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52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991月,康有为在回忆“公车上书”时说:“再命大学士李鸿章求和,议定割辽台,并偿款二万万两。三月二十一日电到北京,吾先知消息,即令卓如(梁启超)鼓动各省,并先鼓动粤中公车,上折拒和议,湖南人和之……时以士气可用,乃合十八省举人于松筠庵会议,与名者千二百人,以一昼二夜草万言书,请拒和、迁都、变法三者……并日缮写,遍传都下,士气愤涌,联轨察院(都察院)前里许,至四月八日投递,则察院以既以用宝(光绪帝批准和约),无法挽回,却不收。许多论著据此认为康有为发起和组织了“公车上书”,并将之视为资产阶级改良派走上政治舞台的标志。”

——摘编自《康南海(指康有为)自编年谱》等

材料二   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史学界对康有为的说法提出了诸多质疑。茅海建详细查阅清朝军机处《随手档》《早事档》《上谕档》《电报档》《洋务档》《收电》《交发档》《宫中电报电旨》等档案,提出:“从二月二十七日至四月二十一日,在不到两个月的日子里,上奏、代奏或电奏的次数达154次,加入的人数超过2464人次……在各省,封疆大吏电奏反对者(反对签订和约)已过其半数;在京城,翰林院、总理衙门、国子监、内阁、吏部官员皆有大规模的联名上书;举人们的单独上书也达到了31次,加入的人数达到了1555人次;举人们参加官员领衔的上书为7次,加入人数为135人次。”“四月初八日(52日),即康有为所称‘不收’其上书的当日,都察院代奏了官员举人的上书共计十五件。”“由此可以证明,康有为组织的十八行省公车联名上书,并非都察院不收,而是康有为根本没有去送。”

——摘编自茅海建《戊戌变法史事考二集》

(1)评析材料一、二中论点所依据的不同类型史料的具体价值。
(2)根据材料一、二、组织整理出清朝士大夫各阶层对甲午战争失败的反应。
2024-01-10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黔江中学校2022届高三11月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民国建立后,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倒台,引发了以传统政治为基础的旧有伦理与价值体系的松动,男人剪辫、女子放足、青年离家、自由恋爱……这些社会生活的表征,实际反映的是传统价值观念开始失去在社会中的正统地位。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晚清民国卷》

材料二:1915年,袁世凯公开复辟帝制,遭到全国人民的强烈反对,83天后被迫取消帝制。


(1)根据史料一、史料二,概括辛亥革命的进步作用。

材料三:中华民国的成立并没有给人们带来预期的民族独立、民主和社会进步。

——摘编自胡绳《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


(2)如何理解史料三的观点?
2023-06-08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七台河市第六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围绕小小胡椒,一部纷繁的贸易史就此展开。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凡进苏木、胡椒、香蜡、药材等物数万以上者,船至福建、广东等处,所在布政司随即会同都司按察司官检视物货,封睹完密听候,先将番使起送,赴京呈报数目……

——《明会典》

材料二   下图迪奥戈·里贝罗1529年完成的大幅世界地图,属于西班牙官方世界地图,是当时对已知世界的地理描述最为精确的地图。地图在两个位置上画上了具有争议的香料群岛,也被称摩鹿加群岛——位于右侧(东方)和左侧(西方)边缘,但我们只能在西边的那个岛上看到西班牙国王的旗帜。这幅地图原本是要强调科学的精准,但也要包含政治信息:根据地图的描绘,摩鹿加群岛属于世界的西半部分,也就是西班牙所统治的那一边。

迪奥戈·里贝罗世界地图(局部),绘制于1529年,现藏于梵蒂冈教廷图书馆

材料三   葡萄牙人在15世纪末成为最早航至印度的欧洲人,在其后的一百年间,葡萄牙人一直企图控制印度和亚洲的胡椒贸易,但是未能如愿。1718世纪,荷兰人和英国人也想要取得掌控权。黑胡椒的历史和两家与罪恶的殖民主义有如同义词的公司密不可分,即英国东印度公司及荷兰联合东印度公司。而荷兰人将鸦片当作印度马拉巴尔海岸生产胡椒的货款,也催生了祸害匪浅的鸦片贸易。所以伏尔泰说,自1500年后,在印度取得的胡椒没有“未被血染红的”。英、荷两家东印度公司的对立长达两百年,要无止境地开发国外的资源以满足本地市场的需求。形塑了现代全球贸易的推力。

——摘编自【美】玛乔丽·谢弗《胡椒的全球史:财富、冒险与殖民》

(1)分别说明以上三则材料,对研究“胡椒贸易发展史”有何史料价值?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如何理解“胡椒的全球史既是一部经济史又是一部血泪史”?
4 .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新疆的若干历史问题》白皮书(2019年7月)中强调自汉代开始,新疆地区正式成为中国版图的一部分。汉朝以后,任何一个王朝都把西域视为故土,行使着对该地区的管辖权。

地区

考古发现

吐鲁番

出土文书“贞观十九年(645年)行兵请赐物牒”,钤(盖)“安西都护之印”
出土“永淳元年(682年)高昌县申太平乡贮粮状”,钤“高昌县之印”
出土“蒲昌县注定户等申州状”,钤“蒲昌县之印”;还出土钤有“天山”“柳中”等县印的文书多件
发掘出张礼臣(唐将帅)墓,其中官方文书,署有史、参军判仓曹、博士摄录事参军、参事等职事名称
出土开元三年(715年)《西州营名籍》,记西州营八队,每队五伙,每伙六驮,至陇西执行运输任务,有押官、“人”(采骑官)
出土宝应元年(762年)《康失芬行车伤人案卷》;出土《高昌县牒上安西都护府为曹禄山诉李绍谨辞》,所申“借贷不还事”,涉及不同民族和地区
出土《伊吾军屯田残籍》载:“廿亩种麦”,“用水渠灌溉”等,钤“伊吾军之印”
发掘出唐代有默书题记和朱、墨篆印的布绢,涉及今河南、陕西、湖北诸省区

库车

出土唐建中钱、中字钱、开元通宝、大历元宝及莲纹砖、陶瓦等

轮台

发掘出唐代屯田城,内有大熔铁炉、唐朝钱币等

焉者

发现几处唐代屯址,如“唐五城”“陆式铺古城”,皆有屯军仓库、地窑、农具、粮食及唐代铜钱等遗物

——摘编自周泓《从考古资料看汉唐两朝对古代新疆的管辖经营》


表格呈现了新疆部分地区唐代的考古发现。提取材料信息,说明上述材料对研究新疆地区历史有哪些史料价值。
2022-08-01更新 | 107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密云区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5 . (二)一战中的坦克

为了探讨“一战中坦克的应用”,请根据提示完成以下学习活动。

1.第一步:现搜集到下列两张图片,请选择最能够印证坦克应用对战争影响的图片,并结合图片信息说明理由。

图1:照片《1916年索姆河战场上的“马克Ⅰ型”英国坦克》


图2:漫画《最糟糕的就在我们身后》(1918年【英】阿瑟·摩尔兰德)



2.第二步:为了进一步佐证,检索到下列三份资料,请对其史料价值做出评估与说明。
① 索姆河战役亲历者英国人巴兹尔·利德尔·哈特的回忆录(1965年)
② 电影《索姆河战役》(2013年)
③【英】加里·谢菲尔德著:《一战简史》(2019年)
①对而言有较高的史料价值;______,但有亲历者的主观情感和立场、记忆局限。
②对价值较弱;______,有虚构演绎成分,但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③一定的史料价值;_______,但具有较强的学术性,当然也会存在作者视角、立场、史料占有情况而有一定的局限。
3.第三步:根据下列材料解释坦克的应用与一战进程的关系,并就战争与技术发明谈谈你的认识。

材料一   “战壕的不可移动性以及要把战争重新带入移动状态的愿望推动了武器的改进,从而为打破致命的僵局提供了必要的动力。1915年年末,英国最先使用坦克,协约国利用坦克来摧毁防御性的战壕,恢复交战。”

——【美】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格勒《新全球史》

材料二   “若无战车(坦克),则在8月8日的上午,德军就不会受到那样严重的奇袭而发生不可收拾的恐怖现象。步兵看到步枪和机关枪都不能阻止对方的战车,遂感觉到自己是无能为力了,于是,不是投降就是逃走。”

——【德】《1918年8月8日的悲剧》

2022-11-29更新 | 96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奉贤区致远高级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周练历史试题(6)
6 . 史料是历史研究的基础,史料的搜集、鉴别和运用是历史研究的重要阶段,也是历史研究者的基本功。下面是某历史兴趣小组在研究“20世纪西方社会发展与保障制度”时搜集到的史料。

材料一  中世纪王室和教会建立的慈善机构


材料二  近代西方工人运动

工人群众的贫困程度从1848年至1864年间没有减轻,这是一件不可争辩的事实,但这个时期按工业发展和贸易增长程度来说却是史无前例的。……其实,在大陆上所有工业的和先进的国家里,都在重复着像在英国发生的同样事实……在所有这些国家里,“完全局限于有产阶级的财富和实力的增长”确实是“令人陶醉的”。……工人阶级的广大群众总是逐步下降…不论是改进机器,或是在生产上应用科学,改善交通工具,或是新辟殖民地,或是向外移民,或是扩大市场,或是自由贸易,抑无论是这一切结合起来,都不能消除劳动群众的贫困:在现代的恶劣的基础上,劳动生产力的任何新的发展,都不免要加深社会的对立和加强社会的对抗。……夺取政权已成为工人阶级的伟大义务……

——《国际工人协会成立宣言》(节选)

材料三  二战后西方福利国家的建设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达国家在生产力提高的基础上,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社会福利制度,走上了福利国家道路……社会福利活动的范围取得了标志性的扩展。收入保障之基本计划——退休、失业和工伤的范围和覆盖率逐步上升,为越来越多的人口提供了保护,同时也占用了越来越多的预算。随着时光的流逝,那些原先设计为解决狭隘条件下和特定人群的计划被放宽限制、修订并拓展到覆盖全民。与此同时,最初设定为接近最低生存标准线的援助水平也被放宽到符合主流社会之合理标准的水平。但福利政策的长期实行必然与经济发展的效率发生矛盾,巨额公共开支,国家不堪负担,社会成员劳动积极性下降,出现了“主动失业现象”。20世纪70年代以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社会福利制度陷入重重困难。

——摘编自(美)特雷尔教授《社会福利政策导论》(2003年出版,黄晨熹等译)


(1)分别说明三则史料对于研究“20世纪西方社会发展与保障制度”的史料价值,并对每类史料做出评价。
(2)围绕研究主题,你认为还可以搜集补充哪些类型的史料?
(3)史料的搜集、鉴别和运用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2022-02-21更新 | 191次组卷 | 2卷引用:山东省2022届高三12月份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7 . 文物是不可再生的历史文化资源,承载着历史的记忆。以文物来见证和讲述新中国的发展历程,还原历史,走向未来。

任选其中一幅图片,提取材料信息,说明其对新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贡献及其史料价值。(要求:自拟标题,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严密。)
2022-02-17更新 | 119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朝阳育英高考补习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国联和联合国都是为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而建立的国际组织。二者在履行这一职能时,哪一个更有效呢?

材料一   国联和联合国的相关规定


第十六条
(一)联盟会员国如有不顾本盟约……所定之规约而从事战争者,则
据此事实应即视为对于所有联盟其他会员国有战争行为。其他各会员
国应即与之断绝各种商业上或财政上之关系,禁止其人民与破坏盟约
国人民之各种往来并阻止其他任何一国,不论为联盟会员国或非联盟
会员国之人民与该国人民财政上、商业上或个人之往来。
(二)遇此情形,行政院应负向关系各政府建议之责,俾联盟各会
员国各出陆、海、空之实力组成军队,以维护联盟盟约之实行。……
(四)联盟任何会员国违犯联盟盟约内之一项者,经出席行政院之
所有联盟其他会员国之代表投票表决,即可宣告令其出会。
——《国际联盟盟约》
第二十四条
(一)为保证联合国行动迅速有效起见,各会员国将维持国际和平
及安全之主要责任,授予安全理事会,并同意安全理事会于履行此
项责任下之职务时,即系代表各会员。……
第二十七条
(一)安全理事会每一理事国应有一个投票权。
(二)安全理事会关于程序事项之决议,应以九理事国之可决票决
之。
(三)安全理事会对于其他一切事项之决议, 应以九理事国之可决
票包括全体常任理事国之同意表决之;但对于第六章及第五十二条
第三项内各事项之决议,争端当事国不得投票。
——《联合国宪章》

材料二   国联与中国问题

李顿调查团在满洲



1932年1月21日,国联成立以英国人李顿为首的调查团,
就日本侵华问题进行调查。1932年9月4日,调查团完成
调查报告,各委会签字。10月2日《国联调查团报告书》
在东京、南京和日内瓦同时发表。
试将报告书略加浏览,即觉有最显明呈现之两点,一位九一八当日及九一八以后一切
日本军事动作均无正当之理由,不能认为自卫之手段。一为所谓满洲国者,并非真正
及自然之独立运动所产生,而为日本军队及日本文武官吏操纵造作之结果。
——中华民国外交部长罗文干
今次满洲新兴,帝国尊重其独立,促其健全发展以为东亚之祸根,保世界和平之基础,
然不幸(国际)联盟所见与此背驰,针乃令政府慎重审议,终于采取脱离联盟之措施。
——日本昭和天皇

材料三   联合国与朝鲜问题


实际上,美国是为了一项原则——击退侵略,并
通过联合国落实这一原则。美国之所以能够得到
联合国的批准,是因为苏联驻联合国代表不断抗
议联合国将共产党中国排除在外,因而缺席了安
理会的关键投票。
——[美]亨利•基辛格《世界秩序》
美国操纵联合国安理会通过非法决议,纠集以美国为首的16个国家
组织“联合国军”,武装入侵朝鲜。10月7日,“联合国军”越过“三八
线”,19日占领平壤,进而把战火引向鸭绿江边,严重威胁中国的国
家安全。在这紧急关头,应朝鲜党和政府的请求,在反复权衡利弊
后,中共中央作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战略决策。
——据李捷《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稿》


(1)材料一中的史料对所研究的问题有何价值?
(2)结合材料一、二,说明联合国取代国联是否有其必然性。
(3)材料三中的两则史料对联合国作用的认识是否矛盾,为什么?
(4)进一步认识联合国在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方面的作用,还需要做哪些方面的探讨?试举两例加以说明。
(5)上述材料,在历史研究中选择史料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2022-01-01更新 | 193次组卷 | 2卷引用:山东省济宁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9 . 清代考证之学高度发达,形成了“实事求是,无征不信,广参互证,追根求源”的考证方法。继承传统的新历史考证学得益于20世纪初年“四大新史料”(甲骨文、敦煌文书、汉晋木简、明清档案)相继发现及历史观念的深刻变革,启发历史研究者由以帝王将相为中心转向以社会生活演进为中心,从以往依靠古代文献资料到利用“上自穹古之石史,下至昨今之新闻”,都置于史料范围之内研究。这最能说明
A.新历史考证学丰富了历史研究视
B.新史料的历史价值普及高于传统史料
C.新史料运用是对清代考证之学的发展
D.历史观念变革赋予传统史料新价值
2022-01-01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创新致远协作体2022届高三12月适应性考试历史试题
10 . 选官春秋

官员,是国家政治活动的重要参与者,也是国家政权存在的重要基础之一。在中国古代,为封建王朝选拔合格的官员一直是中央政府统治的重要一环,选拔官员的方式与标准也随着时代发展而在不断进步与变化。


(1)中国古代的官员选拔制度经过了长时期的发展,请将与下列选官制度与时代相对应(填字母)。

A.察举制B.科举制C.九品中正制D.世官制E.军功爵制
针对选官制度的史料历来相当丰富,以下是两段相关史料,请阅读后回答问题。

材料一:其艰难谓之“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其有老死于文场(考场)者,亦所无恨。故有诗云:“太宗皇帝其长策,嫌得英雄尽白头!”

——【五代】《唐摭言》卷1《散序进士》

材料二:学秀才的,经学、词赋是两等……自隋唐以来,取人专尚词赋,人都习学的浮华了……

——【元】《通制条格》卷5《学令·科举》


(2)材料一和材料二的内容涉及什么选官制度?两位论者对该制度态度有何不同?请从时代背景的角度分析论者为何会持这样的态度?

图片说明:

左图是老北京的一款游戏“升官图”的部分截图,玩法类似于“大富翁”。图上有各种官位名称,玩家从白丁(平民)开始,通过掷骰子随机决定升降,最终可上升到三公之位。当走到有些官位时玩家可以快速升官,而有些官位则升迁不易,甚至可能降职。

(3)升官图对于研究中国古代选官制度是否拥有史料价值?通过升官图可以得到哪些信息?在使用升官图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应当注意什么问题?
(4)有一种说法称这种游戏形式在汉代就出现了,你是否认同这种说法?如认同,请运用历史知识进行证明,如不认同,则依据历史知识推测其大致可能出现的时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