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7118 道试题
1 . 下表是关于唐代法律案件的相关记载。这说明唐朝(       
(冯甲在亲丧期间)朝祥暮歌,是亵于礼,以哭止乐,斯慰所怀。诉词既款服终,言讼请依科断《开元判集》【伯2593号】《朝祥暮歌判》
柳公绰,长庆中为刑部尚书,京兆人有姑以小过鞭其妇至死,府上其狱,郎中窦某断以偿死,公绰曰:“尊殴卑,非斗也。且其子在以妻而戮其母,非教也。”竟从公绰所议《册府元龟》
绛州孝女卫氏……其父为乡人卫长则所杀……及长⋯⋯以砖击杀之⋯⋯(唐太宗)嘉其孝烈,特令免罪《旧唐书·烈女传》
A.统治者遵循明德慎刑的原则B.司法呈现礼法结合的特点
C.国家专注儒学的教化功能D.道德品质是选官的重要标准
2024-02-01更新 | 133次组卷 | 33卷引用:山西省长治市潞城区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立国之初即改郡为州。贞观元年,鉴于州地域太小,数显过多,便设“道”,全国分十道,每道派出采访使,为代表中央的具有督抚监察职能的官员,后增至十五道。景云二年,唐政府正式置节度使,集军、政、财、监察权于一身……特别是边境藩镇,拥兵自重,威专一方。由此导致“安史之乱”的发生。平定后,唐朝出现落镇割据。黄巢起义之后,唐朝彻底失去了对藩镇的控制,已经名存实亡。

材料二   宋代地方行政组织分路、州、县三级,同时另有府、军、监等机构。宋仁宗时全国有州府、军、监一级政区二百二十二个。《宋史·职官志》说:“宋初革五季(五代)之患,诏各镇节度会于京师,赐第(宅)以留之。分命文臣出守列郡”。宋还在行政首长之外又增设“通判”一职。规定凡州府文件,必须经通判连署之后方能有效。宋还在州一级设“监当”一职,制衡知州或知府的财政权。宋代的这些政治措施,虽然能防范地方造反或违抗中央,但其弊端也很明显,便是造成内重外轻。

——以上材料摘编自林英男《唐宋时代地方行政体制和强干弱枝传统的形成》

(1)根据材料,简析从唐到宋地方行政区划的变化趋势。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宋两代地方行政区划设置产生的不同结果及对现代治国理政的启示。
2024-02-01更新 | 229次组卷 | 3卷引用:山西省怀仁市第一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社会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工具的进步和生产方式的变革,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标志,也是人类历史演进的强大动力。


围绕材料观点,选择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某个时期,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具体史实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实符合所选地区和时期,表达清晰)
2024-01-31更新 | 11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长治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4 . 有学者为了进行学术研究收集了下列有关文献,其中有《工业化历程》、《欧洲殖民帝国:1815—1919》、《加里波第与意大利的统一:从国家到人类》、《试析19世纪美国劳工运动中的“例外论”》、《亚洲的觉醒》、《柏林会议与“东方问题”巴尔干化的起源》和《科技革命与国际分工》等。由此可知,该学者最有可能研究的主题是(     
A.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史B.亚非拉的民族解放
C.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D.19世纪的工人运动
2024-01-31更新 | 302次组卷 | 3卷引用:山西省吕梁市2024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唐代开元到大历年间的官吏月俸变动表(部分)由上表可知,在此期间唐朝(     

官级

开元(713-741)制

大历(766-779)制

货币所得(单位:文)

真实所得(单位:公石米)

货币所得(单位:文)

真实所得(单位:公石米)

一品

54333

161.47

120000

40

二品

40666

120.84

80000

26.67

三品

30332

90.17

60000

20

A.商品经济发展迅速B.赋役制度改革增加财政收入
C.盛世局面得以延续D.社会动荡导致通货膨胀严重
2024-01-31更新 | 180次组卷 | 3卷引用:山西省吕梁市2024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756年,伏尔泰发表《风俗论》,将中国列为最古老的民族,并盛赞中国的高度文明与繁盛,得到欧洲启蒙哲人的广泛认同。魁奈则说道: “中国人不区分道德和政治,在他们看来,良好的生活技艺即是良好的统治技术,所以伦理学和政治学合二为一。”雷诺多发现“哲学家在中国比在世界上任何国家都更有权力”,所以中国的政治具有一种“哲学王”色彩……这种“开明专制”可以避免政治的混乱和动荡,使政治制度更加稳定可靠。伏尔泰声称,中国的政府官员只有经过几次严格的考试才能被录用,很难想象有比它更好的政府。经过传教士与启蒙思想家的传播, “以学识孕育政府”成为法国社会的新理念。1791年,法国传统的封建等级制逐渐发展为专家治国的官僚政治。

——摘编自张慧《 “中学西渐”推动近代法国政治变革》

材料二   中世纪以来,特别是自全球史开始以来,东西方力量对比和国际格局的变化说明“西方中心论”其实是缺乏历史支撑的,好像“皇帝的新衣”。如果从更远的世界大历史来看, “西方中心论”更像是一个“新事物”,甚至是偶然现象。以历史事实说话,无异于是对“西方中心论”的釜底抽薪。

——摘编自李兴《世界史“西方中心论”破解与“三大体系”构建初探》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8世纪法国“中学西渐”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驳斥“西方中心论”。
2024-01-31更新 | 187次组卷 | 4卷引用:山西省忻州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有关都城选址这一问题,历史学家、经济史学家做过不少研究。这些研究总体上可以划分为两类:第一类研究认为,在王朝定都过程中,自始至终有一个因素是最重要的;第二类研究认为,在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都城选址的影响因素是有所差异的,不可一概而论,应分段进行分析。下面为中国自秦至清的都城变迁图。


——摘编自赵红军等《谁影响了中国历代都城地理位置的兴衰变迁?—一个基于量化经济史的实证分析》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中国古代史的相关知识,围绕“中国古代的都城变迁”这一主题就某个时段或总体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论题明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2024-01-31更新 | 95次组卷 | 4卷引用:山西省忻州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西汉时期,张骞的“凿空”,使中国开辟了通往中亚、欧洲乃至更远地区的大陆交通线。东汉时期,甘英就是在张骞“凿空”的基础上到达波斯湾的。166年,大秦王安敦派使臣从海道来中国。隋唐时期,对外交往水陆并进。辽宋夏金时期的对外交往主要是通过海路实现,中国对外交往进入繁荣阶段。明朝郑和下西洋时期的对外交往中,中国输出的大都是传统产品,如丝绸、瓷器和茶叶等,这种输出主要不是商品交易,而是赠予行为。隋唐时期,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就随着朝鲜、日本和西亚、南亚的使臣的往来而传到各地。同时,中华文化又不断地汲取各地的文化精华,使中华文化进一步走向辉煌。

——摘编自夏克传《中国古代外交规律性认识》

材料二   1861年,中国近代第一个外事常设机构——“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成立。1862年起,总理衙门设立京师同文馆等新式学堂,以培养外语与外事人才。1864年,总理衙门拨银刊印《万国公法》“以助中国外交因应之参酌”。1871年,清政府在《中日修好条规》中成功删除了日本原本要求的“利益均沾”即片面最惠国待遇条款。曾纪泽在1878~1885年间担任清政府驻英、法、俄三国公使,是“中国近代派遣到国外的最成功的一个外交家”。他提倡开放、通商互利,主张利用公法、采用西礼等。1898年,总理衙门奉旨“参酌中西体制”,制定款接外宾章程,并“照会各国驻京公使”。在这一历史进程中,就中国而言,经历了一个由“体系外国家”变成“体系内国家”的艰难过程。

——摘编自姜德琪《中国外交近代化内在成因分析》

材料三   邓小平在对外战略上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不断根据现实条件的变化,调整国家的外交政策……习近平外交思想贯穿着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极大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的外交思想。中国政府越来越把和平发展由对国际形势发展基本趋势的判断转化为自己的长期国家战略和外交战略。参与国际秩序的中国外交实践从服务自身发展逐步向承担大国责任转变,追求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全球秩序。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旨在走出一条与传统大国不同的强国之路,而其根基所在便是始终不渝地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摘编自何奇芮《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外交战略演变的内在逻辑》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汉至明朝中国对外关系的基本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晚清时期中国外交近代化的成因,并说明其国际意义。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外交战略演变的内在逻辑。
9 . 有学者说:“清政府新政措施与戊戌变法主张如出一辙,而且主持新政的许多人还是先前慈禧太后的心腹人物,那么他们当初为何要否定变法、镇压维新志士呢?这貌似是一个历史怪圈,其实背后暗含一政治逻辑。”该学者所说的“政治逻辑”(     
A.暴露了清政府腐朽及反动的本质B.直接导致了清朝统治的结束
C.顺应了延续封建统治的时代需求D.开启了近代中国的政治变革
10 . 湖北张家山汉简《二年律令·户律》明确规定:“未受田宅者,乡部以其为户先后次次编之。”“诸不为户,有田宅,附令人名,及为人名田宅者,皆令以卒戍边二岁,没入田宅县官”。这些规定反映出当时(     
A.土地租佣关系的流动性日益增强B.重农抑商政策因时局而改变
C.户籍制度与田宅管理制度相结合D.关中地区人地矛盾日益加剧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