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0 道试题
1 . 下表为托勒密王朝前期亚历山大城图书馆三位馆长的简介。据此可知,亚历山大城图书馆(     
姓名简介
德米特利乌斯亚里士多德的弟子,政治家、演说家、学者,著述包括历史、修辞、文学批评等
芝诺德图斯语法学家、文体批评家,是第一位校订荷马史诗的人,编纂了希腊辞典
埃拉托色尼古希腊地理学家、天文学家、数学家和诗人,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位测量地球周长的人
A.民主自由氛围日益浓厚B.开启了希腊化时代文化交流的序幕
C.公众服务职能不断强化D.有利于地中海世界文化中心的转移
2023-08-01更新 | 150次组卷 | 6卷引用:山东省威海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据考证,苏美尔城邦时期,各邦统治者均以自己的城邦命名。至乌尔第三王朝(约公元前2113—2008年)时期,国王号称“天下四方之王”,并被刻绘成国家的灌溉者。据此可知,乌尔第三王朝(     
A.确立了中央集权体制B.实现两河流域的首次统一
C.农耕文明高度发达D.君权神授思想进一步发展
3 . 1954年8月,毛泽东在会见英国前首相艾德礼时,强调“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是可以和平共处的”;并提出“中国、苏联、英国和其他各大国都靠拢些,也包括美国在内”。毛泽东这一认识(     
A.立足于国内建设的需要B.调整了“一边倒”政策
C.标志着外交政策的成熟D.践行了“求同存异”方针
4 . 清代,全国书院数量有4000多所。其中,黄河中下游、长江中下游及珠江流域分别占全国的21%、34%及20%;西南地区及台湾岛也修建了大量书院,新疆、黑龙江地区也首次出现了“点状”分布的书院。这一特点(     
A.是南北经济差距扩大的结果B.反映了清代教育的均衡发展
C.与政治经济的变化基本相符D.得益于古代选官制度的变革
5 . 左图为北周时期鎏金银胡瓶,由丝绸之路传入中国,具有波斯风格。右图为唐代凤头壶,工匠们把胡瓶的口沿、流、盖作成凤首,将手柄刻上龙首等中国人喜爱的纹样。这反映了(     

A.佛教中国化的趋势不断加强B.中华文化因包容而发展
C.民族交融推动唐代文化进步D.西域文化因交流而盛行
6 . 下表是唐代部分官员出身情况。这反映了当时(     
阶层
群体
士族小姓寒素
朝廷品官66.2%12.3%21.5%
司法官大理寺卿69.84%11.11%19.05%
刑部侍郎93.48%6.52%0.00%
刑部尚书95.90%3.28%0.82%
A.官僚集团的腐败B.九品中正制一直延续
C.科举制度的缺陷D.士族政治仍具影响力
2023-08-01更新 | 187次组卷 | 5卷引用:山东省威海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据考古研究,发源于长江下游的良渚文化,玉器的雕刻和装饰技术十分先进,其装饰技法在商周时期的玉器上得到了广泛的使用,夏商周时期流行的镶嵌玉技术,也源于良渚文化。这说明(     
A.中原率先成为中华文明核心B.华夏认同深入人心
C.良渚文化已经具备国家形态D.南北文化存在交流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摘自徐继畲《瀛寰志略》所载地球图(局部)

材料二   康有为曾说,见《瀛寰志略》后才“知万国之故,地球之理”。梁启超也称:“当时中国士大夫之稍有地理知识,实自此始。”     

——摘编自岳亮《 <瀛寰志略>:在中国发现世界》

材料三   1861年北京设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管理因条约而产生的各种事务。又设同文馆,教授外国语言,不久其他类似的学馆也开设于各通商口岸。轮船招商局设立于1872年。开平煤矿始于1876年。……自强运动表示着一种意志单简的目的:中国希望借西方之科技以充实军事力量而已。纵有对他们的批评,也并不苛刻,可是运动本身范围如是窄狭,也就无从达到预期效果。

——摘编自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瀛寰志略》的创作背景并说明其史料价值。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场“自强运动”的历史意义,并指出“无从达到预期效果”的根本原因。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初的盛泽只是一个村落,从嘉靖到康熙的百年间,居民由百家增至一万余家,成为吴江首屈一指的大镇。“凡江、浙两省之以蚕织为业者,俱萃于是。”“富商大贾数千里辇(车载)万金而来”,商况空前繁盛。外省商人在盛泽镇上建立了会馆,如山东商人就在镇上建立了济东会馆和济宁会馆,安徽省商人建立了徽宁会馆。盛泽镇处在一条四通八达的流通渠道之中,其繁盛的商况缘自充满生机的商品流通与市场体系。

——摘编自罗婧《近40年来盛泽镇研究述评》等

材料二   西欧商人通过马尼拉直接进行美洲金银与东方产品的交换;或通过马尼拉运回中国的丝绸瓷器,形成了一条与外界沟通的“海上丝绸之路”。西欧航海贸易势力也纷纷由大西洋进入印度洋和太平洋地区,它们在东方建立了若干以中国为贸易交往对象的商业贸易据点。……为与美洲诸国建立直接的商业交往联系,中国商人冲破封建王朝的“海禁”政策,远涉重洋。大量作为文化交往媒介的传教士来华,是新航路开辟后中西交往加强的重要标志。

——摘编自彭顺生《新航路开辟后中国与世界的交往》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盛泽镇“商况繁盛”的表现,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航路开辟后的全球贸易格局,并分析其对中国的影响。
2023-08-01更新 | 240次组卷 | 4卷引用:山东省威海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世纪前期,欧洲教育为教会所垄断。11世纪以来,随着政治经济的发展,社会迫切需要能读会写、具有各方面知识的人才。于是,一些城市的手工业行会和商人公会,以及市政当局,打破教会几百年来对教育的垄断,自发地创办了世俗大学。

——摘编自张磊《欧洲中世纪大学》

材料二   1825年,著名诗人汤玛斯提出建立一所“伦敦大学”的设想,以与贵族、教会控制的牛津、剑桥等古典大学相抗衡。经多方努力,利用募来的15万英镑,伦敦大学于1826年正式开学,这揭开了英国新大学运动的序幕。与传统大学相比,伦敦大学取消了神学系,代之以理学系和工学系,开设了大量有关近代自然学科和技术工科方面的课程。伦敦大学成为一所“没有上帝的学校”,它以相当于牛津大学、剑桥大学1/10的费用收取学费。在伦敦大学的影响下,曼彻斯特欧文斯学院等相似大学相继成立。

——摘编自《英国新大学运动及其对我国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世纪欧洲大学兴起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国新大学运动的特点及意义。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