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6 道试题
1 . 被誉为“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考古发现之一”的三星堆遗址再爆重大发现,现已出土了黄金面具残片、巨青铜面具、青铜神树、象牙等重要文物,见下图。四川三星堆遗址的青铜工艺可媲美中原青铜器最鼎盛的
A.夏商时期B.商周时期C.周秦时期D.秦汉时期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2020年5月,河南巩义“河洛古田”重大考古成果发布。在这处距今5300年前后的仰韶文化中晚期巨型聚落遗址中,许多出土器物中包含其他古文化的因子:如折腹鼎、陶背壶等文物具备山东大汶口文化的特征,陶器组合中出现的大量双腹器拥有长江流域屈家岭文化的要素。这体现了(       
A.最早的国家正式形成B.贫富分化开始出现
C.中原已进入青铜时代D.中华文明多元一体
2023-02-27更新 | 348次组卷 | 56卷引用:北京市第四十三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2004年考古人员在北京昌平张营发现约为3000平方米遗址,发现或出土距今约3000至4000年间的典型器物。石器主要为磨制的镰刀、铲、斧等生产工具,铜器主要是小件工具、兵器和装饰品,有凿、锥、渔叉、鱼钩、镞、喇叭形耳环具及大量的陶制日常用具以及环、纺轮等生产工具及黑陶罐和彩绘的折腹盆,还出土用于占卜的“卜骨”等珍贵文物。上述文物可供研究领域包括
①夏商时期的基本社会生活 ②金属农具的应用与普及
③原始农业及渔猎生产状况 ④比较成熟的中国古文字
A.①②B.③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016-11-27更新 | 681次组卷 | 1卷引用:2014届北京市顺义区高三尖子生素质展示历史试卷
4 . 世界:从分散走向整体。

材料一   亚历山大东征后,留下很多以“亚历山大”命名的城市。位于阿富汗的阿伊哈努姆是其中之一。城里有体育场、宫殿和圆形剧场,还出土了希腊雕塑、大量希腊样式的钱币和亚里士多德的哲学手稿等文物。右图中既有西布莉(小亚细亚女神)、尼姬(希腊胜利女神),也有穿着东方服饰的人物,狮子战车又是波斯阿契美尼德王朝的样式。



阿伊哈努姆出土的鎏金银饰板

材料二   除古印度人的数字之外,古代各民族的数字都很繁杂,认读和运算起来不方便。公元774年,一位印度学者将早期的印度数字介绍到巴格达学术界。大数学家花拉子密写了一部书,首次向阿拉伯世界介绍了印度数字体系,并对其优越性进行了全面论证。大约是阿拉伯人频繁的商业活动特别需要这种方便的印度数字,故其很快在阿拉伯世界得到了普遍的使用,并在使用中渐渐演变为比较接近于现今通行形态的古巴尔字体。又由于阿拉伯商人的到处奔走,这种数字渐渐以“阿拉伯数字”的名称传遍当时的东西方世界。

材料三   三文化广场是墨西哥著名的历史文化胜地。广场上有三组不同时代的建筑物:阿兹特克文化遗址(图中前景)、西班牙殖民者修建的教堂(图中右后)和现代化的建筑(图中左后)。广场上的碑文在记述西班牙征服墨西哥的历史时作了这样的评述:“这不是任何人的胜利或失败,而是一个混血民族痛苦的诞生。这就是今天的墨西哥。”



(1)阅读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亚历山大东征的意义。
(2)阅读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印度数字能够“传遍当时的东西方世界”的原因。
(3)阅读材料三并结合所学,请为墨西哥三文化广场撰写一份解说词。要求:多角度介绍;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23-12-30更新 | 93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育才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6月月考(选考)历史试题
5 . 观察下列三幅图片,从中传达的信息正确的是(     

①甲骨文的出土,有力证明了我国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②罗塞塔石碑碑文有楔形文字,是研究古埃及历史的珍贵资料
③《汉谟拉比法典》的出现,说明印度河流域进入了文明时代
④不同区域出土了不同的文物,充分体现了世界文明的多样性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4-03-31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育才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2023年5月21日,国家文物局发布我国深海考古的重大发现,在中国南海西北陆坡约1500米深度海域发现两艘大型古代沉船,其船货分别以外销瓷器和海外输入的木材为主。根据出水文物初步判断分别为明代正德年间(1506—1521)与弘治年间(1488—1505)。此次考古发掘可用于研究(     
①中国先民利用南海的历史       ②海上丝绸之路的双向流动
③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状况       ④瓷器成为中华文明新象征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7 . 以下考古成果与历史解释对应准确的是(     
考古成果历史解释
A四川西昌发现王莽时期的一处窖藏,出土铜锭4个和铸造货币的钱范5块汉代西南地区商品经济发达
B湖北荆州西汉墓出土“南郡簿”记载,南郡“免老”(对老人免征税役)人数共2966人,平均每县174人汉代推行轻徭薄赋政策
C敦煌出土的部分唐代借贷文书上有担保物和保人的记载唐朝时开始出现实物借贷
D中国新疆和中亚地区考古发现一批6—8世纪粟特(西域古政权)铸造的圆形方孔钱币,上有“开元通宝”等汉字丝绸之路推动中原文化传播
A.AB.BC.CD.D
2022-11-04更新 | 986次组卷 | 25卷引用:北京市顺义牛栏山第一中学板桥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8 . 考古材料是研究历史的重要依据。下列选项中,材料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材料结论
A内蒙古克什克腾旗出土商朝的青铜器商朝的统治范围到达内蒙古地区
B山西晋国都邑遗址出土春秋早期的铁器残片春秋早期已经使用铁器
C湖北大冶铜矿冶遗址出土东周时代的陶片大冶铜矿的开采时间不早于东周
D西安秦始皇陵兵马俑坑出上铁镞(箭头)秦朝军队主要使用铁制兵器
A.AB.BC.CD.D
2022-06-08更新 | 5277次组卷 | 47卷引用:北京市第九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陈直说:“《史记·殷本纪》合于殷虚甲骨文者,有百分之七十。”又说“《史记·楚世家》之楚侯逆、楚王,皆与传世铜器铭文相符合”,“寿县蔡侯墓近出铜器群,倘无《史记·蔡世家》,则蔡侯后期世系,即无从参考”。作者意在说明
A.甲骨文、金文可以印证《史记》
B.甲骨文、金文标志着汉字的成熟
C.考古资料否定了司马迁的记述
D.出土文字价值一定优于传世文献
2020-01-17更新 | 246次组卷 | 16卷引用:北京市第四十三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9月月考历史试题
10 . 下列各项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史实结论
A战国时期的墓葬中出土了锄、铲等铁农具战国时期中国开始出现铁器
B古希腊考古发现有一些笔迹相同的陶片上刻有同一个人的名字“陶片放逐法”是古希腊人维护民主的一种方式
C1904年京师大学堂专业设置有:经学科、政法科、工科等,各专业预科阶段均开设经学大义、中国文学等课程中国近代最早的大学专业设置有中西结合的特点
D明治维新时期,日本政府建立一批规模大、技术先进的国营“样板”工厂日本由落后的农业国发展为先进的工业国

A.AB.BC.CD.D
2019-01-30更新 | 78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届北京东城区普高示范校高三上期能力测试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