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自16世纪起,英国步入向现代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在贸易立国思想影响下,商业成为社会经济的核心,商人也从社会的边缘走向中心位置。但总体上看,商人的教育还没有得到社会足够的重视,家庭仍然是施教的主体。对孩子道德品质和文化知识的教育往往凭借宗教书籍和宗教信仰来加以正面灌输。向孩子灌输虔诚的宗教信仰,将宗教精神内化到孩子的感知方式、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中,使他们认同宗教意识并自觉用以指导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即以精神上的约束来达到行为上的约束,塑造孩子的自控美德。商界家庭尤其注意培养孩子的簿记习惯和理财意识,一些家庭很早就让孩子尝试着管理账目,以强化对金融脆弱性的感知。

——摘编自王瑞红《近代早期英国商人的家庭教育及时代新质》

材料二   李鸿章家庭教育中大力宣扬“中学”固本,提出“教子以正道,不可不刻苦自立也”主张“求义理经世之学”,以孝悌勤俭为治家之道,训诫后人以“做好人做好官做名将”作为为官之志。他还延聘洋人教师教育李氏子弟学西文,因此成就李经方、李经述和李经迈等人融会中西的知识结构。同时李鸿章认为中国传统的“扶纲常,传圣学,位天地,育万物”的伦理道德为私德可以保留,只是时局变化,仅仅有私德不足以挽救危亡的清政府,还要学习西方五伦中的公德,于邦国于世界为己任。

——摘编自张珍珍《李鸿章家训中家庭教有的延续与更始》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早期英国商人重视家庭教育的背景。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李鸿章的家庭教育思想。
2023-12-05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大连市滨城高中联盟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初美国工人讨伐资本主义的浪潮中,谴责工资劳动制度的声音不绝于耳。在工人运动中占主导地位的男性工人,谴责工资劳动损害妇女“母性”的同时,也摧毁了妇女的家庭责任感和道德感。然而,当受害人变成男性工人自己时,他们不是从道德角度,而是从劳动成果被剥夺、经济独立丧失的角度指控该制度。总之,男工习惯于从家庭领域而非生产领域评判女工,并没有认识到女工和自己一样,也是劳动成果受剥削者和工人阶级的一员。

——蔡萌《19世纪初美国工人阶级的性别矛盾》

材料二   1844年,美国当时发行量最大的劳工刊物《工人倡导者报》(Workingman'sAdvocate)刊登一篇女工"访谈"。W小姐在工厂工作17年,积蓄不少。有人问她:“工厂是否让妇女丧失做家务的能力?”她回答说:“我对家务一无所知,甚至不懂如何照顾病人。”B小姐是一名熟练织布工,20岁不到就在工厂做工。在被问到工厂生活如何时,她说:“越来越差。绝大多数监工口中满是污言秽语,让我非常害怕。……我们每时每刻都害怕遭到虐待。"

A小姐在工厂工作多年,在被问到工厂生活是否会让妇女忽略家庭责任时,她沉思片刻后回答说:“还能怎样呢?我们除不断加快速度外,没有时间做任何事。”

有人问一位女工的母亲:“工厂生活是否让妇女无法适应家庭生活?”她回答说:“是的,很多女工根本不知家庭生活为何物。”

——蔡萌《19世纪初美国工人阶级的性别矛盾》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9世纪初美国男工产生双重标准的背景。
(2)请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该篇“访谈”的史料价值。
3 . 延续与变迁

材料一   西方传统观点认为,公元1500年前后是欧洲历史的分水岭,此时欧洲告别中世纪,进入现代。

材料二   20世纪后期,有学者提出,公元1500年前后这一时段固然重要,但还不能称之为欧洲历史的分水岭,因为此时欧洲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关系等领域并无本质变化。这种状态一直持续到18世纪中后期,此后历史才真正步入现代,分水岭才真正出现。

历史发展往往是一个延续与变迁交织的过程。从这一角度,结合15—18世纪欧洲历史的重大史实,评析材料一和材料二的观点。
2023-06-30更新 | 4186次组卷 | 24卷引用:辽宁省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4 . 学者围绕“近代荷兰经济的发展”这一主题展开研究。下表是关于能源与近代荷兰经济发展关系的观点。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观点史实
泥炭说       16—17世纪上半期,荷兰埋藏较浅的泥炭被大量开发,且运输便利,使得酿酒、蒸馏、制陶等工业能够充分发展。
       17世纪后期,较深层泥炭开采的成本上升。
       18世纪,荷兰经济出现衰退时,依然有大量的泥炭资源可供开采。
泥炭、煤炭混合说       17世纪,荷兰每年进口的煤炭平均数是65000吨。这些进口的煤炭约占国内泥炭提供能耗的2/5。
       18世纪,荷兰的泥炭产量逐步减少,泥炭价格稳定上升,煤炭竞争力加强,煤炭的使用和泥炭变得大致相等。
       1863年,荷兰煤炭消费税被废除后,泥炭总消费量从1863年占全国能源消费的50%下降到1865年的38%。

——据金德尔伯格《世界经济霸权(15001990)》等

(1)指出材料中两种观点的共性,并分别概括两种观点的论据。
(2)围绕“近代荷兰经济的发展”这一主题,评析上述学术研究的价值。
5 . 对因果关系的探究有助于我们揭示历史现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不同的因果分析方法也被运用到现代早期西方的探险和殖民征服上。……文化决定论同样也介入其中。在某种程度上,欧洲的扩张与文艺复兴所导致的创新之间有着必然的联系。欧洲的扩张与基督教文化之间的关联是显而易见的……在对欧洲扩张原因的分析上,那种比较简单的技术决定论的观点也占有一席之地。按照这种观点,欧洲人的成就皆赖于他们掌握了几项新的技术发明。然而,与所有决定论一样,这种技术决定论的观点所带来的问题同它所回答的问题一样多。为什么偏偏是欧洲人做好了采用新发明的准备?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新航路开辟的知识,评析运用因果分析方法所得出的“文化决定论”和“技术决定论”。(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进行多角度评论。论证合理,表述清楚)
论述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地理因素决定了在世界什么地方社会发展脚步最快……。在不同时刻,连接欧亚大陆东部和西部的那些大草原,中国南部肥沃的稻田……印度洋和大西洋最佳位置的人们——最初主要是英国人,后来还有以前曾被英国人殖民的美国人——创造了全新种类的帝国和经济,并释放出在化石燃料中的巨大能量。

——(美)伊恩·莫里斯《西方将主宰世界多久》


阅读材料并结合世界历史相关文明崛起(一个或多个)史实,评述伊恩·莫里斯的观点。(要求:观点鲜明、史论结合、条理清晰、逻辑准确、自圆其说)
2022-05-20更新 | 146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沈阳市回民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7 . 李鸿章是晚清著名政治家,以下为若干史料记载。如表相关推论正确的是
李鸿章真知洋务乎?何以他国以洋务兴,吾国以洋务衰也?……至甲午之败,其难辞其咎也。1901年梁启超《李鸿章传》
李鸿章是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的元凶,其“自强”新政过程是中外反革命勾结的过程,甲午战争失败更是其军事上消极抵抗和外交上积极投降所致。1955年胡滨《卖国贼李鸿章》
李鸿章是中国近代化的奠基人、开创人,有爱国主义之心、民族主义之情,但也有误国之处。2019年陈旭麓著、傅德华编《中国近代人物评论》
A.《李鸿章传》为研究李鸿章的一手史料,其可信度相对较高
B.《卖国贼李鸿章》相对客观公正的评述了李鸿章的功过是非
C.《中国近代人物评论》片面强调李鸿章的功绩,具有主观性
D.文献史料体现了作者的主观立场,并受时代发展趋势的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