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3619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日军占领北平后,规定自1938年1月起改用东九区时为标准时间,每日中午由伪北平中央广播电台转播日本东京广播电台的报时节目,作为对表的标准。1938年10月武汉沦陷后,日军把“江汉关报时钟拨快一小时,称为新钟,与日本东京对准时刻”。日军的这一行径(     
A.试图调整主要侵华方式B.改变了中国人的时间观念
C.泯灭了国人的民族意识D.具有浓厚的政治文化意图
7日内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济宁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质量检测(三)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1918年底至1920年初,梁启超赴欧游历考察。图5摘自1920年3月他发表的《欧游心影录》。这一言论彰显了梁启超(     
我希望我们可爱的青年,第一步,要人人存一个尊重爱护本国文化的诚意。第二步,要用那西洋人研究学问的方法去研究他,得他真相。第三步,把自己的文化综合起来,还拿别人的补助他,叫他起一种化合作用,成了一个新文化系统。第四步把这新系统往外扩充,叫人类全体都得着他好处。
A.学习西方的迫切心理B.反思欧洲的近代文明
C.主张效仿苏俄式道路D.支持鼓励新文化运动
7日内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济宁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质量检测(三)历史试题
3 . 清朝前中期,继承了明朝对海外华人的政策,把华侨视为“弃民”。1877年清政府与西班牙签订《会订古巴华工条款》,并设领事馆保护古巴华工。清政府这一转变(     
A.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B.体现了外交近代化理念
C.打破了条约体系的束缚D.合理行使了领事裁判权
7日内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济宁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质量检测(三)历史试题
4 . 下表主要反映了两宋(     
北宋北宋时,南方的丝织业胜过北方。其中四川、江浙的丝织生产发达。
南宋后期南宋后期,棉纺织业兴起,海南岛已有比较先进的棉纺工具,棉纺织品种类较多。
两宋宋代开始生产黄麻布和亚麻布,传统的苎麻布的产地集中在南方。
A.区域经济的一体化B.小农经济的渐趋萎缩
C.纺织业格局的变动D.自然经济结构的剧变
7日内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济宁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质量检测(三)历史试题
5 . 南宋时期,南方大量种麦,江、浙、湖、湘、闽、广等地所种的春小麦,“极目不减淮北”。南方多地形成了稻、麦两熟制,出现了“处处稻分秧,家家麦上场”“插秧收麦喜村村”的景象。这一现象主要因为(     
A.民众主食的变迁B.铁犁牛耕的推广
C.小麦产量的提高D.北人的大量南迁
7日内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济宁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质量检测(三)历史试题
6 . 有学者认为,“与士大夫共天下”的政治局面,使得宋代的士大夫具有进取精神和忧患意识,具有以天下为己任的使命感,具有勤政爱民、重义轻利、清正廉明的从政精神。其中“忧患意识”的现实社会政治原因是(     
A.财政形势的日趋恶化B.严峻的国家边防压力
C.外来宗教势力的扩张D.士绅阶层的精神传统
7日内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济宁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质量检测(三)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魏晋隋唐,请人撰墓志铭要支付润笔,以表谢意,冀其美言,时人谓之“谀墓”。此风延至宋朝,不过已能以义坚辞,名家也不轻易为人撰墓志铭。这一风气的转变主要缘于(     
A.商品经济的推动B.市民阶层的崛起
C.儒学思潮的影响D.文官政治的成熟
7日内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济宁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质量检测(三)历史试题
8 . 东汉末年流行人物品评,名士的评议往往左右社会舆论,影响时人看法:名士的好评可能“一经品题,便作佳士”,恶评可能“一玷清议,终身不齿”。东汉末年的品评风气(     
A.与选官制度息息相关B.冲击了官学的正统地位
C.得到豪强地主的支持D.扭转了朝政腐败的局面
7日内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济宁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质量检测(三)历史试题
9 . 战国时期,秦国使用半两钱,楚国使用蚁鼻钱,魏国使用布币,燕国使用刀币。这些钱币的形制表明(     
A.货币使用和流通广泛B.铜铸币成为主要货币
C.诸侯国经济相对独立D.诸侯国内部政治动荡
7日内更新 | 14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济宁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质量检测(三)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子曰“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孔子重视“名正”旨在(     
A.实现政治重建B.反对变法潮流
C.宣扬仁政为民D.提倡礼刑并举
7日内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济宁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质量检测(三)历史试题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