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91 道试题
1 . 无产阶级革命导师们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作出的科学论断,对社会发展进程产生重大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马克思、恩格斯在1845-1846年撰写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指出:各民族的原始封闭状态由于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交往以及因交往而自然形成的不同民族之间的分工消灭得越是彻底,历史也就越是成为世界历史。

--摘自《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

材料二   现在我们知道,这个理性的王国不过是资产阶级的理想化的王国;永恒的正义在资产阶级的司法中得到实现;平等归结为法律面前的资产阶级的平等;被宣布为最主要的人权之一的是资产阶级的所有权;而理性的国家、卢梭的社会契约在实践中表现为,而且也只能表现为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国。18世纪伟大的思想家们,也同他们的一切先驱者一样,没有能够超出他们自己的时代使他们受到的限制。

--[德]恩格斯《反杜林论》,《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九卷

材料三   改革开放以后,党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为我国发展营造了良好外部环境,为人类进步事业作出重大贡献。进入新时代,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对世界和平与发展威胁上升,逆全球化思潮上升,进入动荡变革时期。

--摘自《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


(1)根据材料一马克思和恩格斯对“世界历史”形成的论述,分别概述新航路开辟和工业革命对世界历史形成的作用。分析马恩在《共产党宣言》中对“资本主义”这一世界历史现象的科学论断。
(2)指出材料二中恩格斯研究历史的方法论。结合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相关史实,评析“理性的国家、卢梭的社会契约”在实践中的表现。
(3)1985年,邓小平首次提出“和平和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问题”的著名论断。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概括21世纪以来在和平与发展主题下的世界历史特征。
2023-07-17更新 | 240次组卷 | 5卷引用:纲要下第11课-实战高考2024年一轮复习全考点突破
2 . 延续与变迁

材料一   西方传统观点认为,公元1500年前后是欧洲历史的分水岭,此时欧洲告别中世纪,进入现代。

材料二   20世纪后期,有学者提出,公元1500年前后这一时段固然重要,但还不能称之为欧洲历史的分水岭,因为此时欧洲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关系等领域并无本质变化。这种状态一直持续到18世纪中后期,此后历史才真正步入现代,分水岭才真正出现。

历史发展往往是一个延续与变迁交织的过程。从这一角度,结合15—18世纪欧洲历史的重大史实,评析材料一和材料二的观点。
2023-06-30更新 | 4186次组卷 | 24卷引用:纲要下第6课-实战高考2024年一轮复习全考点突破
3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大班”是清朝对英国东印度公司派驻广州机构负责人的称呼。清朝的许多涉外事务是通过大班与行商的往来合作完成的,大班与行商通常只是一种较为单纯的贸易管理的关系。

1833年,英国政府任令律劳卑担任驻华商务总监督,取代此前的大班,但英国既没有发给他凭证,也没有通知清政府。1834年7月25日,律劳卑未经准许,擅自抵达广州。律劳卑向行商表示,他要立刻以英王代表的身份直接与总督往来,并致函总督卢坤,声称他“有保护与促进英国贸易之权,并得依情形之需要行使政治与司法权”。广东地方当局拒绝接收其公函,称“中外之防,首重体制,该夷目律劳卑有无官职,无从查其底里,即使实系该国官员,亦不能与天朝疆吏书信平行,事关国体,未便稍涉迁就,致令轻视”。但律劳卑置之不理。9月2日,广东发出告示,下令停止中英贸易。9月5日,律劳卑令军舰强行驶过虎门,与清守军交火,在广东当局抗击下,律劳卑命令军舰离开广州。9月29日,中英贸易恢复。这就是所谓的“律劳卑事件”。

——摘编自朱谐汉《律劳卑事件》等


评析“律劳卑事件”里中英两国的做法。
2023-04-20更新 | 544次组卷 | 6卷引用:纲要上第15课-实战高考2024年一轮复习全考点突破
4 . 集市和交易所

材料一 具有全欧意义的香槟集市(香槟伯爵领地上四个城市中定期轮流举行的集市)是当时最大的集市。它的繁荣期是在12至13世纪。香槟的领土同德意志、佛兰德、法兰西等国相毗邻。香槟本身的政治条件也是有利的,因为香槟伯爵只是名义上依附于法兰西国王,他们在自己不大的领土上建立了牢固的警察秩序。但香槟的主要优越性在于:它位于中世纪商业河道的中心,东方的香料和奢侈品、佛兰德的呢绒和法国的葡萄酒、家畜是香槟集市的典型商品。但香槟集市在14世纪失去了以往的意义。从1300年起,香槟归法国国王腓力四世统治。法国封建主严重的财政政策使陆路贸易无利可图。所以意大利以及其他各国的商人开始在大海上寻找出路。

材料二   随着国际贸易范围的扩大,商品价格(特别是殖民地商品的价格)依赖下列情况为转移:欧洲和殖民地政治形势;商业公司活动;海上天气情况;海盗袭击;远方国家该种产品的收成以及其他难以预料的事变。这样一来,商品价格的波动往往非常大,投机家取得了最广泛的活动机会。在等待运载东方香料的新船队的期间,里斯本、安特卫普、里昂及欧洲其他商业中心都开始进行或跌价或涨价的投机活动。另一方面,欧洲商人开始运用放在远处的大量商品、甚至经常是途中的商品进行交易,而商业合同的参加者事实上不可能看见这些商品,只能满足于规定所买的商品样品的质量。1531年安特卫普产生了现代形式的商品与证券交易所——即期票、公债券、商品(主要是殖民地商品)和各国通货的国际投机中心。

——摘编自波梁斯基《外国经济史》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评析欧洲集市到交易所的变化。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敦煌户籍残卷所见唐代均田户受田情况表

户籍年代均田户数受足户数平均每户应受田亩数平均每户未受田亩数
高宗时期10101.069.0
武则天时期40143.5102.0
玄宗时期322148.7106.6
代宗时期112149.389.8

注:唐代上柱国按规定受勋田3000亩,表中是排除了上柱国户后的数据。

——改编自王仲荦《隋唐五代史》

材料二   白居易的《赠友》描述了两税征钱导致钱重物轻而伤农的现象,“胡(何)为秋夏税,岁岁输铜钱。钱力日已重,农力日已弹”;表达了对租庸调法的认同,“庸必算丁口,租必计桑田。不求土所无,不强人所难。量入以为出,上足下亦安”,主张“复彼租庸法,令如贞观年”。柳宗元的《答元饶州论政理书》指出,两税法实行按户等征税,富人贿赂官吏求居下等以逃税,导致“贫者愈困饿死亡而莫之省,富者愈恣横侈泰而无所忌”。他认为要避免上述现象的出现,只有“舍其产而唯丁田之间”,即恢复以身丁为本的租庸调法。

——改编自付志宇《唐人诗文所见两税法变革补证》

(1)根据材料一,指出唐代均田制推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评析白居易、柳宗元对唐代税制改革的看法。
2023-06-21更新 | 4250次组卷 | 28卷引用:第11讲中国古代的法治教化、商业贸易及货币与赋税制度(练习)-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英国文官制度的这种纯粹的职业性还是非常有理由值得其他实行不同制度的国家妒忌的一它能让政府在交替过程中产生的脱节减到最小并保持最高的效率。

——(美)玛格丽特·撒切尔著《唐宁街岁月》

资产阶级立宪国家的历史在相当大的程度上表明,更换部长意义极小,国为实际的管理工作掌握在一支虎大的官吏队伍手中。这支官吏队伍浸透了反民主的意识,被资产阶级关系的气氛所笼罩,他们凝固了,变硬了,僵化了。对上司毕恭毕敬的习气和某些“公”务特权把他们栓住了,通过股票和银行,这支队伍的上层分子完全成了金融资本的奴才,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它的代理人,它的利益的代表者和影响的传播者。

——摘编自(苏)列宁《革命的一个根本问题》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运用世界近现代史的相关史实,对上述作者的观点(可任选一位或独立提出自己的观点)加以评析。(要求:观点正确、鲜明,史实准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2023-01-12更新 | 472次组卷 | 7卷引用:选必一第6课-实战高考2024年一轮复习全考点突破
21-22高三·全国·课时练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1812月李大钊指出,俄国布尔什维克“他们的主义,就是革命的社会主义;他们的党,就是革命的社会党;他们是奉德国社会主义经济学家马客士(马克思)为主旨的;他们的目的,在把现在为社会主义的障碍的国家界限打破,把资本家独占利益的生产制度打破。”……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中,李大钊通过对俄国革命与法国革命的比较,充分肯定俄国十月革命所采行的革命手段的世界性意义,指出:“俄罗斯之革命是二十世纪初期之革命,是立于社会主义上之革命,是社会的革命而并著世界的革命之采色者也。”……李大钊在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的同时,又发表了小说《雪地冰天两少年》……小说中一少年说:“民国建立,号称五族,此实分裂之兆。予以为吾中华若欲成一统一之国家,非基于新民族主义不可。新民族主义云者?即合汉、满、蒙、回、藏镕成一个民族的精神而成新中华民族。达此之程叙,不外以汉人之文化,开发其他之民族,而后同立于民主宪法之下,自由以展其特能,以行其自治,而与异民族相抵抗。”

——摘编自吴汉全《李大钊与“五四”运动的现代化地位》


(1)根据材料,概括李大钊对中国近代化的贡献,并结合所学指出当时中国所面临的社会现状。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一条贡献加以评析。
2022-12-20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历史预测卷(四)(11页)
22-23高三上·全国·课时练习
名校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临时约法》)“总纲”明确宣告∶“中华民国由中华人民组织之。”(第1条)“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第2条)“人民”或者“国民”,作为一个历史范畴,这里当然是指民族资产阶级以及支持它的各个阶层。这两条规定,就十分明确地肯定了民族资产阶级以及支持它的各个阶层在中华民国国家政权中的阶级地位,也就是民族资产阶级在中华民国国家政权中的领导和主体地位。从而以根本法的形式确定了中华民国是一个“主权在民”的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这既否定了在中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主权在君”、“朕即国家”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也与资产阶级立宪派与旧军阀官僚的过时主张“君主立宪”、“开明专制”划清了界限。进而树立了帝制为非法、民主共和合法的观念,促进了中国人民的民主主义觉悟。

——朱勇主编:《中国法制通史》第9卷

材料二 第一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

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


请回答: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析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2)据材料二,概括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宪法形成的背景。
2022-10-31更新 | 68次组卷 | 2卷引用:高中历史大单元作业(选择性必修)选必1第3课中国近现代政治制度的演变
9 . 【官员考核与国家治理】

材料一   战国时期出现考核官员的“上计”制度,主要考核仓库存粮、垦田数、户口、赋税数及社会治安等内容。秦代的政绩考核更加完善,对各级官员都要考核,制定了《课律》等法令,以考课结果的优劣来决定对官员的赏罚黜陟。汉代在继承秦制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了对官吏的考核,逐渐形成了两个方向的两个考绩系统制度。一是纵向的,即中央考核郡、国,郡、国考核县,县考核乡、里、亭,称为“上计”制度;二是横向的,即中央各部门的卿令,地方的郡、国、县的长官各课其掾吏属官,称为“考课”制度,考核结果作为升降赏罚的依据,考课由丞相和御史大夫两府主管。

——摘编自刘承《中国古代官员考核制度及其借鉴意义》

材料二   较能体现宋朝官吏考课制度特点的,一为考课法,二为磨勘法。考课法,是指官员在任职期间的考评。每年一小考,三年一大考,神宗元丰年间,采取“四善三最”之法考核地方州守县令。“四善”是“德义有闻、清慎明著、公平所称、恪勤匪懈”。“三最”是“狱讼无怨、催科不扰为治事之最;农桑垦殖,水利兴修为劝课之最;屏除奸盗,人获安处,振恤困穷,不致流移为抚养之最”。磨勘法在考课法的基础上形成,所有文武官员,凡经过三年和五年规定的年限,都可以申请叙迁。故当官只要任内不发生过错,到年限便可升迁,这就使许多官员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使考课实际上失去了原来的意义。

——摘编自赵玉霞《中国古代官吏考核制度述评》


(1)据材料一,概括战国至秦汉官员考核制度发展的特点。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宋代的官员考核制度。
2023-08-04更新 | 186次组卷 | 3卷引用:选必一第5课-实战高考2024年一轮复习全考点突破
21-22高三·全国·课时练习
10 . 赋税是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按法定标准,强制地、无偿地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手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赋役之法:每丁岁入租粟二石。调则随乡土所产,绫、绢、纯(一种粗绸)各二丈,布加五分之一。输绫、绢、纯者,兼调绵三两:输布者,麻三斤。凡丁,岁役二旬。若不役,则收其佣,每日三尺。

——摘编自《旧唐书·食货志上》

材料二   清朝初年,由于刚刚经过连年战乱,逃荒的农民相当多,而剩下的农民要承担原有丁额的丁役,负担非常重。另外,官府与地方豪绅勾结,巧取豪夺,更加助长了“逃丁”现象。至此,延用明朝的一条鞭法便暴露出许多问题。康熙帝说:“致治之道,民为最要,凡是与民生有益,即益行之。”康熙五十一年,康熙下谕:“嗣后所生人丁,免其加增钱粮。”这拉开了摊丁入亩的序幕。此后“勿增勿减,永为定额”。雍正时,又实行“摊丁入亩”,把丁税平均摊入田赋中,征收统一的地丁银,成为清朝统一的赋税制度。

——摘编自李剑农《中国古代经济史稿》

材料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农业税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一直是国家财政的重要来源,为我国建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推动工业化城市化作出了巨大贡献。改革开放以来,国家财政实力不断增强,农业税在国家财政收入中的比重逐渐下降。从1990年起,中央开始抓减轻农民负担工作,并取得一定成效。200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安徽全省为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地区……2003年,农村税费改革在全国全面推开。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逐步降低农业税税率,并提出五年内全面取消农业税的目标。2005年,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决定,自200611日起国家不再针对农业单独征税,一个在中国存在2600多年的古老税种宣告终结。

——摘编自人民日报《新中国成就档案:正式取消农业税》


(1)依据材料一,概括唐朝前期赋役制度的内容,结合所学,简要分析其意义。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初推行摊丁入亩赋税制度的背景。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简要评析中国取消农业税这一历史现象。
2022-12-20更新 | 228次组卷 | 4卷引用:历史预测卷(二)(11页)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