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1 道试题
1 . 1900年前后,梁启超发表《新民说》《爱国论》《中国积弱溯源论》等文章,感叹在中国数千年“德育”之下,国民“欲为本群本国之公利公益有所尽力者,彼曲士贱儒,动辄援‘不在其位,不谋其政'等偏义”,将国民排除于公事之外,而使得“国民益不知公德为何物”。梁启超这番言论意在(     
A.抨击封建教育的虚伪说教B.为民主革命提供理论支撑
C.剖析百日维新失败的根源D.呼吁提高国民的政治觉悟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自然经济的条件下,人口和耕地是首位的生产资源,直接关系着一个社会的盛衰,所以,历代的封建统治者都十分重视。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实行了“户籍相伍”制度,在农民的户籍中增加了年纪和土地占有状况。由于西晋末年的腐败政治和内战,以及十六国的北方混乱,引起北方人民大量流亡江南,到达长江流域的总数不少于70万人,滞留山东境内的达20万人。北方农民的南下,带来了比较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促使了南方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南方的人口亦有较大增加。明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便出现了天下田无荒弃的现象,按“黄册”登记的户口,户达16 052 860,口达60545 812,每户平均3. 77口。康熙五十年时宣布“滋生人丁,永不加赋”,不存在像前朝那样隐漏户口的情况。

——摘编自叶瑞汶《中国历代人口和耕地走势的分析》

材料二:

说明:隋612年的数据是偏走的,在20多年里耕地增长了36.5亿亩,这个增长速度是不可靠的。春秋战国、魏晋南北朝、五代十国三个时期因为处于国家战乱分裂时期,资料记载很少,没有找到比较准确的数字,所以在图表上没有计入。

——摘编自梁方仲《中国历代户口、田地、田赋统计》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人口数量与耕地面积变化的特征,并说明促使这些特征形成的因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图中某一历史时期,就“人口、耕地与社会生活”展开论述。

3 . 位于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区的西汉海昏侯墓葬,不仅出土了具有典型北方和西北风格的银质车马器“大角羊银当卢”,还出土了骆驼造型的编钟架构件鎏金青铜钩,这是长江流域较早出现的骆驼形象的文物。这反映了汉代(     

A.游牧民族的南下较为频繁B.南方主要交通工具是马车与骆驼
C.江南地区手工业领先北方D.陆上丝绸之路对江南地区的影响
2023-09-21更新 | 612次组卷 | 17卷引用:河北省秦皇岛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公元前651年,齐桓公主持葵丘之盟,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位霸主。其盟约的重要内容规定了要“诛不孝”,不得随便废立太子,不可“以妾为妻”,应得天子许可才能杀大夫,不许擅自封赏而不报告天子,不可阻止粮食外销邻国等。由此对当时情形推论不正确的是(     
A.周天子仍具有天下共主的名义B.嫡长子继承制被严格遵循
C.霸主局部负担起周天子的责任D.封建体制正处于崩溃之中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1880年前后,康有为游历香港、上海等地,“见西人殖民政治之完整,属地如此,本国之更进可知。因思其所以致此者,必有道德学问以为之本原,乃悉购江南制造局及西教会所译出各书尽读之”。由此可见,这一时期康有为(       
A.初步认识到西方治国的先进性B.冲破了儒家主流价值观的羁绊
C.推崇西方近代社会共和制民主D.致力于探索自强求富的新道路
6 . 《大明会典》采用“官领其属”事归于职"的体例,在六部下分司、科,标明种种条注,体例结构规范,便于实际执行。此外,还通过制定规范性的官员考核标准,为官员考核提供参考。这些法律规定旨在(       
A.规范政府官员的行政活动B.提升明代基层治理的水平
C.确保中央和地方政令畅通D.完善科举选拔人才的机制!
7 . [新考法·新变化丨结合学者观点考查史学研究]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美国政治社会学家摩尔在《民主和专制的社会起源》一书中以英、法、美、中、日、印六国为考察对象,认为各国为了从前工业社会进入现代社会采用了三种不同的现代化方式,分别是以英、法、美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民主道路,以中国为代表的共产主义道路和以日本为代表的法西斯道路,另外还有以印度为代表的亚洲式民主道路。

——摘编自郭宋《为了现代——摩尔<民主和专制的社会起源>解读》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现代化道路”提出自己的观点(观点可整体提出,可分国别提出,可反对或补充新观点),并进行简要阐释。(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逻辑清晰)
8 . 子路向孔子请教怎么样才是君子。孔子说:“修养自己以至能认真谨慎地面对一切。”“修养自己,以至能安顿四周的人。”“修养自己,以至能安顿所有的百姓。”孔子的“君子说”(     
A.强调统治者应加强道德修养B.维护儒家思想正统地位
C.希望伦理纲常成为社会主流D.蕴含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历史上曾经存在各种选拔人才的标准,或以血统,或以军功,或以赀财,或以德行,或以才干,等等。但是不容否认,除夏商周时期是以血缘为唯一标准外,其余的大部分时期,德才是文官选拔标准的主旋律。如春秋战国时期,出于政治斗争和军事战争的需要,多数诸侯国废除了以血缘亲疏决定官职高低的标准,坚持以贤能为标准选拔人才。汉王朝建立后,汉武帝接受了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强调选拔标准以儒家道德为主。魏晋南北朝时期,九品中正选官制最初仍是将德才、学识、家世三个标准并重,到了中后期家世成为选官的唯一标准。隋唐至明清时期实行了科举考试选官制度,将科举选官和学校教育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较好地解决了选拔标准中德与才的关系问题,使文官选拔标准朝着封建统治阶级所需要的德才兼备的方向发展。

——摘编自张国安《中国古代文官选拔制度及其现代借鉴》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补充两条古代文官选拔标准变化的影响,并说明理由。
2023-08-28更新 | 67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北省秦皇岛市青龙县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10 . 新加坡中学教科书指出:“儒家伦理很适合多元种族社会,因为它具有宽容博爱的精神与应变能力;儒家所主张的做人态度、处事原则和各种道德观念,不论是在古代、现代或是将来,也不论是在华人地区或非华人地区,都有永恒和普遍的价值。”材料意在说明(     
A.儒家伦理与新加坡社会相适应B.新加坡文化具有多样性特征
C.儒家思想是新加坡文化的主流D.儒家思想融汇世界优秀文化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