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9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1 . 下表是有关太平天国运动领导人洪秀全的描述,对此解读最准确的是(     
来源内容
太平天国方面躯长大,面微圆而白,鼻高耳圆而小,其声音响亮而沉重,笑时屋为之震,有极大之膂力与极敏捷之知觉
清廷方面身材魁硕,赤面高颧,有须,粗通文墨,素无赖,日事赌博;体质肥钝,了无异人处
民国前后革命党人面长丰满,红须,手垂过膝;身干长大,富雄姿,豪迈博学,治《春秋》《汉书》
A.不同史料对人物的记载不同B.不同的描述体现人物的多面性
C.不同立场影响对人物的描述D.不同时期对人物描述有所侧重
2023-06-14更新 | 5001次组卷 | 34卷引用:陕西省渭南市尚德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2 . 解读史料,获得历史认识,探寻史料表象背后的意蕴,是历史学的魅力所在。下表为不同时期欧洲人对东方的认识。

欧洲人对东方的认识

时期欧洲人对东方的认识
古希腊时期
荷马史诗记叙的特洛伊战争预示了东西方的分野。希波战争后,希腊人逐渐把以波斯为象征的东方想像成了典型的“蛮族”。埃斯库罗斯在悲剧《波斯人》中把希腊的自由、民主、胜利和波斯的专制、奴性、失败对立起来。
14-16世纪
欧洲人的东方认识延伸到了中国和日本。马可·波罗向欧洲描绘了一个金碧辉煌的东方,金银满地、富庶无比的中国。
17-18世纪
欧洲刮起了一股中国风,中国的园林建筑、茶叶瓷器、书籍戏曲、儒教哲学风靡欧洲。启蒙思想家普遍认为,用道德治理国家是中国的一大特征。道德与宗教、法律、礼仪、风俗融为一体,成为上至皇帝,下至小民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国家因而长治久安。中国社会是和平理性的理想社会。
18 世纪下半叶
-19 世纪上半叶
在欧洲人的认识中,西方与东方不再仅仅是地理的概念,而且是一种新的文化表述。西方理性、科学、进步,一片光明,东方非理性、愚昧、停滞,黑暗一片,有待于西方人用理性之光来照耀。从此历史有了标准,世界有了隔断。

——据黄洋 《古代希腊罗马文明的 “东方”想像》和许平《欧洲人东方认识的拐点》

注:希波战争是对公元前499年至公元前449年波斯帝国入侵希腊城邦所引发的一系列战争的统称,结果希腊联军获胜。战后,雅典民主政治走向繁荣,波斯帝国从此一蹶不振。


阐述从上述材料中发现的历史现象,并得出一个结论。(要求:现象至少源自两段材料,结论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023-04-19更新 | 597次组卷 | 12卷引用:陕西省咸阳市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学界均认为金人争正统的意识十分强烈。《金史》载,海陵王完颜亮曾说,"自古帝王混一天下,然后可为正统",实际上等于说,没有兼并南宋,就不能称为正统。金世宗声称"我国家绌辽、宋主,据天下之正",大定八年(1168年),他还在册命皇太子的《册命仪》中说:"绍中国之建储,稽礼经而立嫡。"金章宗组织了关于"德运"问题的大讨论,有人主张金朝直接继承唐朝的正统,但并未为大多数人所接受。金末,刘祁曾说显宗完颜允恭“高明绝人,读书喜文,欲变夷狄风俗,行中国礼乐如魏孝文"。

——摘编自赵永春《试论金人的中国观》

材料二   金朝统治者从黑龙江南下,力图取代宋朝建立大一统金王朝,他们徙都北京,修建了金中都。金中都遗址的考古发现证实,它已经具备了中华民族统一王朝都城的基本要素,正如范成大所指出的,金朝“国之制度,强慕华风,往往不遗余力”。

——摘编自刘庆柱《中国古代都城发展史与国家认同—关于“统一多民族国家”历史文化认同的考古学解读》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金朝“争正统”的具体做法。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北魏孝文帝改革相比,金朝“强慕华风”的不同结局,并分析其原因。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明末,烟草由菲律宾吕宋岛引入福建,并迅速形成了以漳州、汀州为代表的专业生产区域,两地烟草产量不断提高,最终“反多于吕宋,载入其国(吕宋)售之”。对此解读正确的是,当时漳汀地区(     
A.普通农户的经济收益锐减B.政府主导外来农作物的推广
C.农业发展受世界市场影响D.生产关系调整促进烟草种植
5 . 美英德三国工业生产数据表(以1913年为100%)

国别

1860年

1870年

1880年

1890年

1900年

1910年

1913年

德国

14

18

25

40

60

89

100

英国

34

44

53

62

79

85

100

美国

14

11

17

39

64

89

100

对上表解读正确的是
A.19世纪中期英国工业生产值位居世界前列B.德国的工业发展速度和英国相比长期落后
C.科学技术极大影响了大国的经济发展速度D.美国取代英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中心
2022-04-20更新 | 422次组卷 | 21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解读史料,获得历史认识,探寻史料表象背后的意蕴,是历史学的魅力所在。下表是美国电影中英雄形象的嬗变。

时间代表形象特征
19世纪西部牛仔头戴宽檐帽,身穿牛仔裤,腰插双枪;他们富于正义感,“枪法超群,骑术精湛,以除暴安良的侠举和独来独往的个人英雄主义精神奠定着一种‘社会秩序与个人自由相并存’的美国式神话”
1939超人具有强大的社会责任感,除恶惩奸,并拥有所有人梦寐以求的超能力。超人身上集聚了所有伟大战士的优点,充当着人类的超级警察和救世主
20世纪中期战争英雄宛如一面旗帜,激励、引领着人民谱写民族精神、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的赞歌
20世纪末以来普通人的英雄主义英雄与凡人一样,有高尚的一面也有平凡的一面。其“高尚的英雄品质令人肃然起敬”,而平凡的一面乃至缺点和弱点又使人倍感亲切

——摘编自强云、许俊农《美国电影中“反英雄”形象的解构与重构》


阐述从上述材料中发现的历史现象,并得出一个结论。(要求:现象源自材料,结论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023-05-04更新 | 150次组卷 | 4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文科)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三国时期,扬州由东汉时的3个郡分为8个郡级行政区,属县由40个增至近80个;赣江流域原东汉豫章郡则被分为7个郡级行政区,属县由21个增至58个。对这一现象解读合理的是,当时
A.统治疆域的进一步拓展B.江南市镇经济兴起
C.经济发展影响行政区划D.经济重心南移加速
8 . 1851年时,全法国只有巴黎、鲁昂、南特、波尔多、马赛和里昂6个10万人以上的大城市;到1896年,10万人以上的城市增加到14个。1851年,仅有3%的法国人住在经济发达的塞纳省,及至1911年,居住在塞纳省的法国人已占法国总人口的10%。对该变化解读最合理的是,这一时期法国
A.科技创新水平领先世界B.经济水平迅速赶超英国
C.政治变革促进经济发展D.工业化带动城市化进程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02年,在湘西龙山里耶镇,考古学家发现了数万枚行政文书竹简(里耶秦简)。表3选自专家解读出的部分简牍内容。

简牍1当地深山里发现一种并非丰产的植物“枝枸”,秦吏仍认真描述了它的性状、位置、产果情况,录入官方档案。
简牍2记录12名成卒,在老家欠了官府的罚金从数百钱到上万钱不等,官府连续发函到他们屯戌的地方,在长达3年的不懈追讨,终因太穷而无法偿还。
简牍3迁陵居民交纳蚕茧以充当户赋,“卅四年……当出户赋者志:见户廿八户,当出茧十斤八两”。

——摘编自《里耶秦简:“复活”秦历史》等

材料二 居延汉简显示,在西域屯田的小吏,按照要求必须“能书会计、治官民、颇知律令”。文吏还要专门读史书,写文件,练礼仪。汉代郡守设学,县官设校,配备经师,教授春秋,慢慢将不同地区的基层人民整合起来,聚合成一个大文化共同体。

——摘编自潘岳《秦汉与罗马》


(1)根据材料一,概括秦朝地方官吏的职责。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代地方治理的特点并简析其意义。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10 . 论及中国古代某思想家的“礼治”思想,有学者指出:“(其)殆即表现此过渡时期之趋势,故言礼而不为纯儒,近法而终不入申(申不害)商(商鞅)之堂室也。”下列各项中,对这一“礼治”思想解读正确的是
①孔子曾将其作为立国立身的基础
②体现了荀子“礼法并重”的理念
③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董仲舒的思想
④朱熹以此为基础建立了理学体系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2022-04-09更新 | 145次组卷 | 3卷引用:陕西省延安市富县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