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16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学田制度创立于北宋庆历年间。学田属于官田的一种,大多由朝廷划拨给州县学校和地方书院。学校用出租学田给佃户以收取地租的方式维持学计,地租主要是按季定额收缴粳米、糙米、菽麦等粮食作物,部分地方也采取折钱租的方式,如郓州学田“二千五百亩有奇,与民耕,岁输钱百万”,楚州学田年入七十万帛。学田的出租、收租、钱粮支付等,多由各学校自行办理,“一岁气廪……规划均制,不取于县官,而坐有余资”。学田制为学校的维持和发展提供了可靠的经济保障,宋代官办州县学校规模之大远超从前,北宋末年州县学校学生已达近十七万之众。

——整理自李清凌《学田制度:庆历改革的一项创举》等历史试题第5页(共6页)

材料二   晚清新式学堂的经费主要有整旧为新(将旧有教育机构的资产屋宇作为新式学堂的校产费用)官款拨给、民间捐助、学生缴费等几个来源。在大规模兴学伊始,整旧为新可以为教育提供较多的房产、资金支持,但可供改造的资源毕竟有限。金融形势的恶化、财政的超负荷运转,使清政府根本无法保障教育经费的投入。统治者对于新学又往往具有本能的抗拒,1867年关于京师同文馆开办算学馆的争论、1881年留美幼童的撤回,都清楚地表明他们对于西方文化的恐惧心理和排斥态度。教育领域管理混乱、财务制度不明确,也使得学生和民间投资者对于高昂的学费心存疑虑,学生故意浪费粮食、挥霍无度,导致教育经费的严重浪费,清末仅由饮食引发的学潮就达21次之多。

——整理自金林祥,赵会可《晚清新式教育经费不足原因分析》等

材料三   改革开放前,我国未提出过政府教育经费增长的要求。改革开放后,1985年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1986年颁布的《义务教育法》、1995年颁布的《教育法》,明确提出伴随国民经济发展和财政收入增长,逐步提高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和占财政支出比例。据统计,全国财政性教育经费占 GDP比例由1991年的2.81%上升至2016年的4.22%。

——摘编自王善迈《教育经费投入体制的改革与展望》


(1)根据材料一、简要评价宋代的学田制度。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教育经费投入的主要因素。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教育经费的认识。
2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汉代中央巡视制度的一种重要形式是皇帝为特定目的派出使者巡视地方并向皇帝汇报。汉武帝时诏曰:“今遣博士大等六人分循行天下,存问鳏、寡、废、疾,无以自振业者贷与之。谕三老、孝弟以为民师,举独行之君子,征诣行在所。朕嘉贤者,乐知其人。广宣厥道,士有特招,使者之任也。详问隐处亡位及冤失职、奸猾为害、野荒治苛者,举奏。”

——摘编自张国芝《汉代巡视制度研究》

材料二   明代御史巡按制度经历了一个草创、发展完善和逐步败坏的过程。洪武朝是巡按制度的草创阶段,七品御史巡按可纠劾地方任何官员,这种以卑临尊的特殊体制较好地完成了监察使命。永乐朝开始巡按制度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大约从弘治以后,御史巡按制度发生了变化,其基本趋势是巡按御史的权力越来越大,除独专出巡、举劾事之外,又攫取了不少行政、军事大权。明朝统治者总是不断削减地方官的权力,而派朝官去控制他们,监察官日趋行政化。巡按“事在承上而不在恤下”,仅凭独专举劾就足以使地方官匍匐其脚下,以致巡按实际上取代了按察司。明代统治者对巡按侵权既没有相应办法防范于前,更没有得力措施制约于后,巡按御史的腐败几乎无法避免。

——摘编自王世华《略论明代御史巡按制度》

材料三   国民政府的监察体制实行中央和地方两级体制,中央设监察院,组织机构健全,有完备的法律法规,而地方的机构只有监察使署,全国只有十几个监察使署,平均每省都不到一个,基层根本没有监察机构。监察使署人数少,权力小,仅作为监察院的派出机构,其主要职责一方面是在地方巡回监察,随时向监察院报告;另一方面行使弹劾纠举、建议等职权。由于地方缺乏有力的监察机制,地方政府和地方势力强大,监察使无力与之抗衡,或只能敷衍了事,或为地方势力所拉拢,内外勾结,逃避监督。

——摘编自陈红民等《南京国民政府五院制度研究》

材料四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风廉政建设面临的形势日益严峻,党内巡视重新被提出来。1990年中共十三届六中全会明确了中共中央以及省一级党的委员会,可以向所辖地区、部门派出巡视工作小组。1996年,中央纪委全会正式提出巡视制度,由中共中央选派部级干部开展巡视,并将情况直接报告中央纪委,及时报告党中央。2001年中共中央要求要逐步建立健全各级巡视制度,加强对巡视工作的制度规范。2007年中共十七大首次在党的根本大法中明确提出巡视制度。20097月,中共中央正式颁布实施了《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试行)》,并于11月成立中央巡视组,取代之前成立的中央纪委、中央组织部巡视组,表明派出巡视组的主体不是纪检机关和组织部门,而是中共中央和各省区市党委,增强了巡视组的权威性,推动了巡视工作的发展。

——摘编自邢浩《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体制机制改革研究》

(1)根据材料一、指出汉代巡视使者的具体职责。
(2)根据材料二指出明代御史巡按的职权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根本原因。
(3)根据材料三概括国民政府监察机制。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巡视制度发展的特点,并简析其意义。
2023-12-01更新 | 77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南开中学校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3 . 14—16世纪,英国先后颁布了11部禁奢法令,成为西欧唯一通过议会法令在全国范围内制止过度消费的国家。其中饮食禁奢法令对不同社会阶层作了统一的规定,服饰禁奢法令主要抑制中产阶级的消费,新兴阶层对禁奢法令大多采取了服从态度。据此分析,这一时期的英国(     
A.深受人文主义影响B.社会矛盾相对缓和
C.具备资本主义优势D.宗教改革效果显著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翦伯赞在《中国史纲要》写道:“康熙曾利用传教士南怀仁(比利时人)、白晋(法兰西人)等人替清朝政府编修历书、制造火炮、绘制地图,都取得了一些成绩……康熙亲笔删改的传教士德理格、马国贤上教化王(即教皇)书中,即指出为了报答皇帝的恩宠,希望教化王能派更多精通天文、律吕、算法、画工、内科、外科的传教士来中国效力。”材料主要表明(       
A.西方传教士对中国文化渗透较深B.明清“西学东渐”主流是传播科技
C.清朝统治推行者开放的对外政策D.康熙帝对西方的科学技术非常重视
5 . 东晋顾恺之是中国艺术史上第一位画论与画作兼有传世的画家,其所提出的传神论、以形写神、迁想妙得等思想,被艺术家们奉为创作与品评的准则。他的《洛神赋图》再现了洛神飘逸委婉之美,洋溢着无拘无束的浪漫情怀。顾恺之画论形成的原因是(     
A.儒家思想失去正统地位B.受佛教众生平等的影响
C.门阀政治使得阶层固化D.受魏晋玄学思潮的启发
2023-11-30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七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6 . 唐朝时期,出现了牛李朋党之争,李党代表李德裕提出朝廷显官须由公卿子弟担任,理由是其自小就熟悉官僚机构的运作方式,在处理政务方面能力要强于寒士及第者。这从侧面反映出(     
A.科举制不重才学B.科举制重才轻品C.科举制还需完善D.科举制禁锢思想
2023-11-30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七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7 . 汉武帝时代,进行了一系列经济改革,包括改革币制、盐铁官营、均输平准等。这些改革(     
A.解决了汉初遗留下的王国问题B.有利于推动民间工商业发展
C.强化了大一统王朝的经济基础D.践行了道家无为而治的理念
2023-11-30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七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8 . 观察如表,据此推之,秦统一天下的原因是(     
名字国别名字国别名字国别
商鞅卫国人张仪魏国人魏章魏国人
甘茂楚国人魏冉楚国人白起楚国人
蒙骜齐国人魏缭魏国人李冰赵国人
吕不韦卫国人李斯楚国人郑国韩国人
注:以上人物都在秦国受到重用
A.军事人才相当充足B.文化教育发达C.实施广纳贤才政策D.吏治较为清明
2023-11-30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七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9 . 春秋时期的城市,基本都是政治中心,无论是诸侯国的都还是卿大夫的邑,城市主要居民还是贵族和国人。战国时期的城市,市场成为城市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面朝后市”成为城市的统一规格。这一变化说明(     
A.战国城市商业高度发达B.战国城市以经济职能为主
C.战国城市经济职能发展D.农业发展推动了商业繁荣
2023-11-30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七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10 . 战国时期,魏国设西河郡与上郡,防御秦国;赵设云中、雁门、代郡,以防御林胡、楼烦;燕设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等郡,以防御东胡;秦设陇西、北地两郡,以防御戎族;楚设巫郡、黔中郡,以防御南方部族。材料表明,战国时期的郡(     
A.主要服务于边疆开发B.都是为防御少数民族的进攻
C.带有浓厚的军事色彩D.推动了大一统国家巩固发展
2023-11-30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七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