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17 道试题
1 . 鸦片战争后,西医手术逐渐在中国出现并传播,但被认为是折损人体的妖术;19世纪晚期后,伴随着手术实践与知识译介的进展,西医在大城市中逐步被认可。这一变化反映出(       
A.中国近代科学不断发展B.国人医疗观念的进步
C.中西医的结合成为趋势D.西医成为时代的主流
2 . 跪坐习俗是儒家礼教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箕坐和垂脚高坐皆被视为不恭敬的傲慢行为,在正式礼仪场合颇为忌讳。而魏晋时期,“胡床、胡坐”即垂脚坐胡床和佛教徒垂脚坐“小床”,在汉人生活中广为传播。魏晋时期习俗的这一变化表明(     
A.儒家思想失去了正统地位B.儒佛学说开始出现融合趋势
C.民族交融推动了习俗变迁D.胡化与汉化的过程交替进行
2022-09-07更新 | 999次组卷 | 27卷引用:黑龙江省鹤岗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排外主义在美国存在了将近一个世纪后,在19世纪末由民间运动发展为一股要求限制移民的政治势力,渗入到美国移民政策中,成为了国家政策。1882年通过了《排华法案》,1897年到1917年,国会又迫于“限制移民联盟”的压力,要求对移民强制进行读写测试,后来这一条也成为了法律。1921年,美国又出台了《1921年移民法》,这部新的移民法规定,除了对移民强制进行读写测试,还对各国每年的移民数额进行限制,即每年各国移民美国的人数是1910年人口普查时该种族在美国人口的3%,这就意味着,之前已受到移民法限制而在美国人口中所占比例较小的非西欧民族受到了更严格的限制。

——瞿茜、李其荣《论二战前美国移民政策中的排外主义》

材料二   二战期间尤其是美国参战后,为了满足国内对劳动力的迫切需求,1942年,美国先后同墨西哥等国签订了引进劳动合同的协议。同时,鉴于中美同盟、抗击日本,1943年,废除了所有的排华法案,每年给予中国105名移民限额。二战结束后,美国决定把移民制度同共产党的实际策略对立起来。1952年颁布的《外来移民与国籍法》中加强了对移民的政治甄别和管理,禁止共产党人入境。20世纪60年代,随着黑人民权运动的高涨,美国颁布《外来移民与国籍法修正案》,禁止任何政府官员以国籍、种族和宗教为由歧视移民。该法案生效后,引发了包括中国人在内的移民美国的热潮。1990年颁布了新的移民法,进一步放宽移民的限制。

——摘编自梁茂信《美国移民政策研究》

材料三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资金、信息、技术、劳动力在全球范围内加速流动。从改革开放初期的“洋插队”到90年代的“闯东欧”,中国海外移民人数发展迅速。20002005年,美国出现了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移民潮,有35.5万中国人移民美国。海外移民的增长,迅速改变了海外华人的结构,其从业范围也在向多元化发展。1993年完全放开自费留学以后,出国接受国际化教育的中国学生大幅度增加。据教育部统计,自1978年至2004年底,中国出国留学人员累计达81.49万人,留学国别108个……截至2018年底,各类出国留学人员累计到585.71万人,其中365.14万人在完成学业后选择回国发展,海外留学生归国人数呈增长趋势。

——摘编自《移民政策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19世纪末至20世纪中期美国排外主义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简要分析导致美国移民政策变化的原因。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78年以来中国海外移民的特点并分析其影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消费价格指数是反映消费品价格变动趋势和程度的相对数,价格越高,价格指数越大。下表是英国历史上消费品价格指数变化情况,形成表中价格指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年份1475152115551558155915951597
价格指数100167270370400515685
A.殖民掠夺使金银输入越来越多B.贵族追求享受大量购买奢侈品
C.生产萎缩使产品供应越来越少D.资本主义制度在英国已经确立
2021-05-19更新 | 191次组卷 | 49卷引用:【全国百强校】黑龙江省鹤岗市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5 . 北宋时云“东南之俗好文”“西北之人尚质”,南人在科举考试中优势突出,故北宋后期被迫采取南、北分卷制度,特许北方五路别考而单独录取,以维持取士人数之均衡。北宋南北分卷制度(     
A.保证了南北录取比例的平衡B.回应了文化中心的南移趋势
C.导致了科举录取人数的增加D.提升了南方士人的政治地位
2023-08-07更新 | 269次组卷 | 64卷引用:【全国百强校】黑龙江省鹤岗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当法律和道德发生冲突时,先秦时期不同派别的主张不同。《论语》记载孔子“子为父隐、父为子隐,直在其中”。《商君传》记载商鞅“至治,夫妻交友不能相为弃恶盖非(盖非:相互掩盖),而不害于亲,民人不能相为隐”。

——摘编自许世英等《中国古代法制中的法律与道德》

材料二

时期案件法律规定判决结果判决理由
西汉子为保护父亲不被他人伤害,而误伤己父《张家山汉简》:杀伤父母,枭其首市子无罪《春秋》之义,父为子隐……
魏晋朱谏之父为族人朱幼方烽火所焚。谏之成人,手刃杀幼方《晋律》:准五服以制罪帝嘉其义,赦杀一罪人,未足弘宪;活一孝子,实广风德
唐朝一人因醉杀人亡窜,吏执其父下狱。兴自首请罪,以出其父《唐律疏议》:杀人者斩诏免死配流以其首罪免父,有光孝义
(1)根据材料一,分别概括孔子和商鞅的法制观念。
(2)根据材料二,概括西汉到隋唐法律发展的趋势。
2023-10-11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鹤岗市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战国时期,为君主分理政务和军事的相与将大量涌现,且将相分职趋势得到发展。这一现象反映出战国时期(     
A.士农工商结构趋于瓦解B.社会转型的趋势
C.贵族政治退出历史舞台D.中央集权的加强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科举之善,在能破朋党之私。……前此选举,皆权在举之之人,士有应举之才,而举不之及,夫固无如之何。既可(科举),……不能应试者,有司虽欲徇私举之而不得;苟能应试,终必有若干人可以获举也。此实选举之官徇私舞弊之限制。

——吕思勉《中国制度史》

材料二   随着门阀世族的衰落,九品中正制在开皇年间被隋文帝废除,改为主要通过察举选拔官员。唐人杨绾云:“近隋炀帝始置进士之科,当时优试策而已。”……秀才、明经等科是由察举转化而来,进士科为新设科目。

——邓嗣禹《中国科举制度起源考》

材料三   纵观中国古代文官选拔制度的发展趋势,其选拔范围在不断的走向扩大和开放,逐渐由统治阶级内部选拔发展到向全社会开放。隋唐时期,中国再度实现了大一统,创立科举制,把平等竞争机制引入选官制度,向社会各阶层人士敞开了入仕的大门,使封建政府可以从社会各阶层吸纳大量优秀人才进入各个管理部门。

——摘编自张国安《中国古代文官选拔制度及其现代借鉴》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朝及魏晋时期的选官制度及其标准。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隋创立科举制的社会原因并概括科举制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特点。
2022-07-10更新 | 514次组卷 | 26卷引用:黑龙江省鹤岗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9 . 作为计算机技术的分支,人工智能正在融入金融、医疗、教育、农业、零售等各行各业,如:7×24小时的智能客服服务、无人便利店、智能家居控制系统、已在几个城市合法上路的自动驾驶汽车等。人工智能的发展不仅是科技的变革,也是社会的变革。这表明人工智能
A.打破了经济发展的困局B.加剧了生产和资本的集中
C.削弱了经济全球化趋势D.深刻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下图是近代以来世界城镇化趋势图,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A.1850年之前各国的城镇化水平均处于较低水平
B.第三次科技革命促进20世纪初城镇化迅速发展
C.二战后发展中国家的崛起推动了城镇化的发展
D.世界各国城镇化发展的趋势一直 保持持续进步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