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668 道试题
1 . 魏晋南北朝时,大批北方流民南移江南虽是主流,但流民“回迁”北归现象也时有发生,“至孝文帝立而崇经礼士,浸浸华化,于是中原士族向之避难在江左者,又相率慕化来归。”据此可知,当时的“回迁”(     
A.缓解了江南的人口压力B.催生了孝文帝汉化政策
C.加剧了北方战乱的发生D.是南北文化趋同的结果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17世纪,英国纯农业人口从15世纪的90%下降到50%,但人们却热衷于投资农业:占有土地、改良粮种和土壤、采用轮作制、使用各种农业机械。到18世纪上半期,农业革命取得丰硕的成果,农业资本主义得到发展。这一现象说明(     
A.城市化对农产品需求量不断扩大B.工业革命对原料的需求量增大
C.圈地运动推动土地所有权的变化D.英国尊重传统的社会风气浓厚
3 . 有学者研究指出,“1958年76.3%的美国人认为政府为所有人谋利,1972年则降至37.7%;而认为政府是为少数大型利益集团服务的看法,则从1958年的17.6%上升至1972年的53.3%”。这说明(     
A.主权在民观念深入人心B.美国社会存在割裂
C.社会福利开支亟待提高D.两党之争乱象频出
4 . 据报道,杭州亚运会推出了国际大型综合性运动会史上首个一站式数字观赛服务平台“智能亚运一站通”,观众、游客通过这一平台,可以体验从购票、出行、观赛到住宿、用餐和旅游等一站式服务。这主要反映了(     
A.杭州精神文明建设取得突破B.人们文化生活出现新的模式
C.中国引领现代科技发展潮流D.人工智能技术融入社会生活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16世纪以后,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农业生产率和人口数量都迅猛增长,大片三角洲山地和沙地得到开发,耕地数量大幅增长,这一变化主要得益于当时(       
A.生产工具出现重大改进B.高产农作物传入与种植
C.政府放弃重农抑商政策D.农产品商品化程度加深
6 . 宋代东京的集市贸易有来自洛阳、成都的酒,江、淮、蜀、闽的名茶,南方的丝织品,西北的石炭,河中和成都的纸,福建、成都、杭州的印本书籍,两浙的漆器,赣州的陶瓷器,等等。这主要说明当时(       
A.对外贸易频繁B.商品经济繁荣
C.南方科技发达D.金融资本雄厚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清朝前中期设置理藩院,起初仅处理蒙古事务,后来扩展到内外蒙古、青海、新疆之额鲁特部、回部与西藏喇嘛所属各处的事务,与俄国交涉事务亦由其掌管,《理藩院则例》也随之不断完善。这一职能的变化说明当时(     
A.初步奠定了大一统国家疆域B.边疆与内地治理呈现一体化趋势
C.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稳固D.强化了对北部边疆少数民族管理
8 . 唐中期,时有藩臣“擅自置属,贡赋不人朝”。唐德宗规定:“黜陟使各量风土所宜、人户多少均之,定其赋,尚书度支总统焉。”各州所收取的赋税按比例“上供(朝廷)送使(藩镇)留州”。这一规定意在(     
A.保证农民有充分的生产时间B.制衡藩镇力量
C.减轻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D.简化税收名目
2023-11-17更新 | 101次组卷 | 3卷引用:天津市重点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9 . 1914年《滇声报》刊载消息称:“近来有维持风化之贵者,服则西缎,食则洋食,吸则纸烟,饮则洋酒,上行下效,一日千里。”这表明(     
A.国人开始走向文明开化B.国人生活方式受西方影响
C.近代民族工业快速发展D.民国政府致力于移风易俗
2023-11-16更新 | 212次组卷 | 6卷引用:天津市红桥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波峰、波谷反映一个周期内经济增长的最大值、最小值,一般为正值、负值。落差是一个周期内波峰与波谷的差值,反映一个周期内经济增长的幅度,通过综合比较不同时间段内经济周期的波峰、波谷、落差可以明显看出经济波动的剧烈与平缓状况。总的来说,二战结束以来,美国经济周期的波动比以前更加温和,有的学者称之为“被烫过了的曲线”(如图3)。



1886- -2002 年美国GDP增长率波动

——摘编自【英】麦迪森《世界经济二百年回顾》等

材料二   19281937年,苏联经济发展速度年递增16%;19171940年,国民收入增长了814%,年均增长率高达9.6%,而同期美国GNP只增长了68%,年均增长率只为2.3%。19811985年苏联的国民收入、工业产值、农业产值、投资额、社会劳动生产率分别为3.2%、3.6%、1.0%、3.7%、2.7%,19861990年分别为1.8%、2.6%、0.5%、0.3%、2.0%,1990年分别为-4%、-1.2%、-2.3%、-19%、-3%。

——摘编自杨荣、季正矩《经济建设的成败与苏联的兴衰》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促使1917—1940年苏美两国经济均出现增长的相似因素,并对二战以来美国经济周期波动为“被烫过了的曲线”进行解读。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81—1990年苏联经济发展的态势及其原因。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