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76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中国哲学家冯友兰先生曾经指出:“在世界上中国是文明古国之一……中国是古而又新的国家。《诗经》上有句诗说“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旧邦新命,是现代中国的特点。”这表明中华文明的生命力在于
A.历史悠久B.革故鼎新C.幅员广阔D.诗歌发达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诗·大雅·文王有声》篇《注》云:“国家之所居,谓城方也。公之城盖方九里,侯伯之城盖方七里,子男之城盖方五里……则天子之城十二里矣。”而考古发现东周王城的面积接近10平方千米,也就是九里之城。这证实了文献中的记载是可信的。材料表明
A.周朝城市建设已经颇具规模B.考古发现可以影响历史研究
C.周朝建筑深受分封制的影响D.考古是研究历史的最佳途径
2020-09-07更新 | 762次组卷 | 32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实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3 . 苏轼在诗词书画领域皆有造诣。他曾称:“诗不能尽,溢而为书,变而为画”;又称“我书意造本无法,点画信手烦推求”。这反映他的文艺作品
A.气势恢宏,辞藻华美B.感情奔放,想象奇特
C.语言通俗,手法多样D.强调个性,崇尚意趣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秦人凿破楚咽喉,南北通航贯九州。五岭青云漓水落,三湘黄叶洞庭秋。悠悠岁月添人事,渺渺江波少物流。故道如今成古迹,申遗岂为稻粱谋。”诗中的古迹
A.沟通了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B.为秦的统一奠定了物质基础
C.位于当时的“西南夷”地区D.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南宋时,人们题诗讽刺好养鹁鸽的赵构:“鹁鸽飞腾绕帝都,暮收朝放费功夫。何如养个南来雁,沙漠能传二帝书。”下列事件与这首诗相关联的是
A.“靖康之变”B.“宋夏和议”C.“辽宋和议”D.“绍兴和议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该诗形象地反映了南宋时期
A.文学艺术的繁盛B.商品经济的发达
C.对外交往的频繁D.统治者苟且偷安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有诗说“城市少年好事徒,手持快剪伺于途;瞥见豚尾及锋试,道旁观者拍手呼。”诗中所述现象主要反映了当时中国
A.崇洋媚外之风盛行B.儒家思想受到冲击
C.国人素质得到提高D.近代社会生活变迁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人们往往用“魏晋风度”来概括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内涵。下列关于这一时期的文化现象表述正确的是
A.陶渊明的田圆诗体现了个性张扬的特点
B.儒学吸收佛道之精神,反映统一的趋势
C.南北朝民歌体现了当时民族交融的社会现实
D.建安文学体现了国破家亡,忧国思家的情怀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民族百年航天愿,沧桑历尽神舟圆;广寒未见嫦娥面,银河探索现飞船”。 该诗描写的科技成就(  )
A.增强了中国的综合国力B.标志着中国进入了航天时代
C.打破了美苏两国的垄断D.有利于解决世界性饥饿问题
10 . “其制,当选湍流之侧,架木立铀,作二卧轮。用水激下轮,则上轮所用弦通缴轮前旋鼓,棹枝一侧随转。其棹枝所贯行桄而推挽卧铀左右攀耳,以及排前直木,则排随来去,揙冶甚速,过于人力。”该发明
A.是东汉太守杜诗所创制的水利鼓风装置
B.明清时广泛应用于冶金和制陶等行业
C.明代宋应星的《天工开物》提供了证据
D.使煤炭的能源效用因自然力充分发挥
2020-09-24更新 | 67次组卷 | 3卷引用:浙江省金色联盟-百校联考2021届高三9月联考历史试题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