这使唐朝成为古代社会救助体制发展的重要时期,社会救助体制的规范化深受时人好评。

——摘编自丁建定《唐代的社会救助制度及其管理》


(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北魏孝文帝时期社会救助的特点及意义。
(2)结合材料一、二,指出与北魏相比,唐代社会救助有哪些发展。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