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084 道试题
1 . 20世纪60年代,美日两国修订了新的日美安全条约,删除了原条约中驻日美军可以用于镇压日本内乱的条款,保留了原条约中美军驻扎日本、双方共同应对对日本领土上的任何一方的武力进攻等内容。这一修订(     
A.表明多极化削弱了日美关系B.标志着美苏争霸局势趋于缓和
C.是马歇尔计划在亚洲的实践D.说明美国冷战政策无根本变化
2024-01-13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三校联考备考2024届高三上学期实用性联考(五)历史试题
2 . 如表所示为我国1979~1999年部分工业产品产量情况。这反映出这一时期我国(     
年份原煤/亿吨原油/万吨天然气/亿立方米发电量/亿千瓦时成品钢材/万吨焦炭/万吨水泥/万吨
19796.3510615145.12820.02497.04583.07390.0
198910.5413764150.55848.04859.06624.021029.0
199912.8016000252.012393.012109.812073.757300.0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B.国民经济比例趋于协调
C.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成D.生产力水平大幅度提高
2024-01-13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三校联考备考2024届高三上学期实用性联考(五)历史试题
3 . 孙中山指出:“共和者,我国治世之神髓,先哲之遗业也。我国民之论古者,莫不倾慕三代之治。”孙中山(     
A.借助托古改制阐释民主思想B.认为中国国民民主意识强
C.在探讨救国道路的路线选择D.认为共和制度起源于先秦
2024-01-13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三校联考备考2024届高三上学期实用性联考(五)历史试题
4 . 商业贸易的繁荣是社会、经济、政治综合作用的结果。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宋代城市由单一的维护封建统治的堡垒功能,日趋走向多样化,其社会、商业贸易、文化消费等功能日益显露出来,最明显的就是城市生活不再只为统治集团、贵族官僚服务,开始面向下层、面向一般市民。据史载,“今闾阎之卑,倡优之贱,男子服带犀玉,妇人涂饰金珠,尚多僭侈,未合古制”。中世纪前期的城市管理制度“坊市制”被十分发达的“厢坊制”取代,到南宋中叶,不少城市已演变为“隅巷(坊)制”,坊实际上已成为商业区与居住区相混杂的街区。……南方以自然经济区域为范围,以经济发展为驱动力,推动交通、人文等方面的发展,形成了一个个独具风格和特色的多功能城市,走上了经济型城市的发展道路。正是宋代的“城市革命”,推动了封建城市规划的变革和中国城市的发展。

——摘编自吴刚《中国古代的城市生活》等

材料二:1600年,英国东印度公司获得了国王授予的特许状。1708年,“英国商人对东印度贸易联合公司”(简称“东印度公司”)在国王的出面斡旋下成立。它从成立初期起就开始限制大股东的支配权,规定每位股东,无论性别、信仰、种族,只要购买了公司的股份,就拥有投票权和参加股东大会的权利;同时制定明确的法规,强化股东大会的重要性,规定总裁和副总裁不参加股东大会,由董事长主持股东大会。公司的主要业务,就是把亚洲各地的陶瓷、咖啡、香料、纺织物、茶叶等进口到欧洲,再把一些欧洲的毛织物、锡铁制品等出口到亚洲。公司的贸易据点遍及欧亚沿海地带,17世纪到18世纪,公司都保持着惊人的年均利润率。

——摘编自(日)浅田实《东印度公司》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宋代“城市革命”是如何推动封建城市规划的变革和中国城市的发展的,并简析这一现象发生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英国东印度公司的特点,并指出其带来的影响。
(3)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英商业发展的基本走向,并从政治制度和经济政策角度分析其原因。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英国13世纪初颁布的《大宪章》规定:“如果国王因某个事项,譬如对外战争,确实需要附庸们的经济支持,需要额外征收税赋,必须召开由教会主教、修道院院长和贵族参加的全体会议讨论决定。”这表明《大宪章》(     
A.促成英国建立起君主立宪制B.注重维护臣民的私有财产
C.强调国王权力神圣不可侵犯D.形成了“王在法下”的原则
2024-01-12更新 | 158次组卷 | 34卷引用:云南省红河州弥勒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工业革命以来英国反对专制、主张限制政府权力,倡导经济自由的亚当·斯密特别强调价值规律和自由竞争对市场的作用,反对国家作出干预经济的政策决断,主张自由生产和经营。李嘉图认为只有商业自由,才能够实现最有效、最合理的分工,个人才能更高效地利用资本和劳动;国家才能更高效地发挥资源禀赋,以实现社会共同利益的增加。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来,马歇尔《经济学原理》强调自由竞争,提倡自由竞争为生产者和消费者带来最大化的效用,避免经济危机的发生。20世纪30年代美国经济大危机以来,哈耶克认为,国家对于经济的干预或者计划经济的实施,会使经济发展受到制约,会导致国家权力专制。市场应该是自由放任的,强调自由的市场、生产和经营,反对计划经济和社会主义。只有独立的个人拥有生产资料才会有利于生产、有利于经济的发展。

——改编自王鑫璃《自由主义经济思想的历史演进》


从材料中任选一个人物或时期及相应的经济思想,围绕自由主义经济思想”确定一个主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阐释。(要求:明确所选人物或时期,指明相应经济思想,紧扣主题加以阐释,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024-01-12更新 | 45次组卷 | 2卷引用:云南省三校联考备考2024届高三上学期实用性联考(五)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朝,开始出现了一系列关于污水排放和垃圾处理的法律。《唐律疏议》中记载:“其穿垣出秽污者,杖六十;出水者,勿论。主司不禁,与同罪。疏议曰:具有穿穴垣墙,以出秽污于街巷,杖六十。直出水者,无罪,主司不禁,与同罪。谓‘侵巷街’以下,主司合并禁约,不禁者与犯人同坐。”换而言之,如果随意倾泻污水或者乱扔垃圾,被武侯、不良人发现,需要面临被杖击六十的处罚。唐朝这些严苛的法律为后来的宋朝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摘编自牛素娴《两宋都城的用水及水源卫生》

材料二   按照布罗代尔的研究,在前近代时期,欧洲城市,公共卫生情况大同小异,人们一般通过排放污水管道处理污水(主要是雨水),通过清洁工处理固体垃圾。直到18世纪,巴黎、伦敦的河畔依然成为人们自由大小便的场所;城内街道无清扫街道章程,是以各街道泥淖拉杂,堆积甚多;饮水也成问题,因为居民什么东西都往河里扔。糟糕的卫生状况导致疾病尤其是传染病极易流行。19世纪前后,欧洲城市近代公共卫生事业空前发展起来。伦敦、巴黎等城市大型排污系统的建设、自来水的使用、室内抽水马桶的使用、对食品卫生的管理,使城市公共卫生得到很大改善。19世纪中叶细菌学和寄生虫学的建立,使人们开始对传染病进行积极预防。公共卫生法规的制定,使得这些城市率先实现公共卫生事业近代化。

——据何小莲《论中国公共卫生事业近代化之滥觞》整理、改编

材料三   中国常驻联合国副代表表示:海洋是全人类的共同财产,日本政府不顾国际社会质疑和反对,单方面强行启动核污染水排海,这一举动无视公共利益,公然向全世界转嫁核污染风险,极其自私自利,极其不负责任。长期以来,围绕福岛核污染水排海对海洋环境、食品安全和人类健康的影响一直存在严重关切,日方做法的正当性、合法性、安全性也一直受到广泛质疑。中方强烈敦促日方正视有关国家表达的合理关切,立即停止核污染水排海。

——摘编自“新华网”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代城市污水治理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欧洲公共卫生情况的变化和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就中国对日本核污水排海的态度,谈谈你的认识。
2024-01-12更新 | 135次组卷 | 2卷引用:云南省三校联考备考2024届高三上学期实用性联考(五)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16世纪,法国作家拉伯雷提倡“想做什么,便做什么”的教育观,提出书本是知识的来源,观察、谈话、游戏、游学、参观、旅行等也是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同时期,欧洲新兴市民阶级摒弃了中世纪对《圣经》单调的研习,新开设了读写算术、逻辑学、哲学以及音乐、体育等课程。这说明(     
A.基督教会的神权统治被摧毁B.普通民众的政治经济地位得到提高
C.经济发展助推民族观念形成D.文艺复兴推动了欧洲教育的世俗化
9 . 元朝在政治上虽有“内北国而外中国,内北人而外南人”的区分,但文化上北人南往,或南人北上,蔚然成风。北方士人往往以江南一游为荣。南方士人大多以“游孔林”“历燕赵”“谒京师”作为人生的重要经历。这表明(     
A.差别对待政策导致矛盾激化B.国家统一促进文化交融
C.南北交流推动经济均衡发展D.边疆内地得到有效治理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村规民约

村规民约是村民群众在村民自治的起始阶段,依据国家政策和法律法规,结合本村实际,为维护本村的社会秩序、社会公共道德、村风民俗、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制定的约束规范村民行为的一种规章制度。下图所示为2022年江苏省新沂市马鞍山镇高原村村规民约。

(一)带头热爱祖国,严禁参加邪教。(二)带头遵纪守法,严禁违法犯罪。
(三)带头崇尚科学,严禁封建迷信。(四)带头移风易俗,严禁铺张浪费。
(五)带头尊老爱幼,严禁大逆不孝。(六)带头维护生态,严禁污染环境。
(七)带头和睦相处,严禁制造矛盾。(八)带头勤劳致富,严禁好逸恶劳。
(九)带头文明礼貌,严禁粗俗野蛮。(十)带头爱护公物,严禁随意破坏。
结合材料,以“中国·基层治理”为主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2023-12-29更新 | 10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广南县第十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