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42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国家治理能力指的是国家管理社会各方面事务的能力,包括经济、政治、社会等各领域的机制、法律法规建设,是一整套紧密相连、相互协调的制度和法律体系。

角度和国家治理的关系
政治制度各国国情不同,每个国家的政治制度都有其独特性,都是在这个国家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长期演进的结果,制度构建是国家治理能力的重要体现。
选官制度官员的选拔和管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国国家制度和国情不同,官员的选拔和管理方式各异,如近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以文官制度规避政党更替造成的政府工作动荡。
法律法规法律是国家的统治工具,着眼于防范与惩处。国家治理离不开法律的支持与保障,法律是维护社会秩序稳定的重要工具。
赋税制度国家顺应经济发展需要,实行相应赋税制度,保障国家收入的同时,稳定社会经济秩序,彰显出国家在经济领域的治理能力。
基层治理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加强基层治理是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不同阶段、不同地区的国家基层治理各有差异,如中国古代基层治理以户籍管理与基层组织构建为基础,西欧中古时期的基层治理以庄园和城市为中心。

——改编自统编教材《选择性必修1》单元导语部分


从材料中任意选取-一个角度,围绕“国家治理”这一话题,自拟论题,并运用所学知识进行阐述。(要求:写出选取的角度,论题明确,阐述须有史实依据,逻辑清晰)
2024-02-07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潮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三国和两晋时期,北方的匈奴、羯、氐、羌、鲜卑等少数民族开始内迁到黄河流域,各民族纷纷建立自己的政权,他们彼此征战,人民被屠杀,牛马被掠夺,城市化为废虚,田地大量荒芜,为躲避战乱,大批北方民众纷纷渡江南下,形成第一次南迁的浪潮。

——摘编自统编历史教材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材料二   唐宋时期是我国茶业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唐宋茶叶生产为当时人们的生活消费提供了新的产品。作为备受欢迎的饮品,茶叶丰富了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改变了旧的生活方式,促进了人们的相互交往。唐宋茶业经济的发展,不仅大大减少了自然经济的“地盘”,而且使得围绕着茶叶商品的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的人们的社会交往变得复杂起来,进而逐渐克服了人与人之间及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狭隘性。宋政府通过控制茶叶互市贸易、赏赐茶叶给少数民族首领、赏赐茶叶给军队官兵等方法增强军队力量,换取和平。由于少数民族嗜好茶茗,所以茶叶成为民族间交往的媒介之一,成为协调民族关系的一个重要因素。

材料三   宋代,文人士大夫可以自由结社、朝堂论争,也可以归隐自然、追求自我。各个阶层的接触机会增多,社交活动频繁。临安等地“买卖昼夜不绝”。传统的分餐制,已不符合饮食者对美食和氛围的热切追求,也不符合经营者多元经营特色和人力物力财力的成本要求。同桌群聚,同盘而食,各取所需,满足了官场结党、商业联系、亲朋联谊等各类聚会需求。

——摘编自周扬《“分餐”与“合餐”的衍变》、陈伟明《分餐传统为何在唐宋时期发生改变》、田芬《唐朝饮食文化中“合食制”流行成因探析》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大批北方民众纷纷渡江南下,形成第一次南迁浪潮”的主要原因,这一现象导致的直接后果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唐宋时期茶叶经济发展的影响。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分析宋代餐饮习俗变化所反映的时代特征。
2023-10-05更新 | 97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鹤岗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多元起源的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不断向一体化迈进,维持着和平、统一的主流,保持着对中华文明较高的认同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华夏国家、民族从春秋战国起就逐渐加快了它的一体化进程。这种一体化进程打破“邦国”“宗族”壁障,使国家、人民不论在政治制度、个人身份、族类从属上都发生极大变化。

——摘编自李禹阶《华夏民族与国家认同意识的演变》

材料二 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发诸尝通亡人(逃离原有户籍而出外游食之民)、赘婿、贾人……以嫡遣戍”,在直抵阴山的地方置“四十四县”,又派蒙恬率兵三十万北逐戎狄。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三(汉元帝竟宁元年)正月,匈奴呼韩邪单于来朝,自言愿婿汉氏以自亲。帝以后宫良家子王嫱字昭君赐单于。

——《资治通鉴》司马光 卷二十九

材料四 三国和两晋时期,北方的匈奴、羯、氐、羌、鲜卑等少数民族开始内迁到黄河流域,各民族纷纷建立自己的政权,他们彼此征战,人民被屠杀,牛马被掠夺,城市化为废虚,田地大量荒芜,为躲避战乱,大批北方民众纷纷渡江南下,形成第一次南迁的浪潮。

——摘编自统编历史教材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材料五 从辽、金朝起,中国政治上的统治重心开始北移,燕京(今北京)成为此后历朝统治的政治中心,使得长城南北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上完全成为统一和不可分割的整体······由此开始民族得到了南北大调动、大迁徙、大融合,改变了民族人口分布的格局。民族意识、中国观念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契丹人、汉人、党项人、女真人,同是国人,今皆一家。


(1)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说明春秋战国时期华夏国家和民族的变化。
(2)依据材料二材料三,概括秦汉时期在民族关系处理上有哪些方式?
(3)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大批北方民众纷纷渡江南下,形成第一次南迁浪潮”的主要原因及影响。
(4)依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分析辽金时期政治重心开始北移的有利影响。
2023-09-25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安庆市第一中学龙山校区2021-2022学年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官员的选拔与管理是国家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类政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材料一   科举考试是中国古代选拔官员的主要方法。它所一直坚持的是自由报名、公开考试、平等竞争、择优取士的原则,其基本理念是“至公”,……可以说,科举制是封建社会的“平民政治”。这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皇族及豪强宗法势力对于政治权力的垄断,促进了社会的良性流动,从而扩大了统治阶级政治统治的合法性基础。

——摘自邹一南《浅谈科举制度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材料二   西方的文官制度效法的对象是明清科举制度,但并不是全盘照搬,而是予以适应性改造。明清科举选官主要以考八股文为主,考试内容单一,在科举考试之后,任官则由国家统一调配。西方的文官制度考试一般分为笔试和复试,对通过考试的官员进行分类,建立通专人才相结合的新体系以及职前培训制度,使每个职位都可获得最佳人选,从而满足不同部门的需要。

——摘编自李永强、马慧玥《论中国科举制度对西方文官制度的影响》

材料三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重新设计颁布了政府的人事制度,“官吏”称谓逐渐被“公务员”代替。从1929年制定《公务员任用条例》,到1933年颁布《公务员任用法》,标志着公务员制度的建立。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公务员制度以北洋政府时期的文官制度为基础,继承、吸收了中国传统考试监察制度和西方文官制度的精华。公务员的选任由最高考试机关——考试院负责,“所有公务员均须依法律,经考试院考选、铨叙,方得任用”。1929年,国民政府公布了第一部《考试法》,此后又颁布一系列法规。孙中山关于文官考试的思想主张,几乎全部以法律条文的形式在这一时期得到了确立。不同于北洋政府的相关法规,《考试法》允许女子参加考试,具有更强的开放性和平等性。

——摘编自统编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教材《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科举制是封建社会‘平民政治’”的内涵。
(2)据材料二,比较指出西方文官制度与中国明清科举制度的不同之处。
(3)据材料三,概括南京国民政府官员选拔制度的特征。
(4)综合上述材料,对于官员选拔与管理,谈谈你的认识。
2023-04-12更新 | 209次组卷 | 2卷引用:广东省惠州市惠阳区丰湖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窃以为国家取士之制,比之前世,最号至公。盖累圣留心,讲求曲尽,以谓王者无外,天下一家,故不问东西南北之人,尽聚诸路贡士,混合为一,而唯才是择。各糊名、誊录而考之,使主司莫知为何方之人、谁氏之子,不得有所憎爱薄厚于其间。故议者谓国家科场之制,虽未复古法,而便于今世。其无情如造化,至公如权衡,祖宗以来不可易之制也!

——欧阳修《欧阳文忠公文集》卷113《论逐路取人札子》

材料二   比之唐代取士以不严防弊为常态,而致举子“驱驰府寺之门,出入王公之第,上启陈诗”,以求“咳唾之泽”,和“贵戚纵恣,请托公行”,以及由此而来的“势门子弟,交相酬酢,寒门俊造,十弃六七”,则宋人用严立隔绝以成其“无情”和“至公”,立意正在于抑制权势对于科举取士的支配与影响,从而提防权势转化为科举取士中的优势。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杨国强《科举制度的历史思考》

材料三   下表是中国古代部分王朝南北方籍进士、状元统计表

1   北宋南北方籍进士所占比例

时间

960977

9981020

10211063

10641085

10861100

11011127

北方占比

38.42

18.63

12.49

6.61

5.17

2.86

南方占比

61.58

81.51

87.51

93.39

94.83

97.14

2   唐高祖武德五年(公元622年)到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南北方籍状元人数

地区

五代

北宋

南宋

合计

北方

40

6

28

0

6

11

8

11

10

120

南方

18

10

24

37

0

0

2

77

69

237

———摘编自乔亦婷《宋代进士的时空分布及成因》等资料

材料四   北宋时,南方人在全国统一的科举考试中优势明显,后来朝廷被迫对北方地区的考生单独分配录取名额。自南宋起,江浙一带尤其成为人才集中的地区。

——统编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1)阅读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宋代比之唐代,科举取士有了哪些进步?这些进步背后的经济和政治因素是什么?
(2)阅读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概括北宋以后我国人才分布呈现出的新格局,并以唯物史观分析成因。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新航路开辟后,葡萄牙和西班牙开始大规模殖民掠夺。17-18世纪,荷兰英国法国等欧洲国家也纷纷建立海外殖民地。欧洲的商人和殖民者直接同世界各地建立起商业联系,世界市场初步形成。工业革命后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更为便捷。资产阶级凭借工业革命带来的强大经济和军事实力,在拉丁美洲亚洲和非洲等地建立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他们把越来越多的地区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之中。

——摘编自统编历史教材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

材料二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除输出商品和掠夺原材料外,还利用资本输出,牢牢地控制了落后国家的经济命脉,榨取大量财富。为了抢夺更多的原料产地和销售市场以及投资场所,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20世纪初,世界基本上被瓜分完毕,亚非拉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被迫加入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摘编自统编历史教材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过程。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影响。
2023-05-18更新 | 104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以下是统编版教科书关于“交子”的表述,据此可以判断(     
教科书关于“交子”的表述
七年级下册商贸的繁荣也促进了货币交易量的增长,但长期以来市场上流通的是金属货币,携带很不方便。北宋初期,四川地区出现“交子”。
《中外历史纲要》上册商品流通规模扩大,使得货币需求量剧增。北宋钱币铸造量最多时高出唐朝十多倍,并开始出现纸币——交子。
选择性必修—《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由于铜钱本身价值低下,民间又有很多铜钱被囤积销毁重铸器皿,所以铜钱流通量仍然不足,无法满足商业贸易发展的需要,出现“钱荒”。在这样的背景下,北宋诞生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称为“交子”。
A.交子出现是商业贸易发展的产物B.交子出现是因为携带铜钱不方便
C.交子出现是因为铜钱流通量不足D.交子是北宋发行信用货币的尝试
8 . 当今世界上主要存在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这两种不同的社会制度,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都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历史产物。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光荣革命”大概是我心目中最完美的一次政治设计。它在一个长期专制统治的国家找到了一个摆脱革命与专制的循环,能有效地控制“控制者”的办法。

——摘编自杨小凯《中国政治随想录》

材料二   余粮收集制保障了前线的粮食供应,但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导致战后的经济和政治危机。1921年,苏俄政府决定实施新经济政策,其重心是调整国家与农民的关系,通过粮食税等市场机制,允许私营企业有一定程度的发展,在一些经济部门引入外国资本……

——摘编自统编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光荣革命”后创造了怎样的政治制度。试分析这个政治制度是如何有效控制“控制者”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苏俄经济政策所发生的变化,并分析其变化的原因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罗马人很早就接触到希腊文化,拉丁字母就是他们改造希腊字母的结果。公元前3世纪,罗马人征服了意大利南部的希腊人,大约100年后,又征服了马其顿和巴尔干半岛南部,把马其顿和希腊都变成了罗马的行省。但在文化上,罗马人更愿意拜希腊人为师,学习希腊文化。如罗马诗人贺拉斯所说:“被征服的希腊人征服了野蛮的征服者,把艺术带给了粗鄙的拉丁姆。”

——摘编自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文化交流与传播》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战争与文化传播”自拟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10 . 官员的选拔与管理是国家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类政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方的文官制度效法的对象是明清科举制度,但并不是全盘照搬,而是予以适应性改造。明清科举选官主要以考八股文为主,考试内容单一,在科举考试之后,任官则由国家统一调配。西方的文官制度考试一般分为笔试和复试,对通过考试的官员进行分类,建立通专人才相结合的新体系以及职前培训制度,使每个职位都可获得最佳人选,从而满足不同部门的需要。

——摘编自李永强、马慧玥《论中国科举制度对西方文官制度的影响》

材料二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重新设计颁布了政府的人事制度,“官吏”称谓逐渐被“公务员”代替。从1929年制定《公务员任用条例》,到1933年颁布《公务员任用法》,标志着公务员制度的建立。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公务员制度以北洋政府时期的文官制度为基础,继承、吸收了中国传统考试监察制度和西方文官制度的精华。公务员的选任由最高考试机关——考试院负责,“所有公务员均须依法律,经考试院考选、铨叙,方得任用”。1929年,国民政府公布了第一部《考试法》,此后又颁布一系列法规。孙中山关于文官考试的思想主张,几乎全部以法律条文的形式在这一时期得到了确立。不同于北洋政府的相关法规,《考试法》允许女子参加考试,具有更强的开放性和平等性。

——摘编自统编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教材《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1)据材料一,比较指出西方文官制度与中国明清科举制度的不同之处。
(2)据材料二,概括南京国民政府官员选拔制度的特征。
(3)综合上述材料,对于官员选拔与管理,谈谈你的认识。
2022-11-17更新 | 77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